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許雲輝
-
2 # 花非夜
中行說(yve)原是漢宮中一個太監,在漢文帝眼裡螞蟻一般的東西,可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人物,出乎意料地給漢朝製造了一系列大麻煩。
中行說狀若瘋狂,流著老淚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哈,咱家不是漢奸,咱家只是一個被漢朝遺棄的可憐人。”
中行說是漢人,同時也是一個命運多舛的苦命人,他自幼淨身入宮成為太監,卑賤而屈辱地活在漢宮之中。
他所要的其實並不過分,只不過是想卑微地生活,最後安然地老死在宮中。可是,就連這小小的願望也成了奢望,為了漢匈和親大業,他被漢文帝指派成為和親翁主的隨行太監。
若是一般太監也就認命了,可中行說偏偏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太監,他不願意離開繁華故土,去苦寒之地受罪。因此,他成了有漢以來頭一個對皇帝說“不”的太監。
然而,漢文帝才不會在乎一個奴才的意見,公主都捨得送,何況一個太監?中行說無奈,臨行前撂下一句狠話:“必我也,為漢患者”。
果然,中行說說到做到,一到匈奴,就投靠了老上單于,成為其謀主,他一不為金錢,二不為權力,美女就更不用說了,他所為只是窮畢生精力,跟漢朝作對。
不得不說,這中行說還真是個人才,在其後的三十年間,他不僅幫助匈奴人建立文明,更是指導匈奴軍隊屢犯漢境,給漢朝製造了很大的麻煩,成了名副其實的“漢奸”。
中行說說過,匈奴人口不足漢朝一個郡,他心裡其實很清楚,匈奴是永遠不可能打敗漢朝的。
他之所以幫助匈奴,不過是為了證明自己,讓漢文帝和天下人都看看,當初那個弱小的奴才是如何令漢朝上下膽寒的。
從國家層面說,中行說確實是一個可恥的叛國者,可是從其個人經歷來說,未嘗又不是一個悲慘的可憐人。
漢朝使他成為了一個卑賤的奴才,一個孤獨的閹人,又逼著他成為了一個叛國的漢奸,他所能做的,只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去做些有限的反抗,所謂民族歸屬感在他那裡是不存在的。
這是弱小者的悲哀。
-
3 # 水一白聊歷史
公元前174年,一代雄主匈奴冒頓單于病逝,其子攣鞮稽粥即位,即老上單于。
此時,即位已有六年的漢文帝依照高祖、呂后的做法,依舊保持與匈奴和親的關係,便選出了宗室女子嫁予老上單于,並挑選了身邊一位近侍的宦者一同前往,此人便是中行說【zhōngháng yuè】。
中行說在漢文帝身邊時日雖不多,但其自信憑藉其聰明才智,遲早可以在文帝身邊佔有一席之地,對於北上匈奴苦寒之地自然是非常不滿的。可是漢文帝對於此次和親又頗為重視,總還要選個機靈的跟著,所以就強迫中行說前往了。中行說臨走之前警告漢使說:“必我也,為漢患者。”意思是”非要讓我去的話,我可就成了漢朝的禍患了“。
中行說說得出、做得到,到了匈奴之後,果然盡心竭力地幫助匈奴,給匈奴單于出了不少對付漢朝人的招數,比如在來往文書上壓漢人一頭之類的,不過最狠的還是建議匈奴單于保持自身的野性,不要被漢朝人的錦衣玉食所腐化。
不要小看這一點,在當時,與中行說相對應的就是漢文帝手下大文豪賈誼的”五餌之策“,即”賜之盛服車乘以壞其目;賜之盛食珍味以壞其口;賜之音樂婦人以壞其耳;賜之高堂邃宇府庫奴婢以壞其腹;於來降者,以上召幸之,相娛樂,親酌而手食之,以壞其心:此五餌也。“其核心思想就是用漢朝的美食、美女、音樂等等來腐化瓦解匈奴人。
當匈奴人習慣於漢朝的這些,便會形成對漢朝的依賴,從而內部也會因為爭奪這些利益而產生分化,這就是”五餌之策“的用意。後來,匈奴分裂或多或少也跟此有關,而中行說恰恰是針對這一點提出的建議。
從後世的”漢奸“角度來說,中行說並不能算,他並沒有通過出賣漢朝的資訊,或者主張匈奴出擊大漢朝,相反,中行說時刻提醒匈奴單于面對匈奴實力不如漢朝的現實,他所做的更多是讓匈奴保持自強。從這點上來說,他甚至比更早投降匈奴的韓王信、王黃、趙利等人要好得多。
-
4 # 炒米視角
再次宣告一下,“漢奸”一詞是近代的民族國家形成以後的概念。漢朝時,沒有漢奸這個概念。
如果細算漢朝的第一個“漢奸”,中行說還真不能稱之為第一個。第一個當屬“韓王信”。
但是天下平定之後,劉邦將其封地挪了挪位置,搬到了太原以北,以馬邑為南韓都城。這個地方更靠近匈奴勢力範圍。後來韓王信一看匈奴比較強大,就投靠了匈奴,並且公開反叛了漢朝。
可以說沒有韓王信的反叛,就沒有劉邦的“白登之圍”,就沒有漢朝對匈奴那麼多年的忍氣吞聲,答應匈奴的和親政策。
因為這段歷史比較“久遠”,所以《漢武大帝》沒描述,但是其實還是提了一筆的。漢武帝劉徹和伴讀韓嫣談起“馬邑之圍”,說道韓嫣的爺爺韓頹當在匈奴呆過。實際上韓頹當就是韓王信的兒子之一,只不過後來到他這一代又迴歸了漢朝。
再來講講本文的主角“中行說”,他原本是燕中國人(漢時封國),也是地處北境,生活非常艱苦,時不時還被劫掠。所以寧願割了、當個宦官,也要留在富庶繁華的長安。
但事與願違,匈奴冒頓單于死了,老上單于即位,漢文帝決定加固漢匈關係,於是派了一個宗室之女嫁過去。這規格自然不能低,陪嫁也就不能少,中行說就是陪嫁者之一。
要知道那個時候,公主一旦嫁出去之後,就要為漢匈友誼做貢獻,這輩子幾乎都別想再回漢朝了。所有這些陪嫁過去的命運也就更悽慘了。
中行說一看,自己好不容易從邊陲農村混到首都,連命根子都割了。你現在讓我去大草原上吃沙子?堅決不幹。可是這事兒由一個宦官說了算嗎?要麼死,要麼必須去,自己選。中行說,臨走狠狠地說了話,“以後匈奴為患漢朝,那必然是我的功勞。”可能當時並沒有人把他這句話當回事兒,所以他就跟著去了匈奴。
中行說究竟做了哪些不利漢朝的事情,可以說在《漢武大帝》裡,描述的淋漓盡致。比如漢朝送來的漢繒絮,他讓人穿上騎著馬在河邊的草叢裡跑,最後撕破得亂七八糟的。
他趁機諫言,“匈奴人眾不能當漢之一郡,然所以強者,以衣食異,無仰於漢也。今單于變俗好漢物,漢物不過什二,則匈奴盡歸於漢矣。”意思就是匈奴不能漢化,漢化之後,匈奴的人數還不如漢朝的一個郡,到時候都不用漢朝人打。
其實換個角度來講,正是由於中行說鼓動匈奴對漢朝的一次次挑釁,最終才出現了劉徹的忍無可忍,最終匈奴被一分為二,再也無法對漢朝形成威脅。
-
5 # 松林寺君史話
說漢朝第一個漢奸是中行說,不一定確切,當時漢匈邊際摩擦糾紛不斷,一些漢朝人員夾雜在匈奴人裡面渾水摸魚的人肯定也會有,就像明朝時的“倭寇”很多都是漢人一樣,但中行說無疑是一個漢奸,或者說是一個大漢奸或名漢奸而已。他出賣漢朝的原因也很簡單,就純粹是個人原因,因為他個人作為附屬物品被隨同和親到了匈奴。
中行說是燕中國人,有說法是晉時中行氏的後代,不過不確定,可以確定的是漢文帝時在宮為宦。我們知道,秦帝國成立後不久就陷入了危機,當時中原地區秦帝國二世時遭遇各地方階級,東方六國原有貴族、權貴勢力的反撲,全國戰爭不斷,生產、生活遭到了極大的摧殘。秦滅亡後,劉邦集團和集團又經過了幾年的楚漢戰爭,在這個過程中,整個中原地區都忙於問鼎中原,邊境問題無暇顧忌。而此時的匈奴,利用天時、地利原因,又恰逢碰到了個能力超群的單于,在中原地區的一片紛亂中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經過四年的楚漢戰爭,老謀生算的劉邦戰勝了氣血方剛的個人英雄項羽,建立了漢朝。新漢王朝成立,意氣風發的劉邦沒有充分了解匈奴的實力,在韓王信大同叛亂並勾結匈奴進攻太原時,率三十多萬大軍親征匈奴,在沁縣初戰告捷,追止寧武,時恰逢風雪,劉邦不顧劉敬的勸阻,輕亂冒進,追到大同平城白登山時,中了匈奴的誘敵設伏,被困七日七夜才得以脫險。這次戰爭的偶然性比較強,但得以讓漢朝君臣認真去了解匈奴的具體情況,權衡之後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對匈奴採取妥協政策。
自漢初妥協政策以“和親”開始,到漢文帝時仍未做太大改變,漢王朝的防禦策和“和親”手段來給自己恢復的發展的時間。嫁到匈奴的有宗親的王女,也有臨時提拔的宮女等,雙方都是需要一個名頭,有來有往有說法就行,每次嫁”公文“時也會隨同陪嫁過去一些侍女、宦者等人員,那個年代,這個陪嫁的低層人員是沒有選擇的,對於一個政權來說,這些人物的命運也不值得太多在意,但當時這個叫中行說的宦者卻提出了抗議。
中行說不願前往匈奴所在地,認為自己的身體吃不消,自己在宮內宦者中也屬於比較突出者,有一定的文化,但對於漢文帝來說,陪同真真假假”公主“過去的這些隨嫁附屬品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可能妥協同意抗議的,畢竟內心主動要去的人太少了,只能以命令方式要求,對於中行說提出”如果一定讓我去,我將成為漢朝的禍患“也只是一笑置之,不做可否。
正是因為這種個人心理上的極大不滿和報復心理,中行說一到匈奴就主動投降匈奴單于,獻計獻策,他的文化、思想水平在漢朝可能沒顯眼,但在文化落後的匈奴地區卻發揮了難於想像的作用。
中行說教育匈奴人分條記事的方法,便於核算匈奴人口和數量,讓匈奴重視自己的文化和物品,以此貶低漢朝的衣物食品,鼓勵匈奴單于在對漢時態度強硬,言辭強勢。在與漢使的交往中,非常瞭解漢族人思維的中行說也站在匈奴的角度上,對匈奴的生活、習慣、風俗進行了辯解和說明,從另一側面來說也讓漢族人更瞭解匈奴,改變了之前漢族人用自己思維習慣上去分析的匈奴生活,從這一方面來說,中行說 對於民族交流還是起了點作用。
為了對付漢政權對匈奴的威脅,中行說不遺餘力地協助匈奴對付自己的母國,將自己對於漢政權的瞭解全部轉化為匈奴對敵的最有利資料,甚至慫恿匈奴人用病死的動物屍體製造”細菌戰“來對付漢朝的軍隊,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漢奸。
-
6 # 尋根拜祖
電視劇《漢武大帝》展現了一個漢奸中行說的嘴臉,因為漢民族從漢朝算起,所以,有人稱中行說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漢奸。
所以,中行說的先祖有著輝煌的歷史。中行說本人的身世不明,他出身於燕地,因何被閹入宮史書未交待。從後來的表現看,他算得上有見識的讀書人,所以他很可能是士族子弟。
跟電視劇不同,正史中的中行說,生活在漢文帝時期,他的事蹟也是在這個時期。
漢文帝六年,冒頓單于去世,老上單于即位。按照匈奴人的貪婪秉性,又找到藉口勒索大漢了:為了重申漢匈友好,老規矩,嫁一位公主過來和親吧。
當然,所謂公主不可能是真的,一般都以宮女冒充。匈奴人也不在乎,他們更看重的是“嫁妝”。大概為了表示誠意,這一次漢文帝下了點血本,將公主的“成色”提高了許多,以宗室女封公主,比宮女提高了好幾個檔次。
公主出嫁就得由一群陪嫁人員,包括保姆、宮女和宦官。當然,這些人跟公主一個命運,以後終生不得回漢朝。所以,誰也不願意陪嫁,草原的生活環境,哪是長安的繁華可比,何況他們住慣了富麗堂皇的皇宮。
“使宦者燕人中行說傅翁主。說不行,漢強使之。說曰:‘必我也,為漢患者。’”
中行說明確表示不想去,可這種事那容得下一個宦官挑挑揀揀,你不想去別人也不想去吶。面對強制命令,中行說放出狠話:“如果一定逼我去,我一定會成為大漢的麻煩。”
他的話也沒引起任何人的重視,估計也沒人想象得出,一個宦官,能掀起多大浪?發洩發洩心中不滿而已,都要上路了,也沒人跟他計較了。就這樣,中行說陪嫁到了匈奴。
沒想到,中行說一到匈奴,立刻投降了匈奴,從此走上了與母國為敵的漢奸生涯。可見中行說報復心很強,他覺得自己被祖國拋棄了,所以,就選擇投靠敵國,從此終生報復母國。
中行說到底展現了哪些才華,以至於老上單于對他信任有加呢?
一、教會匈奴人分類統計管理法匈奴人落後到讓人笑掉大槽牙。舉個例子,比如你問負責放牧的,咱們有多少隻牲畜,他會張口報給你。你要是再問,有多少頭羊,多少頭牛?他就得又是手指頭又是腳指頭地扒拉半天,也算不明白。你如果還想問,牛有多少頭公的,多少頭母的?一歲牛幾頭,二歲牛幾頭......他就得敲碎腦袋。
當然,如果你讓他們記錄下來,他們更是大眼瞪小眼。
今天我們知道,這些分類管理是生產作業,和生活安排的基本工具。那時候的匈奴人活得就那麼“實誠”,連自己家的餘糧夠活幾天都算不過來賬。
二、讓匈奴人正確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匈奴人看到漢人送過來的布帛、美食,眼睛都綠了。那衣服既精美又柔軟,穿在身上舒服貴氣。林林總總的美食,對吃慣了牛羊肉的匈奴人來說,真是大飽口福,他們哪見過這麼多品種繁多的美食。
中行說對他們當頭棒喝:扔掉這些東西,千萬別丟了本民族的東西!
中行說用這種最樸素的例子,告訴單于,本民族的東西不能丟,丟了就要滅亡。咱們騎馬穿獸皮,是因為皮衣服適合草原馬背民族,我們吃牛羊肉,是老天賜給草原民族強健的肌體。失去這個傳統,匈奴人還叫匈奴人嗎?匈奴民族還能存在嗎?
三、幫匈奴人建立民族自信為了幫中行說建立自信,他採取了兩個措施,一是在“國際交往”中妄自尊大,壓人一頭;二是汙衊踐踏漢文化,抬高匈奴文化。
1.“國際交往”中妄自尊大,壓人一頭
漢皇給單于寫信,開頭會用一句:“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平安”,中行說讓單于回信的開頭,加上一堆修飾詞:“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帝平安”。你們漢朝不是所天命所歸嗎,我們也是。
漢朝會在信中說,饋贈匈奴多少禮物,中行說也很“大器”,也要加上饋贈漢朝“幾條羊腿,幾個牛角”。
總之,我大匈奴不比你漢朝低,還要壓你一頭。
2.汙衊踐踏漢文化,抬高匈奴文化
①關於孝順
漢使說匈奴人不尊敬老人,有好吃好穿的不給老人享用,是為不孝。
中行說說,我們之所以把最好的留給青壯年,是因為老人年老體弱,不能承擔保家衛國的責任。年輕人吃好穿暖,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你們漢朝的士兵出征前,父母不也會把家裡最好的衣食,拿出來給上前線的男人嘛。這怎麼能說是不孝順呢。
②關於亂倫
漢使指責匈奴人父親死了兒子娶後母,哥哥死了,弟弟娶嫂嫂,是為亂倫。
中行說理直氣壯,我們這個習俗是為了保證種姓純潔,看著亂,但是一個種姓血脈的純潔性卻得以保留。不像你們漢人,假正經,是不娶父兄的妻子,但是親緣關係疏遠,自相殘殺,甚至經常改姓。
漢使指責匈奴人不戴冠服,沒有君臣上下尊卑。
中行說再次指責漢人虛偽假正經,說匈奴人講求簡易,沒有繁文縟節。漢人雖有禮節,往往禮儀凋敝,上下埋怨,還不如匈奴人管理起來方便。
④關於耕戰
中行說還說,你們漢人老百姓平時耕種,修建城郭以自衛,可事實上一到戰事爆發,卻都不會打仗。在土房子裡住慣了的人,哪比得上逐水草而居的匈奴人善戰?
總之,中行說有理嗓門大,無理辯三分,使勁給匈奴人打氣,鉚勁貶低踐踏漢文化,彷彿只有這樣,他那身漢人的皮囊,才可以徹底蛻殼。
完全一副心理扭曲的奴才相!
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在中行說的挑唆下,發動十四萬大軍入侵朝那、蕭關一帶,他們殺害地方官員,劫掠漢民,大肆掠奪人口和牲畜,烽火直逼甘泉宮。這次入侵為時一個多月。
此後數年,匈奴人年年入侵,從遼東到北地,數千裡漫長邊境,橫遭塗炭,光代郡、雲中一帶,百姓傷亡一萬多人。
四年後,老上單于死,其子軍臣單于立,漢朝與匈奴再度和親,中行說又侍奉在軍臣單于身邊。至於這個漢奸後來的情況,史書未作交代,從此這個小丑消失在草原的馬糞堆裡。
-
7 # 三十又三
按照史記記載,中行說是由於不滿被當做和親公主的附屬物去到匈奴而投降匈奴單于的。
中行說雖然是個宦官,但是他的背叛對漢王朝來說是個不小的損失。他讓匈奴對漢朝的內部政策有了初步的瞭解。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行說給匈奴的建議,讓匈奴知曉了漢朝的底線。
中行說到了匈奴之後,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
這大概就是最早的避免被同化的方法了吧。就像現在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崇洋媚外,摒棄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本,那我們雖然還是黃面板,但是已經不再是中華民族。
中行說是漢朝的宦官,知道莊稼合適播種,合適收穫,而且還知曉漢朝邊關佈防的關鍵。他總能建議單于在適當的時機給漢朝最大的偷襲,已獲得最大的利益。
倫理自辯漢人以父子君臣禮儀自居。對匈奴的一些風俗,比如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娶後母,兄弟死後,活著的兄弟把死者的妻子娶作妻子,等等沒有禮節的行為嗤之以鼻。
但是中行說根據自己的見識,做出了相對客觀的解釋:“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惡種姓之失也。故匈奴雖亂,必立宗種”也就是說,由於匈奴人少,為了種族的延續,才會對女性這個資源比較珍惜。
而後他又反過來譏諷漢朝所謂的禮儀:“今中國雖詳不取其父兄之妻,親屬益疏則相殺,至乃易姓,皆從此類”也就是說,雖然漢朝依照著所謂的禮儀,但是兄弟都日漸疏遠,更有甚者兄弟相殺。
-
8 # 付貴寶1
漢朝第一個漢奸中行說,出賣漢朝的原因是漢文帝強迫中行說陪送公主到匈奴和親。
中行說是西漢燕地人,原為宮廷太監。漢文帝時期,鑑於國內不穩,各路諸侯對帝位虎視眈眈,且國力尚未恢復,無力與強大的匈奴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只好繼續與匈奴和親,文帝下令送宗室女去匈奴,並讓太監中行說作為陪同侍臣一起去,中行說不願意去匈奴那苦寒之地。
漢廷強行派遣,怨恨之下,他對漢文帝說“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會威脅漢國”。文帝只當他在說氣話,也不以為意。
中行說到匈奴後立刻歸降,並深受老上單于喜歡、寵信。中行說竭力勸說匈奴不要太看中漢朝衣服食物的精美,增加匈奴對自己食物、器械、風俗的自信心,還教給匈奴人記數方法,從此蠻族才知道算數。
第一個發動“細菌戰”的軍事顧問,漢武帝14年匈奴入侵以後,匈奴屢犯漢境,但中行說卻生病死了。在死之前建議匈奴對漢軍搞“細菌戰”。
因為他發現一些池塘有病死的馬、羊之後,而這些池塘裡的水就有“毒”了。士兵食用之後,會中“毒”,輕則拉肚子,重則死亡。
所以他建議匈奴軍隊,把一些病死的牲畜在匈奴巫師詛咒後,埋在漢軍進軍路線的一些水源上游,漢軍食用後,確實有許多人出現了中毒症狀,使漢軍損失慘重,為此折了一員大將。
漢朝著名將領霍去病,就是食用了這種水源裡的水,生病死的,這就是歷史上第一次細菌戰。
中行說以一己私利,背叛國家,盡心盡力效忠匈奴,成為漢奸鼻祖,為世人所不齒。 -
9 # 鉗工雕歷史
中行說是個太監,作為漢文帝嫁女兒的陪嫁品,中行說很不願意去匈奴。但是,漢朝還是強行讓他去了,因此,他很氣憤地說:“如果一定要我去的話,我會成為漢朝的憂患。”也就是說,他此時已下定決心要做漢奸了。
下放到荒漠的匈奴,使他很不不滿,另外,還有他的懷才不遇,也是成為漢奸的主要因素。
於是,單于讓人穿著漢朝的服裝到草叢裡走,故意被劃破,把漢朝拿來的食物倒掉,匈奴人民也開始抵制漢貨了。
二、對漢朝傲慢無禮漢朝送給匈奴單于的書信,都是用一尺一寸的木板寫的,而且開頭都是寫“皇帝問候單于平安”之類的客套話。
然而,中行說故意把回信用的木板改成一尺二寸,並且在回信開頭故意加上“天地所生的大單于”之類的修飾詞,有意顯得匈奴單于比漢朝皇帝高人一等,達到羞辱漢朝的目的。
三、教導匈奴、威脅漢朝中行說不僅文詞把握的很過份,還算是個理工男。他到匈奴後,教匈奴人做漢朝的器械,增強武力裝備。另外,他還教匈奴人科學的計數方法,使匈奴人知道如何屯糧分糧,更合理的把控好偷襲漢朝的時機。
中行說威脅漢朝地使者說:“你們乖乖的按計劃給我們匈奴送貢品,要保證數量和質量。不然的話,等你們的莊稼成熟的時候,我們就要過來搶劫了。”
中行說就是不折不扣的小人!漢奸!
倘若,中行說去了匈奴後,努力調節漢朝和匈奴的關係的話,或許能帶來邊境的安寧,也不至於落得“漢奸”的罵名。
-
10 # 歷史趣舍
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在位之初,為了緩解匈奴與中原的關係,採納了和親之策,將漢朝宗室女封為公主,然後嫁到匈奴。長久以來,匈奴與西漢的和平都是用這些和親公主的婚姻換來的。
漢文帝選來選去,最後選中了一個名叫中行說的太監,讓中行說陪同和親公主去匈奴。中行說不願意離開中原,更不願意去匈奴那等苦寒危險之地,他請求漢文帝不要派他去匈奴,漢文帝卻執意這樣做。中行說見漢文帝不肯答應,就放狠話說:“如果一定要派我去匈奴,我一定會幫助匈奴對付大漢!”漢文帝只以為中行說在說氣話,並沒有放在心上,他哪裡知道,中行說對大漢的影響甚至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因為中行說,還損失了一員天才將軍呢!
匈奴人按照中行說的建議去做,最後果然成功。據說漢武帝的愛將霍去病之所以會病死,就是中了中行說的圈套,喝了那不乾淨的水,藥石罔效。中行說提出細菌戰早在兩千年前,因此他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細菌戰的人。
回覆列表
古代首個名副其實的“漢奸”中行說,漢文帝時宦官,燕地人。漢廷與匈奴和親時,令其陪公主出塞。“說不行,漢強使之。”中行說無奈,發誓為報此仇,定要成為漢朝心腹大患。
於是,到匈奴後,他“因降單于,單于愛幸之。”後又輔助新單于。
因此人足智多謀,又久處宮中,對朝政頗有了解,故對漢室的軟肋摸得精準。他“日夜教單于候利害處”,靜待時機給漢廷致命一擊;充當匈奴代言人,與漢使舌辯,令漢使給匈奴的贈物必須質優量足;他教匈奴人記數,讓他們肆意糟蹋漢室贈物;在他鼓動下,老單于在給漢文帝書信中語氣傲慢,要錢要物,威脅不如願便秋熟時馬踏中原。
漢文帝因諸侯王均覬覦帝位,且國力尚未恢復,無力抵禦強大的匈奴,只得忍氣吞聲繼續和親,送錢贈物以穩住匈奴。
匈奴在中行說唆使下,向漢廷索要了一系列好處。中行說身為漢人,卻因洩私憤而賣身投敵,出賣國家利益,以史上第一個漢奸身份被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