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鄉小易

    出菇期管理脫袋後15 ~20天,菌棒完全轉成紅棕色,要 拉大溫差和乾溼差,以刺激菇蕾形成。連續3 ~4天,菌棒表面有白 色裂紋出現,(1)發菌正常未發現汙 染,下田後轉色也不錯,但卻遲遲不見菇蕾長出。經過調査與分 析,下面幾方面都會影響出菇。 (1)菌種的溫型湖北各地,一般秋栽代料香菇品種為中溫 型,出菇菌齡60-80天,若用低溫型的,菌齡需要150-210天, 則當年不可能出菇。

    有些高山地區或北部地區,選用了髙溫型菌 種,如Cr04、Cr20等,制筒期又較遲(9月份以後),當轉色後 就遇上寒潮。氣溫低於15°C,抑制了原基形成,即使有的已有原 基,也發育困難。因此,菇農在選用菌種時,必須根據當地的氣象 資料合理選用品系。

    若已選錯了溫型,當年通常難以出菇,只好先 把菌筒適當晾乾,以防汙染或爛筒,待來年氣溫回升至15°C以上 時,再浸水催蕾出菇。 (2)菌筒含水量太低或太高菌筒出菇時的含水量最適為 60%,若含水量低於50%,通常難以形成原基。

    在轉色期間,若 氣溫過高,通風過度,菌筒便會因嚴重失水而影響原基形成。菇農只需用手託一託菌筒,若已明顯變輕,說明已嚴重失水。解決辦法 就是補水。補水的方法有多種,如浸泡、注射、滴灌等。如用噴霧 方法,因菌筒有菌皮保護,很難吸水,最好採用浸筒補水。

    補水還 可產生幹溫差,促進原基大量發生。如果菌袋浸水時間太長,菌袋 內含水量太大,菌袋重量超過裝袋時的菌袋重量,也會影響出菇。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的雞公煲店位置不太好,有什麼好辦法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