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伴倪同行
-
2 # 慧定之珠
流浪大師講儒學是可喜可賀的事。至少證明一件事,儒學對人生沒有什麼幫助!我們不應該干涉一個人選擇生活的方式,那是個人自由。對於儒學這種學習“優雅跪姿”的學問,如果有人欣賞,可登堂入室,本來別人這是希望得到這種“跪”姿態感召別人一起跪,跪也是很有尊嚴的啊!看看,聖賢們都跪著,你們小小的老百姓竟然不跪?無緣無故地多出一條罪狀。那些不願意跪的,讀了聖賢書只有流浪一條路,因為實在沒有什麼用!
-
3 # 摸須怪
我之前也有提到過,中國有學問的大有人在,能夠做到隱於市的卻在少數;如果此人到百家講壇講解,或許第一次,第二次會受到關注,人們能夠接受,但是久而久之,人們就會覺得他也就這樣,和普通人一樣,被中國的殿堂名利所同化,以後便會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在當前的社會,世人都會覺得,你成功了,你說什麼都該是對的;但是更接受你一無所有,卻能有大學問之人。同樣的一句話,出自不同的人之口,能引起的社會效應也不一樣。
流浪大師和于丹的出現,要說大家歡迎,不一定。當然,肯定有喜歡聽的,但不喜歡的,甚至比較排斥的,不在少數。兩人演說的風格不一樣,演講的內容也不一定相通。況且,社會對網紅現象,議論紛紛,我個人是比較排斥的。演講,不求大家喜歡,只要能吸引部分聽眾就可以了。現在獲取知識的渠道很多,很廣,個人的興趣愛好也不盡相同。兩位講壇大師給聽眾們的新東西,新形式己經不多,聽眾們有些審美疲勞,我估計,講壇大師的出現,不一定被善待。只是我初淺看法,望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