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袍子仙女
-
2 # 執天下牛耳
東漢末年是謀士活躍的時期,他們對諸侯的興衰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也有許多謀士的經歷或結局讓人感覺十分惋惜。
下面列舉一些令人惋惜的謀士(排名不分先後):
1.荀彧——立下汗馬功勞卻不得善終
荀彧,字文若,有“王佐之才”的美譽。可以說是曹操陣營的首席謀士 。為曹操的發展強大立下汗馬功勞。後來,曹操欲稱魏公 ,而荀彧一心忠於漢室 ,於是激烈反對其稱王。最後,曹操送給荀彧一個食盒,開啟後卻空無一物,荀彧知道自己不為曹操所容,於是服藥自殺。時年五十,諡為敬侯。
2.郭嘉——天妒英才
郭嘉,字奉孝,曹操的重要謀士,郭嘉算無遺策,建議水淹下邳而破呂布,預算孫策死於刺客之手,於曹袁決戰之前更是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在徵烏桓,平遼東中發揮重要作用,但不幸的是患疾病去世。
郭嘉令人惋惜的是英年早逝,不然也許可助曹操一統天下。曹操赤壁大敗後感慨若郭奉孝在必不至於此,可見其重要性。
3.龐統——“出師未捷身先死”
龐統,號鳳雛,人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劉備的重要謀士,隨劉備取西川時,遭遇埋伏,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龐統還沒能建功立業卻身首異處,這著實令人十分惋惜。
4.其他(田豐,許攸,陳宮等)——不遇明主
田豐劇照
許攸劇照
陳宮劇照
要麼是因為他們的懷才不遇,要麼是因為經歷坎坷、或不得善終又或者天妒英才,總之他們的遭遇,經歷,還有結局讓人覺得十分惋惜。 -
3 # 淡淡DE煙1154079710
個人認為:
一、郭嘉,俗稱“鬼才”,曹操之智甚為高超,獨對郭嘉極為推崇,可惜英年早逝。
二、沮授,其才多智,擅為內政,然不遇良主。
三、田豐,同沮授一樣,不遇良主,不被袁紹重用,若論其智,不在荀彧、程煜之下。
四、龐統,“臥龍、鳳雛得一得天下”,其才之高,可見一斑。然諸葛亮先入為主,個人認為導致龐統有冒險和略帶偏激急於建立功勳的思維和行事方式,導致其川中隕落。
五、周瑜,美公瑾才華橫溢,智冠天下。奈何英年早逝,不然東吳將走向何處,不當定論。
六、徐庶,劉皇叔初至新野,地狹民少兵寡,得徐庶數次奇策,擊退曹操。曹操大為所忌,立策使徐庶離開劉備,一生終為默默無聞。
七、陳宮,其輔佐呂布數次襲擊、交戰與曹操,曹操數次戰之狼狽不堪。可惜呂布非輔佐之人,最終敗而求死。
八、恆範,司馬懿歷經圖志,終是立而奪權,恆範為後期少有多智之人,歷次勸戒曹爽提防,多為出策,然終是曹氏以廢當年,盡是草芥,徒留下“子丹大傑,生汝等豬狗,曹氏天下,不負有也”,徒嘆奈何。
九、費瑋,多智擅內政,蜀國後期內朝核心,興修水利,鼓舞工商,養民拓展,勵精圖治,其雖反對北伐,然立足點為蜀國連年征戰,已不堪重負,先行調整發展為上。可惜為人不容,早早暗殺謝幕。費瑋若主政逾年,則蜀必會再次強盛,北伐之事,則順勢而行,惜之。
十、姜維,蜀國後期軍中靈魂,其智之高,諸葛亮甚為嘆之,難得智勇雙全,其勇趙雲亦嘆之。然蜀國連年征戰,民困兵微,然對陣魏國尚不落下風,奈何時也命也,終是隻留嘆息。
個人見解,大家包涵。
-
4 # 百丈之溪
亂世出英雄,歷史上還沒有哪個時期像三國這樣有如許之多出類拔萃的謀士,他們或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或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或臨陣軍機決斷一招制敵,他們之中有些人英年早逝,有些人戰敗被殺,也有些人恃才傲物惹禍上身甚至因此喪命,今天就來說一說三國最令人惋惜的十大謀臣(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個:龐統214年龐統死於劉備攻取西川的途中,在雒城死於亂箭之下,倒在了勝利的前夕,龐統死得實在可惜。
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十有八九會留在荊州,他和關羽一文一武可保荊州不失,關羽不死、張飛不死、劉備也沒有夷陵之戰的慘敗,蜀漢後期也不至於人才凋零,可以說龐統之死間接葬送了劉備的霸業。
第二個:周瑜東吳四大都督之首,周瑜文武雙全,既是統兵作戰的帥才,又是運籌帷幄的謀臣,可惜和孫策一樣英年早逝,病逝於攻取益州途中。
第三個:郭嘉207年9月郭嘉病逝,兩三個月後諸葛亮出山,雖然“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話有點無厘頭,但是一年之後的赤壁之戰如果郭嘉尚在,以曹操對他言聽計從的信任程度來看,曹操或許還真能避免赤壁之戰的大敗。
第四個:法正219年劉備得法正之謀贏得漢中之戰的勝利,曹操大為感慨:“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220年法正病逝於劉備稱帝之前,221年劉備伐吳,222年8月劉備兵敗夷陵,事後諸葛亮曾說:“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可見法正對於劉備和蜀漢的重要性。
第五個:陳宮192年曹操之所以能在兗州刺史劉岱死後入主兗州,陳宮功不可沒,可惜後來兩人分道揚鑣,陳宮輔佐的呂布卻非明主,199年曹操攻破徐州,面對舊主陳宮本可不死,曹操也不想殺他,可惜陳宮一心赴死。
第六個:楊修論家世,四世三公的汝南袁紹未必強過出身於弘農楊氏的楊修,楊修聰明絕頂,可惜觸犯了曹操的逆鱗,一頭扎進了奪嫡之爭,最終被殺。
第七個: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終病逝於五丈原。
第八個:荀彧心懷匡扶漢室之心,一心輔佐曹操,誰知隨著實力的壯大,曹操的野心也日益膨脹,他和荀彧之間的矛盾始終無法調和,據說荀彧最終被曹操逼死,翩翩君子荀令君令人惋惜。
第九個:沮授第十個:田豐袁紹雄霸河北,成為北方的霸主,麾下不缺猛將和謀臣,論能力沮授和田豐不比荀彧和郭嘉差,只不過選錯了主公,袁紹剛愎自用只聽郭圖的,又有什麼辦法?
-
5 # 歪果觀世界
三國最令人惋惜的十大謀臣 陳宮上榜 法正第四 第一不死郭嘉難出
今天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單以才能看高低,回看三國中那些群星燦爛的謀臣,看看三國中最令人惋惜的十大謀臣都有誰。
第十:聰慧過頭之楊修
俗話常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這句話放在三國楊修身上,恐怕是再合適不過了。不過這個印象多半來自《三國演義》的影響。在正史《三國志》中有兩處記載,其一是:“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其二是:“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通過這兩處記載來看,首先我們得到了兩個資訊,一個是楊修才能非常出眾,另一個則是曹操非常器重他,而且對楊修所提出的建議或主張,曹操基本都很滿意。
但是楊修如此有才幹,又如此受到曹操的器重,為何最後卻為曹操所殺?此一事歷來爭議不斷,結論有兩種:第一種是曹操殺楊修,乃是因為曹操和楊修父親楊彪之間有過節;第二種認為是楊修“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因此在建安二十四年被殺。後一種或許更接近史實,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就是在後一種記載的基礎上借題發揮出了一個“雞肋事件”,然後曹操以楊修亂軍心罪被處死。楊修之死,確實有些令人遺憾。
陳宮一直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個非常有才幹的謀臣,而且在史載中,陳宮在曹操前期確實出過不少力。可是陳宮這個人性格有問題,或者說陳宮這個人太注重個人情義,不過這也不是什麼不好的事,只是影響了他的人生。曹操殺了一個邊讓,而這個邊讓是陳宮的鐵哥們,陳宮就因此記恨曹操,最後還要為好兄弟報仇,趁曹操出兵徐州的時候,在後方玩造反。可是陳宮的錯誤在於“有病亂投醫”,既然玩造反,那你也得擁立一個能夠和曹操抗衡的老闆才對,他卻一時著急,擁立了一個有勇無謀的呂布。且不說濮陽沒佔住,被曹操趕跑到徐州,結果在徐州也沒呆多久,又被曹操大軍圍攻,這一次,呂布因為兒女情長一敗塗地,而陳宮也跟著命喪黃泉。陳宮之謀,本可成就大業,遺憾跟錯人,走錯路,終究什麼也不是。
第八:江東之望張昭
張昭被譽為“江東之望”,他在江東的影響力和威望非常高,所以孫策回到江東準備大幹一番大業的時候,他非常聰明,請出了這位“江東人望”,而且對其非常信任。史載說孫策把軍政大事都交給張昭負責,張昭非常感動這份信任,也兢兢業業,把孫策的後方打理的井井有條。但是可惜的是,張昭在後期基本沒有發揮什麼才能,因為孫權執政時期,他對張昭的重用已經不像孫策,所以張昭有點坐冷板凳的感覺,最後還是在半退隱的狀態中抑鬱而終。
第七:“文武膽志”之陳元龍
關於這句評價來自劉備,他說:“若元龍文武膽志,當求之於古耳,造次難得比也。”可見劉備對陳登的評價之高。陳登,字元龍,是三國時期非常傑出的謀士,但因為三國演義對其宣傳的太少,幾乎一直處於雪藏狀態。陳壽對陳元龍的評價是:“陳登有雄氣壯節,登降年夙隕,功業未遂。”可見陳壽對陳登也是感到遺憾。那麼陳登真的很厲害嗎?當然!我們都知道孫策,孫策被譽為小霸王,用兵堪比項羽,能征善戰,但是孫策用五年平定江東,後來以十倍之兵攻打匡琦城。陳登登城指揮,將孫策擊退。難怪史載中說他智謀過人,又懂軍略,是個大才!但如此上等人才,最終卻因飲食不當英年早逝,真是三國一大遺憾!
第六:鳳雛之龐統
龐統在正史中的長處在於識人和政略,並非《三國演義》吹的那麼牛,但真的是個難得之大才。劉備的勢力有個轉折點,那就是在站穩荊州之後怎麼發展。雖然諸葛亮提出了隆中對,但是紙上說說容易,真正操作起來是很難的。那麼如何取得西川之地,在這事上,龐統的作用顯然大於諸葛亮。也正是因為龐統的上中下三計打開了劉備的思路,他最終帶著龐統快速獲得了益州之地。可是龐統卻在攻城時,被一支流箭射死。這簡直太令人莫名其妙了,就像是天意!
第五:天妒英才之郭嘉
郭嘉一直是三國謀臣中最令人爭議的一個人物,有人說他是三國第一謀臣,有人說他的才能並沒有那麼強。史載中郭嘉的能力確實不錯,但是我們看《三國志》會發現,陳壽是把郭嘉和程昱、董昭、劉曄、蔣濟放在一起寫的,說他們都是“才策謀略,世之奇士”,但長處是“籌畫所料,是其倫也”。但是郭嘉一直被人們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他38歲英年早逝,令人感到無限遺憾罷了。
第四:蜀中英才之法正
法正跟郭嘉、龐統都屬於一個流派的,即英年早逝派。不過法正的價值似乎比龐統和郭嘉要更突出,這當然是比較實際的利益問題。對於法正,我們可以參考諸葛亮的評價,諸葛亮說過一句話,即劉備能夠舒展羽翼揚眉吐氣,主要的得益於法正。另外我們看一下法正死後劉備給他追諡的諡號也能看出一些資訊,即翼侯。翼,即翅膀也。其實在劉備自己看來,法正就是讓他高飛的翅膀。可惜的是,這一翅膀沒有承載他飛太久,拿下漢中之後,法正便去世了,死年四十五歲。
第三:東吳之大才陸遜
史載說陸遜智勇兼備、武能安邦、文能治國。早期呂蒙活著的時候,他協助呂蒙襲取了關羽的荊州,後來劉備率軍來複仇,他又統兵擊敗了劉備的伐吳大軍。黃武七年,又在石亭打敗曹休。一生可以說是功勞巨大,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陸遜,恐怕東吳都滅亡了。但是儘管如此,孫權對陸遜的態度也是很古怪,早期用的時候格外信任,在後期卻多有冷落,甚至受到孫權的猜忌,最後遭人誣陷,氣病而終,真是遺憾。
第二:亂世鬼才之李儒
李儒其人有點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意思,他原先是漢朝的博士,應該是才能過人,可惜一直沒有發光。等到董卓進京之後,在他的策劃之下,董卓不僅靠可笑的三千兵馬控制了兵強馬壯的帝都洛陽,而且很快又控制了皇宮、群臣,連天下也成董卓的了,他四處封賞,到處封官。本來有利之勢全在董卓,可惜董卓畢竟不是天子之命,奈何被一近身侍衛呂布乾死。而董卓死後,李儒便忽然消失在了歷史的迷霧中,有人說他退隱而去。有人說如果董卓能夠完全依李儒之計,說一定是第一個一統三國的人物。
第一:曹操的第一個大謀士戲志才
先看三條歷史記載:第一條陳壽《三國志郭嘉傳》:“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第二條是《後漢書·列傳·鄭孔荀列傳》:“操每征伐在外,其軍國之事……戲志才等,皆稱其舉。”總之,根據這些記載的資訊可以看出戲志才是個超級軍謀類的大才,曹操早期在陳留舉兵,地偏民少之地,能夠快速崛起,其中應該少不了戲志才之謀功,不然曹操也不會如此念念不忘,只可惜戲志才跟法正等人都屬於“英年早逝流派”。倘若戲志才不死,郭嘉基本上就難出了。因為郭嘉是在戲志才去世後,曹操請荀彧推薦方來到曹操身邊的。
結語:三國十大謀臣,到底誰才是三國最令人感到遺憾的第一謀臣?還得讓各位歷史愛好者來下結論。
-
6 # 箭與橄欖枝
1.諸葛亮:在劉備很弱小的時候就跟著劉備南征北戰,出謀劃策,讓劉備從弱小走向強大,佔有荊州,益州,漢中等地,可以說是勞苦功高,但是再後來因為諸葛亮反對他伐吳,就和諸葛亮心生嫌隙,伐吳都沒有帶他去,最後讓蜀國精銳損失殆盡,諸葛亮幾十年努力因為劉備的任性都付之東流。再劉備死後,依然挑起蜀國大梁,7出祁山北伐,但是都是無功而返,在北伐期間卻也得不到阿斗的信任,最後病死五丈原,出師未捷身先死。
2.龐統:在攻打雒( luò )縣時,竟然被一支流箭射死,古時候的箭大概能射50步,你說你一個軍師,攻城的時候跑到前面幹嘛,在後方好好指揮就可以了。如果龐統不死的話在以後可以帶領二位將軍鎮守荊州,就不會出現關羽大意失荊州了,而諸葛亮可以帶領二個將軍鎮守漢中,也許劉備復興漢室,北定中原可成。
3.徐庶:徐庶只在新野城幫劉備打了一仗,他的母親就被曹操綁架了,讓他不得不回到曹營,回到曹營的他發誓不會為曹操出一策。雖然徐庶的孝事被廣為流傳,但是這個被荀彧稱讚才能百倍於自己的人,最終沒有太大的建樹。
4.荀彧:是曹操官渡之戰,掃平北方的功臣,為曹魏立下漢馬功勞。不過他看錯了曹操,曹操最終篡奪了漢室,自立魏王。自己也因為心向漢室,而被曹操送了空食盒暗示他自殺。
5.周瑜:在攻打南郡的時候,被曹仁設計射傷,自己在東吳苦戰一個月,最後南郡卻被諸葛亮奪去了,在後來和諸葛亮對峙在荊州,卻每次都輸給諸葛亮,自己心眼小,加上箭傷一直沒好,就這麼死去。一代英豪,陰溝裡翻船,死的時候才36歲,真是可惜。
6.郭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足以體現郭嘉的才華,不過可惜的是在隨曹操征討烏桓的時候因為水土不服,勞累過度得病而死,死得時候才38歲。
7.陳宮:開始得時候跟隨曹操,但是後來發現曹操不仁不義殺害名士,於是棄曹操而去投了呂布,不過呂布是個傻白甜,胸無大志,不聽他的話不能實現他的抱負,最後被曹操捕於下邳,後決心赴死被曹操所殺。
-
7 # 小郭讀歷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三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士為知己者死。武將可以不計報酬的為主拼殺,謀士可為屬國殫精竭慮。三國是一個屬於英雄的時代,有才之人,有志之士必不會甘於寂寞,必然會想法設法的出世,成就一番事業。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三國中十大令人惋惜的謀士。排名不分先後!!
"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郭嘉(170-207年)在曹操龐大的謀臣智囊集團中,郭嘉無疑是最出類拔萃的一個,也是曹操最信任的一個謀士。他先是投奔了袁紹,後來他發現袁紹不會用人,公元196年在荀彧的推薦下投奔了曹操。他在追隨曹操的11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的事業就一直處於上升的階段。在他去世之後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就遭遇了著名的赤壁大敗。曹操在赤壁敗退之後不禁發出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和“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感慨。他如果當時在世,曹操應該不會輕易冒進發動決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之戰了,即使是發動了這場戰爭也不至於會敗的這麼慘。從某種意義上應該說他的英年早逝,也是劉備和孫權的運氣啊,否則三國後來的局面就很難說了。歷史上有記載說曹操覺得周圍的謀士中郭嘉是最年輕最信任的一個,曾經是準備把他作為將來託孤之人,就如同劉備託孤給諸葛亮,可惜郭嘉英年早逝了。
赤壁一戰奠定三國鼎立之局勢。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三大戰役,其中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曹操號稱80萬大軍(實際上只有23萬大軍左右),面對周瑜的三萬軍隊,竟然完敗。曹操所謂通天的謀士在周瑜面前都不值一提,被掃得無聲無息。
孫權最終成為三國的一方重要力量,根本原因是周瑜舉薦了一批核心人才,主要有三個,一是魯肅,二是呂蒙,三是陸遜,這三人在吳國那是通天之才,其能力不在周瑜之下。
可惜天妒英才早逝。周瑜在三十六歲之際仙逝,否則,孫權謀取天下並非沒有可能。
諸葛亮讓劉備最終成為三足鼎立之勢的最大貢獻就是聯合孫權,在赤壁一戰中協助周瑜,終於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劉備最終成為三足之一足,雖然最弱,但也是一席。
劉備死後輔佐後主嘔心瀝血,感動後人。而自己是謀天下局勢之人,現在既要謀取天下局勢,又要謀取一城一地一戰,自古或許只有諸葛亮能夠做到。南下征服蠻夷,七擒孟獲,擴張國土和人力,北取關中,獲取糧食,六次北伐,以表現出蜀國的強大,在戰爭中讓對方不敢南下,並且向東響應吳國,以讓吳不敢輕視對他的聯盟,終於讓蜀國在風雨飄搖中得已存續。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令人惋惜遺憾的是輔助的主公能力太弱,偉大的才能只能勉強維持現狀。
離間馬韓,助曹操取得關中。北方軍閥中,馬超和韓遂據關中,成為北方重要軍閥,馬超與韓遂和曹操多次交戰,互有勝負,馬超自知難以抗爭曹操,提議劃分邊界,賈詡獻計曹操,假意同意,離間馬超和韓遂,使他們內亂,最終取得大勝,除了後患,穩定了北方。
賈詡其實是深謀遠慮之人,其才能不在任何謀士之下,可惜早年為董卓謀,後為李傕、郭汜謀,再後為張繡謀,所以,最終投奔曹操之後的賈詡一生小心謹慎,雖然成為赤壁之戰唯一獻計之謀士,但其光輝已被遮掩。後來,曹丕曹植之爭,賈詡雖然支援曹丕,但不參與其中,而且也令後代不與政治掛勾,不參與權貴鬥爭,閉門自守,最終位列三公,實為不易。
沮授其人,有謀略、有遠見,是一位好謀士,奈何其所遇非主,鴻鵠之志無法施展。
空有大才。無奈主公生性多疑,人生格局相對狹義。
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諡為"敬",後追贈太尉。
多可悲,他一手成就了曹魏的權勢,這權勢最終卻毀了他。
曹操得到訊息後立馬大怒,他萬萬沒想到跟他一起逃過難吃過餿饅頭的陳宮會背叛自己,這一口氣始終咽不下,怎麼的也要把兗州奪回來,以便挽回失去的面子。經過謀士的一番計策,曹軍很快就用妙計兵法打敗頭腦簡單的呂布軍,當兗州被曹操攻破之日,呂布也只能狼狽的逃往徐州去投誠劉備去了。既然連呂布都選擇投靠劉備,那麼陳宮當初為何不去投誠劉皇叔呢?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當時劉備的威望還很低混不出什麼名堂,況且還是陶謙座下的一位部將而已,相比呂布已混得不錯,有自己的勢力跟地盤,況且他作戰勇猛,只缺一位機智的謀士而已,可能陳宮因此就想成為呂布的“千里馬”,以他的智謀配呂布的勇猛,倆人說不定能闖出一番皇圖霸業。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冬,曹操軍隊圍攻下邳時,久攻不下,曹操聽從荀攸、郭嘉建議,開鑿溝渠,引沂水、泗水來灌城。又過了一個月,呂布更加困窘,登上城頭對曹軍士兵說:“你們不要這樣逼迫我,我要嚮明公自首。”陳宮制止說:“曹操不過是個逆賊,怎麼配稱明公!我們現在投降,就好像用雞蛋去敲石頭,豈能保住性命!”到了十二月,呂布軍心崩潰,部將侯成、魏續、宋憲叛變,縛其投降曹操。曹操一度欲勸他再度出仕,但陳宮不為所動,赴刑場受刑而死,曹操無奈揮淚下令將其處死,之後派人將其首級送往許都彰功,然後下葬。之後陳宮家族一直由曹操供養。
在我心中,陳宮能夠面對死亡如此淡定是令人敬佩的!能夠堅守自己的底線更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品德!
姜維北伐有無勝算,勝算幾何,歷史無法假設。但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在《三國史話》中卻說的一針見血:“從魏齊王芳之立,蜀漢若要北伐,其機會斷在此間,而其機會又是愈早愈妙,因為愈早該魏國的政局愈不安定。然此中強半時間都在蔣琬、費禕秉政之日,到姜維掌握兵權,已經失之太晚了。所以把漢朝的滅亡,歸咎到姜維,實在是冤枉的。倒是蔣琬、費禕,應當負較大責任。”所以,當姜維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時,物是人非事事休,歷史留給他的舞臺已經非常狹小了。
後主景耀六年,司馬昭派大將鍾會、鄧艾大舉伐蜀。姜維由隴上退守劍閣,抗拒鍾會大軍。後來姜維見人心思漢,就定下了假投降一計:先騙取鍾會的信任,再利用鄧艾和鍾會不和這個條件,借鍾會之手除掉鄧艾,然後策動鍾會謀反,抵抗司馬昭派出的增援部隊,最後除去鍾會,復興蜀漢。但上天真的是不青睞姜維和蜀漢,儘管計劃詳盡周密,但結局還是令人唏噓,姜維超群的智勇和對蜀漢的忠心就在這場假投降中蹂躪散盡。
縱觀姜維一生,面臨太多身不由己的抉擇,又有太多的誤解纏身,在“坐亦亡,伐亦亡”的現實面前,姜維仍堅持著為蜀漢拼死一搏,堅持著奮鬥的精神,但誰料姜維註定就是悲情一生,抗爭反誤性命,但這卻是英雄的選擇,是生命的歸處。
-
8 # 我的良苦用心啊333
我個人認為三國時期最令人惋惜的謀臣有:
一、周瑜
赤壁之戰東吳的首位大功臣,幾乎憑一己之力,擊敗勢頭正盛且兵力遠超於孫劉聯軍的曹操軍團,其人智謀無雙,人格魅力極強,且正史記載周瑜樂才大度實為三國第一儒將!
二、田豐
力薦袁紹迎天子,以掌天下之柄,奈何袁紹沒聽。力阻袁紹放緩伐曹的步伐,希望通過軟實力與硬實力並行的方法使曹操不功自破,奈何袁紹還沒聽,發動了官渡之戰。最後因遭袁紹妒忌被袁紹刺死,實為惋惜。
三、沮授
官渡之戰看清袁軍的漏洞所在,並多次力諫袁紹,可是最終也因此惹怒袁紹而被囚押,袁紹敗退之時,沮授被俘,因誓死不降曹而被曹操所殺,實為惋惜。
四、徐庶
幫助劉備前期力挫曹軍,其謀劃用兵實為精妙,可惜因曹操挾持其母,從而被迫離開劉備前往曹營,且終生沒有為曹操出過一計,也是非常可惜的。
五、郭嘉
曾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言論,郭嘉為曹操立下了很多功勞,奈何英年早逝,實為惋惜。
六、戲志才
同郭嘉一樣英年早逝,正史對他的記載寥寥無幾,但從他死之後曹操的傷心程度來說,戲志才這個人還是非常有才能的。
七、陳宮
最早追隨曹操,因曹操濫殺而離開曹操,侍奉呂布,曾幫助呂布大破曹操,最後因呂布戀兒女情長被曹操擊敗,陳宮也因此被俘,然其不願降曹,從容赴死。
以上是我認為三國時期最可惜的幾位謀臣。
-
9 # David雜談
排名不分先後。
李儒:例如李儒本來可以輔佐董卓席捲天下,完成統一,但是董卓進入洛陽以後就膨脹了,於是李儒黯然退場。
沮授:沮授可以說是袁紹的“謀主”,實力超群,也會人情世故,可惜輔佐的是袁紹。
田豐:田豐為人剛烈,這是他屢策不被用的主要原因。
陳宮:陳宮看不上曹操,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會看上呂布,如果陳宮沒有離開曹操,也許三國頂級謀士有他一席之地。
徐庶:徐庶才華出眾,可惜跟了不是自己心中明主的主公。
龐統:如果落鳳坡龐統安然無恙,說不定蜀漢真的可以以小博大,拿下統一。
周瑜:周瑜算是孫策的謀主,但不是孫權的謀主,備受猜忌的他英年早逝,也是很可惜的。
郭嘉:郭嘉屢出奇謀,也是英年早逝,甚至後來傳有“奉孝不死,臥龍難出”的傳言,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郭嘉的重要性和謀略之高。
荀彧:心存漢室的荀彧到底是不是死於曹操的迫害,我們不得而知,但功臣落得如此下場,確實是曹操不對。
法正:其實諸葛亮不算劉備的謀主,法正才是劉備真正意義上的謀主,如果說諸葛亮是劉備的荀彧,那法正就是劉備的郭嘉,也是過早的去世,比較可惜。
以上就是我心目中的三國十大令人惋惜的謀士。
-
10 # 通史悟心
戲志才
三國演義並無此人,戲志才是真實歷史人物,是曹操早期謀士,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黃巾起義時,戲志才由張邈推薦到曹操那做幕僚,後經荀彧舉薦,成為曹操身邊真正的謀士。
戲志才的能力很強,多謀略。被稱謂有‘負俗之累’,反正就是謀略很牛。
曹操早期所做的任何事情,背後皆有戲志才的身影。
然而,還沒等到三國群英薈萃之時,大放光華呢,就因病而逝了。
他的死,對曹操打擊很大,曹操曾對荀彧說:‘志才死了,我身邊連個出謀劃策的人都沒有,這可怎麼辦?聽說你荀氏地盤有很多能人,有沒有勉強與志才相媲美的人才?’
荀彧這才舉薦了郭嘉,戲志才如果不死,荀彧是不會想到郭嘉的。
郭嘉牛吧,郭嘉也只是戲志才的替代品。
那是真正的‘志才不死,郭嘉不出’
荀彧也是個悲劇人物,舉薦名士無數,計謀是萬無一策。只是由於政治理想是興復漢室,與曹操最後意圖向左,結果得了抑鬱症,最後自殺了。
不過也比戲志才幸運,最起碼該經歷的都經歷了,戲志才卻沒有。
回覆列表
導語:東漢中期之後,各個集團開始相互爭鬥,這不僅是各個集權人之間的爭鬥,更是謀士之間爾虞我詐的較量,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談談三國之中最令人惋惜的的十大謀士的一生是怎樣的呢。
蜀中第一神算張裕此人在三國正史中其實名氣很大,他是東漢末期著名的圖讖學家,但是最拿手的絕活是通過天象預知人事,此外還具有非常驚人的相面之術。一般占卜者能知別人卻未必知道自己,但張裕了不起,他不僅算出了劉備的死期,同時還算出了自己的死期。如此奇人,本當重用,但卻因張裕推算劉備在得到益州九年之後必然死去惹怒劉備,劉備就令人殺掉張裕。結果張裕的結果也果然如生前他的預知,死後必然暴屍街頭。其實在劉備殺張裕的時候,蜀中一位非常厲害的要人曾經親自去向劉備求情,但是劉備也沒有給他的面子,還是殺掉了張裕,此人就是對張裕十分推崇的諸葛亮。張裕之死一直被看作是三國眾多人物中的一大遺憾,而同時劉備也因殺張裕讓他的人生多了一個汙點!
聰慧過頭之楊修楊修是個才能非常出眾,又深得曹操器重的人,但為何最後還是被曹操所殺?據研究人員推測,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因為曹操與楊修父親之間有過過節,所以被殺。另一種是因為楊修口無擇言,最後被曹操以擾亂軍心罪處死,由此來看楊修之死令人遺憾吶。
荀彧如果客觀來講,荀彧在三國曆史中的作用要遠遠高於被演義神化後的諸葛亮。首先荀彧是曹操集團的第一謀臣,是他為曹操規劃了整個北方的藍圖。其次,荀彧還是曹操集團的人力資源部長,他為曹操帶來或推薦來了一大批傑出的謀士,構成了曹操的重要核心謀士團,而這些謀士在曹操成就大業的過程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大名鼎鼎的郭嘉、戲志才等。但是荀彧令人感到惋惜的地方在於,雖然他和曹操如此有君臣之緣分,但荀彧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或優點,那就是根深蒂固的對大漢的忠誠之心無法改變,這也導致了最後他和曹操共事了一生,在末了卻分道揚鑣,堪稱三國最令人惋惜的悲劇。
諸葛亮跟荀彧相反,諸葛亮扮演了一個三國最令人感動的悲劇形象,當然這其中也有無限惋惜,而這種惋惜在於諸葛亮忠心耿耿輔佐劉備劉禪父子兩代,但是卻功敗垂成。客觀來看,諸葛亮不是靠功勞贏得了名聲,因為他不管在劉備時期,還是劉禪時期的北伐,都沒有取得顯著的成功案例,嚴格來說諸葛亮是靠自己的忠誠和鞠躬盡瘁的精神成就了自己。但作為演義中的三國第一智慧之神,也正因為他的能力和成果不成正比,其中也充滿了令人惋惜的成分。
陳宮陳宮這個人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今天投靠這個,明天投靠那個。他自認為是一個有才華的謀士,可是沒有人任用他。陳宮早些年和曹操合作,結果曹操的行為讓他害怕,所以就離開了他。後來造反又跟隨了呂布,結果還是個失敗。第八位是張昭,他被譽為江東的希望。這樣一個希望之星最終也是落了個冷板凳的下場,因為孫權已經不想再重用他了,最終抑鬱而死。
陳登陳登字元龍。劉備對他的評價非常高,說他的才學堪比古代聖賢。陳登的確有這樣的才能,陳壽說他有大智慧,但是壯志未酬沒有實現自己理想抱負的機會。在三國中,他最大的貢獻應該是給曹操提供了攻打呂布的建議。這樣一位謀士只活了三十九歲就死了。第六位是龐統。龐統在三國中是和孔明齊名的存在,號鳳雛,結果就死在了落鳳坡。這也怪他自己,作為一個謀士,應該做好本職工作,不應該想著帶兵打仗。就是因為他好大喜功才落得這麼個下場。在演義中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提出了三條計策。
“江東之望”張昭張昭有“江東之望”之譽,因他在江東的影響力和威望比較高,所以孫策把這位“江東之望”招為自己的謀士。孫策非常之信任張昭,張昭對這份信任非常感動,把孫策所交給的所有事物都打理的井井有條,但在之後孫策就沒那麼重用張昭了,導致張昭在壯志難酬的抑鬱中去世。
龐統龐統是個政略非常厲害的人,當時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了隆中對,二人在紙上談論運用非常簡單,但是運用在實戰中操作難度可想而知,這時的龐統提出了上中下三計,頓時打開了劉備的思路,最終帶著龐統攻取了益州之地,但是龐統卻在攻城之時,被一支亂箭射死,可謂死的遺憾。
郭嘉郭嘉我們都知道,英年早逝,連曹操都為他悲傷落淚。曹操說如果奉孝不死,他也不會有如此的慘敗。《三國演義》是把郭嘉放到第一位的,是謀士之首的地位。歷史上,有關郭嘉的記載中也說明了郭嘉的確有謀略的才能。郭嘉是三國謀士中最早離世的,史料記載——郭嘉、程昱、董昭、劉曄、蔣濟被稱為“才策謀略,世之奇才”如此有才華謀略之人,卻英年早逝,實屬遺憾。
戲志才——曹操第一個大謀士戲志才(生卒年不詳),或志才為字,名不詳(一說名忠),東漢潁川郡(今河南禹州)人。經張邈推薦,成為曹操手下謀士。為人多謀略,曹操十分器重,不幸早卒。
三國演義中並無此人,三國志中只有寥寥數語。由荀彧推薦給曹操,被稱為有"負俗之譏"。死後,荀彧又舉薦了郭嘉。
陳壽《三國志》記載: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
戲志才也屬於“英年早逝派”,很早就遠離人世,據史料記載“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可見戲志才是個卓越的謀士家,演義中沒有他的描寫,在正史中,他被認為是三國最具有謀略的人。如果他不死,郭嘉就不會出山。
總結:俗話說得不到的永遠都是最好的,這些謀臣各個都是足智多謀,但大多數都是英年早逝,看來是天妒英才啊,有得必有失想必就是這麼來的,不過有些人的死是會影響到時代的興衰的,從蜀國來看,諸葛亮之死加快了蜀漢的滅亡。凡此種種,各有惋惜之處,正應了人生難有十全十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