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壹條電影
-
2 # 愛奔跑的蝸牛君
1.《巴霍巴利王:開端》
以親情、愛情、家國情等情感為驅動,影片高潮戲份騰挪跌宕,環環相扣,電影不僅把大漠黃天的場景做得震天撼地,也能夠把瀑布水簾做得唯美唯真,讓人既感受到了血性噴濺,也能感受到陰柔之美。2.巴霍巴利王2:終結
根據印度神話傳說改編而來,講述勇猛、善良的巴霍巴利王和他的兒子摩哂陀,對抗邪惡的兄弟巴拉迪瓦,爭奪摩西施末底王國控制權的故事。3.《長城》
《長城》的主題可以用五個詞概括:信任、責任、忠誠、熱血、犧牲,這與馬特-達蒙扮演的歐洲僱傭兵所代表的價值觀是有巨大鴻溝的,最終正是憑藉這種中國精神,拯救了世界。 除了故事的大背景,影片的多處細節都能體現張藝謀對中國文化傳承的堅持。印度電影業很成熟,“寶萊塢”稱號自非浪得虛名。而且,印度觀眾永遠都那麼熱愛自己國家的電影,外來文化幾無立椎之地。鳳毛麟角般珍稀的《巴霍巴利王》一、二部,已經是目前印度電影投資規模的上限了。而它之所以看起來比《長城》看上去更受北美觀眾歡迎,原因首先是因為其純正的印度製造和風格。清一色的印度電影主創,印度傳說故事,印度民族風俗,印度電影的影像語言風格,加之還算可觀的視覺效果,對西方觀眾無疑充滿了新鮮感和吸引力。所以只能說,印度電影還不是中國主流電影觀眾的優先選擇,正如印度觀眾也很少想看中國電影一樣。交流和學習必不可少,但仰視和自卑卻絕不應該。《巴霍巴利王》沒有理由被捧到神片的位置,中國電影更不應被自己人踩在腳下。一年365天全都在印度甚至好萊塢看電影,你就會明白在哪裡都是好片少爛片多,自己國家的電影永遠都有不可取代的價值,和割捨不掉的感情。
-
3 # 十四大王
我都看過,客觀地講,巴霍巴利真心一般,比不上長城。巴霍巴利上下集從頭到尾都是在描述主角的強大光環,主角從頭到尾都在開掛,牛頓看了估計棺材板要壓不住了,劇情也俗套。真不明白那些無腦唱衰中中國產力捧外國的人,難崇洋媚外的品質就那麼深地紮根在你們骨子裡嗎?以至於外國拉的屎都是香的。
-
4 # 王者歸來50276
巴霍巴利王具有超自然的力量,是神的化身,以神人之身,去和人戰鬥,自然是戰力超群,難逢敵手,雖說最後取得了勝利,但我們會驚歎於他的超常能力。再看長城,守軍是人,戰鬥物件是名為饕餮的怪獸,一種神話中的怪獸。以人之智慧,技能,力量去和神獸戰鬥,自然會困難重重,所以最終取得勝利,更顯示了人類敢於面對一切困難,迎接一切挑戰,無畏無懼的精神。從這個意義上看,長城的寓意更為深遠。
-
5 # 人間是劇場
印度的商業大片《巴霍巴利王》更好看些,俗話說,外來的和尚好唸經,中國觀眾犯不著跟印度電影較真,而且,最重要的是,印度電影帶著一種自娛自樂的輕鬆感,對於神話英雄的真誠敬意,沒有想要討好誰的嘴臉,而《長城》則明顯地有一種功利心。
《巴霍巴利王》是拍給印度人民看的印度神話,而《長城》則是藉著中國的符號,講述西方語境的故事,這是最大的區別。 中國觀眾無法仔細鑑別印度神話中的細節和表現力,但是,我們卻可以清楚地感覺到《長城》這個故事與自己心裡的落差。綿延萬里、歷史悠久的《長城》最後就淪為了一個打怪獸的背景,其中沒有任何智慧和情感。
《巴霍巴利王》雖然有些地方誇張得讓人笑場,但是,印度影人的心思卻非常單純,像是一個單純的孩子,彷彿在講述大地的童年,而 《長城》則是一個含著貪慾的作品,兩者的發心完全不同。
回覆列表
看完IMAX版的《巴霍巴利王2:終結》後想表明,中國產《長城》根本無法與這部印度神片相提並論。
同樣是作為兩國曆史神話電影,《巴霍巴利王》系列電影作為印度影視上花費成本最高,歷時最長的里程碑式電影,在2017年第二部《巴霍巴利王:終結》上映後,全球票房高達17億人民幣,成為傳奇。
而《長城》雖也是名導演張藝謀的傾情製作,製作成本達10億人民幣,更是請來馬特·達蒙作為主演助陣。
但薄弱和缺乏邏輯的劇情,西式的特效加上中式傳統精神格格不入,此片豆瓣評分僅有5.1分,這部純商業電影讓張藝謀走下神壇。
徹底讓影迷們失望,《長城》是沒有內涵核心的。
但《巴霍巴利王:終結》除了製作精良,場景宏大,氣派十足的優點,在男主巴霍巴利的各種超越物理規律、地心引力的神級戰鬥力,和印度開掛的終極實力之下,可以看出製作團隊對於本國曆史神化的敬畏心。
此片中各種出人意料的戰鬥場面,火羊衝鋒,一人破萬軍,徒手拉巨車,士兵捲成圓筒進攻……
沒有看不到,只有想不到。
這部超神影片在講述一個印度版超級英雄的故事。
有血有肉,極具印度民族特色,場景服化幾乎無瑕疵,超級熱血無畏。
你可以不適應這部電影的風格,但你不得不驚訝於印度電影的實力。
綜上,這兩部電影根本無法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