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永遠的孩子王

    孩子自己買的零食,被家長吃了,孩子抱怨這是孩子的正常反應,家長斥責孩子自私,確實不妥。

    首先,作為家長,一定要認清一點,儘管孩子是你生的,但是,他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他是獨立的個體,他需要被人尊重,被人認可,零食是他自己買的,家長不經孩子允許,私自食用,本身就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種表現。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買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家裡人不經你同意,私自使用,你會有什麼反應?答案一定是,你會不高興,甚至是非常不高興,嚴重的或許是大聲尖叫,吵鬧,雞犬不寧……這並不誇張,根據自己喜好的程度就會看到自己生氣的程度。

    也許有些家長會說我是小題大做,孩子的零食家長吃了沒什麼大不了,的確,不是什麼大事兒,問題的關鍵就是,沒經過孩子的許可,沒和孩子打招呼,就像家裡人不經你同意私自動用你喜歡的東西是一樣的,零食也是孩子喜歡的東西,而且還是孩子自己買的,他有零食的專屬權。孩子抱怨不僅僅是心疼自己的零食,更多的是想得到尊重,證明自己在家長心裡的存在感。

    如果,家長經常不徵求孩子的想法,總是主觀意願做事情,時間久了給孩子的心裡潛移默化的培養了,隨心所欲,不尊重,不顧及,自以為是,獨斷專行的習慣,因為家長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教科書,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刻在孩子的骨子裡。

    家長和孩子只有互相尊重,互相認可,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 2 # 柏舟之戀

    家長是孩子生活中最好的老師,一般來說,什麼樣的家長有什麼樣的孩子。

    往往大多數人都只是看到對方的錯誤,這位家長也不例外,總是挑孩子的問題,沒有反思自己的過錯,對孩子成長是不利的。

    作為家長本身應該就是教育好孩子,讓孩子學習好的榜樣。

    在本次事件中,我個人是這麼認為的:

    首先,應該告訴孩子零食儘量少接觸或者乾脆不吃,好習慣是需要父母引導然後才慢慢養成的。

    其次,零食既然已經買回來了,作為家長在享用時應該告訴孩子一聲,或者一起分享。

    再者,孩子抱怨時,家長應該和孩子進行合理的溝通,繼續指責孩子會使得孩子產生抵抗情緒,更不利於管理,也就影響其健康成長。

  • 3 # 朱燕芳452

    我家孩子從小零食我們一起吃,我不吃她們也不吃,只有坐在一起都吃她們才高興,到現在吃零食也一樣,現在女兒長大了,她們吃零食還沒有我吃的多,今晚我和女兒吃蝦,其實女兒最愛吃,但是她就是邊剝邊給我吃,還說她吃飽了,我不吃她也不吃,沒辦法只好她一個我一個,我們兩個合起來才吃完了。女兒補習同學給的零食,女兒都裝到書包裡回來和我一起吃,女兒告訴我:她專門給我留的。女兒很讓我感動。

  • 4 # 伊水緣

    《怎樣防止孩子自私》

    前言

    根據李玫瑾教授的觀念,3~6歲是進行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期。

    我以為,在孩子任性、壓抑、控制、忍耐、自私、挫折等諸方面,自私是人最為本能的要素之一,所以,防止自私的培養就顯得有些難度。

    家庭教育:防止自私 健康成長

    一、自私屬性:客觀講,自私是任何一個人最本能的屬性。“人之初性本善”應不包含人的本能自私屬性,否則,很多現象將無法解釋。

    二、本文所說的自私,特指除了人本能自私行為之外,有意識的利己意圖或行為。

    三、孩子自私,主要表現在自我中心,只要自己喜歡,一律予以佔有,不受任何心理約束,更不顧忌別人感受,無理可言。

    四、由此可見,自私心理將嚴重影響孩子社會屬性的建立,對孩子的發展極其不利。

    自私的表現

    一、自己的玩具絕不允許別人觸及。

    二、自己的食物不給別人享用,往往扶養人也不行。

    三、只要自己的東西有被觸及或被別人拿走的可能,就大哭不止。

    四、別人的東西或食品視為己有,沒有可不可以拿的忌諱,不給就哭就鬧。

    五、過於自私的孩子,往往自卑心理較重,膽量較小(不絕對)、敏感、不合群。

    克服自私的措施

    一、立規矩:如上桌吃飯,大人不吃不允許先動筷子。

    三、可交換:對同伴的玩具,可交換著玩,但玩完後一定要再交換回來,培養物有所主的意識。

    四、延遲滿足:對孩子非常想買的玩具,如有必要可延時滿足,培養需有所難,倍加珍惜的意識。

    五、家長以身作則,做給孩子看。如助人為樂,同情弱者,主動參加公益活動等。所有這樣做,不需要給孩子用言語表白,只管做足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月子都是怎麼瘦肚子的?如何把握黃金42天,暴瘦30斤做辣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