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而知而行的歷史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狼顧之相原本是指狼走路時會左右觀察,還會身體不動而把頭繞到身後觀看,後來這個詞語被引申用來形容小心謹慎並心懷不軌的人。
《晉書》上記載曹操發現了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和豪心壯志,並且夢到三匹馬在一個食槽內吃食,因為槽和曹同音,因此三馬同槽被解讀為三個馬姓或者名字中有馬的人,要吃掉曹氏,因為這個夢,曹操還對自己的接班人曹丕說:
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意思就是說:司馬懿是不甘心做為人臣的,一定會干預我們的家事。曹操的言外之意就是叫曹丕防備司馬懿,但這裡有個問題,曹操為什麼不自己解決這個隱患,派人制約,或者乾脆殺了司馬懿,不就解決了,而非要讓曹丕防著司馬懿?
答案就是曹操其實與司馬家是世交。
曹操的第一個官職洛陽北部尉,就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舉薦擔任的,在東漢時期,舉薦一位官員,是要承擔連帶責任的,司馬防能夠舉薦曹操本身就說明了兩家是世交,而且曹操在為官期間還棒殺了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如果真要追究責任起來,舉薦人同樣要承擔責任,像這種過命交情,如果不是世交,也無法解釋了。
曹操後來控制朝廷後,司馬防先後擔任洛陽令和京兆尹,這兩個官職都是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當時的漢獻帝在許都,曹操的大本營在鄴城,而中原核心地區,原東漢首都的行政長官交給了司馬防,可見司馬防是曹操器重的人,也許還有曹操對於司馬防當年舉薦的感謝吧。
司馬防的長子,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是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時通過徵僻的手段,請到曹操控制的朝廷中來擔任司空掾屬,曹操當時的官職是司空,司馬朗就是曹操司空府的佐吏,之後,司馬朗一路升遷,成為兗州刺史,要知道曹操自己起兵後第一個擁有的州就是兗州,兗州是曹操的發家之地,曹操能把兗州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司馬朗,說明曹操對司馬家的信任。
再說司馬懿,曹操與司馬懿一起共事的時間總共也只有12年,早在公元201年,曹操就徵僻司馬懿出來做官,但司馬懿以種種藉口沒來,直到公元208年,曹操以強制手段才逼得司馬懿出仕,司馬懿擔任過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最終做到丞相主簿。
這個時候的司馬懿只是個三十多歲的青年人,青年人難免雄心壯志,就算司馬懿表現出“狼顧之相”,曹操能把司馬懿殺了嗎?要知道當時的司馬懿雖然出身士族,但是在朝廷沒有任何勢力,只是剛剛出來做官不久,還是曹操逼出來的。
況且曹操與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和兄長司馬朗一直關係很好,司馬防與司馬朗一直在曹操控制的朝廷中擔任官職,一直到任上去世,曹操發現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應該是在公元208年之後到公元219年之間,這段時間,司馬防和司馬朗都還健在,曹操也不可能在司馬防和司馬朗都活著的時候,對一個初出茅廬不久的年輕人痛下殺手吧?
曹操雖然殺了不少名人,但都是有原因,比如邊讓、楊修,一個是看不起曹操,一個是自作聰明,還摻與了嫡子之爭,但司馬懿不同啊,曹操在世的時候,司馬懿的官職撐死了不過是個丞相主薄,相當於曹操丞相府的祕書,曹操也不止一個祕書,楊修也曾擔任過丞相主薄。
司馬懿在曹操的眼中,最多算一個頗有才能的謀士,曹操身邊的謀士多的是,前期的五大謀士,後期還有蔣濟、劉曄、司馬懿等謀士,謀士再有能力,也終究只是謀士,司馬懿再有才能,在曹操眼中,了不起就是個超級謀士,謀士是沒有能力威脅曹魏江山的,一無兵權,二無政權。
曹操連劉備這樣的英雄都沒有殺,當然也不可能因為司馬懿表現出“狼顧之相”而殺他,畢竟沒有任何真憑實據,據說曹操做夢夢見三馬同槽,曹操根本沒有想到是司馬,他想到的是馬超、馬騰、馬岱,畢竟在那個時代,還是很迷信的。
然而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馬懿個人性格非常低調,懂得明哲保身,從司馬懿後來的各種行為就能看出,他對外的形象一直隱藏得非常深,沒有人能夠看透司馬懿真實的意圖,司馬懿在曹操面前更是表現得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忠心耿耿,畢竟人心隔肚皮,曹操雖然有所懷疑,但無法確定。
曹操雖然對曹丕說過:“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這樣的話,但司馬懿一直是支援曹丕成為接班人的,在曹丕與曹植之爭中,司馬懿站隊了曹丕,以曹丕恩怨分明的性格,在自己成為曹操繼承人之後,根本就沒有把曹操當年的話放在心中。
但是,在曹丕時代,兵權依然是牢牢控制在曹氏和夏侯氏手中的,司馬懿在曹丕時代大多是象徵性率領一些兵馬留守京城洛陽,這就說明一個問題,曹丕在對兵權的把控上還是防備外人的,曹操去世前給曹操留下了四大輔臣: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四人,兵權都在曹真和曹休手中,陳群是文官,無兵權,司馬懿半文半武,僅有極少的兵權。
再說了,在曹操時代,司馬懿更不敢有任何野心,最多和曹操當年的理想一樣,當個大漢的徵西將軍就算是一生最大的理想了,野心是隨著權力增大而增加的,曹操當年也是這樣,曹操的野心是一步一步成功之後,才萌生了篡位之心,司馬懿同樣如此,別說在曹操時代,就算是曹丕時代、曹睿時代,司馬懿都不敢有一丁點野心,只是到了曹芳時代,又遇到了無能的紈絝子弟曹爽,才讓司馬懿萌發了野心。
-
3 # 峰子奇觀
單說《三國演義》,作為一代奸雄,曹操深知司馬懿能耐,並臨終前密囑“接班人”兒子曹丕:司馬懿萬不可掌兵。奸雄本色,曹氏早有制約司馬懿之法。
在《三國演義》中,魏王曹操死後,曹丕繼王位,子承父志,與蜀漢、東吳繼續死磕,博弈天下。
時機成熟後,曹丕“曹大導演”盛裝上線,燈光搭臺,大臣唱戲,群演無數,一部名叫《漢獻帝讓國》的年度大片在波瀾壯闊的三國舞臺上開拍。
魏文帝曹丕,尊父曹操魏武帝,諡號“武”,彰顯其父武定江山之大功。但同時,曹丕也謹記曹操臨終那番僅限於父子之間的絕密對話。
曹操對司馬懿一直既用之又防之,曹丕深諳父親曹操的馭人之術。能會馭人之術,並不算什麼超世本領,而能會馭強人之術,那才是終極帝王之術。
如此,可駕馭強人使之為己所用。在駕馭強人綜合能力這一點上,曹操、曹丕、曹睿是迭代遞減的,但司馬氏還不足以脫離曹氏“韁繩”,只能乖乖的。
與狼共舞,是危險的,哪怕潛在危險,但曹操的苦衷更多的是無奈。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多次試探司馬懿,實則疑其心,愛其才,盼其忠,捨不得,不然早一刀殺了。
白居易曾一語犀利點評王莽篡漢:“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曹操晉升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使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勝。
其實,面對司馬懿這樣的人才,曹操父子內心也是矛盾而又統一的。一方面曹操性格本就多疑,常言道人心隔肚皮,忠奸難辨,更多需要時間去驗證。人可以當時忠心後來膨脹,也可以一直偽裝、大奸似忠,一念君子一念小人,誰也說不準。
有人問為什麼曹操不找人制衡司馬懿呢?
當然找人了啊!手握實權的曹氏宗親,和顧命大臣司馬懿,就是用來相互制衡的啊!
曹操死後,令曹氏勳貴和司馬懿共輔兒子曹丕。曹丕死後,令曹氏親貴曹真和司馬懿共輔兒子曹叡。
這種平衡局面,一直維持到三代之後,即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之後,可見曹氏制衡之術的厲害。而在此期間,司馬氏被死死壓在曹氏腳下,不敢翻天。曹操、曹丕、曹叡父子孫三代皆詩文有帝才,並稱魏氏“三祖”。
36歲的魏明帝曹叡死後,依然貫徹曹氏親貴和司馬氏共輔制衡,令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兒子曹芳。曹爽專擅曹魏朝政多年,勢傾四海,聲震天下。
隨後一個重大轉折發生了,徹底改變了曹魏國運。
掌權的曹氏親貴曹爽,中了司馬懿的“裝病之計”,“高平陵政變”之後,代表曹氏親貴集團的曹爽被誅殺,司馬懿奪得大權。從此,曹魏後面的皇帝都成了司馬氏的傀儡。
有人說司馬懿僅憑“高平陵政變”一舉而奪得曹氏三代人苦心經營的江山大權,但這一天,司馬懿等到了71歲高齡。
峰子哥認為,單說《三國演義》,大司馬曹爽絕非草包,能力也在其父曹真之上,但這也不能完全責怪曹爽無能,是演了一輩子“本份”戲的司馬懿搞突然襲擊所致。
一個人裝一時可以,裝十年或許也撐得住,但能裝一輩子的,太可怕。縱然諸葛臥龍在世,亦未必能敗他。更何況,裝“本份”裝了一輩子的蒼老司馬懿大搞了一次不“本份”。不動聲色,蓄謀已久。
公元251年,司馬懿薨,終年73歲。
“一代影帝”老態龍鍾的司馬懿,撐著最後一口氣,操縱最後一次表演,在耗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之後,同時耗死了梟雄劉備、諸葛亮,險些也耗死孫權(公元252年死)之後,完敗三國。
峰子哥想說,什麼神技都是浮雲,有個健康好身體,才是最大競爭力啊!
-
4 # 以史為鑑
這個問題很簡單,曹操死的時候是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此時的司馬懿只能算是太子曹丕麾下的四位主要謀士之一(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當時也就是一箇中層幹部,此時曹操部下跟著打天下的老臣一抓一大把,司馬懿除了緊跟曹丕步伐外,其實並無多少實權。
黃初二年(221年),司馬懿被免去督軍官職,升任侍中、尚書右僕射。
黃初五年,司馬懿奉曹丕命令鎮守許昌,這時候才司馬懿有了一點點兵權:轉撫軍、假節,領兵五千!
等到黃初七年,曹丕病逝的時候,司馬懿作為曹丕留給曹叡的四大託孤大臣之一,除了司馬懿,其他三位分別是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
曹真和曹休都是跟著曹操打天下,統領虎豹騎的強人;
陳群則是歷經曹操、曹丕、曹叡三世的傳奇內政人才,對於曹魏的貢獻極大。
但是可惜的是曹真在伐蜀後就得了病,回到洛陽後沒多久就病逝了。
曹休打了一輩子勝仗,最後卻被東吳詐降計所敗,曹休氣病之下也早早去世了。
陳群是文官,治國手段一流,但是在青龍四年(公元237),陳群也壽終正寢了。
在曹操死後之後17年,司馬懿終於熬死了所有同級別、同資歷的曹魏老臣,但是此時的司馬懿並沒有達到巔峰。
國家大事都交給司馬懿等親信,這一時期,司馬懿領兵東征西戰,又是對抗蜀國,又是平定遼東,這個時間內,才逐漸掌握了部分兵權。
等到曹叡早亡,給繼位的曹芳也留下了兩個託孤大臣,分別是曹真的兒子大將軍曹爽,以及深受曹丕、曹叡兩代人信任的司馬懿。
這個時候曹爽和司馬懿按道理是共同執掌朝政的,但是曹爽年輕氣盛,自持自己是曹家人,對司馬懿多有打壓。
司馬懿這個時候依然保持生活低調,辦事高調的優良作風。在面對曹爽時非常低調,但是面對東吳諸葛恪的入侵等事件上,卻積極發聲,積極主動的把前往攻伐的粗活都攬下來,並且在戰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積累了巨大的聲譽。
曹爽對於此也不很甘心,於是打著讓魏帝親征伐蜀的旗號,準備給自己刷刷經驗,結果沒想到當年可以和諸葛亮過過手的曹真的兒子,如今連個蜀國的王平都打不過,損兵折將,聲威反而大損。
就這樣,曹爽也沒有認清自己的優劣,反而接著延續了對司馬懿的打壓。但是曹爽看似不斷地在政治鬥爭中佔據了上風,但對於司馬懿並未造成任何致命的打擊,更多的是像小朋友玩過家家。對於司馬懿來說,曹爽跟一個三歲孩童也沒啥區別。
於是在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馬懿給曹爽教科書式的來了一次高平陵政變,讓曹爽見識到了薑還是老的辣。
此時距離曹操去世已經快30年了。
只可惜,和司馬懿能力相當的都沒有司馬懿那麼長壽,留給司馬懿的對手則是曹爽這樣的大草包。
經歷過無數屍山血海死殺的司馬懿,面對溫室裡的花朵曹爽,這還不是手到擒來嗎?更何況曹爽煩了一連串的錯誤呢?
-
5 # 讀書觀影話江湖
曹操留了,而且不止留一個,張郃、曹真,曹休等人足以制衡司馬懿,而且,如果曹丕能夠信任兄弟的話,曹彰、曹植的能力也都可以起到制約司馬懿的作用,但是曹丕用人不行,司馬懿一直是他手下的第一謀士,除了司馬懿他就感覺無人可用了。
更重要的一點,司馬懿太能忍了,太長命,熬死了很多人,再加上曹爽驕傲自大,驕橫跋扈,盲目排除異己,才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
-
6 # 天晴愛睡覺
一個人能力再強,也不能管到三代以後!
曹操本意是要殺了司馬懿,結果卻是自己的兒子曹丕求情,而且司馬懿也兢兢業業的工作,他也需要利用司馬家族的身份,所以沒有強行下死手!
但是,曹操臨死還是囑咐曹丕:司馬懿鷹視狼顧,必干涉你的家事,不可讓他長期掌握兵權,急則用之,有過則殺之!
但是奈何曹丕和曹睿都是短命鬼,三代以後的事情曹操也管不了了;
要說司馬懿為什麼屢次遇險不死,那可能是天意吧!
-
7 # 揚生解史
曹操雖善於謀略,但司馬懿也是當世老狐狸。為了打消曹操的疑慮,他保持低調,專注於工作,成功騙過了曹操。
其實曹操在去世前,就為曹丕的順利繼位鋪平了道路。在軍事上,他主動撤出漢中,又設計將蜀國趕出荊州,從而鞏固了邊防。
在人事上,他將楊修、孔融等頑固分子剷除,確保不會有人威脅到曹丕。
因為當時司馬懿刻意偽裝,加上得到太子曹丕的力挺,所以逃過一劫。
-
8 # 一個過了河的卒子
曹操死的時候,曹仁,曹洪,夏侯等等都在,就算到了曹叡的時候,曹真,曹休,張合,徐晃,所以根本不需要安排其他人。換句話說富不過三代,劉備給兒子留下了諸葛亮蜀國也滅了,這不是某個能人可以改變的歷史必然。就算曹操當時滿門抄斬了司馬家,也不能保證像曹爽這樣的無能之輩可以敵得過手握重兵的鄧艾、鍾會。
-
9 # 歷史吃瓜客
首先,司馬懿的確有一定的能力,但是不應該拿著放大鏡去看他。我覺得尚且不用說曹操時代,就算是魏文帝曹丕時代,哪怕是魏明帝曹睿時代,司馬懿也翻不了天。
曹操去世的時候謀士賈詡、鍾繇、劉曄、董昭等等都還在,武將方面曹仁、張遼、張郃都還能打。這些人對付不了司馬懿嗎?
曹丕時代上面這些逐漸老去,但是還有給曹睿留下了曹真、陳群。歷史上的曹真可不是想說或者電視劇那樣的,他對付司馬懿沒有什麼問題。最重要的是曹丕和曹睿自己個也不是軟柿子,您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
-
10 # 我要嘗試一下
曹操對他的兒子很自信,相信曹丕能治住司馬懿,也確實司馬懿在曹丕時甚至在曹叡時都老老實實,不敢走非分之想,但是糟就糟在,老曹家帝王都是短命,熬不過司馬懿,司馬懿這隻陰險狡詐的狼,很有耐性,等到時機已到,一躍而出,幹盡他的對手一舉奪取天下。
回覆列表
東漢時期的官僚選拔,有舉孝廉和徵辟兩個途徑。
孝廉是由地方官員舉薦具有“修身齊家”堪為楷模的人才出仕,因為朝廷以儒立國,而儒以“孝”為人倫之本,所以朝廷選拔孝悌之人作為官員,大有以德風沐化世人的意思。徵辟則是在朝廷派遣的訪賢使者,將地方上名聲很好的世家公子,由朝廷直接委任做官而出仕。因為以儒立國,所以輿論以學經註文獲得的名聲為道統之論。
東漢被稱為“風化最美”的朝代,與朝廷這種選仕的方法不無關係。要麼,你要踐行儒家的價值觀,要麼你就要研讀儒家經典。這種制度看起來是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可實際執行上,由於缺少統一的標準,東漢王朝的官吏選拔權力慢慢集中在了“門生故吏”圈子裡,他們彼此依靠,彼此支撐,形成了地方上的世家大族。
政治權力的下移,又帶來了經濟上的擴張。在東漢末期,已經在事實上形成了以莊園經濟為基礎的世家大族的統治聯合體。桓帝、靈帝時期,曾經想盡了辦法進行中央集權,結果遭遇到了世家大族的聯合反對,爆發了黨錮之禍,隨之而起的黃巾起義就在世家大族的預設下,搗毀了東漢王朝對地方殘存的控制力。世家大族趁勢而起,紛紛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天下因此大亂起來。
在這些世家大族中,譙沛地區的曹氏家族與河南溫縣的司馬家族,都不能算是頂級門閥。比如泰山羊氏,專心研究儒家經典《公羊傳》,代有高官出仕;弘農楊氏,也是研究儒家經典,是九代都出2000石(部級)高官。曹氏卻只是在桓帝時因為政治投機而得了爵位,司馬氏則只有2代人做了高官。相比於那些頂級門閥,不管是曹操,還是司馬懿都只能算是暴發戶。
曹操是深知東漢的頂級門閥的爆棚到自負的優越感的,即使他兵權在握,卻仍不免被輕視為“閹宦之後”,比起白身來都不如,都不能算是士大夫行列。只是因為曹操宗族勢力強大,一開始就拉起來一支5000人的隊伍,而且財力雄厚,這才在袁紹的力捧之下,成了一方諸侯。至於司馬家族,經典治的不是頂級,家族勢力也不是頂級,頂多只能算是中等世家,能量有限。
曹操比司馬懿大了24歲,當他已經做了洛陽縣公安局長時,司馬懿還沒出生。他成了漢朝的丞相,強行徵辟了司馬懿做了他的相府主簿。這個主簿是個什麼官呢?大約就是辦公室主任,主要負責一些文書的處理。算不得有多大的權力,何況丞相府還不止一個主簿。曹操徵辟司馬懿的用意,是拉攏司馬家族。這在三國時期,是很有必要的政治手段。如劉備拉攏糜竺、簡雍,孫權拉攏吳中地區的陸顧朱張等,這些梟雄都在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援下才最終成事。
曹操拉攏的世家大族潁川荀家、陳家等,不管哪一個,能量都要比司馬家要大的多。連一向自負的賈詡,來到曹操陣營後,發現曹操團隊臥虎藏龍,也不敢隨意獻策。所以,司馬懿在曹操時代,幾乎沒有多少存在感,是可以被理解的。曹氏集團的創一代們,能力太強,根本沒有司馬懿多大發揮空間,因此曹操根本不可能想到要留下一個人制約司馬懿。可是曹氏集團有一個暗傷:曹操的長子曹昂去世的太早。
曹操的長子曹昂在徵張繡時戰死,而原因竟是曹操好人妻的毛病招來的。為著此事,曹操的正妻卞夫人氣得寫下了休書。長子去世造成的政治後果,在曹氏集團內部形成了很嚴重的政治後果。曹昂比起其他兄弟年紀大很多,從小跟隨父親沙場征戰,他要是活著,必然能有足夠的威望鎮服的了曹氏創一代,他的幾個兄弟也不會對太子之位心存幻想。也就是說,如果真要選擇接班人,曹昂是能夠團結曹氏集團所有力量的最佳人選。
曹丕最終做了太子,他與曹氏創一代有著年齡上的隔閡,鎮不住那些刀尖上舔血的創一代們,他跟他們也沒有多少感情基礎。比如對曹洪的處理,明顯是洩私憤情緒居多(老叔曹洪不肯借錢給曹丕)。他真正喜歡和倚重的,是曹真、曹休這些創二代的將領們。這些創二代將領們和曹丕年紀相仿,感情是比較好,可是他們的統帥能力和經驗不夠。
曹操的謀士班底是潁川文官集團,可是曹操在逼殺了荀彧之後,曹丕也是無法繼承下來這個關係的。曹丕自己的文官集團班底,是司馬懿、吳質、陳群、朱鑠這些人。這些人雖然也不能說沒有才幹,可是司馬懿和吳質明顯搞陰謀詭計更拿手,朱鑠就是幫著曹丕送禮的,至於陳群,就是後來提出了九品中正制的那位。九品中正制是曹氏集團向世家大族的投名狀,這個制度導致曹氏集團在後來能用的有德有才的人越來越少。當曹睿去世時,曹魏政權已無人可用,司馬懿竟獲得了託孤的資格。儘管司馬懿能力超群,但是隻憑藉能力,司馬懿是做不了太傅的,因為自古帝王選擇太傅首重品德。
(曹操時代,司馬懿沒有得到機會)
終曹操一世,司馬懿並沒有獲得多大的權力,更多是參贊軍機,類似於行軍司馬一樣的職務。曹操在公元217年之後出征打仗就經常帶著司馬懿,如徵漢中、戰樊城,司馬懿都曾經出過不少奇策。後來,曹操去世,正當權力交接的時期,朝野危懼,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內外肅然,保證了曹丕正常繼位魏國國王。
曹丕登基短短兩年間,司馬懿已從幕僚躥升到侍中(皇帝近臣)、尚書右僕射(尚書檯二把手),成了朝廷舉足輕重的重臣,這是他成功投資曹丕的回報。然而,此時曹丕還記著曹操臨終時的叮囑“此人必預汝家事”,對司馬懿既用且防,一直沒有讓司馬懿掌握軍權。222年和224年,曹丕兩次伐吳時,都以司馬懿鎮守許昌,並沒有讓司馬懿隨駕。直到225年二月,轉任撫軍大將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這個官職相當於二品,司馬懿這才位列朝政中樞,參與軍國決策,有了一點軍權。
可是,如果僅就這個官職來說明司馬懿就已經獲得了相當權勢,那是不準確的。曹丕是個強勢君主,曾經因為細小的過錯,將南陽太守楊俊屈殺。楊俊是司馬懿的至交好友,司馬懿即便磕破了頭也沒能救下來楊俊。曹丕去世時,令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軍政大權還都是在曹氏宗室手中。
可是,曹休、曹真命短,分別在公元228年、231年去世,曹仁、曹彰,在更早的時候已經去世,曾經人才濟濟的曹氏宗室,此時竟然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尷尬。九品中正制的後果此時顯現出來,曹魏政權的各個要害部門都為世家大族霸佔,寒族子弟沒有出頭之日。曹睿放飛自我之後,身體狀況很快每況愈下,不久之後也撒手人寰。
曹睿臨終之際,對已經猛虎出籠的司馬懿不放心,擔心日後無人制服,於是緊急從遼東前線將其召回,解除其兵權,並託以後事。其實,曹睿更深層次的用意,乃是用司馬懿來制衡曹氏宗親,是帝王慣用的權謀之術。世家大族權勢熏天,曹睿不得不忌憚三分。他原本仰仗宗室曹爽、曹宇、夏侯獻等託孤輔政,可是皇族內閣,恐人心不服。這才找來士族代表司馬懿來裝點門面,希望藉助於給宗親們樹立共同的政治敵人司馬懿,來讓朝政局勢平衡。
可是沉毅斷識,任心而為”的一代明君曹睿卻沒有想到,曹爽專擅,銳意改革的做法,得罪了幾乎所有的世家大族,讓司馬懿輕易就擁有了政治同盟,曹氏的軍政實力幾乎在一夜之間被司馬懿收入囊中。此時的世家大族政治利益的總代表司馬懿已然成為了正義的化身,曹魏政權面臨著被架空的危機。
可見,曹操、曹丕、曹睿連續三代,都堪稱明主,能夠駕馭得了政治局勢,司馬懿一直都沒有形成很大的權勢。可是在魏晉時代,世家大族崛起,皇權式微,世家大族的經濟壟斷地位的形成,事實上製造了分裂。曹操時期的打壓世家的形勢沒有得到延續,九品中正制度正式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封建時代。皇權在此期間,缺少穩固的統治基本盤,只靠著軍政勢力支撐(孫、劉政權也與之類似)。曹丕時期開始的宗室內訌,又讓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馬懿有了參贊中樞的機會。司馬懿因此逐漸掌握軍政實力,最終篡奪了曹魏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