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燕子羽品歷史

    從三國到魏晉,中間有好幾個節點。

    一,曹操的“唯才是舉”。為打破世家大族子弟對官場的壟斷,曹操不拘一格提拔出身寒門的人才。

    二,頻繁的篡位。曹丕篡漢,司馬炎篡魏,造成了讀書人三觀的顛覆。只有適應權力,才能得到高官厚祿。

    三,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操作的時候由於是世家大族做“中正”,所察舉的人才是裙帶關係或互保關係,到後面形成了門閥對官場的壟斷。

    四,司馬昭父子的高壓統治和收買政策。為壓制天下人對司馬氏篡魏的不滿,一方面對服從自己統治的實行高官厚祿的收買,另一方面對不滿自己統治的實行高壓,不能妄議朝政。後來就逐漸形成了魏晉士大夫的“清談”。

  • 2 # 四百軍州

    讀書人亦稱士人,相比較秦漢士人的開拓進取和隋唐士人的自信雍容,三國魏晉時期計程車人性格鮮明,就是崇尚玄學,喜歡坐而論道,消極避世。其中著名的人物有王羲之、阮籍、嵇康等。原因出於已下幾點:

    1. 政局不穩

    三國魏晉時期國家大部分時間處於分裂狀態,戰爭頻繁,社會動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士人本身也是戰爭的受害者,他們經歷了太多戰爭帶來的的人間慘劇,心理頗多幻滅之感。他們無力平息戰爭,轉而消極避世,醉心於自己的烏托邦。

    2. 儒學讓位於佛道

    隨著東漢大一統王朝的分崩離析,統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學也開始失去了魅力。公元220年曹丕篡漢。265年司馬炎篡魏。291年八王之亂。上層統治集團為了爭奪權力鬥爭激烈,國家今日姓曹,明日姓司馬,令士人無所適從,他們開始懷疑儒家所提倡的“忠君”思想,進而質疑整個儒家思想。此時佛教逐漸興起,佛教教義中的轉世輪迴和眾生皆苦的觀念而道家中的清靜無為,任其自然為士人的消極避世提供了理論依據。儒學逐漸讓位於佛道。

    3. 門閥制度   

    晉朝時,九品中正制名存實亡,朝廷選拔官員的官吏往往只重視門第不重才德,所以選上來的都是高門大姓的子弟,久而久之形成門閥制度。門閥壟斷了選官任官的權力,隔絕了下層士人晉升的通道。這使得下層士人遠離政治,轉而敢於追求自我,釋放天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鹽茶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