-
1 # 飛鴻清音
-
2 #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抑鬱症,它是一個現象,而這種現象的構成,有它過去的來龍去脈,是在我們的人體結構和情緒上面表現出來的。
人類是由幾部分構成的,第一個,是你的肉體,你的肉體底下有你的細胞、經絡,有蛋白質的執行,還有核酸等等。
另外,是一個人的思想。你是什麼樣的教育體系出來的人,你就會擁有什麼樣的思維模式,你的思維模式在外界這些環境當中進行反饋之後,形成什麼樣的觀念,形成什麼樣的概念,形成什麼樣的記憶。這些記憶和你的思維模式形成相續了之後,它就會形成你人生觀、世界觀,包括種種對於世界探索和認識的方式和方法,這是你的思維體系。
還有人的情感體系,情感體系是人的思維體系所沒有辦法去觸及的。你可以意識到自己不開心,但是你的這種思維,是沒有辦法在不開心的情緒裡面,去將情緒分離的。這個是兩種東西:一個像是鐵絲,人的思維像是自行車鏈條一樣;人的體驗和情感,那種波動像水一樣的東西。情感和體驗的波動可以推動人的思維,但是人的思維反過來想去把體驗和情感徹底地扭轉過來,是不可能的,否則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自殺的人了。人都應該想開啊,人都應該通過自己的理性思維去分析自己的情感,把它按部就班地處理好啊,把負面的情緒去除掉,把正面的情緒調動起來,他為什麼做不到呢?
因為人還有第四個體系,就是人的靈性體系。人的靈性體系,是超越於前三個體系——肉體、思維和情感體系而存在的。它在這前三個體系裡面,但是它又同時被人的思維、情感和身體所約束所埋葬了。所以說,只有我們自己能夠覺醒到我們的靈性體系的時候,你才可能在靈性體系的高度上面,去舒緩你的情感體系。
情感體系的形成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的。人的情感,人的心靈自我認知……現在我給你們糾正一個觀點,你們的自我不是你們的意識,你們的自我是你內心裡面的願望。“我想幹什麼”,是因為“我”才會有“想”,明白嗎?“想”是你的意識,“我”是內心的願望。如果我們在內在找不到這個心靈裡面的自我,我們就會錯把“想”,把意識的“想”當成我們自己。所以你會經常覺得,“哎呀,我怎麼會冒出這個念頭,我怎麼會冒出那個念頭,每天胡思亂想的,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想那個,好像是我想的吧,但是我確實沒有想,但是我又不能不說想的這個是我自己。”所以人們永遠分不清楚,到底是“我”在想,還是“思想”在想,還是“意識”在想,這就是因為人類不知道,真正的自我,是你的內心願望,而不是你的意識頭腦,是你的內心願望,導致了你頭腦的分析。
比如說,你現在在聽我說話呢,剛才剛進門的時候,你在等一個非常重要的電話,這個電話可能會決定你生命的未來。現在你把電話留到門口了,你張起耳朵在等那個電話的聲音。我在跟你說話的時候,你知道我在說話,你當然知道,但是我說什麼你是聽不到的。是你沒看到我在說話嗎?你看到了;是你沒聽到我在說話嗎?你聽到了,可是你內心裡面卻什麼都沒有聽到。為什麼呢?因為你內心裡面在聽門口那個電話的聲音呢。
也就是說,你的願望,決定了你眼耳鼻舌身意的結果。我們說是“我想我想”,這個“我”指的是內心的意願,就是我的願望。這個“我”是怎麼構成的呢?這個“我”由兩部分構成:一個體驗,一個認知。
嬰兒出生之後,在十幾分鍾之內,嬰兒的神識,就是我們說的自我,還沒有形成,對於他的身體,他是沒有反應的,他哭啊,鬧啊,是一種本能的生理的自發的舉動,並不是他有意的。這個時候你用針扎他,他是沒反應的,他是沒有痛覺的。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那幾分鐘,他是沒有痛覺的。為什麼呢?這個時候,人的內心裡面的自我,跟六根還沒有完全接觸得上,等他慢慢地在形成的過程當中,他開始熟悉他的手的時候,熟悉他的眼睛的時候,他會四處看,這些都是無意識的。他四處看的時候,他並不是看到什麼,他什麼都沒有看到,只是他在熟悉他的眼睛。當我們和他說話的時候,他會下意識地看,下意識地笑,全部是下意識,全部都不是主動意識的。
而他的主動意識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呢?是內心對六根反覆地經驗。“哎,這個手可以抬起來,這個脖子可以扭動,眼睛可以看到光”——經驗。內心裡面的認知,對於肉體的這種反應有了經驗,經驗的積累形成了習慣,習慣又反過來調動他心底裡面的認知,慢慢地跟意根接觸上,才會有了語言的能力。“哦,爸爸,媽媽”,這種語言的能力是從什麼時候來的呢?人內心裡面,對於身體五官和六根的熟悉和經驗的積累,最終導致了對於意根的積累,對於頭腦的反應。然後內心認知和頭腦的意識分別,一旦要是熟悉了,結合起來之後,才會有了語言的能力,“哦,聽到這句話叫爸爸,聽到這句話叫媽媽,媽媽指的是這個人,爸爸指的是那個人”,這個時候,我們內心的自我就已經有了初步的體驗了。為什麼呢?當我們認識到有爸爸,有媽媽的時候,“爸爸抱”,“哦,這個身體被爸爸抱起來了”,有一個認知爸爸和認知身體的認知,這個認知隨著我們對於六根和外界的熟悉,經驗的積累,形成了概念——“爸爸就是這個男人,媽媽就是這個女人,這個身體就是我自己”。這個時候,內心的這個“自我”就形成了。
有我們內心所認知的身體,有我們內心所認知的外境,有我們內心所認知的父母,有我們內心所認知的世界,就必定有一個認知世界的“我”存在,這個“我”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名字,只是一些心靈認知對於六根感受的體驗。所以說,我們內心裡面的,無論你的七情六慾和愛恨情仇,最根本的體驗只有兩種——安全或者恐懼。安全就是愛,被媽媽抱著就很開心;離開媽媽了,這種安全感缺失了,它就會變成恐懼,恐懼我就會哭。所以人的內心情感,只有這兩種:一種是愛,一種是恐懼,愛的背後是安全,恐懼的背後是失去。
好了,一切抑鬱症患者孩子的根本的源頭就在這個地方:他因為愛的缺失,安全感的缺失,而導致了他的心靈意識的迴避。心靈意識一旦要是去迴避了這種害怕失去後的恐懼,它就會形成自閉症,不願意跟外界交流。跟外界交流就有可能失去,所以我就自己主動地、自願地,切斷了跟外界交流的意願。內心裡面沒有跟外界交流的企圖了之後,人的意識就會自動地、本能地去迴避外界,人就會變得可能是哪個地方發育不全了。是不是注意力不集中了?或者是不願意跟外界接觸了?或者是智力上受影響了?這些都是一樣,內心裡面缺失了愛,缺失了安全感。
所有的心理學,最根本的原因,追究到它的頭,就是內心裡面的這個自我,在形成的過程當中,安全感的缺失,愛受到了創傷。比如說父母的離異啊、吵架啊;比如說平常耳聞目睹家裡面的這種不幸啊、貧困啊;比如說長大了之後看到自己在社會上沒有價值啊,看不到未來希望啊,被社會上一些不平等的現象所對待啊……導致他內心缺失的時候,內心自我願望本能的迴避,會導致意根,導致我們的眼耳鼻舌身的其他的五根的作用形成了缺陷。這就是這些抑鬱症啊,狂躁症啊,種種這些包括有自虐、自殺傾向的孩子的根本原因——心靈自我的缺失感。心靈自我應該是建立在愛和安全之上而成長起來的,但是在成長過程當中,如果缺乏了安全,缺乏了愛的給予,那麼恐懼就會蔓延,恐懼代替了愛,他就會自我保護,自我保護的結果就是自閉、抑鬱、狂躁或者破壞性的舉動,就是這麼個原因。
當孩子長成了成年人之後,我們的意識形成了重重的鎧甲,知道了這個是對的,那個是錯的;知道了這個是法律,這個是合法的,那個是非法的;知道這個是成功的,那個是失敗的。我們將這種“知道”當成了我們自己,我們就會本能地忽視了我們內心久遠以來缺失的那種愛。你可能覺得自己,“我很健康啊,我很正常啊,我很安全,我現在有錢、有工作、有住房,很安全啊。”那麼有錢、有工作、有住房有身份的人很多,他們那些人為什麼會自殺呢?是因為內心裡面被遺忘的那個體驗,它並沒有消失掉,它只是被你的意識遺忘了。
可是,你的意識是被它推動著的,是被你的心靈意願的體驗推動著的。當你的意識思維、邏輯思維、知識體系執行到一段時間,不能再充實了,我們成年人了,思維已經定型的時候,內心裡面被你長久忽視的那種很深的情感的體驗,情緒的感受,和認知過程當中形成的,對於世界的最初的那種認知覺受,它就會反映出來。你小時候什麼樣的性格,這個時候就會變本加厲地爆發出來。小時候缺乏愛的人,到了中年之後,往往會離婚啊,會出軌啊,或者會自殺啊,或者會跟社會上格格不入。為什麼呢?他缺乏安全感。他沒有安全感了之後,他即便長成成人,他的內心依舊是孱弱無力的,依舊是一個被拋棄在黑暗當中的嬰兒。這個是人沒有辦法面對的,因為他找不到。
現在的科技對於人類的認知,現在的心理學也好,包括精神病學也好,對於人體體系的研究,都是很表淺的。我剛跟你講的這一點,人類真正的自我,人類的一切心理疾病的源頭,不在意識,在我們的內心體驗和感受當中。內心體驗和感受以我們心靈的認知存在,而這種認知是我們先天就有的。這種認知就是我們講的靈魂、人的神識、靈識。靈魂它會帶有前世輪迴的印記,這種印記是什麼?就是人的習氣、習性。
比如說你今生很喜歡吃甜食,哎呀,吃了一輩子,一聽到甜東西你就會流口水,見到甜的就不要命。等你死後,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部都處於停頓狀態的時候,你的內心體驗和覺受,他們不會隨著你的肉體死亡而死亡,他們只是像是脫了層衣服一樣的,他們還會繼續他下一個過程。而下一個過程,就會帶著你今生內心的體驗和慾望、感受走,然後你轉生成下一個人的時候,你先天可能對糖就會非常喜歡,愛得不得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世界上會有很多天才兒童,為什麼有的孩子他其他方面都不行,但是他畫畫,那一出手就是“大家”;有的人先天對音樂很敏感,小小年紀就會彈鋼琴;有的人卻是數學天才,對數學非常敏感。那是他過去輪迴當中,那些烙印在他心靈願望之上的過去的記憶,過去的習氣。
所以,如果我們在研究治癒抑鬱症,包括治癒這些抑鬱症孩子的過程當中,如果不能夠把路找對,那你給他講多少道理沒有用處的。如果道理能治病的話,世界上沒有病人了。咱們現在不是談到靈魂這個層面了嗎?在靈魂這個層面往下走,就跟佛法有關係了。因為佛法開示的是,人的靈魂怎麼來的?他是如何形成的?人的靈魂的過去是什麼?包括靈魂之上還有什麼?包括靈魂他要去什麼世界?在佛教裡面不是講十方三世嗎?過去現在未來,十方,四面八方,各個宇宙,就像立體空間,叫十方三世宇宙空間。十方三世宇宙空間,它是怎麼形成的?我剛才講了人有靈魂,靈魂不是我們的意識,而是我們內在的心願。你說的感受,感受是體驗的波動,沒有體驗你不會有感受的。你被火燒了一下,那個是體驗,然後以後見著火的話你會恐懼,那個是感受,明白吧,感受是體驗的波動。我們人是有感情,有感受,感受深處是人的體驗,體驗深處是能夠體驗的認知,這種認知,是一種靈覺,不是人的意識。
我給你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現在咱們在說話,你聽得很認真,你全神貫注,什麼事情都沒有想。因為在前兩個小時,吃飯的時候,你口很渴,喝了大量的水,這會兒你突然內急了,哎,突然間想上廁所了。你在聽我說話,全神貫注,你的意識全部放在我身上。我問你,當你感覺到內急,想上廁所的這一瞬間,是誰告訴你的?你沒有意識到你要上廁所啊,你的大腦一直在聽我說話呢!你怎麼知道自己現在馬上很迫切地要上廁所?是誰告訴你的?誰提醒你的?誰知道你要上廁所?告訴你啊,這個是你心靈裡面那個認知。祂是在我們身心深處,是不受我們意識的左右的。知道你內急想上廁所的,是你身心深處的,你的身心整個世界是建立於祂之上的,那個叫——覺知,在佛教裡面把祂稱為阿賴耶識。祂只是一個觀察者,祂本身是無善無惡,無生無滅的。
在那個清醒的覺知的基礎之上,形成了覺知對自己的認識——“我是存在的”。有了存在之後,就有了當下,存在就是當下,就是存在感,就像虛空一樣的東西,當下。有了當下,就有了當下的過去和未來,這個就是時間。存在感的分別形成了空間的波動,波動的空間,就形成了現在、過去和未來,就有了時間。時間帶動空間,空間相續於時間,就形成了不同空間的層層層層的疊加。在我們心靈的體驗上面,就是人的覺受。有了覺知,覺知對於覺知的認識,形成了存在,對於存在的分別,形成了覺受。這個覺受是什麼呢?就是大樂、喜悅、寬恕和溫暖。
這種覺受形成的時間長了之後,會有覺受的波動,就會形成了三界上層的空間。這個空間,我們把它稱為無色界。那個裡面的生命是沒有形態的,沒有形象的,全部是光一樣的存在。當心靈的這種覺知,在光裡面被光所牽引、波動、交織的時間長了之後,會形成了光中間不同的光影,這種光影我們把它稱為空間,覺知在空間裡面折射出來,就成了認識空間的知覺,“知覺乃眾生”。這就開始了有個體意識的生命,也就開始形成了想陰,我們的“想”,你內在裡面知道今天想幹什麼,我想要幹什麼,那個“想”,就是由那個地方開始的。
但是你現在內心裡面的那個“想”,距離那個地方還很遙遠很遙遠,為什麼呢?他經過了層層層層不同的空間,不同的心識體驗,不同的心識經驗,經驗將覺知凝固成為了……當覺知認識了空間裡面的光明的時候,就一定有一個認識光明的知覺存在,這個知覺被束縛在所認知的空間當中,被所認知的光明所牽引的時候,對光明形成了定識:“這個光是明的,那個光是暗的;這個是好的,那個是不好的”,就形成了善與惡,形成了得與失。得與失的體驗凝固了體驗光明的覺受的時候,覺受就會形成了體驗最初期的東西,是什麼呢?就是對於事物形態的凝聚感。
我們原本看到這個空間,它是非常廣袤的,當我們看到空間有一塊地方很亮,另外地方沒有這麼亮的時候,我們的目光被光亮的那塊兒所吸引的時候,這個叫凝視。這個凝聚就會使你自然地忽視掉其他的地方,就像我們很專注地看到一個東西的時候,其他地方的景象,你雖然在看,但是你看不到,是一個道理。那麼,當我們內心裡面這種身心深處的覺知,被所覺知的世界所吸引的時候,這種吸引將覺知凝固成為知覺,知覺又被所知覺的景象,所牽引所凝固了之後,就形成了人的“想”。這個“想”是怎麼表現的呢?這個“想”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是一種非常細膩,非常微妙的覺受。
我跟你舉一個例子。當你看到一個小孩兒很可愛的時候,你再回想起來他的時候,你的內心會有甜蜜感,“哎,這孩子真可愛啊。”當你看到一個孩子受傷了,哎呀,手截肢了,或者什麼地方點燃了,被弄破了,你看到他的時候,除了焦慮以外,內心裡面還有那種很酸楚的,很遺憾的地方,就那個地方。他在你感受和體驗極深的,那種很微細、很微妙的覺受當中。那種覺受,就是我們“想”的基礎,為什麼會想呢?因為我們有想的東西,有東西讓我們想,我們才會去想。讓我們想的東西,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心靈深處對於世界,對於宇宙,對於存在的,非常細膩,非常細膩的覺受感。這種覺受,隨著所覺受的境界,越來越粗重,越來越粗淺,就跟我們不願意覺受的東西,形成了對比。這就是明亮和黑暗,希望和恐懼,神靈或魔鬼,生存或死亡,這個就是輪迴。
當我們開始被“想”,被我們的覺受,凝聚成為覺受的境界的時候,就已經跟我們境界所固守的……我們肯定都喜歡光明的境界,喜歡善良的境界,喜歡安全的境界,不喜歡恐懼的境界,不喜歡黑暗的境界,不喜歡被仇視的境界。善良跟仇恨對立起來,光明與黑暗對立起來,存在和消失對立起來,得到與失去對立起來,神靈和魔鬼對立起來,這個就是“想”的境界,就開始形成了。或者說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包括我們生命靈魂的過去,包括我們靈魂的未來,全部建立於一個“想”之上,這個“想”就是我們心靈深處,對於存在的體驗。
好了,這個時候,靈魂一旦形成了之後,靈魂是不受自己控制的,為什麼呢?因為靈魂的形成是我們心靈認知的覺受。你認知的覺受,對覺受的越執著,這個覺受牽引你的認知就越強烈。你越執著什麼,當你身體死了之後,你今生所執著的那些心靈的體驗啊,覺受啊,它會牽引你的心靈想的,心願的認知,去追隨它下一個對境。我跟你舉個例子。就好像是你走路時間長了,腿很酸困,想坐下來,坐了一會兒之後,那個椅子不讓你坐了,讓你站起來,你還會習慣性地再去尋找下一個椅子坐下來。對了,就是這種慣性,這種慣性我們把它稱為業力,稱為習氣,這個就是人的靈魂,可以在六道不同的空間當中去輪迴的根本原因。
我剛才跟你講了這麼多的關於靈魂,目的是什麼呢?目的就是作為一個心理學的研究者,包括做一些抑鬱症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治癒者,我告訴你怎麼去治癒這些孩子,怎麼去開啟一個人靈魂深處的光明。要讓孩子在內心裡面體驗到安全,要讓孩子在內心裡面體驗到溫暖,同時要讓孩子在他的身心深處看到希望,就這三條。怎麼樣看到希望?找出他的長處來,哪怕這個孩子一無是處,真的很糟糕,你也要誇他面板好,個子高,跑得快,睡得好。誇獎可以激發一個人覺受深處的安全感,誇獎、讚譽可以驅散人情緒深處的恐懼感。
怎麼樣能讓孩子能夠體驗到愛呢?多承認他,多肯定他,多說“我愛你”,多去擁抱他。“愛”這個東西不講道理的,哪怕他真的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你一樣愛他。“愛”這個東西是沒有理性的,同樣的,抑鬱症患者的這種表現,它也是沒有道理可講的。他家庭環境很好啊,他長得很漂亮啊,他衣食無憂啊,他就抑鬱了,沒辦法,沒道理可講啊,怎麼辦呢?去用種種方法開啟他靈魂深處,他曾經有過的,那種對於溫暖的體驗,對光明的記憶。光明在人世間表現出來是什麼呢?寬恕,接納,純潔。
當一個人在內心的體驗當中,感覺到越來越多的別人的愛,別人的肯定,他就會變得很自信。當一個人在心靈體驗當中感受到別人的寬恕、接納、溫暖,他會越來越安全。當一個人安全了之後,負面的情緒消散了,他的一切症狀就跟著消散了,他也不知道咋回事兒,不講道理的。抑鬱症、精神疾病就是不講道理的東西。他完全是人的心靈認知,被所認知的對境,要麼是被希望和光明牽著走,要麼是被黑暗和恐懼牽著走。被黑暗和恐懼牽著走,那就是抑鬱症、焦慮症,隨時準備自殺或殺人的孩子;被人的光明和安全牽著走,那就是健康的,對社會有益的,知書達理的,非常穩定的,非常開心和快樂的孩子。所以,我剛跟你講,人的心靈體驗,心靈感受只有這兩種,一種是愛,一種是恐懼,愛的背後是安全,恐懼的背後是失去。
那麼怎麼樣去教育孩子呢?他們又不是你的孩子,你又不可能天天跟他在一起,怎麼辦呢?誇獎。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這一個辦法——誇獎。第二個,時刻要讓孩子在心靈的體驗當中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無條件的愛,是沒有條件的,就哪怕你是抑鬱症,哪怕你是殘疾,我也愛你,沒有任何條件地愛,對於你永遠是無條件的支援。這兩種可以大大地緩解抑鬱症,抑鬱症不是靠棍棒可以教育好的。
當抑鬱症的人活到成年之後,他們內心裡面是非常黑暗,非常孤獨,非常孱弱,非常單薄的,這個階段的抑鬱症怎麼去做呢?面對整個社會,那些白領,那些中產階級,包括那些富豪的抑鬱症,怎麼去做呢?有兩種方法,第一個,讓他們內心看到希望。一個人沒有希望的時候,心靈的體驗就好像是進入到黑暗的曠野一樣,就是幹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來,幹什麼都無所謂,幹什麼都索然無味,幹什麼都是麻木的,都是被動的,沒有自己的任何一點興趣愛好,也就失去了自我存在的理由了,這個就是抑鬱症的開始了。很多人想自殺就是因為這樣,這個世界不需要我,我在這個世界上活著是個負累,我是個沒用的人,等等。讓他們內心裡面看到希望,看到自己的價值,不僅僅是看到自己的責任,要讓他們知道他們對這個社會,對這個世界是有用的人,他們能夠給別人帶來快樂。人真正的價值不是你有多少錢,真正有用的人,是對別人的存在有所幫助的人,是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那個叫有用的人。
所以,治療抑鬱症,一定要去激發這些人內心深處的自我價值感和自我認同感。“哦,我是有用的人,我是有價值的人,我是可以給別人帶來幫助的人,我是可以去建設社會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的話,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和自我認同感,同時會帶來什麼呢?自我責任感。我應該怎麼去做,我應該去負擔起這個責任來。慢慢地,他的各種負面情緒,就會被他的這種責任和價值感所摧毀、摧滅,他就會變得很正常了。
還有第二種方法,第二種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對於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一定思維能力和文化的人,去給他們介紹真理,讓他們去理解生命,讓他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到生命的實相,讓他們重新有一個選擇自己生命的機會。當一個人,受過教育的人,看到了究竟的法義,他會用理性去思維,會在裡面去尋找漏洞,會仔細地去分析,在分析的過程當中,他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當他審視完之後,知道這個真理,確確實實是真理的時候,他的生命就等於是第二次投胎一樣,他就可以選擇自己生命的未來了,他可能會成為一個修行者。
一個修行者是不存在抑鬱這一說的,因為修行者的生命,修行者的靈魂,修行者的身口意,是屬於神靈的。你不屬於你自己,你的虔誠心不是全部供養給了真理嗎?你不是要用你的身口意去供養釋迦牟尼佛嗎?所以你已經不屬於自己了,你的身口意不屬於自己了,哪有你去抑鬱的資格呢?你沒有這個資糧了。我抑鬱是因為我不想幹什麼,或者是我認為我幹什麼沒有意義,或者是我認為我的存在就是廢物,就是垃圾,或者是我認為我的存在就是一種痛苦,可是你的這種存在都已經供養給佛了,供養給神靈了,供養給真理了,哪有你去自暴自棄的資本呢?沒有了。當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和整個的心靈願望全部投向真理的時候,這個人可以從根本上治癒精神體系裡面的黑暗,也就不會有抑鬱症的存在了。
第二種方法是最徹底最根本的。
所以我跟你講這麼多,回頭你去分析下,理解下,看看我說得對不對。對於孩子的教育,它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因為人心靈體驗的形成,心理的狀態是由心靈體驗積累而形成的,它應該慢慢地往前推,往它的根本推的過程,這個過程當中就是——無條件地愛、寬恕、讚美、支援。你做什麼都是對的,你今天摔了一跤,“哎呀,這個姿勢真帥。”今天砸了個碗,“哎呀,砸得真好!哎呀,你幫了爸爸一個忙,這個碗我一直想扔,捨不得扔,你今天砸了,好,獎勵你。”
抑鬱症患者,通常有一個通病,不是很愛關心別人,我連我自己都不想活了,我憑啥去關心你啊?我自己活得還很痛苦呢,我哪有那個精力去關心別人呢?當一個人的心思不在自己身上的時候,當一個人的心思放在別人身上的時候,他的恐懼感會大大減少,只有這一個方法——去做公益,你去照顧老人,去街道上拉個繩子維護治安,還是去撿垃圾,都行。
讓他天天去做公益,大家起來一塊兒去做公益,每天想的、講的都是怎麼樣去為別人好,怎麼樣去對這個社會好,怎麼樣能夠去更大程度地為社會付出,他內心裡面的壓抑感、恐懼感、不安全感就會大大減少。內心裡面的自我焦慮減少了之後,內心裡面的安全感就會增加;內心裡面的陰冷減少了之後,內心裡面溫暖就會增加;內心裡面負面的情緒、否定的觀念減少了之後,內心裡面積極的、向上的一面就會增加。內心積極了,人的觀念就會跟著改變,他就能看到希望了。你也許沒有錢,你也許真的是一個生活很困難的人,但是你最起碼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你是一個可以為別人帶來幸福的人,那麼你為別人帶來的這種幸福,它就是你的價值啊。
所以,對待抑鬱症的人,想過來尋求幫助的人,最核心的,也是唯一的一點——去做公益,永不停止去做公益。全身心考慮別人的人,一定是被神所看護的人,一定是被神所加持或保佑的人。他的內外,他所到之處都是有光明的,都是有神靈看護的,這種人才是真正的神靈。
治療抑鬱症患者的方法,不需要那麼多高大上的理由,不需要那麼多的理論,不需要什麼佛教的標籤,不需要什麼神靈的佑護、加持,不需要。就是一個詞——公益。想治病嗎?想抑鬱症好嗎?——做公益。你也許看不到意義,但是你必須得要去做,要學會給予,要學會付出,要學會奉獻,要學會檢討自己,這是抑鬱症患者治癒的第一步——學會奉獻、學會給予、學會檢討自己。下一步才是我們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價值的肯定。
公益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路,不論你靜坐也好,還是做什麼,公益是一個核心的東西。一個內心裡面不知道為別人付出的人,不知道奉獻自己的人,他的抑鬱症永遠好不了,你的靜坐僅僅是讓你躁狂的情緒安撫了,它的根還在。根是什麼呢?對自我的愛護。一個長期做公益的人,一個內心真的把自己能夠奉獻出去的人,他即使不禪定,即使不靜坐,也依舊可以起到抑鬱症康復的作用。
我們就是為了做一個為社會付出的人,對別人的存在有幫助的人,我們不求自己的獲得,我們只是力求讓別人過得好,讓這個社會更加地和諧穩定,讓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的安全和乾淨。一天你拒絕,兩天你拒絕,你覺得索然無味,形成的時間長了之後,因為不是你一個人在做,它會形成一個氛圍。這個氛圍是什麼呢?人們都很和善,人們內心裡面都是願意付出的,當你的情緒被這種情緒所感染了之後,你會發覺到自己內心深處那種陰冷的、自私的體驗。“哦,看來是我不對,我應該像他們一樣付出。”這種念頭,這種心靈的體驗轉變了,你過去的那種生不如死的念頭就轉變了——“哦,原來我不是為著自己活著,我的存在可以為了社會,為國家,為我們這個民族”——說大一點。哪怕帶來非常微小,但是有利的、向上的因素,這就足夠了。
抑鬱症真的不難治,就看這個人的心,是為別人的,還是為自己的。
-
3 # 愚人夜話
抑鬱情緒體驗我們都曾有過,至少在精神分析克萊因學派看來,我們都會經過抑鬱位態,這是一個成長過程。成長的過程必然伴隨著自戀體驗和挫敗體驗。尼采說:殺不死你的,必使你強大。現在遇到抑鬱困擾的人很多,如果能走出情緒盲區,你就是自己的心理專家。如果能把體驗進行科學總結和梳理,你就可能成為真正的心理學家。你看弗洛伊德的很多患者最後都成為著名精神分析師。抑鬱真的沒好處嗎?抑鬱迫使我們向內看,看看自己,認識自己。我到大慶油田參觀,那裡有一句話: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有時候,成長需要恰到好處的挫敗體驗;但是挫敗和抑鬱症又是兩回事。
抑鬱體驗像黑洞,自我否定,自我救贖,再否定,自動化思維和情緒漩渦讓我們轉不出來。在你面前有兩個專家,一個是你自己,一個是心理醫生。我相信最終讓我們走出漩渦的人是自己,但是現在你需要被拉一把。
建議你去專科醫院評估一下,如果有自殺念頭,並且頻繁出現,應該中程度以上。
-
4 # 所長老鄭
你好,題主,這件事情沒有任何猶豫的餘地,你要做的是:
第一:積極尋找專業干預中心幫助:先給你一個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的24小時電話:
800-810-1117 ;010-82951332。
不管你是哪個城市,任何時候,他們都可以幫助到你。
另外,每個省的精神衛生中心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心理干預熱線,你也可以查詢一下。
第二,主動接受線下治療: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如果你真的是抑鬱症(你也許不是),那麼,這件事情絕對不是可以通過“意志力”可以改變的事情。千萬別輕聽網上說的“自愈”方法,每個人各方面特點不同,專業的事情一定要找專業的人。這件事情務必謹慎。
在心理諮詢和治療中,抑鬱症永遠是排在首位需要排除的事情,可見它的重要性。再次降調,謹慎不要輕視。
但是,這並不是說他不可治癒,通過正規的方式治療,很多人都能夠走出抑鬱,健康生活。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抑鬱,干預和治療的越早,治療的效果也就越好。
所以,記住:謹慎並樂觀面對。
對你現在來講,什麼是謹慎並樂觀面對?—主動尋求線下專業的治療支援。
不管你願不願意,你所在城市的“精神衛生中心”是你第一選擇。
如果他們處理不了,或者你覺得他們不夠專業,請到省級甚至是北上廣的精神衛生中心,比如北京的回龍觀醫院、安定醫院等等。
第三,尋找親人的支援和幫助,減少獨處:如果你自覺有自殺想法,那麼,請注意找你的親朋好友的支援(當然,你願意支援你,而且你信任的人),儘量減少獨處,這樣能夠保證你的安全,同時,還能夠增加你的社會支援,對抑鬱本身有治癒的效果。
第四,不要給自己貼標籤在沒有得到專業的診斷和治療之前,我們態度謹慎認真,同時樂觀面對,這裡有個重要的事情,你必須知道:不要給你自己貼標籤。
有抑鬱情緒不等於抑鬱症,很多人都有抑鬱情緒,和抑鬱症不是一回事。
對於自殺想法,要重視,但也不要因此給自己貼抑鬱症的標籤。
其他的話,就不多說了。你能在這裡尋求幫助,這說明你的治療意願還是很強的,這對你的預後有很大幫助。相信你可以闖過難關。加油!
-
5 # 羅夏的生活日記
實名反對任何自救的方法!
重要的話說三遍:
去看心理醫生!
去看心理醫生!
去看心理醫生!
看到某些回答讓題主自學心理學、或者做家務充實自己…我真的無奈了好吧,難怪國內多數人認為抑鬱症是矯情病,因為大多數人對抑鬱症的認知停留在"心理素質差"的層面。
反對原因:
1.自學心理學難度大週期長,患有抑鬱症的人根本沒這個動力和耐心去學;
2.做家務轉移注意力是個辦法,但只能是輔助的辦法,無法靠轉移注意力來解決抑鬱症的問題,治標不治本。
我給你放一張圖
圖片截自首都師範大學上官芳芳老師的《異常心理學》公開課課件。
這是重性抑鬱發作的症狀,診斷標準為CCMD-3。出現5個症狀以上(必須包含至少一個黃色字型症狀),並且持續時間超過2周,那麼可以初步三定為重性抑鬱發作。
鑑於你自己描述只是輕度抑鬱,那麼可以不用謝嚴格對照這個標準,參考一下就行。
抑鬱症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它讓人沒有做任何事的動力、失去社交慾望、自卑、疲勞失眠或者嗜睡,甚至自殺。
所以我的建議是:
最好去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這個職業,從上學到實習到拿到醫師資格證已經經過了數十年的打磨,再加上若干年的工作經驗,他們對於抑鬱症的瞭解絕對超過普通人的想象。
如果沒有條件看心理醫生,那麼多尋求親朋好友的幫助,找你最信賴的人尋求開導(因為其他人有可能不瞭解你的狀況,進而產生誤解,還給你添堵),一起參與社交,絕不能自己一個人宅在家。
最後,希望你明白,受抑鬱症困擾的人非常多,我就是其中一個。你不是一個人在抗抑,這是如今社會現狀下的大趨勢,社會壓力大,抑鬱症人數在不斷增加。但它既然是病,就有對症的藥。
我身邊有很多經過治療迴歸正常生活的朋友,看到他們再一次燃起對生活的熱愛時,我真的莫名地感動。生活值得我們熱愛,我們自己也是。
-
6 # 覺醒人生2020
朋友,你好,自殺不是痛苦的結束,而是更加痛苦的開始。內心充滿了負能量(錯誤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就會糾纏來宇宙人生中更多的負能量來障礙自己,導致思維和情緒不受自己的控制,總是往負面的方向去想,從而加劇內心的痛苦,內心的痛苦又再次加重軀體症狀,這才是目前所有得心理問題的根源。既然思維和情緒都不受自己控制,而是被負能量控制,負能量逼迫患者自殺,如果患者內心沒有正能量,對這個世界毫無可戀,就會順從負能量的意願選擇自殺的。所以千萬千萬不要成為負能量的傀儡。
如果患者內心老有想自殺的念頭出現,一定要把內心僅存的正能量,不斷放大它,比如說內心放不下父母等,如果自殺了最對不起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了,所以再怎麼痛苦難受都不會去自殺,因為心中還有孝心存在。當自己內心的正能量不斷放大,負能量自然消弱直至消失。到時候我們的思維和情緒恢復到正常狀態,回頭去看時,會發現當時怎麼那麼傻,會選擇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才更進一步的明白原來處在心理問題痛苦中的人,那思維和情緒根本就不是正常人的思維和情緒,而是負能量帶來的假象。所以想徹底解決心理問題唯一的方向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正能量。
我是經歷過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痛苦的人,慶幸的是我遇到了能徹底走出來的方向(超心理學-量子力學+能量狀態理論),目前已經有好幾百人徹底走出來了,不管症狀有多麼嚴重,多麼難以忍受的痛苦,時間有多長,幾年甚至幾十年,都可以徹底治癒。我所指的方向絕對是正確,就看你們肯不肯相信了,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正確的道路,因為心理問題真的真的可以徹底解決。一旦錯過了正確的方向,在這個錯誤觀念滿天飛的時代,想再遇到正確的方法真的太難太難了,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心理問題的人一直走不出來了。祝所有處在心理困苦中的人們早日擺脫痛苦。願全世界所有心理問題的人都能早日找到正確的方向,早日擺脫困苦,獲得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
-
7 # Zhaisikeyi
想不好的事情是消極觀念,對生活沒有任何希望是無望感,想自殺是消極觀念,高度懷疑抑鬱症,建議去精神科面診,做下精神檢查和量表,確診後抗抑鬱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經顱磁刺激治療或者住院治療。
經歷了一連串的打擊,所引起的抑鬱症,如果現在已經患有重度抑鬱症了,這個是很容易出現自殺的傾向的,所以你的情況需要告訴你的家人你現在患病的情況,讓家人對你的病情更多的瞭解,讓家長理解你現在的心情,再有還要及早就醫看心理科,結合抑鬱症的藥物及心裡指導進行治療才行!
-
8 # 吳霞二
你的命是父母給的,由不得你自己,要多想想自己的責任所在,價值所在,一個有責任有價值的人是不會允許自己自私的一走了之的。
-
9 # 永不沉睡
我就是從重度抑鬱中走出來的。
第一,接受
當你抑鬱了,不要著急,不要慌,學會接受它,慢慢的找到一些生活中讓你開心的小事,比如你喜歡旅遊,就可以出去散心。喜歡倒騰美食,就專心在做食物上。這樣讓你從小的事獲得愉悅感。
第二,重新構建自己。
當你專心在生活中的小事上獲得價值感後,慢慢的重新構建自己,重新找尋回快樂。
-
10 # 超心理學家張武源
有輕度的抑鬱不用慌張也不用害怕,因為這是可以徹底治癒的。但是有自殺的想法是很危險的,因為這說明你很有可能已經進入了重度抑鬱症的階段,不過這也是可以被徹底治癒的。我是一名超心理學家,我叫張武源,我自己也是一名重度抑鬱症的康復者。因為我經歷過,並徹底痊癒,所以我非常的清楚心理疾病對於一個患者是一種怎樣的痛苦和折磨。我的願望是幫助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心理疾病的患者,走出心理疾病的苦海,到達快樂幸福的健康彼岸!
回覆列表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
沒辦法空洞的勸你要珍愛生命,熱愛生活。死亡,只是一種方式。言語的波瀾壯闊,開心快樂,痛苦難過,都只是情緒,只是,選擇而已。我很瞭解那種感受就是,在每一個尋常的日子裡,正常上班,正常的爭吵,看電影、買衣服、和同事討論哪家的東西好吃、也討論種種設想……可是不知從何而來的釘子卻一直紮在你心裡,那種痛無時無刻不在折磨你、穿透你。可是你不能表現出來,如果你說了,別人只會覺得你矯情,沒事找事。自我救助吧!
但是,生命的珍貴在於你會愛、你有愛、有人珍惜你。你有著自己的生活,懂得與自己相處,懂得如何與這個不完美的世界和解,想著:“菠蘿古老肉就挺好的,為了菠蘿古老肉就挺值得活下去。”
我們常常倡導著,熱愛生活,這不該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應該是你洞察了生活的真相,也真切地活著,也疼痛著,孤獨著,歡喜著,愛著,那才是熱愛生活的力量所在。
死亡只是一剎那的事情,但是活著才會擁有更多的可能性,只要你願意,你會擁有很多的選擇,可能有好的也可能有壞的,但生活的魅力不就在於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