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事:《出師表》是諸葛亮在公元227年出兵伐魏,臨行時寫給劉禪的奏章。
2、內容:當時劉備已經死了四年,蜀國和吳國的聯盟已經破裂,荊州已經失守,蜀國實際只佔有益州,實力本來不厚,再加上連年戰爭,國力更加睏乏。於是諸葛亮派人和吳國修好,又親自領兵平定了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叛亂,穩定了後方,然後趁魏國君主曹丕身死、魏國大將司馬懿被貶的機會,抱著“不伐賊,王業亦亡;帷坐而待亡,孰與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圖鞏固蜀漢政權、消滅魏國進而統一中國,復興漢室。
3、原文節選: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4、節選譯文:
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務農親耕,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徵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緒激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有二十一年了。
5、賞析:
《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1、故事:《出師表》是諸葛亮在公元227年出兵伐魏,臨行時寫給劉禪的奏章。
2、內容:當時劉備已經死了四年,蜀國和吳國的聯盟已經破裂,荊州已經失守,蜀國實際只佔有益州,實力本來不厚,再加上連年戰爭,國力更加睏乏。於是諸葛亮派人和吳國修好,又親自領兵平定了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叛亂,穩定了後方,然後趁魏國君主曹丕身死、魏國大將司馬懿被貶的機會,抱著“不伐賊,王業亦亡;帷坐而待亡,孰與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圖鞏固蜀漢政權、消滅魏國進而統一中國,復興漢室。
3、原文節選: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4、節選譯文:
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務農親耕,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徵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緒激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有二十一年了。
5、賞析:
《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