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ovE1005XZ
-
2 # 米果520
出處
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譯文
子路便道:“不做官是不對的。長幼間的關係,是不可能廢棄的;君臣間的關係,怎麼能不管呢?你原想不沾汙自身,卻不知道這樣隱居便是忽視了君臣間的必要關係。君子出來做官,只是盡應盡之責。至於我們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按楊伯峻《論語譯註》的解釋為:子路說,不做官是不對的,長幼的關係不能廢棄,君臣的關係又怎麼能不管。你原想不玷汙自身,去不知這樣隱居是忽視了君臣關係,君子出來做官,只是應盡的責任,至於我們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此文節錄自《微子》篇,子路此番議論是針對那個罵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丈人”的,當時禮崩樂壞、民不聊生,很多人選擇躬耕避世。子路的話表明儒家觀念中對於這個現象的看法。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以家中父子,朝中君臣,以長幼之序喻君臣之義,如果所有人都消極避世不為國家所用,則是“亂大倫”。當然,後面他也提到說孔門之學在當時不見納於諸侯,孔子及其弟子自己也和清楚,這句話有些傷感,不過可以理解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即,君子致仕是為行君臣之義,如今道雖不行卻仍需行其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