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擁有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賢的魏晉風骨時期?還是擁有晏殊,范仲淹,歐陽修,蘇舜欽,蔡襄,周敦頤,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等等等一眾大佬的大宋仁宗朝?還是星光璀璨,坐擁李白,杜甫,王維,賀知章,張九齡,王之渙,岑參,王昌齡,高適,孟浩然等人的大唐玄宗朝呢?

回覆列表
  • 1 # 煜兮文化書房

    這真的是那種高大上廣而泛的問題,很有趣,回答的人可自由選擇的角度,具有挑戰性,我來試一試。

    文化這個概念非常寬泛,從文學,藝術,人文地理,經濟政治,思想各領域都可包括在文化領域之中。題目唯一的界定條件是“中國古代”的中國文化,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制。

    文化領域自然屬於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領域。我們知道任何上層領域是不能脫離經濟基礎的。來談一談思想和文學在古代的幾個達到巔峰的文化時期。

    最重要的就是春秋戰國和“諸子百家”。這個時候百家爭鳴以及各個思想流派奠定了中國文化基礎最根本的基因,為後來形成中中國文化獨特的哲學理論打了非常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孔孟的學說。

    學文學的人都知道唐詩宋詞,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唐詩真的是已經到了寫到極致,經典之巔的作品太多了,且不說李白杜甫這樣的大家,一本唐詩300首讓多少人終身在裡邊學習琢磨。任何一個藝術形式,都是有極限,後人很難在中國古詩上超過唐代。於是,人們自然而然地去尋找新的形勢,新的突破。宋代就演繹出來,並在宋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所以過了宋朝之後就很難有人在詞的造詣上達到新高了。

    明清小說的文化更是反應了文人作家對於現實社會有了更多關注和更深刻的描述和表現。經典的“20年目睹只怪現狀”就寫出了那麼行行色色的社會現象。

    在戰爭不斷的亂世,思想領域就會比活躍,人文志士是善思求變,就像春秋戰國時代的各種各樣的思想流派,各家著書立說,形成中國獨特的哲學基礎。兩宋雖然宋詞達到了頂峰,其經濟是延續著盛唐旺盛,整體走下坡路。宋詞中多有對社會問題的批評以及對於中國未來的深思。

  • 2 # 一生所向dw

    對於古代的文化頂峰我有以下理解和回答:

    一、古代的思想文化傳播頂峰。這種文化頂峰是在戰國時期,是一種思想文化在爭論中實現其價值。也是人類起初的文化頂峰,指明瞭當時的文化與社會的發展。儒家創始人孔子、道家創始人老子、墨家創始人墨子、法家創始人李悝、兵家創始人孫武等,在這個時期出現了思想文化前所未有的頂峰。

    二、古代文學文化傳播頂峰。這種文學文化的主要以文學、修飾、比喻而融入生活的文化傳播。第一部分頂峰在唐朝,主要以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的形式出現,代表人物有: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以李白、王 維 、孟浩然。中唐是杜甫、白居易、柳宗元、韓愈。晚唐則是李商隱、杜牧、李賀等。第二部分頂峰在宋朝,在唐詩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新的文化形式詞大致可分小令、中調和長調,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代表人物有:范仲淹、蘇軾、辛棄疾、岳飛,柳永、晏殊、歐陽修、南唐後主李煜、宋代女詞人李清等。

    三、近代戲曲文化傳播頂峰。這個我就不多說了,因為問題是說古代的,所以在這我就提一下就可以了。

  • 3 # 宇文東耳

    綜合政治、經濟、文化這三方面,真正的巔峰是宋代。政治清明,文人敢於議政和變法,比如王安石變法,以及蘇東坡、包公等人。經濟發達,出現紙幣和夜市。文化方面,書法、宋詞、勾欄等等,是封建社會的頂峰

    最佳答案

    中國歷史上有三次百家爭鳴的黃金時期

    分別是春秋戰國時期

    兩宋(特別是南宋)時期

    和明朝中後期

    這三次文化高峰時期各有特色

    春秋戰國

    先秦是中國文化萌芽期的的曙光,造就一批影響深遠的思想家。

    春秋戰國的文化比以前是質變,影響更是持續到現在。

    各種思想交鋒最激烈但時期

    但文化不僅僅是思想領域

    文藝、經濟、科學技術領域也要綜合比較

    有些領域春秋戰國和封建社會的兩宋、晚明成熟時期相差比較巨大

    先秦是發明

    中國封建王朝的頂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宋代是為中國最爭光的朝代,也是當時世界上發明創造最多的國家。這些輝煌的成就與宋的綜合文明有直接聯絡。宋朝已經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宋朝是中國文化和經濟發展最頂峰。

    文化和經濟的繁榮已經達到不可超越的地步。

    但宋朝文化也無需過分吹捧。

    宋朝是一大高峰,但比起春秋戰國的那次文化高峰,還遠遠不及。

    畢竟宋朝的進步和唐朝比,沒高出太多,對後世和周邊影響的深度和廣度甚至不及唐朝。而春秋戰國的文化比以前是質變,影響更是持續到現在。

    南宋在文化藝術方面遠遠不比北宋

    但在思想方面則高出不少

    北宋有文字獄,如蘇東坡的烏臺詩案,南宋比較寬鬆,朱熹之流浙東三學派、湖湘、象山諸派均不賣帳,被扁是難免的。

    南宋浙東三學派是講究事功的學派,思想性高過北宋任何思想家,還有陸九淵的象山心學,心學在明代中後期開始達到高峰的,單心學起於陸九淵。北宋思想領域達不到南宋但高度的,更不要說活躍程度了。

    其實文化上明代中後期文化上輝煌程度絕對不亞於兩宋

    可惜宋代中國屬於一枝獨秀,讓人仰慕,所以兩宋被西方史學家重視,明朝中後期西方有了文藝復興,也同樣很輝煌,不如兩宋受重視

    宋代最大成就在於文藝,明朝中後期除了文藝,思想、哲學、科學前面大豐收的時期。明朝中後期不亞於兩宋時期

    南宋不亞於北宋

    特別在思想、哲學領域

    晚明、南宋比北宋活躍多了

    科學領域三個時期各有所長

    特別是思想領域,出了集大成的王陽明,黃宗羲,顧炎武等等大家

    王陽明有事大家中的大家

    中國社會把民生和自由提升到理論高度的,自王陽明始

    明後期的開放,中國史上也只有南宋可以比擬

  • 4 # 跪射俑

    是宋朝。

    首先,宋朝是一個溫和的朝代,表現在幾個方面。

    1:百年無內亂。

    2:開國後100年4位皇帝,四聖百年。

    3:兵不血刃,改朝換代,沒有讓民間受苦。

    4:100多年沒有誅殺一位大臣。

    5:對周邊採取懷柔政策。

    南宋和北宋相加有300多年的歷史,其文治策略超過了隋唐和元明清。其18位皇帝都沒有出現類似漢武大帝這樣的鐵腕帝王。溫和的政治策略,為經濟和工商業繁榮提出了基礎。

    杯酒釋兵權

    02

    其次,在經濟上所有幾件事,值得關注:

    1、引進水稻

    水稻產業亞洲熱帶,自從今天越南北部引入中國後,長涇流域每年可以種植兩季甚至三季。大大提升了糧食產量。宋朝的墾土面積7.2億畝,南方水稻畝產353市斤,遠超於前朝,水稻的引入有兩個方面影響,一方面確立了南方經濟中心的地位,素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同時,養活了一個龐大的帝中國人口。10世紀這場糧食革命,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不容小窺。放眼全球,歐洲的類似糧食革命發生在16世紀,西班牙和英國從美洲引入了馬鈴薯和玉米,解決溫飽問題,最終推動大量資本主義的萌芽。

    2、人口超過1億

    到公元1200年,宋朝的200多年間,人口從5000多萬,增長到了1億,成為地球上第一個超過1億人口的龐大帝國。水稻的引入可謂居功至偉。人口的增長,也是宋朝不敢肆意誇張,採取了懷柔和穩定在政策的一個重要原因。

    3、科技進步

    長時期的長治久安,也給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四大發明中的三項都是在宋朝發明的。包括指南針、火藥和活字印刷術。而且在科技發展上,宋代也領先於世界,在數學、天文學、冶煉和造船術等技術方面世界一流。同時宋代人還懂得利用活塞運動製造熱氣流,發明了風箱,這一技術傳到歐洲,推動了蒸汽機的發明。

    03

    4、工業發展

    宋朝企業規模之大,超出了之前任何一個朝代,在徐州的冶煉中心,就有36個,共計5000人以上,首都開封的軍匠就有3700多人。在1080年前後,中國的鐵產量可能超過了700年後歐洲除了俄國以外地區的總和,在11世紀左右,中國的煤產量甚至比工業革命前夕英國還要多。

    5、經濟繁榮

    宋朝取消很多禁令,比如商人不能騎馬等,對工商業人士的態度也更加認可,還放鬆了價格管制等,可以認為近1000年來中國商業流通的運營模式在這個時期基本定型。開封(當時首都汴京)人口達140萬人,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清明山河圖足以表現其當時的繁榮景象。

    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04

    第三,在經濟制度上,宋朝還開創了很多先例,至今受用。比如:

    1、資本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可以分離,第一批股份制合夥公司誕生。這樣要比歐洲早500年。

    2、世界上第一張紙幣“交子”出現,甚至還出現了私人銀行的雛形。

    3、定金制度開始廣為流傳,以及職業經理人階層萌芽。

    這些商業規則的形成,也是當時經濟和金融繁榮的一種表現。

    但在如此繁榮時期,歷史學家們至今沒有找到一個在當時非常大的富豪或者家族。這也讓歷史學家們比較納悶。這其中有幾個原因。

    05

    宋代國營種類之多,幾乎全部的資源性、必需性和暴利性行業,包括鹽鐵、茶葉、酒業、香藥等行業被國家壟斷,同時一些生活商品,包括針線、服裝、肉食等可以民營經營。使得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形成了鮮明的分界線。

    另外,形成壟斷後,宋代還允許官員經商,這是完全不同於之前朝代的政策,宋代立國之後,官員收入很低,縣令甚至只夠買10斤肉,根本養不活家人。

    在經濟形態上,宋代可謂建立了自己獨有的,而且維繫之間的經濟模式。從先秦到漢初的貴族經濟,演進到東漢至魏晉南北朝的世族經濟,然後是隋唐的士商合流,到宋代,終於定型為士紳經濟,也就是官商經濟。

    權貴資本的泛濫同樣體現在土地上,與漢唐不同,宋朝是一個“不抑兼併”的王朝,對土地採取放縱的政策,因此五六層的土地及財富都集中在少數官員家族手中。以至於宋朝的高官中鉅商不勝列舉。另外,在宋朝對資源的壟斷,還創新了兩種做法,一種是“買撲”,一種是“鈔引”。買撲類似後來的招標承包制度。而鈔引就是後來的特許經營制度。官員可以繳納一定數量的錢財換取經營憑證。

    當時的鹽業和其他壟斷行業政府經常採取類似的做法。買撲和鈔引的誕生,是工商業發展的一個制度性進步,它使得政府在獲得壟斷利潤的前提下,開放流通和開採領域,激活了市場的能量,這與宋代的工商業繁榮有很大關係。

    06

    但同時,民間也徹底喪失了重要資源的控制權。從上面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總結宋朝的兩個特點:

    第一,宋朝的經濟制度創新就是前朝所未見的,在巨集觀經濟、產業經濟和企業制度方面都出現了重大演進,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下的工商制度建設,在此時基本定型,延續上千年。

    第二,到了12世紀末期,中中國人口超過1億,成為一個超級大國,也就是這個時候,科技創新幾乎停滯。

  • 5 # 璟潤法務趙豔清

    對於元朝很多人忽略、陌生,甚至看不起元朝,戰爭混亂、民不聊生、狂妄野蠻、民族等級制度……等等。有人說元朝是歷史的倒退,中華文化的摧毀,尤其是皇漢來說最可恨的是元清朝代,他們是典型的大漢民族主義,也是屬於一種對民族熱愛的人,但他們的行為是極端,歧視少數民族。當然每個民族都有這樣人,所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很重要,各民族團結一致,共同繁榮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在文化上創立了元曲,以前沒有這樣的文化,這是一種創新。今天我主要講的是元曲。春秋戰國時期四書五經、楚辭,秦漢樂府頌詞、南北朝新樂府(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從春秋戰國到宋朝都是為詩為主,比複雜,而且都是身份高貴的人才能寫出來的,有些詩的特徵影響發揮作詩。也就是說門檻高。一般人寫不出來的。而元朝的元曲身份越低成就越高。元曲四大家中我們最熟悉的是關漢卿,他就是個普通農民出身,但他的成就很高,比皇宮中的太醫成就還要高。因為國家不會干涉這些事的,只要不反朝廷,也不會去幹涉的,所以元曲就誕生了。

    元曲分為雜劇和散劇,其中散曲是遊牧民族影響的文學。其實,兩宋時期南方已經有了雜劇(南戲),但是國家統治的是朱熹理學影響下禁忌南戲,到了元朝興盛於北方雜劇和散劇。後發展到各地。尤其關漢卿寫的《竇娥冤》和王實普寫的《西廂記》很經典,句句針見血。例如《竇娥冤》: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

    造惡的,享富貴有壽延。

    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

    卻原來也這艘順水推舟。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也;

    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這曲子字字血生生有淚,而且通俗易懂。確實是文化上的進步。因為元曲的規律不像詩詞那麼嚴格謹慎,而是寬鬆。這些都有原因的。

    一、統治者的態度。當時是蒙古族建立的,忽必烈、耶裡楚才以及元朝大臣的態度而決定的。不像漢族建立的朝代那樣複雜,所以文化管理方面寬鬆。

    二、知識精英的身份轉變,變成低階身份。

    三、遠離統治階級越遠,離底層人民就越接近,藝術成就越高。

    阿里西瑛是回族;

    大食惟寅是阿拉伯人;

    貫雲石是畏兀兒人;

    蘭楚芳是西域人;

    阿魯威是蒙古人

    所以少數民族文學作品也是挺多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然後把自己的成就對比不了解的文學上,真的是太幼稚了。比如蒙古人阿魯威寫的這首:

    問人問誰是英雄?

    有美酒臨江,

    橫塑曹公。

    紫蓋黃旗,

    多應借得,

    赤壁東風。

    ……

    還有西域人的蘭楚芳寫的這首:

    我事事村,

    我班班醜。

    醜則醜,

    村則村,

    意相投。

    ……

    所以說元曲是中國古代文化上的巔峰。

  • 6 # 楊新發律師

    我認為中國古代文化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是唐宋時期,兩者很難說誰是頂峰。

    從思想角度和文明開化來講,春秋戰國更勝一籌,從文采燦爛角度來看,則是唐宋時期佔據上風。

    包括老子、孔子、墨子、韓非子、尉繚子等在內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礎和基因。那是一個非大一統的時代,統治者尚未取得對社會的絕對控制權,未能建立起專制統治,沒有形成佔主流地位的文化潮流,所以能夠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當然,因為沒有建立統一的專制政權,統治者對社會的控制能力差,也導致社會缺乏秩序,長期處於紛爭與戰亂之中,普通老百姓處於顛沛流離和戰火紛飛的悲慘境地。這是時代的悲哀,大爭之世是天下不幸百家幸,燦爛文化與社會悲劇交織在一起。直到秦漢時期,大一統成為民族心理和社會組織的潮流,這種局面才得以暫時結束。

    從思想層面看,戰國結束以後,中國就陷入了停止狀態,再也沒有新的發現和突破,特別是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我們的思想就被禁錮了,只有理學家們的註釋、解讀。所以,康德說“中國沒有歷史”是有一定道理的。

    春秋戰國以後,中國歷史沒有進步和發展,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輪迴”,重複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迴圈,這也是西方小看我們的原因之一。

    當然,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的燦爛篇章,這是與中國的象形文字有關,是中國特色的語言文字才導致的,但也不過是文人墨客、王侯將相們的盤中餐,對於娛樂普羅大眾非常有限。

    因此,對於中國古代文化,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它有優越的一面,也有糟糕的一面,什麼“千里當官只為財”、“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等等,反映了我們文化中對權力、金錢的崇拜,人們逐漸喪失自我和獨立性,成為“圈子文化”的奴隸,永遠不能自主。

  • 7 # 一杯茶1967

    中國古代的文化頂峰,我認為應在明,清。翻開華夏文化悠悠的五千年曆史。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到秦歌,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的章回體小說。真是江山代 有材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我想文化總是進步的,先人總能留其精華,去其糟粕。正如我們當下的網路文化,視訊文化。是不是也是進步呢?

    明,清的章回體小說四大名蓍,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璀璨的明珠。京劇是國粹。

    思想方面:黃宗羲思想限制君權,反封建,反專制民主思想萌芽,具有進步意義。

    科技方面:李時珍《本草綱目》。

    理學方面:《四庫全書》等等方面都有了發展。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楊柳拂堤醉春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龔自珍:九洲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是不是風韻,情懷也不輸給唐詩,宋詞呢?

  • 8 # 從來佳茗似佳人

    1912年,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自序》中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

    1917年,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指出:“文學者,隨時代而變遷者也。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周秦有周秦之文學,漢魏有漢魏之文學,唐宋元明有唐宋元明之文學。此非吾一人之私言,乃文明進化之公理也。……凡此諸時代,各因時勢風會而變,各有其特長,吾輩以歷史進化之眼光觀之,決不可謂古人之文學皆勝於今人也。”

    針對文學復古的舊文學觀念,王國維與時俱進,在前人基礎上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著名論斷,不可否認當時王國維為了提升小說、戲曲在文學史中的歷史地位,帶有針對復古文史學時弊的主觀意味,但這一論斷在巨集觀上概括了中國各個時代的文學主流,並且揭示出文學的嬗變內涵。一方面, 論斷在總體上概括中國曆代文學史觀點的各種經驗,繼承了傳統的文變時序和文體通變規律,找到了文體演變的原因,肯定了時代風貌對於文學的影響起到的決定性作用;文學自身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是具有生命力的,各種文體內部的興衰是一個嬗變過程。另一方面,這一論斷,把各種文體放置在相互平等的位置。眾所周知,在古代,文體有雅俗之分。文為第一,詩為二,詞在文和詩歌之後,戲曲和小說被認為是較為低鄙 的文學體裁。王國維以其進步的文學觀和創新思維,一視同仁,打破文有高低貴賤之分。

    然而,社會發展與文學生產之間存在不平衡關係,謂“不平衡關係”——是說文學藝術的繁榮並非總是與社會的一般發展,物質生產的一般發展相一致,兩者之間並不是總是按比例增長的。這樣的情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從藝術形式來看,某種藝術形式的巨大成就只可能出現在社會發展的特定階段上,隨著生產的發展,這種藝術形式反而會停滯或衰落。比如唐詩,唐以後儘管能寫出很多很多詩歌,但是很少能達到唐朝的水準,無論是從詩人數量、詩歌質量上都不行。

    第二,從整個藝術領域來看,文學的高度發展有時不是出現在經濟繁榮時期,而是出現在經濟比較落後的時時期。比如《荷馬史詩》、《詩經》、《楚辭》都產生在生產力不是高度發達的情況下。

    補充:文學流變與社會發展之間不平衡的規律,這種不平衡分為縱向的不平衡和橫向的不平衡。縱向的不平衡是指社會發展到了高一階段,而其文學的成就可能並不如社會處於低階階段的成就,就種不平衡又叫歷時性的不平衡,橫向的不平衡指的是劇哥一時空範圍內的不平衡,又稱為共時性的不平衡。

    中華文化燦爛,詩經、楚辭、漢賦、六代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都是一代之精華,值得我們學習,不存在孰高孰低。

  • 9 # 三木電競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三次文化高峰

    第一次是春秋戰國事情的百家爭鳴,他奠定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基。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是中國領先世界幾千年的文化根源!

    第二次是隋唐及宋朝事情,由於隋唐宋經濟上的高度發達,也引發了中國文化的大發展,這個大發展主要體現在一個字--新,他都是超越了古人的框架,,自成一格--不論是書法,還是水墨畫,還是唐詩宋詞!都有跨時代的意義--直到現在,我們也沒能突破!這時期構築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岸身軀!

    第三次是五四運動前後,中外思想急劇碰撞,這是一場偉大的文化交鋒,如果失敗,中華民族將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機!因此可以說,是中華民族選擇的生死大戰--不論是康梁的維新派,還是胡適的自由主義,或是陳獨秀李大釗的馬克思主義,都已經突破的中國的傳統!是為救亡圖存而做出的鬥爭!三個時期有三個不同的歷史意義,他劃拉出中華民族歷史的軌跡!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萬古不滅的嚮導!

  • 10 # 左邊縣城右邊田

    我個人是挺宋朝的,雖然宋朝朝廷“積貧積弱”,原因大致有二。

    一,農商並重,經濟繁菜,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抑制工商業的朝代宋朝時中國GDP佔世界比重60%,為各朝代第一。看看《清明上河圖》就會秒懂宋朝的繁榮。 

    二,崇文抑武,君臣共治,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宋產生了大量的“士”,即文學家、藝術家。宋朝大力推行科舉制度。因此,很多農民和貧窮的人都能夠通過讀書這條路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可以說全民基本上都參與文化的學習。唐宋八大家有六人是宋人,除此之外,宋代的書法繪畫藝術也是非常的高超,那些畫畫比較好的人也能做官。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國學大師陳寅恪就說:“華夏民族的文化經歷數千年的演變,在宋朝登峰造極。”

    而南宋以後,由於蒙古的入侵併對文人採取敵視政策,加上明清八股文與清朝文字獄嚴重壓制學人思想自由發揮,中國再也沒有出現過像宋朝一樣興盛的文化景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胡錫進和特朗普隔空互懟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