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作為東吳最為陰狠的奸臣,孫弘生於會稽郡,很可能是遠支皇族成員,並長期擔任中書令,深受孫權的器重。然而,孫弘為人陰險邪僻,總在暗中拉幫結派、排斥良善,因此深為正直的朝臣們所厭棄。孫弘既然遭到正義之士的憎恨,便祭出猛烈的手段來打擊對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孫弘對政敵的排陷,在孫和、孫霸兄弟的爭鬥中達到頂點。

    隨著太子與魯王的爭鬥日益尖銳,朝臣們也因為立場的不同而分化。其中,驃騎將軍朱據、大將軍諸葛恪(諸葛亮之侄)、大都督施績等人擁護孫和,屬於“太子黨”;丞相步騭、上大將軍呂岱、右大司馬全琮等人支援孫霸,屬於“魯王黨”。兩個集團之間互相攻訐,導致政局動盪不安,而孫弘作為“魯王黨”的骨幹,在誣陷政敵方面,表現得尤為積極。

    第一個遭受孫弘陷害的重要人物,是揚武將軍張休。作為開國文臣之首張昭之子,張休弱冠之年便侍奉太子孫登,因忠於職守、直言敢諫,深受孫權的賞識。等到孫登薨逝後,張休轉為外朝官,多次參與對曹魏的戰爭。雖然張休並未服侍孫和,但由於他跟諸葛恪、顧譚等人關係甚密,並且侄女是孫和之妻,因此也被視作“太子黨”成員。

    張休、諸葛恪等人非常厭惡孫弘,經常在朝堂上揭發他的罪狀,由此引起後者的敵視。第二次芍陂之戰後,吳軍主帥全琮因為爭功,跟部將張休、顧譚發生爭執,孫弘見有機可乘,便在孫權面前大進讒言,誣陷張休對皇帝不滿,並且私下裡跟典軍陳恂來往,意圖不軌。孫權在沒有查明真相的情況下,便下令賜死張休,時在赤烏八年(241年)。

    張休被讒殺後,“太子黨”的勢力雖然受挫,但並沒有傷及元氣,等到朱據出任丞相後,甚至有全面壓倒“魯王黨”的勢頭。然而,兩大集團間的長期爭鬥造成時局混亂,並給曹魏提供進攻良機,若不加以制止的話,後果不堪設想。正因如此,孫權在斟酌再三後,最終在赤烏十三年(250年)做出決定,下詔廢黜孫和為南陽王,並將孫霸賜死。

    詔書頒佈後,朱據與尚書僕射屈晃率領大批朝臣、將軍,集體跪在宮殿外為太子求情,希望皇帝能收回成命。孫權對此勃然大怒,下令將朱據、屈晃杖責一百並罷職,同時還罷免數十名參與其事的官員。孫權雖然罷免朱據的相位,但出於對他的器重,並沒有殺掉他的想法,只是將其貶為新都郡丞。

    然而,中書令孫弘因為嫉恨朱據,加之先前跟他素有嫌隙,所以便利用孫權病重在床、罕聞外事的良機,矯詔將還沒有正式上任的朱據賜死(詳情見《三國志·卷五十七》)。作為孫權最器重的女婿,朱據一心為國,最終卻落得被殺的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

    孫和被廢、孫霸被殺後,孫權因為寵幸潘貴妃,便冊立由她所生的幼子孫亮為太子,時在赤烏十三年(250年)十月。次年五月,潘氏母因子貴,被孫權冊立為皇后。潘氏不僅陰狠善妒,而且權力慾極強,眼看著孫權身體每況愈下,心中難免會滋生非分之想,為此曾暗中派人向孫弘請教呂后攝政的舊事,意圖昭然若揭。

    對於嗜權如命的孫弘來講,潘皇后的舉動無疑是個危險訊號,若不及時採取行動,一旦老皇帝駕崩、新君上位,朝堂之上非但再無自己的立身之地,而且性命恐將難保。正因如此,孫弘暗中收買對皇后不滿的宮女,利用潘氏生病沉睡的良機,用繩索將她勒死,事後謊稱是暴崩,神鳳元年(252年)二月。

    潘氏被謀殺2個月後,在病床上掙扎多年的孫權也翹了辮子,太子孫亮隨即登基為帝,是為吳廢帝。孫權在嚥氣之前,將中書令孫弘、大將軍諸葛恪、太常縢胤、將軍呂據、侍中孫峻召入宮中,委以託孤重任,並勉勵他們消弭舊日的恩怨,共同輔佐幼主治國。

    但讓孫權沒想到的是,他剛剛嚥氣,顧命大臣們便開始陷入你死我活的爭鬥中。原來,孫弘跟諸葛恪積怨極深,非常擔心後者會利用兵權來挾持新君,並剝奪自己的權位和性命。正因如此,孫弘在孫權死後祕不發喪,並打算按照對待張休、朱據的方式,通過偽造詔書來賜死諸葛恪。

    然而,孫弘的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發覺其陰謀的孫峻便向諸葛恪告變,後者遂將計就計,假意邀請孫弘一起討論事情,然後在坐席之間將他殺死(詳情見《三國志·卷六十四》)。孫弘陰狠毒辣,一生都躲在暗處謀害別人,但最終卻被政敵謀殺,實在是諷刺的很。

  • 2 # 小龍女5505

    誣殺丞相、害死皇后、結黨專權、欺君禍國的東吳奸臣孫弘,也沒得善終、終自食惡果,被重臣諸葛恪設宴誅殺,以謀逆、禍國大罪誅其全家、滅其三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為止你家最高科技的東西是啥?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