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料選擇。選用馬鈴薯或甘薯澱粉。
2.制粉芡。用澱粉量50%的熱水將澱粉調成稀糊狀,然後再用沸水向調好的澱粉稀糊中猛衝,迅速攪拌,約10分鐘後,粉糊即呈透明狀,成為粉芡。
在粉芡內加入0.5%的明礬,用適量溼澱粉和粉芡混和,攪揉成沒有顆粒、不沾手而又能拉絲的軟粉團。粉團要柔軟,以用指甲在上面劃印時,裂縫兩邊合不攏為宜,此時即可用以漏粉。
3.漏粉。粉條的製作與粉絲不同之處,僅在於漏勺篩眼粗細不同,漏粉絲時粉團要稍稀。
將麵糰放在帶篩眼的漏勺上,放在開水鍋上,用手在團上輕輕加壓。若下條過快,易出現斷條,說明粉團過稀。若下條太慢或粗細不均,說明粉團過幹,均可透過加粉或加水調整。粉條入沸水後應經常搖動,以免粘鍋底。水溫最好保持在97~98℃。漏勺距水面的距離可根據所需粉要細度而定。一般約55~65釐米,高則條細,低則條粗,粉條落到鍋中待要浮起時,用竿挑起放入冷水缸中冷卻,冷後繞成捆再入酸漿中浸泡3~4分鐘,撈起用清水漂洗。酸漿浸泡可增加粉條的光滑度。粉條若色澤較差,可用二氧化硫燻蒸漂白(也可在製得溼澱粉後先燻,使其漂白)。
清洗後的粉條須在曬場掛繩晾曬,曬時要隨曬隨抖開,力求乾燥均勻。冬季曬粉條時,可用自然低溫凍幹。
1.原料選擇。選用馬鈴薯或甘薯澱粉。
2.制粉芡。用澱粉量50%的熱水將澱粉調成稀糊狀,然後再用沸水向調好的澱粉稀糊中猛衝,迅速攪拌,約10分鐘後,粉糊即呈透明狀,成為粉芡。
在粉芡內加入0.5%的明礬,用適量溼澱粉和粉芡混和,攪揉成沒有顆粒、不沾手而又能拉絲的軟粉團。粉團要柔軟,以用指甲在上面劃印時,裂縫兩邊合不攏為宜,此時即可用以漏粉。
3.漏粉。粉條的製作與粉絲不同之處,僅在於漏勺篩眼粗細不同,漏粉絲時粉團要稍稀。
將麵糰放在帶篩眼的漏勺上,放在開水鍋上,用手在團上輕輕加壓。若下條過快,易出現斷條,說明粉團過稀。若下條太慢或粗細不均,說明粉團過幹,均可透過加粉或加水調整。粉條入沸水後應經常搖動,以免粘鍋底。水溫最好保持在97~98℃。漏勺距水面的距離可根據所需粉要細度而定。一般約55~65釐米,高則條細,低則條粗,粉條落到鍋中待要浮起時,用竿挑起放入冷水缸中冷卻,冷後繞成捆再入酸漿中浸泡3~4分鐘,撈起用清水漂洗。酸漿浸泡可增加粉條的光滑度。粉條若色澤較差,可用二氧化硫燻蒸漂白(也可在製得溼澱粉後先燻,使其漂白)。
清洗後的粉條須在曬場掛繩晾曬,曬時要隨曬隨抖開,力求乾燥均勻。冬季曬粉條時,可用自然低溫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