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類歷史故事
-
2 # 歷史說說看看
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裡,很難想像半個多世紀以前,曾發生過的波及半個地球,讓那麼多無辜人民深受其難的兩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德國不得不與協約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這個條約的目的是為了削弱德國的勢力,迫使德國恢復戰前法國、丹麥及波蘭等國的疆界和土地,讓出海外殖民地給戰勝國瓜分;不允許擁有空軍,陸軍人數限制在十萬人以下,並且不能擁有坦克和重型火炮,取消總參謀部;海軍人員限制在一萬五千人以下,不準擁有潛水艇;不得進出口武器,生產、儲存化學武器;需賠款2260億馬克。
這個和約使德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殖民地的喪失,導致德國失去了廉價的原料採集地。鉅額賠款必須由關稅、菸酒糖專賣稅、收入及工商企業稅來賠付,也就是說,德國幾乎所有稅收都要拿去賠款。相比割地、出讓殖民地,這筆賠款就像一把無形的枷鎖壓在德國的身上,使德國的經濟面臨崩潰,舉步維艱,同時也刺激了國內民族激進意識的膨脹,為軍國主義的滋長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正是順應了這種意識潮流,打著“生存”的旗號出現的。
希特勒上臺後,經過一番努力仍收不到成效,就意識到《凡爾賽和約》是阻礙德國發展的根源,只能通過戰爭來索回失去的利益和爭取更大的利益。希特勒野心勃勃,不是個任人擺佈的人,這個想法正好滿足了他實現“日耳曼民族生存空間”的個人夢想,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勢在必得。
希特勒洞察到此時的協約國早就被戰爭折磨得苦不堪言,如果德國不遵守和約他們也無意再次發起戰爭。於是希特勒祕密徵兵、擴軍和大量生產武器。對此,英法並非毫不知情,只是盲目自信地覺得德國不敢對他們怎樣,反而給予經濟上的幫助來保證德國償付賠款。英法這麼做的主要原因是,指望著德國重振雄風和日益強大的蘇聯叫板,他們可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所以對德國的軍事發展執放任的態度。
1935年,德國恢復普遍徵兵制。到了1939年,德國的飛行員數量已突破8000人,空軍增長到了37.3萬餘人之多,而且訓練有素,這使當時的德國空軍在全歐洲範圍內無人能及。德國的軍事力量得到全面發展,迅速成長為軍事大國。
這時德國的經濟,在英法的幫助下,有所復甦,加上對猶太人的掠奪,錢已不是很大的問題了。
1939年9月1日,德國不宣而戰,向駐守在半島上的波蘭軍隊發起進攻,打響了二戰歐洲戰場的第一炮。
日本發起二戰的原因與德國大同小異,我們來看看日本人自己怎麼說的,就明白了。
日本戰敗後,很多戰犯上了軍事法庭,他們對於日本為什麼會發動二戰的回答,原因很簡單,就是日本領土太小,人口多達8000萬,物資缺乏,為了生存只能靠侵略其他國家擴充套件自己的領土。
與希特勒、墨索里尼齊名的三大法西斯頭目之一,日本甲級戰犯東條英機也曾說過,如果不戰爭,日本這個民族將等待滅亡,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找其他的出路,所以最後選擇了侵略其他國家來尋求生存。自爆了日本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醜陋嘴臉。這也是日本為什麼會發起二戰最權威的解答了。
-
3 # 一切安好167680981
德國和日本引發戰爭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利益的關係。德國發動二戰可以說是既有利益的目的,也有復仇的目的,但日本人發動二戰,純粹是野心使然。日本人的侵略天性是深刻在骨子裡的。在加上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其野心自然難以抑制,直到後來終於爆發了出來,開始對周邊國家進行侵略。具體詳細原因我們下面簡單分析一下。
-
4 # 子云君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德國日本兩大法西斯國家發動二戰,其原因有很多國內國際的主客觀的因素都有。筆者僅從經濟角度談一下德日為何要悍然發動二戰。
先談德國,德國在希特勒上臺的1933年之前,工業基礎已經極為發呆,工業產品生產極為繁盛。然而德國本國只有不到6000萬人口。我們知道,要想養活維護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必須得擁有一個人口一億左右的龐大市場。而德國顯然不具備這一點。
那麼,怎麼辦呢?[摳鼻][摳鼻]顯然只有對外擴張,尋找海外殖民地,哪裡有龐大的人口市場和原材料產地和工業產品傾銷地。可是德國是一個新興的大國,原來的蛋糕已經被英法這些老牌的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完了。所以戰爭不可避免。
至於日本,可能我們的刻板印象就是,日本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已經躍居亞洲第一強國咯!無論是經濟,軍事實力還是工業基礎等等方面!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日本在甲午之後,獲得了兩億兩白銀的飛來橫財,確實囂張了好多年,但是到了1909年開始,與俄國在中國東北爆發了一場日俄戰爭。這一場戰爭,讓日本大傷元氣。
可以說,這是一次賠本的買賣。這場日俄戰爭,讓日本十多年沒能緩過勁來來。國內經濟險些崩潰,還欠下了美國,英國的列強的諸多外債。讓日本沉浸了十多年,一直到1931年,日本瞄上了中國,悍然入侵,侵略中國東三省。哎呀!日本國內的軍國主義分子,發現,原來我們可以通過對外發動戰爭,來轉移國內的經濟危機和財政危機啊。
故而,日本帝國主義也在東方形成了二戰的東方策源地,發動了法西斯侵略戰爭。
-
5 # 廚師小沈
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的發起國之一,那麼為什麼德國會選擇和日本聯盟呢?
主要原因就是第一次大戰遺留下一些無法和平解決的所謂對德國的不公平條約和待遇,作為第一次大戰的戰敗國,德國的很多利益被其他強國瓜分,同樣只能是通過戰爭來索回失去的利益。
另一個原因就是經濟問題,法西斯就是在經濟危機中上臺的,但不是經濟的發展,正好相反,當時德國國內經濟正在走向崩潰,通過戰爭手段進行經濟掠奪是最佳方式。這種經濟掠奪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並且被某國發揮的淋漓盡致。
目的:搶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征服世界。
首先德國在一戰中是戰敗國,德國戰敗後全國上下名不聊生,德中國人幾乎連飯都吃不上,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徹底崩潰變成了想通過戰爭來謀利的惡魔。
而日本在一戰中卻佔了很大的便宜,因此日本的野心開始徹底膨脹。其實日本和德國一樣都對一戰後個子得到了覺得非常不公平,而對於德國來說想通過二戰為自己扳回一局,日本的野心就是想要佔領整個亞洲。
就是德國和日本臭味相投,也就是因為這兩個國家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就一拍即合發動了二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二十年間,資本主義各國經濟政治力量發展處於不平衡的狀態:德國和日本的工業發展比較突出,經濟實力出現明顯的增長;英、法、美等國則先後出現了停滯的局面.1929年和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先後發生兩次嚴重的經濟危機.為了擺脫經濟、政治和社會危機,德、意、日三個法西斯統治的國家走上了國民經濟軍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
一戰之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凡爾賽條約》對它的軍事力量作了嚴格的規定,其目的是為了讓德國在將世界捲入災難而遭到懲罰後,永遠不能再對任何國家產生武裝威脅,德國不甘心這些嚴懲和限制,特別是在1932年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以後,開始暗中加緊恢復國力;作為戰勝國的義大利,因為沒有能得到英法所許諾的領土而耿耿於懷;另一戰勝國日本對《華盛頓條約》對它的限制也充滿怨恨,在亞太地區與英美展開新的角逐,準備向中國侵略擴張.英、法、美等主要戰勝國則在如何處理德國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
由於以上問題的存在和本國利益的驅使,逐漸形成了美、英、法和德、意、日兩大政治軍事集團.
法西斯政權的基本特徵就是對內極權統治,對外侵略擴張、爭霸世界.德、意、日法西斯統治者為了實現重新瓜分世界、擴大自己勢力範圍的企圖,不惜要發動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大戰.
在亞洲,日本經過精心策劃,於1931年用嫁禍於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變,緊接著出兵佔領了中國的東北.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盧溝橋事變”後,中國成為亞洲反法西斯的主戰場.由於侵華戰爭曠日持久卻沒有能夠達到預期的結果,日本決定利用歐洲列強忙於歐洲戰場而無暇東顧的時機,來奪取日本在遠東地區的利益.
在歐洲,德國從1933年希特勒獲得獨裁權力後瘋狂地進行擴軍備戰.1936年,德國進軍萊茵河軍事區,並夥同義大利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1938年至1939年,德國先後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6年,義大利吞併了衣索比亞,1939年又佔領了阿爾巴尼亞.
1937年,德、意、日三個法西斯政權國家結成政治軍事同盟,即三國軸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對法西斯的侵略擴張採取綏靖政策,企圖通過區域性地讓步和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來維護和鞏固本國的既得利益,甚至力圖把戰火引向蘇聯.1939年9月1日,德軍用閃電戰的方式入侵波蘭,義大利立刻宣佈其“不參戰”的態度.9月3日,英國和法國被迫倉促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
6 # Destroyers
事實上,德日兩國挑起二戰都有很複雜的背景,他不單單是德日兩國對領土和世界霸權的渴望,而是當時世界各國各民族包括英美法德日俄,甚至包括埃及,南非,印度,中國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之間的力量博弈。就德國而言,在全球經濟大蕭條之後,由於凡爾賽條約的束縛下,民族主義軍國主義盛行也滋生了眾所周知的法西斯主義。而日本在20世紀60.70年代就有了侵略中國控制亞洲,與歐美分庭抗禮的計劃。德國看準了英美利用他平衡法國以及打擊蘇聯共產主義的小心思迅速重新崛起,並且大膽的發起了對匈牙利和波蘭的戰爭甚至挑釁北極熊。而日本則是選擇美國調整內部經濟結構,在太平洋地區戰略收縮的背景下發動了中日戰爭,中國進入抗日戰爭時期。不得不說盡管二戰中軸心國失敗了,但是他們對於局勢和時機的把握相當準確。因為全球除蘇聯外都處於經濟危機之中,英美無力顧及在歐洲和太平洋地區,蘇聯仍忙於肅清修正主義,而當時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在進行著貨幣改革,經濟發展頗有成效卻仍然無法與日本抗衡。而德日兩國國內經濟處於困頓之中,於是選擇了對外戰爭轉移國內矛盾,刺激經濟發展。
-
7 # 叫我李白把丶
不請自來
新興王朝和老舊帝國的利益矛盾導致的戰爭碰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時,新興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剛剛崛起,發現殖民地市場早早就被提前下場的英法美等國家瓜分完了,就連對門那個小小的荷蘭都佔據了一大塊蛋糕,心裡必然不平衡,當一個新興勢力崛起之時必定會拿老舊勢力開刀彰顯自己的強大來為自己牟取更大的話語權,不然,誰會弔你?中國古代商君想要變法強國都拿太子老師開刀,更別提數千年後的瓜分世界行動了。當時的北美洲有美國和英國在圈地,南美洲是西班牙的後花園,法中國人和英中國人以及義大利又瓜分了整個非洲,中東和印度次大陸以及澳洲被英國視為禁臠,東南亞歸屬法國,印尼歸屬荷蘭,東亞又是各國博弈的地方,英法等國還指望東亞能夠分擔來自俄羅斯的壓力呢。德國和奧匈帝國圍著地球儀轉了一圈發現除了貧瘠的南極沒人佔領外,其他凡是能住人的地方全部被老舊帝國所把持,德國去跟他們要,他們不僅不會給還會反問德國你算老幾?德國和奧匈帝國於是孤注一擲的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壓上了自俾斯麥以來德國所積攢的一切籌碼,奧匈帝國甚至堵上了國運。可惜,德國賠個底掉,奧匈帝國直接解體。德國皇帝直接被逼退位流亡荷蘭,
德國在一戰之後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對待以及內亂德國在輸掉了戰爭之後,軍方被迫成立魏瑪政府,草草上任的魏瑪政府一開始就危機四伏,政府鴿派指責鷹派阻止進行共產革命而出賣工人利益,軍方激進的鷹派直接指責政府鴿派出賣了德國並屈辱的簽下了《凡爾賽條約》,並要求將皇帝請回來繼續實行帝制。為此,軍方激進的鷹派發動卡普政變,並佔領了柏林,魏瑪政府要求工人舉行大罷工活動,罷工使得德國經濟直接崩潰,卡普成立的政府短短四天就被迫下臺,但是與此同時,魯爾區的工人們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赤色運動,併成立了德國紅軍,然而短時間內就被政府軍所平定叛亂。
由於德國的經濟危機實在太嚴重,美國慷慨解囊援助德國一批貸款,德國經濟慢慢開始回暖,但是由於政府太過依賴美國貸款,導致德國經濟如同鏡花水月,只是看起來外表光鮮亮麗罷了。在德國總理施特雷德曼去世後,德國經濟本身就低迷,再加上席捲全球的大蕭條。終於,希特勒通過精湛的演說,畫下了足夠大的畫餅,加上希特勒一系列政治手段,這個20世紀最大的戰爭販子,上臺了。
戰前規劃,日本與德國的聯合在戰爭開始之前,西方的希特勒急需一個盟友在東方拖住北方的毛熊,而東方的日本也迫切需求一個盟友在東方拖住當時的世界巨頭英法等國,於是,二者一拍即合。希特勒初期是希望德國席捲整個歐洲,日本在遠東拖住毛熊,然後等德國騰出手來調轉方向與日本一同夾擊毛熊,直接將其幹趴下,最後一起登陸新大陸幹掉放高利貸的美國。理想很美好。可惜,日本在諾門坎被蘇聯揍的太狠,直接打出心理陰影來了,日本打死不往遠東擴張了。轉而南下東南亞、印尼、澳洲等國家,由於英法的軟弱,日本自信心爆棚,直接空襲了珍珠港。一直放高利貸的美國被拖下水了。掙得盆滿缽滿的美利堅,拿著鈔票揮舞著大棒教會了軸心國什麼叫做“金錢的力量”。
-
8 # 尼古拉斯奇異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龐大戰爭,全球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
作為二戰的主角,納粹德國為什麼要發動這場戰爭呢?
首先,二戰爆發的起因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敗方的德國被迫接受了《凡爾賽和約》,但由於其中的條款過於苛刻,由此導致了德國國民對周邊國家懷有怨恨。納粹黨正是利用了國民的這一情緒,不斷進行煽風點火,讓每個德中國人都陷入了狂熱狀態。當時整個德國都渴望通過戰爭來索回在一戰中失去的利益。
其次,納粹黨上臺之時,全球正處於一場空前的經濟危機中,德國國內經濟處於崩潰邊緣。為了緩解日益尖銳的國內矛盾,德國急需通過一場戰爭來達到緩解國內矛盾和掠奪他國財富的目的。
此外,當時的各個歐洲強國為了各自利益勾心鬥角,放任德國軍事力量的增長。1938年,德國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英、法兩國不但沒有制止,反而做了納粹德國的幫凶。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蘇聯竟然還派出軍隊幫助入侵併一同瓜分了波蘭。
二戰爆發前夕,法西斯政權迅速崛起。除了納粹德國外,義大利的墨索里尼政權、日本的軍國主義政權,也都屬於法西斯國家。作為一戰戰勝國的義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許諾的領土而耿耿於懷。日本則對《華盛頓條約》對它的種種限制也非常不滿。這三個國家組成了法西斯聯盟,對內實行極權統治,對外侵略擴張。
因此,一場席捲全球的戰爭就在少數野心家的操縱下爆發了。
-
9 # 俠士沈浪
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受美國經濟危機影響(第一次全球經濟危機),各國都不得不面對“糟糕的”國內形勢,如何擺脫“困境”擺在了各國政府面前。
美國實行國家資本主義,通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成功的走出了困境。
德國、日本則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德國:一戰戰敗被嚴重剝削一戰戰敗後,德國被英法列強嚴重打壓,國土大面積縮水,非洲殖民地喪失。同時,德國需要面對鉅額的戰爭賠款,多重因素留下了“仇恨”的種子。
通脹嚴重,經濟危機使得德國民眾期望改變,法西斯主義在德國迅速傳播,希特勒的納粹黨上臺。
德國在短時間內再度成為歐洲強國,軍事實力迅速提升。(英法德蘇)歐洲強國並立,大戰一觸即發。
日本:西太平洋上“一家獨大”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就已經“立志”:殖民北韓,征服中國。由此,日本開始了一步一步的侵略中國計劃。
“九一八事變”,歐洲大國“觀望”,日本進一步得寸進尺。日本國內,軍國主義影響力持續上升。
因此,二戰是一戰的延續,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
-
10 # 東方大狼
我們先從德國開始說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做為戰敗國面臨著高額的戰爭賠款。這些賠款使德國的經濟更加雪上加霜。做為戰敗國,一方面要致力於國內的經濟復甦和國民建設的眾多工作,另一方面還要以國家稅收來償還戰爭賠款,致使國內經濟一蹶不振,國民失業激增,國民反抗情緒暴漲。在這一系列原因的催化下,希特勒上臺執政,在他上臺以後,國內經濟百分之幾百的增長,並且賴掉了戰爭賠款,使國民情緒高漲,行成了對希特勒的盲目崇拜,這些是導致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其次說說日本。一戰之後,日本做為受益國國內經濟大步前進,然而,日本國內軍國主義色彩氾濫,加之日本本國的現狀,國土面積狹小,國內資源緊缺,人口數量大,等等原因,使軍國主義登上政治舞臺,急需通過發動戰爭來改變本國現狀。還有歷史原因,日本對中國領土的幅員遼闊覬覦已久,尤其是中國東北一直是日本垂涎的第一目標,在東北有廣闊的土地,豐富的資源,煤鐵石油土地森林,這些都是日本最想得到的,基於以上種種因素,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侵華戰爭。
總之,德國和日本反動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基於國內矛盾和軍國主義登臺的結果,是統治階級維護自身利益的手段,是維護其統治轉移國內矛盾的政治手段。他們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直接結果就是使亞洲歐洲非洲幾十個國家被捲入了戰爭的泥潭,幾十億的老百姓成為他們的陪葬品和犧牲品。 -
11 # 史家經驗者
德國和日本引發戰爭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利益的關係。德國發動二戰可以說是既有利益的目的,也有復仇的目的,但日本人發動二戰,純粹是野心使然。日本人的侵略天性是深刻在骨子裡的。在加上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其野心自然難以抑制,直到後來終於爆發了出來,開始對周邊國家進行侵略。具體詳細原因我們下面簡單分析一下。
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德國和日本在一戰中的關係並不是很友好,甚至還是非常敵對的國家。那個時候的德國和中國的關係非常好,還援助給中國大批物資。甚至還貸款給中國購買裝備,但德國和日本結盟後卻和中國的關係慢慢疏遠了。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的發起國之一,那麼為什麼德國會選擇和日本聯盟發動二戰呢?
首先德國在一戰中是戰敗國,德國戰敗後全國上下名不聊生,德中國人幾乎連飯都吃不上,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徹底崩潰變成了想通過戰爭來謀利的惡魔。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第一次大戰遺留下一些無法和平解決的所謂對德國的不公平條約和待遇,作為第一次大戰的戰敗國,德國的很多利益被其他強國瓜分,同樣只能是通過戰爭來索回失去的利益。另一個原因就是經濟問題,法西斯就是在經濟危機中上臺的,但不是經濟的發展,正好相反,當時德國國內經濟正在走向崩潰,通過戰爭手段進行經濟掠奪是最佳方式。這種經濟掠奪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並且被有些超級大國發揮的淋漓盡致。
而日本在一戰中卻佔了很大的便宜,因此日本的野心開始徹底膨脹。其實日本和德國一樣都對一戰後個子得到了覺得非常不公平,而對於德國來說想通過二戰為自己扳回一局,日本的野心就是想要佔領整個亞洲。
說白了就是德國和日本臭味相投,也就是因為這兩個國家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就一拍即合發動了二戰。
回覆列表
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以來,國力迅速增長;1904-1905年,日本在中國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打敗世界第一陸軍強國沙俄,摧毀沙俄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俘虜沙俄軍隊8萬人,日本一躍成為世界新新興資本主義列強。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打敗德國,接管了德國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建成了世界數一數二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勢力大有向全球擴張之勢。
二戰以前,日本軍部制定了全球擴張計劃,對於實施北進蘇聯還是南進太平洋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北進派在中國東北對蘇聯進行了試探性進攻,1939年發動了諾門罕戰役,蘇聯呼叫朱科夫元帥出戰,關東軍碰了一鼻子灰,兩軍簽約和談。自此北進派退出日本歷史舞臺,南進派佔據上風。南進派佔據上風有歷史依據,日本海洋立國,擁有著世界第一強大的海軍力量。經過不斷的軍備競賽,日本與太平洋沿岸第一強國美國的利益發生了嚴重的衝突。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和武士道精神使得日軍士氣高漲,美國和英國看到了日本的野心,並擔心日本的擴張會影響的自己的利益,對日本實施石油和鋼鐵等戰略資源禁運,制裁日本。
一山難容二虎,日本決定先發制人,速戰速決戰勝美國,期待獲得太平洋地區霸權;戰爭初期日本偷襲珍珠港,通過新加坡戰役擊沉威爾士親王號戰艦,打敗英國,俘虜10萬英軍;菲律賓戰役日本一舉俘虜10萬美軍;分別造成了英國和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投降事件。越南戰役打敗了法國,印度尼西亞戰役打敗了荷蘭,並且出動航母戰鬥群轟炸了澳洲,日本的軍事實力達到歷史巔峰。但是日本工業基礎薄弱,戰爭後期砸鍋賣鐵造武器;美國工業規模大,不斷補充新型武器,日本速戰速決計劃泡湯,戰爭後期被美國狂虐。
那麼德國為什麼發動二戰呢?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法通過《凡爾賽條約》限制了德國的眾多權利,希特勒上臺以後決定通過戰爭來打破《凡爾賽條約》的限制,於是閃電戰突襲波蘭,進攻法國,與英國的歐洲大陸均衡戰略發生了劇烈衝突。自從工業革命以來,英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軍事實力和國民財富迅速增長,到20世紀初,英國的殖民地遍佈全世界,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歐戰擴張計劃嚴重挑戰了英國在全球的既得利益。
德國和日本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首先是因為兩國軍事實力較強;其次是兩國制定了全球擴張計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意日三國能夠結合到一起發動戰爭,既有歷史的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中國作為反抗德意日侵略的正義力量,對於盟國戰勝德意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