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智下愚小文集

    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128083人在豆瓣上打過分,分數6.7。與之前同是正午Sunny出品,評分7.7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相比,有影評人說《清平樂》全面撲街了,這話也不算太過。

    一部公主與宦官愛情為主線的小言硬生生改成一位帝王波瀾壯闊的一生。不正常的人物設定、情節設定。歌女出身,卻無比囂張跋扈的張貴妃,前後表現令人大跌眼鏡的曹皇后,時而朝堂、時而後宮的分裂式講述,看的觀眾們也都有些精神分裂之餘,只能不住嘆氣。

    有劇粉很真誠的在網上向大家表示:你們真的認為《清平樂》不是部好劇嗎?這都是因為大家都習慣了快餐,對這種需反覆斟酌咀嚼的慢慢細烹出的飲食,失去了耐性。

    說這部劇慢,有但卻必要,快了,估計就看不懂了。這部劇所表達的思想,展示的畫卷確是最真切,最美的!

    郭德綱早就說了,相聲得先做到可樂,不然就太可樂了。

    大家聽相聲圖的是一樂,不是來受教育的,看電視劇也是。

    當然,喜歡慢慢看,希望學東西的觀眾肯定有,但絕對不多!不然《清平樂》也不會開播以來分數一路下滑了。而且更沒法解釋為什麼各種撒糖劇、偶像劇如此受歡迎,而近幾年來叫好又叫座,被大家記住的古裝劇有幾個?

    更別說,如果要看服道化,我看紀錄片就好了啊,紀錄片裡邊的知識性不比一部用網路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強多了,觀眾要是想長知識,大家直接去看紀錄片不好嗎?

    何況,做為一部電視劇,更不應該把服道化拿出來作為重大賣點,大家追劇,更多看的還是情節和演員,而不是角色身上的衣服鞋子、擺在裡面的瓶瓶罐罐。做為一家飯館,開的是店賣的是飯。

    您跟我說店裡面的柱子都是金絲楠木的,都是從雲南深山老林裡面費老鼻子勁找的,都是大飛機空運過來的,柱子上的雕花都是找的國家非遺物質文化傳人的老木匠精心雕的,房樑上的彩繪都請之前修文物的師傅畫的,這我都信,並且一定要拍九連圖照片發朋友圈並且第一個點贊。

    可我來您家吃的是面,圖的是飯,您家的面煮的半生不熟,滷鹹的要死,小菜自帶減肥效果,每次吃完要跑兩天廁所。令大家實在是接受無能啊。

    更別說,劇中還有那麼多與歷史事實不同的地方,讓觀眾總有用紅筆圈出來的衝動。

    比如,電視劇一開頭,小皇帝找媽媽,就讓歷史粉們看的全身無力。畢竟正史上仁宗知道自己非劉娥親生時,李昭容已經死了。

    因為李昭容的下葬規格問題,丞相呂夷簡還同劉太后起過強烈爭執,呂夷簡當時赤果果的威脅劉太后說,這是一件關係到今後劉家一門命運的事,劉娥才妥協了。

    可電視劇裡八賢王一副作死的樣子,大喊誰家天下神馬的,讓人覺得他這種傻白甜放宮鬥劇裡基本活不過三集。

    更別說,劉娥的前夫後來成了她的乾哥哥這麼戲劇性的情節放著不用,為什麼一開篇便要用夜間出城這麼狗血的情節,還是為了凸顯宋仁宗青年時期是如何中二,做事不靠譜?

    而即便追劇到最後,一眾仁宗粉們看到啥?看到皇帝對每一位后妃都情根深種?

    這種博愛型男主在文學作品裡很多,比如西門慶,比如龍傲天。但能得到大家普遍認同和喜歡的,不是沒有,不多。我目前能想到的只有一個--賈寶玉。不過我不認為《清平樂》已經達到了《紅樓夢》的高度。

    而仁宗對自己鍾愛的女兒,原書《孤城閉》的主角福康公主趙徽柔婚事的處置,又被廣大網友吐槽聖父,紛紛建議劇名改成《爹道》。

    其實,在對材料做取捨上,這的確是個大問題,也是個大難題。

    舉個栗子說,當年陳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對二月河原著小說的改動有多大,只要讀過小說的人都清楚,但為什麼電視劇評審如此之高,收視如此之好?

    這其中,編劇起到了很大作用。

    看過原著小說的讀者都應該知道,編劇砍了很多東西,朝堂,強調大阿哥和太子之爭,索額圖與明珠之爭,後宮,主要說了惠妃與容妃兩個,蘇麻喇姑只能算一條副線。

    看過幾本清穿小說的人都知道康熙朝的德、宜、榮、惠四妃,每個人同康熙的故事都能編上十幾集那種。光是宜妃一人便挑起了幾部《康熙微服私訪記》的大梁。更別說四爺的親孃德妃,是多少清穿小說的主角。還有康熙的兩位表妹,出身佟家的一位皇后一位貴妃,都很有的寫。

    更別說,因為《雍正王朝》被大家熟知的九王奪嫡,《康熙大帝》裡面基本都沒提,要知道康熙過世時雍正同學已經五十多歲了,不是小孩子,不知道多少戲可編。

    但是,一部好的電視劇必須有所取捨,講的東西太多,觀眾看的滿腦糨糊之餘,根本記不住。

    或許,這部劇的最大問題就是像很多網友們說的,什麼都想要的結果便是什麼都得不到。又講前朝,又講後宮,又要體現大時代,又要塑造小人物,搞到最後呈現給觀眾一鍋大雜燴,什麼都有,但味道如何,實在讓人難以恭維了。

  • 2 # 含文

    娛樂節目看多了,能夠吸引大家眼球的不少。在我看來,有質量的良心好劇還真是不多,從頭至尾看了仍記憶猶新的實在不多。

    最近應女兒提醒,共同看了幾集《清平樂》,豈料這竟是一部熱播劇。因復學緣故沒有看完,但我相信我會補上這一課。

    我這個人比較個性,不喜歡追捧熱劇,也不以豆瓣評分的高低來選擇自己喜歡的電視劇。我認為自己應該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視角品,而不是人云亦云,更不能拾人牙慧。

    雖然只看了幾集,但我還是想談談自己的感悟。

    當今電影電視中清廷劇已經拍得太多,我們對於滿族人統治下的大清已經家喻戶曉,不說別的,對普通人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稱呼和服飾。普通百姓都知道什麼是“皇阿瑪、額娘、阿哥、格格……”,從祖國傳統文化的瞭解來說,對於清代的宣傳和滲透影視劇的確做出了傑出貢獻。

    雖然、唐劇、明劇、漢劇也拍了一些,但大家對於漢人建立的朝代的瞭解明顯不如清朝。宋劇除了描寫梁山好漢的《水滸傳》似乎沒有幾部反映宋朝廷的影視劇。有也是《狸貓換太子》。

    實際上,影視界欠宋朝一個“良心劇”。為什麼呢?宋朝雖然國力不強,疆域不大,從縱向比較而言,疆域不敢比元朝,強盛不敢比大唐,也不敢比大漢,即使是大清也不敢相提並論。一般人都喜歡強者,喜歡歌頌贏家。從歷史書裡的名詞解釋來看到,大漢有“文景之治”、“漢武中興”;大唐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即使大清也有“康乾盛世”。而明朝有“土木堡之變”,宋朝有“澶淵之盟”、“靖康之恥”,幾個名詞解釋便讓大家對各個朝代有了些微瞭解。所以漢人建立的明朝、宋朝便不被影視劇看好,普通百姓也就知之甚少了。隨著影視作品的發展和進步,影視劇實在找不出什麼好題材,連《陸貞傳奇》都拍過了才想起來明朝和宋朝。

    朝代也像人一樣,有弱點也有優點。比如宋朝,因為創立者趙匡胤黃袍加身,得來江山比較容易,生怕別人像自己一樣,所以“杯酒釋兵權”,宋朝一貫“重文輕武”,導致國力不強,致使北方被少數民族佔領,出現了漢民族史無前例的向遼國納貢。

    然而,什麼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重文輕武的政策使軍事上懦弱,卻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因而出現了“清明上河圖”那樣的繁榮景象。也出現了晏殊、范仲淹、三蘇、司馬光、王安石等一大批傑出的詞人和文學家。

    除此之外,宋朝的服飾文化、錢幣文化等都為後人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作為後人,我們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為我們現在的生活和發展提供幫助。

    看《清平樂》,豆瓣評分走低又如何呢?像《小馬過河》中的“小馬”一樣,自己下河方知河水深淺。用自己的眼光看看不好麼?

    看看被稱為“官家”的王凱看的這書卷?

    再看看這帶長翅的官帽?據說是趙匡胤怕大臣在朝堂上說悄悄話,專門製作了這種官帽。

    再看看女人們的服飾?

    是不是值得一看?

  • 3 # myzxsy

    《清平樂》高開低走,箇中原因頗多。

    一、電視劇要表達的東西太多,造成主次不分。 原著小說《孤城閉》講述的是大宋公主趙徽柔為封建禮教所扼殺的命運悲劇,以及她和宦官樑懷吉之間的感人愛情。人物少,主題鮮明。而改編後的電視劇以宋仁宗為主角,涉及到的內容太多,既要表現仁宗的仁,又要表現仁宗朝大臣的能幹、文人的才情,還要表現後宮妃子的爭鬥,還不能忘了原著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徽柔和懷吉。要表現的東西多了,常常顧了這頭就顧不上那頭。

    二、《清平樂》要拍成一部歷史劇,幾十年的生活濃縮在幾十集的電視劇中,就存在一個選擇的問題。那些是重要事件,那些是次要事件,就需要做出正確的選擇。《清平樂》顯然是普遍撒網,就導致了重點不夠突出,失卻了劇情集中的魅力,好多人物的張力不夠,難免會給人人物扁平的感覺。

    三、《清平樂》人物眾多,涉及面廣,對觀眾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就是你得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修養,否則你會發現如墮五里雲霧之中,完全不知所云。從這個角度來說,有的人不喜歡就在所難免。或許我們要說,這也是編劇的為難之處,不得已加重了後宮戲,來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重歷史的那一部分人指責不像歷史,重後宮戲的那一部分人認為宮鬥還不夠激烈。

    最後,我要說的是,《清平樂》不失為一部好的電視劇。一是全面反映了北宋王朝,我們以後談到宋王朝,一定會提到這部電視劇;二是編劇作了較多的努力,儘量去調和各種胃口;三是比較有文化味,我特別喜歡第六十集,不僅是出現了歐陽修和蘇軾、蘇轍兩兄弟,而且把蘇軾的“何必出處”及歐陽修的“逸馬殺犬於道”融為一體,頗見功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相信,對這部電視劇的評價,會越來越高的。

  • 4 # 一塵愛影視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一部好的電視作品核心在於“講好故事”,而再好的劇本也需要好演員去演繹,但找誰來演又考驗著劇組的眼光。好演員從來不止成熟的演技派這一條路,很多電視劇中主角選角能力一般,反倒是一些配角格外亮眼就是個例子。

    比如《鶴唳華亭》中金瀚飾演的二皇子、《慶餘年》裡郭麒麟飾演的範思轍和《清平樂》中的葉祖新和邊程都足夠搶眼,但其實他們都不是正經主角,相比之下這三部劇中的女主和女性角色都有點弱。

    馬上進入尾聲的《清平樂》絕對算得上高開低走的典型,因為正午Sunny和王凱的號召力,這部劇開拍之初就吸引了足夠的關注,但延續了張開宙一貫的風格,拖沓的劇情鋪墊加上有點燒腦的宋朝文風一度擊退了部分觀眾。

    加上江疏影飾演的皇后曹丹姝總是一副國母的端莊姿態示人,少了幾分靈動與活潑,讓人難以親近。而王楚然飾演的張娘子美則美矣,卻整天一副作天作地的模樣,也少了點觀眾緣。從小換到大的徽柔雖然也懂事和孝順,但演員選角方面卻不夠出彩,任敏飾演的大徽柔雖然個性十足,卻因肉鼻頭和略顯憨實的長相,也讓人難以真正共情。

    相比之下,倒是葉祖新飾演的張茂則和邊程出演的懷吉雖然只是宦官之身,但卻因為才學品行出眾而吸粉無數。尤其是葉祖新,此前雖然因《步步驚心》中的十爺而走紅,但84年出生的他其實已經不年輕了,這幾年除了蔣欣前男友的身份,作品方面倒沒什麼出彩的部分。

    此次在《清平樂》中出演傾慕皇后的張茂則,他隱忍有度又為了愛人和內心所感所想而不肯放棄,和見一個愛一個的大豬蹄子皇帝相比,當真是男友力max。儘管扮相上不出彩,卻實實在在是靠實力圈了一波粉。

    小演員邊程飾演的懷吉也足夠亮眼。雖然整部劇中戲份不少,但話卻不多,劇中可施展的空間不足,在宮中小心謀生存的他處處小心翼翼卻因為對公主不能言說的愛和始終如一的貼心陪伴,也讓人愛極了這個清秀有才情的小哥哥。

    和《清平樂》裡這種情況有一拼的是《鶴唳華亭》和《慶餘年》。

    《慶餘年》中實力派戲骨無數,隨便拎出來幾個都算得上是吸睛高手。慶帝的扮演者陳道明、陳萍萍的扮演者吳剛是圈裡數得上的演技高手,張若昀、李沁、肖戰、辛芷蕾、宋軼、李純等人集美貌於實力於一身。但沒想到在這樣強大的陣容中,最出彩和被人記住的卻是半路出家的郭麒麟。

    在郭麒麟的演繹下範思轍這個“爹不親,姐不愛”的二流子公子哥卻因精於計算和擅長經商讓人過目不忘。郭麒麟獨有的幽默和憨厚加上角色本身的魅力,讓範思轍這個角色徹底火了。反倒是此前備受期待的“雞腿菇涼”,在李沁的清冷下少了幾分味道,讓原著粉大呼失望。

    《鶴唳華亭》中也同樣存在女主不給力的情況,按說李一桐出道的時間也不短了,同時多部劇在播也不會特別發愁流量和話題,但是她飾演的女主陸文昔還不如早早領了盒飯的太子妃張念之讓人印象深刻。更別提在劇中挑戰反派角色長子齊王的金瀚。

    此前小編對金瀚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和趙麗穎合作的《你和我的傾城時光》中那個有顏的霸道Quattroporte人設,但沒想到轉身到了《鶴唳華亭》中玩起權謀的蕭定棠。雖然腦子上是欠缺了點,又有點懼內,可開頭幾段和太子之爭的反轉以及在皇帝爹爹面前秒變小可愛和傻白甜的架勢,任誰看也會忍不住叫絕。

    毫無疑問,一部好的作品是編劇、導演和演員等相互配合、協作的結果。但挑演員本身的眼光就很說明問題,這些古裝劇中敢於挑戰在電視領域不怎麼出名的年輕演員挑戰,本身就是突破和進步了。雖說這幾部劇在選女主方面都欠點火候,但發掘新人的眼光還是比較獨特,讓人期待。

    表示不太喜歡的網友還挺多,大家可能不是男主的鐵粉,吐槽的點都在於劇情拖沓,慢慢悠悠的,不知道到底所言何物。

    其實這一塊我個人也表示有些認同,第一集看得人真沒有了追劇的慾望。不過堅持到第二集可能就會好些,男主和自己生母、養母的矛盾衝突什麼的,也就出來了。

    當然,男主王凱如今人氣正高,很多觀眾衝著他而來,都表示強烈支援《清平樂》。

    這些朋友的意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能理解大家對於偶像的支援。並且剛剛也提到,第二集後半段,劇情也開始緊湊了不少,而王凱也是在這時才正式露面的,之前是少年小演員出鏡的。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目前在網路上形成了比較兩極分化的佇列,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不過還是建議繼續追幾集再做評定,朋友們覺得呢?

    雖然目前劇情上引發了一定的爭議,但《清平樂》自從上線開始,片中的音樂,卻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觀眾、聽眾一致表示歌曲都很不錯。

    早先曝光的《清平樂》的片尾曲《尋光》,由知名音樂人董穎達量身定製,人氣歌手鄭雲龍深情演唱。鄭雲龍這幾年通過《聲入人心》這檔節目,以及《歌手2019》,在國內非常受歡迎,所以歌曲一經發布,試聽、評論量都非常之高。

    鄭雲龍原本是音樂劇演員,作品多以美聲為主,演繹起流行歌曲,就多了一份大氣的感覺,《尋光》也是如此。從前面的低沉,到後半部分的曲折、高昂,整首歌曲充滿浪漫、唯美的氣息,和歌手的風格很搭,和《清平樂》的感覺也非常靠近。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5 # 多年生草本

    最近頻頻霸佔微博熱搜,這部劇開局豆瓣評分高達8.1,一度降到7.1,現在低於7了

    我認為至所以低走,原因之一是,改編的太過了

    《清平樂》改編自小說《孤城閉》,不過《孤城閉》的主角不是宋仁宗和曹皇后,而是宋仁宗的女兒徽柔和陪她長大的懷吉。徽柔和駙馬李瑋是十分不幸福的,原著中她見到李瑋第一眼就十分討厭他。《清平樂》中,徽柔卻在見李瑋第一面的時候就親了他,和原著的討厭截然相反,這樣的改動也讓許多書粉十分不滿,畢竟第一面的時候徽柔主動示好,那麼之後的劇情也真的可能走向她與李瑋相親相愛的一步。

    對原著改動如此大,書粉離開難免的。

    不過,清平樂我個人認為,還是很值得看的。 這部劇,每一幀場景擺設,大到宮廷樓宇,小到香爐團扇,服飾與臺詞極度還原歷史,從朝堂布局到服飾禮儀,一幀一畫都展現著大宋的氣韻和雅緻。你看:

    最主要的是

    《清平樂》匯聚了北宋的大文豪:晏殊、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王安石,舉手投足之間盡顯宋代文人儒雅溫吞的氣質,分明是“語文課本半壁江山都來了!”

    太漲知識了,我想清平樂不會再低下去,甚至,以後會回暖的

  • 6 # 林行行

    由此可見,前期這部劇故事線多讓觀眾有點不適應,於是觀眾換個角度想,這拍的是宋仁宗時期的事情,不侷限於情情愛愛,自然也不能拿它和平常的劇相比。

    結果,到了後期,這部劇的口碑徹底崩了。

    現在這部劇的噴點主要就是封建禮教了。其實以前拍封建禮教的也不止這一部電視劇,可以借鑑借鑑人家怎麼拍的嘛。比如《橘子紅了》,整體的背景就是清朝末年江南小鎮的一個家族,整部劇的氛圍很壓抑,你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人物的悲哀。

    影視劇拍出來是給觀眾看的,大可以把拍出封建環境下人物的可悲性,把人物塑造的飽滿一點,而不是把封建禮教拍的好像理所應當一樣,那當然會讓觀眾不舒服啦。

    《清平樂》就是卡在了不上不下的位置。各種線都寫就導致各種線都被弱化了。你當成愛情劇去看吧,可以把人氣死,當權謀劇看吧,這方面拍的也不夠。尷尬。

    當然,這部劇的服道化還是非常不錯的,可一部劇如果只剩下服道化可以誇,那也挺可悲的。

  • 7 # 芋泥說

    大家是衝著高分原著和精緻預告片去看得,殊不知,預告片即全部精華了。

    導演又想呈現宋仁宗的一生,又想讓它成為政治歷史大劇,又想體現徽柔懷吉這種超脫世俗的愛情,還想讓電視劇人物各個鮮活,導演想表達的東西太多了,所以什麼都沒有做好。看政治的人看不到宋仁宗的建樹,只有大臣勸諫——被貶——調回——再勸——再貶這一個走向,戰爭,改革都清淡帶過,反而後宮戲一直加加加,可受眾也不是甄嬛傳的受眾啊。想看懷柔感情線的更失望,原著名場面都沒拍出來。本來是全域性高潮的夜扣宮門拍的真是平平淡淡。一開始的期望後期全變成了失望。

  • 8 # 黃豆不黃菌

    個人感覺細細品還是一部不錯的電視劇,裡面沒有太多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就是平平常常的敘事,但是回過頭來想想大部分人的人生不就是這樣的嗎?劇中人物雖然沒有那麼個性張揚,稜角分明,但是人物性格塑造的也算比較飽滿。比如,劇中曹皇后有很多網友吐槽白蓮花,太懦弱,情商低,但是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受身份所束縛,顧全大局,以身作則,也是一個很善良的小姐姐,起碼她身為一宮之主打理好後宮不給皇帝添麻煩這已經是做得很好的了,我覺得很能理解她。對於整部劇可能導演就是想在這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打造一股清流,讓浮躁的人心稍微鎮靜一下。

  • 9 # 慕小花

    1、劇情拖沓,70多集的電視劇不拖沓也難。

    2、大量的朝堂場景,觀眾對歷史的喜愛度還是有限的,朝堂就是現代版的開會,誰會在單位開不夠,還來看古人開會呢?要是想看歷史直接去看書或者紀錄片了,電視劇拍的再符合史實也會有虛假的。

    3、觀眾還是對宮鬥比較感興趣,喜歡看有故事,有懸念的鬥智鬥勇,這部劇的後宮一片祥和,宮斗真是太弱了。

  • 10 # 空山新雨前

    因為改編得既和原著《孤城閉》不符又和歷史部分不符,有點四不像。要麼走原著愛情線,要麼走正劇歷史線。結果我們看到的是想走歷史線又不斷尬恩怨情仇,這個劇可以叫《宋仁宗和他的女人們》。想走愛情線吧,又強行說歷史,歷史上宋仁宗並不愛曹皇后,真愛是張貴妃,劇裡給整成啥樣了,還有曹皇后後期人設崩了,劇中有些人三觀也是雷人。

    隨手貼張改MISTRA吧[淚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始終覺得金屬和搖滾不是一個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