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京不向北2020

    秦國被六國打敗,不用假設,在秦國東出一統天下的過程中。也並不是一帆風順,多次出現被六國擊敗,退回關中防禦的階段。那麼以後呢?

    其實也簡單,無非是一個新的類似秦國的國家,被圍攻而已。而在戰國史上出現過的這個國家就是齊國。

    在齊緡王的時候,齊國一度強大到定點。不僅四處攻打諸侯,更是滅宋而一度成為東帝這樣一個有秦國第二架勢的強國。

    結果呢,燕國為報國仇,聯合三晉和秦國五國伐齊,幾乎將齊國陷入亡國之禍。而這能說明,秦國被六國打敗的什麼情況呢??

    1秦國被六國打敗以後,山東六國另外有大國崛起。威脅其他各國的安全,各國再次組成類似五國伐齊的聯盟。

    2諸侯間不斷混戰,直到有新的類似秦國的霸主出現!歷史進入戰國,諸侯兼併,尋求一統已經是必然。戰國七雄除了南韓之外也都有自己的高光時刻。而七國之所以出現,也都是不斷兼併弱小諸侯的結果。只不過就是另外的國家出來一統天下而已。

  • 2 # 梨花說史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秦國可能短時間內難以翻身。統一程序也會因此減緩。東方六國將以齊楚兩國爭霸的新形式展開,但秦最終一統中國的趨勢仍不會變。以下是我認為的幾點原因

    一、東方六國不具備吞併秦國的實力。

    如果當年函谷關之戰秦軍敗了,我認為最壞的結果可能就是丟地失土,簽訂不平等條約。躲入函谷關內幾十年發展元氣。而並不是滅亡秦國,或者被六國瓜分。因為六國本就各懷鬼胎,各有盤算。如果要吞併秦國,就需要面臨一個重新利益分配的艱難問題。雖然當時的歷史大勢逐漸從爭霸變成兼併,諸侯之中肯定也有君王產生過一統華夏的念頭。但是面對體量這麼大的秦國。諸侯國裡並沒有一個勢力強大到可以直接吞併的地步。比如齊國與秦國素不接壤,當然不可能吞併秦地。楚國如果想吞併秦國,三晉和背後的齊國又不會答應。再加上每次合縱攻秦,很多諸侯都作壁上觀。就比如說公元前318年規模最大的函谷關之戰,齊國就沒有參加。所以即使東方六國戰勝了秦國,也不可能合起夥來將秦國分裂。那麼對於短視的他們來說,逼迫秦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已經是各方勢力妥協的最佳成果。

    二、中原大地齊楚爭霸將成為主流

    如果東方六國戰勝了齊國,毫無疑問短期內楚國將是最大的受益者。戰國時代流行“連橫則秦強,合縱既楚霸”的名諺。楚國在歷次合縱攻秦裡也出力甚多。比如公元前318年的函谷關之戰,楚懷王就以“縱長”的身份參加。所以秦國失敗後楚國的勢力將會擴張很多。但是隨著楚國走向國力的鼎盛,他的問題也會逐漸流露出來。比如守舊封君勢力過大。比如內部奢靡享樂等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畢竟楚國除了短暫的吳起變法之後就沒有什麼改革。再加上空有遼闊的疆土卻不能形成有限統治,日漸嚴重的肢體肥大症等因素。他的黃金時期並不會很長。最終可能還是逃不脫在垂沙之戰被齊國戰敗的宿命。

    而齊國雖然在短時間內勢頭不能超越楚國。但長期以來齊國將獲益良多。如果再垂沙之戰中齊國擊敗楚國,那麼就意味著楚國和秦國都不能對齊國形成有效的牽制。再加上兩代齊王齊宣王,齊閔王都是開疆拓土,好大喜功的君主。齊國的勢頭可能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頂點。再加上齊國是中原國家根紅苗正。諸侯列國從心理上接受齊國霸權的壓力要比秦國和楚國小一些。所以齊閔王滅宋可能就招不來諸侯聯軍,燕國也不會很輕易的攻佔臨淄。

    當然了,三晉之中的趙國也將是得利者,只要趙國韜光養晦,在國力尚無法與齊楚匹敵的時候左右逢源。趙國也將取得大的發展。甚至一度挑戰齊國的威權。畢竟歷史上就是趙武靈王出頭將燕昭王送回燕國。不過趙國仍然需要時間發展,所以短時間內,中原爭霸趙國可能並不會扮演一個顯眼的角色。

    對於這一點我權且打一個問號,因為題主並沒有說東方六國打敗秦國的下限是什麼。但是如果按照常理來說,秦國東擴的失敗可能會讓秦國龜縮自保於函谷關一段時間,但是隻要秦法不滅,制度不變。秦國仍然有併吞八荒的實力與能力。畢竟秦國最終的統一,是勝在制度,勝在格局。再加上歷代秦君都算是明君,一城一地之得失可能對秦國的損失也不會太大。因此雖然秦國東擴的勢頭可能被遏制,但是如果草率的把秦國淘汰出爭霸格局,那也是不客觀的。

  • 3 # 明月海上生

    非常讓人腦洞大開的問題,我們不妨大膽地假設推想一下。

    假如秦國被其它六國聯手打敗,勝利的六國是不會和平共處的;也不可能變成六國聯邦,戰國還得延續下去,若干年後中國還是會統一。

    六國中誰會脫穎而出,成為另外一個秦國?

    韓、燕體量太小,不予考慮。

    魏、趙也不可能,四戰之地太動盪,難以發展。

    最有可能的就是齊、楚兩國。齊國富、楚國大;齊國文化積累深厚,楚國文化有雜交優勢。

    我個人看好楚國。如果能有幾代明君,把前期佔領的吳、越之地消化並加以利用,楚國的國力將遠遠甩下其它列國。另外,楚國佔領宋國後,觸角已經深入中原腹地,戰略形勢絕對處於優勢。

    秦亡也說明了這一點,滅秦的主力就是楚軍。劉邦、項羽楚漢相爭,實際上是兩個楚中國人在爭奪天下。

    總之,即使不是秦國,也總會有人統一天下,最後依然會走到書同文、車同軌。禹劃分九州之時,大一統的思想就已經根植於中華文明之中。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主流思想仍然是推崇大一統,特別是逐漸顯示出強大生命力的儒家思想。

  • 4 # 龍眼9555

    按照你的提問,有幾種可能:一、如果當年秦國只是戰敗,統一六國可能會推遲若干年,但還是不能阻止秦國統一六國的最終結局,蓋因秦國獨據鄭國渠所滋養而肥沃的關中大地,還擁有天府蜀郡之地,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滋養了眾多人口,使得秦國治下的人口遠超其他六國,古代的人口數量才是國力的基礎,所以即便秦國一時戰敗,蓄養幾年還是會橫掃六國形成大一統之勢。

    二:如果是秦國戰敗,六國攜勝軍之勢齊心合力滅了秦國,六國瓜分秦國土地,各國雖然都會分的一杯羹,但是因為各國原有地理位置和國力參差不齊等原因,實際獲取的國家利益在國力提高程度上不會是一樣的,比如楚國、魏國、趙國、南韓與秦國相鄰,會直接把獲取的秦國土地與本國原有土地融合,而像燕國、齊國遠離秦國,沒有直接相鄰的土地,瓜分秦國就會出現飛地,這樣對兩國國力的補充就沒有其他四國大,還要分出軍隊人口去管理,必然會遭到其他四國覬覦,引發六國混戰,楚國因為國力比其他五國略強極有可能獨佔巴蜀之地,那麼楚國將會因此國力大增,中國將由楚國最終統一其餘五國而形成統一國家。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燕國和齊國經過談判,放棄分封秦國土地而形成的飛地,與其他四國談判,置換四國土地,極有可能六國實力從新歸於平衡,誰也吃不掉對手,形成六國瓜分天下,從此難以形成大一統國家,亞洲將是另一個歷史版圖,那麼現在的世界格局也會重寫,哈哈!慶幸歷史沒有也沒有可能重寫!

  • 5 # 史肆

    往遠去說不好回答,就像今天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一樣,儘管自己提前做了規劃。往近一點的說假如六國聯手打敗了秦國,那麼六國之間的戰爭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又會有多少人死於戰場,白起人稱人屠,據史料記載死於白起之手的他國百姓和士兵多達200萬,在人口本來就稀少的戰國這是一個什麼數字。放在現今,這也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如果六國繼續再打下去這個數字會更大。做個大膽的猜想如果六國繼續打下去會不會華夏大地就沒有炎黃子孫什麼事了?

  • 6 # 愛妮品歷史

    六國這樣的聯合才能打敗秦國,然而這真的行嗎?

    很多人都在假設如果戰國七雄中的六國,聯合起來也沒有能力打敗秦國,其實這六個國家不是沒有聯合過但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要想真正的打敗秦國,這六個國家必須要做出極大的讓步。其實,在戰國末年,以東方六國的體量來說,他們仍然佔據著人口以及土地的優勢,只是分散在六個國家,最終被秦國各個擊破。

  • 7 # 尚沃

    人生不能假設,歷史不會重來!

    如果秦國被打敗,頂天被打敗一次兩次,那也是偶然,沒有必然性。無非是統一的時間延長,最終的結局是不會改變的!

    不是因為秦中國人有多彪悍,也不是因為六中國人有多無能,關鍵因素是商鞅變法,而且即使商君死其法不變。商鞅變法相當於先進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軍事制度的改革,相當於先進的生產力,相當於社會前進的新生力量。它對舊的制度和生產方式好比如虎入群羊,是具有毀滅性的摧毀能力的!因此,六國即使聯合也不可能打敗秦國,秦國統一全國,是有歷史必然性的。

  • 8 # 使用者3667749331284

    以為,那:

    戰國綿延,狼主群下,叢林東方,退回遊牧.

    中原無主,沒了中華,農業文明,絲瓷槍炮.

    中東有機,彎刀東舞,拉鋸西歐……

    現代文明?至今尚早!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最令人惋惜的十大謀臣都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