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姐逛歷史
-
2 # 星火文娛天地
總體而言,乾隆退位當太上皇,直接因素是他個人的原因。有史記載,乾隆繼位後,為表自己對康熙的尊敬,曾在祖廟前焚香許願:“昔皇祖御極六十年,予不敢相比。若邀彎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所以當自己在位60年的時間一到,好大喜功的乾隆為了避免落人口實,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他當眾 宣佈立皇十五子為皇大子,並定次年行傳位大典,兌現了自己當初的承諾,開啟了太上皇生活。
1、因為康熙在位61年,乾隆曾說過他不會超過康熙的在位時間,君無戲言;
2、乾隆皇帝選擇了比較平庸的嘉來慶作為太子,進而繼承大統。想要放手,卻捨不得放手,在決定將皇位傳給嘉慶的時候,乾隆依然要再做三年“父自皇帝”。“
3、乾隆年齡確實也大了,掌握大權不需要年齡,但處理瑣碎的政務,身體也確實不允許,有一個嗣皇帝幫他處理政務,既是鍛鍊也是分擔。
4、乾隆以史為鑑,所以在退位之前明確宣稱,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仍當躬親指教。權力面前無父子,乾隆為了完人這個稱呼奮鬥了一輩子,他不允許有任何失誤的地方。
-
3 # 講歷史的倉鼠洋
乾隆之所以明面上宣佈退位是為了履行自己的諾言!畢竟君無戲言呀!為了自己的名聲,所以自己刨的坑,再難也要填上。
以康熙為榜樣,因此在六十歲退位。
乾隆打小就以康熙為偶像,他做什麼都喜歡向爺爺康熙看齊,由於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為了表達對康熙皇帝的敬重。
乾隆在自己剛剛即位的時候,即焚香默禱上天時許諾: “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彎蒼眷佑,至乾隆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這是乾隆帝剛登基時,自己定下的承諾。而這個承諾實現的前提條件是要是乾隆能活到85歲。再當時那簡直太不可能了(畢竟皇帝平均壽命在那擺著),所以這玩意也就算個空頭支票,根本不用兌現。但估計乾隆都沒想過自己能活這麼久。自己的如意算盤打錯了,為了自己的名譽,只好退位了!
自喻為“千古一帝”的乾隆,哪能輕易交出權力。乾隆從登基到退位總共六十餘年,掌握了六十多年至高無上的權力那能說放就放的。更何況自認為自己是千古一帝的乾隆哪能輕易交出權力來。
而且失去權力的太上皇只能等死。
歷史上很多的太上皇不僅僅是捨棄無比尊崇的帝位,同時也喪失無上的皇權,甚至意連自己的命都沒辦法掌握。
如:通過“玄武門之變” 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李世民逼迫李淵傳位與自己;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誅殺韋氏集團後,唐睿宗讓位於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金兵大舉進攻,宋徽宗讓位給欽宗。而這些太上皇的結局都不太好。因為有這麼多前車之鑑,所以乾隆在退位的時候也沒放棄帝王權力。
不是乾隆太強,而是嘉慶太弱了乾隆選擇的繼位者能力不行,沒辦法做到獨領朝政,更沒辦法與乾隆爭奪權力,同時有著清朝大貪官和珅的幫忙,嘉慶對於朝政更本無力插手。因此,乾隆當時太上皇依舊能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乾隆為了名譽,為了自己曾經的承諾無奈退位,但為了自己的權力慾望和嘉慶的無能還是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也算是古代皇權更替的個例啦!
-
4 # ZYY720605
乾隆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一位偉大君王,他創造了多項歷史之最,他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皇帝,活了八十八歲,在平均壽命不足四十歲的清代,這無疑是一個神話。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六十年時禪位於兒子永琰,又做了三年太上皇,繼續訓政控制朝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超過了康熙的六十一年。 乾隆如此迷戀權力,即使退位仍不放權,卻為何又自相矛盾主動禪讓呢?這就要從他幼年時說起。
乾隆帝
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子,雍正子嗣不多且大多早殤,只有弘時、弘曆(乾隆)、弘晝和晚年所生的弘瞻四個兒子長大成人。弘曆自幼聰明,五歲就學,過目成誦。是兄弟四人中最為出眾的一個。康熙晚年兩廢太子以及後來的九王奪嫡,使老皇帝心力交瘁,而他的皇四子胤禛(雍正)始終不顯山不露水,一心一意為康熙排憂解難,深得康熙賞識,康熙六十年在胤禛府邸,康熙第一次見到了十歲的弘曆,就覺得這個孩子與眾不同,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之後還派人算了弘曆的生辰八字,並把弘曆帶進宮中親自培養。在康熙上百個孫子中,只有太子胤礽之子弘皙享受過如此待遇,弘皙曾是康熙最喜愛的孫子,康熙之後是胤礽,胤礽之後是弘皙幾成定局,甚至在康熙第二次廢太子後,仍有人相信康熙會因弘皙而第二次復立太子,由此可見康熙對弘皙的感情。無奈康熙與胤礽父子之間隔閡太深,康熙只能忍痛割愛。但隨著弘曆的出現,弘曆逐漸取代弘皙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一種說法就是康熙之所以傳位胤禛,就是在為弘曆將來登基鋪平道路。
康熙帝
雍正即位後吸取康熙的教訓,建立了祕密立儲制度,雖不立太子,但在雍正元年就寫好了傳位密詔,立弘曆為繼承人。雍正十一年封弘曆為和碩寶親王參與軍政大事,弘曆儲君地位已是公開的祕密。雍正十三年積勞成疾的雍正突然駕崩,二十五歲的弘曆便順理成章的登上了皇位。
雍正帝
乾隆一生中最崇拜的人就是康熙,不僅僅是因為康熙培養、造就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康熙極富傳奇色彩的帝王經歷與空前絕後的文治武功。成為乾隆一生效仿追逐的目標。即位之初,他曾許下這樣的諾言:“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乾隆說這斷話時不可能知道自己能活多少歲,不過是在表達他的謙遜和孝道,康熙的在位時間與豐功偉績永遠是第一,自己不敢與康熙相提並論,如自己長壽能在位六十年,就主動退位,不超過康熙的六十一年。恐怕他自己也不會想到,他的諾言將來會成為現實。
即位後的乾隆以康熙為榜樣,同時吸取了康熙過寬,雍正過嚴的經驗教訓,兢兢業業勵精圖治,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頂峰,他多次用兵平定蒙古、西藏、新疆、臺灣等邊疆地區的叛亂,維護了國家統一,在康熙基礎上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並統一新疆把新疆納入大清版圖,使清朝國土達到最大化,完成了康熙、雍正兩朝都未完成的任務。同時,為了禁錮人們思想,他還倡導對社會上現存的文獻進行整理,廣泛徵集民間圖書,並歷時十幾年時間,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編纂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百科全書――《四庫全書》。使清朝進入了“文治武功兼備、疆域空前遼闊”的全盛時期。 但到了他執政後期,受到年齡與精力影響,在一片歌功頌德聲中,他變的好大喜功貪圖奢華,尤其是晚年重用貪官和珅,造成官場腐敗吏治敗壞,大清國勢江河日下。
不知不覺間,乾隆執政已滿六十年,康乾盛世也已接近尾聲。此時八十五歲的乾隆身體雖依然健康,但他不能失信於天下,他在乾隆三十八年時就已寫好了傳位詔書,在僅剩的四位皇子中,他選擇了老成持重但資質平平的十五子永琰作為繼承人。現在,該到了他履行自己諾言的時候了。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取出塵封了二十二年的傳位密詔,立永琰為皇太子,定明年歸政,改元嘉慶。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舉行歸政大典,永琰即皇帝位,乾隆退位自立為太上皇帝。
嘉慶即位後,清朝曾出現了“一國三君”的怪相,乾隆繼續訓政大權獨攬,和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嘉慶有名無實傀儡一個。這種局面延續了近四年。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一,乾隆在接受百官叩拜後突感不適。大年初三清晨,昏迷了兩天的乾隆在養心殿駕崩。就這樣一位巨人倒下了,同時,也預示著一個時代結束了。四十多年後,歐洲列強的堅船利炮就敲開了大清的國門。
-
5 # 月下沒有花
嫡子夭折以後,乾隆遲遲沒有立儲,拖得時間久了,各種說法甚囂塵上。吃瓜群眾都說老頭子太貪戀權位,捨不得印把子。乾隆是個要臉的人,於是在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下旨辯解道:
朕此舉(指的是乾隆元年、三十八年兩次預立太皇子之事)天下臣民無由共聞,未嘗無竊朕為貪婪寶位,不肯立儲。不知朕踐阼之處曾焚香告天雲: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估計乾隆也沒想到自己這麼能熬,畢竟這一年他已經六十八歲。人活七十古來稀,老頭子可能以為過不了幾年他就見他爹去了,沒曾想一閉眼又活了二十年。
好歹是天子金口玉言,立了flag,不能拍拍屁股當沒說過。到了年份,縱使有百般不情願也只能說到做到。
公道世上惟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在中國曆代帝王中,乾隆可以說是身體最好的一個。他一生始終處於操勞之中,卻從未得過大病,直到老年都堪稱健康。
但歲月不饒人,衰老是擋不住的。乾隆六十年的時候,老頭在詩作中寫道:
半見還當半不見,半聽亦可半不聽,此雖俗語合至理,執兩用中法舜經。這篇《戲語》並非空穴來風,按照乾隆自己的說法,四十五歲以後,他的左耳聽力就已經有所下降,到了六十五歲以後,左眼視力也明顯下降。
左耳重聽者四十年,左目欠明者亦二十年,有合今之俗人所云者,作《戲語》。七十歲以後,老頭的身體每況愈下,最直接的跡象就是開始記不住事了。
昨日之事,今日輒忘;早間所行,晚或不省。身邊人也很明顯感受到了這一點。
皇帝早膳已供,而不過霎時,又索早膳。宦侍不敢言已進,而皇帝亦不覺悟。其衰老健忘,推此可知。退居幕後,掌握大局,而把一些繁文縟節耗費太多精力的具體工作交給兒子處理,也是一個相對明智的選擇。
祖孫情深乾隆跟他爹的感情,難言深厚,但跟他祖父康熙的感情應該說是相當真摯而深厚的。在其一生中,乾隆經常提及祖父康熙,且事事以康熙為楷模。不超過康熙的在位時長,保全祖父千古第一人的聲名,也是乾隆選擇退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清高宗實錄》卷一說:乾隆繼承皇位是“聖祖深愛神知,默定於前;世宗垂裕谷詒,周注於後”。乾隆也說,康熙當時之所以叫出他的生母來相相面,也是因為起了託付之意:“即今仰窺皇祖恩意,似已知予異日可以付託,因欲豫觀聖母福相也。”(《乾隆御製詩初集》)
-
6 # 晴空喜歡笑呵呵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乾隆的爺爺康熙皇帝在位61年,為了提現尊重愛戴自己的爺爺,乾隆25歲登上皇位後,曾當眾對文武大臣們說他自己在位的時間不會超過他爺爺康熙。也就是說乾隆皇帝最多也能只能當60年的皇帝。哪知道乾隆這貨85了還龍精虎猛活的好好的,早年話都說出去了,只是沒算準自己你那麼能活,只要把皇帝位先讓出去,不然自己不成了欺騙爺爺的大逆不道了麼。其二,乾隆皇帝是個十分自大自滿的皇帝,康熙、雍正兩代皇帝苦心經營,造就出康乾盛世,乾隆覺得是自己的文治武功將國家治理成這樣的,更是想效仿古人“行堯舜之道”,“行堯舜之道”一直以來都是歷代對皇帝的最高評價,乾隆也想玩這一出,結果只是把皇帝的名字給禪讓出去了,權利不給讓,烏龍的弄了個傀儡皇帝嘉慶帝出來,這件事辦完乾隆覺得自己這一生太偉大了,感覺自己簡直就是個“神”一樣的男人,於是又厚著臉皮把自己封為十全老人。其三皇帝也怕把嘉慶皇帝給逼瘋了也給自己來個造反這一出,怕影響國家動亂和十全老人的名聲,索性就給你一個空殼皇帝玩玩,讓手下人叫你皇上過過癮。
-
7 # 心周心長客91
首先是,話說乾隆登基時候,曾說過自己在位的時間不會超過他爺爺康熙。當時乾隆敢說這樣的話第一、表示他尊奉康熙。尊奉康熙,其實是鞏固自己的地位,表明他爹雍正和他弘曆都得位很正。這種做法,古時候的皇帝都經常使用。第二,乾隆登基是25歲,康熙在位61年,乾隆感覺自己不可能超過康熙,所以敢這樣說,誰知道話說大了,不好收場。
其次,乾隆在康熙雍正打下的基礎上,在位期間,也是清朝最輝煌的時期,乾隆認為是他的功勞。他的功績超過歷史上的所有皇帝,堪稱“千古一帝”。自稱十全老人”。而且還“十全十美”,可見,乾隆皇帝對自己是相當自得的。
不過,乾隆皇帝雖然自得,卻還有一項“偉大功績”沒有完成。因為古代對皇帝的最高評價是“行堯舜之道”。什麼是“行堯舜之道”呢?就是禪讓。乾隆皇帝還沒有幹過禪讓這件事。所以,把皇位禪讓給嘉慶,他就補了這一塊短板,要稱為“十全老人”,就更加理直氣壯了。
綜上,所以在自己做皇帝滿60年後,禪位於嘉慶,不過畢竟是做了一輩子皇帝,掌握一輩子權力,即使不做皇帝,也放不下權力。
所以雖然把皇位禪讓給兒子嘉慶以後,卻一直牢牢地掌控著朝政。他還把藩屬國的所有使臣集中起來,對他們說:“朕雖然歸政於皇帝,大事還是我辦。”
這樣也逼得嘉慶不論事無鉅細都向乾隆彙報了。
-
8 # 歷史公元
乾隆當上太上皇確實不是自己心甘情願的,但是呢,也不是被逼迫的,確實是他自己下詔禪讓,當上的太上皇。
這裡邊其實還有一個故事。
乾隆其實從小就在康熙身邊長大。而康熙也是清朝有名的長壽皇帝,在位時間長達61年,並且子孫眾多。所以能夠得到爺爺康熙的喜愛,乾隆是很不容易的。
後來乾隆能夠順利的當上皇帝,被雍正地確定為儲君,也與他在康熙身邊的這段經歷,有巨大的關係。
這也造成了,乾隆對康熙特別的崇拜,一直將康熙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
乾隆曾經多次表示,康熙是他的崇拜物件,康熙在位時間長達六十一年,我不敢向爺爺康熙皇帝比肩,能在為六十年就滿足了。
這句話其實是乾隆的心裡話。
大家都知道,康熙是八歲即位,在位時間長達61年,也就是活了69歲。而乾隆是25歲才登基稱帝的,如果他的在位時間能夠達到60年,那麼也就能活到85歲,已經是少有的長壽皇帝。因此,雖然是玩笑話,但是,也是乾隆心裡的美好願望。
乾隆60年,乾隆登基已經整整60年了,這時候已經八十五歲的乾隆其實是滿心的激動。也許就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真的能活到85歲。而乾隆多次許下的諾言,承諾在位時間絕對不超過康熙,只要在位60年就心滿意足!
於是,就在乾隆60年年底,也就是嘉慶元年的正月,乾隆將皇位傳給了嘉慶,自稱太上皇。
但是,乾隆這個太上皇,與其它的太上皇大不一樣,國家的軍政大權,還是在乾隆的手上。嘉慶也只能辦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所以是當地特別的憋屈。
乾隆在太上皇的寶座上足足又熬了四年,才在他89歲那年去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
9 # 胡來說史
乾隆為什麼要提前退位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乾隆提前退居二線是受到一個人的影響,這個人就是他的皇爺爺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可以說是乾隆的模範代表,無論是在品行德操,還是在文韜武略上,乾隆一直想成為皇爺爺一樣的君主。
乾隆退位後為什麼選擇了嘉慶乾隆是一位權利慾望很強的皇帝,他一直把權力握在自己的手裡,就算是自己的兒子也別想分權。在會見新羅使臣時,乾隆就說:我們雖然換了皇帝,但是大事還是我說了算。
關於乾隆為啥選擇嘉慶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自己要退位了,但是不想自己退居二線真的只是喝喝茶,打打牌,所以需要選擇一個比較聽話的兒子繼承自己的家產。
乾隆歸根結底還是一位父親說實話嘉慶也不是一個好惹的人,只是因為乾隆對他太過於嚴苛,以至於自己沒有用武之地。但是我們來看,乾隆殯天后嘉慶的一系列動作。
乾隆殯天第四天,出手扳倒了大貪官和珅,頒佈一系列新的任命,調整全國的封疆大吏。同時,出臺一套嚴厲的政策,整頓吏治,反腐倡廉。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清的體制導致這些問題終究無法根除。
乾隆說到底還是一位父親,他太希望把一個強大的國家,穩固的江山傳給自己的兒子,能夠千秋萬代,卻被後人詬病太貪戀權力。
-
10 # 歷史麻辣燙燙燙
都是自己作的。
他年輕的時候說,康熙爺在位61年,為了尊敬康熙,他在位的年份肯定不會超過61年。然而,誰知道自己那麼能活,可是話都放出來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何況他是皇帝。
於是很憂傷的把位置傳給了兒子。
但是他心裡又不想傳,捨不得權力。傳位那天,文武百官等著呢,他偏偏不想出來,大家一看,行吧,皇帝捨不得權力,算了算了,不出來就不出來,嘉慶照樣登基。
然而,他連玉璽都不願意讓人拿走。僵持了很久,他一邊憂傷自己的玉璽,一邊還要保住自己的諾言。
還是於世龍去哄他,跟他說,你要是不放心小毛孩子做皇帝,給你打個太上皇的玉璽。以後皇帝蓋了玉璽,你再蓋一個,才算數,權力還是你的,還是你做決定。怎麼樣?
乾隆才戀戀不捨的交出了玉璽。
於是可憐的嘉慶,明明已經是皇帝了,還要聽爹的。聽爹的也就算了,偏偏爹已經病到不能說話,讓和珅還傳話。
他爹是大皇帝,和珅是二皇帝,他自己呢?哎,湊合過吧,總能把爹熬死。
然後乾隆前腳駕崩,嘉慶後腳就把和珅斬了讓他陪先帝去了。
回覆列表
乾隆不僅是康熙的孫子,而且,對於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康熙,乾隆可謂非常尊敬,一直以康熙作為君主的典範和楷模。在此基礎上,乾隆多次表示自己當皇帝的時間不能超過自己的祖父康熙。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康熙的在位時間為61年。
此時,乾隆年事已高,一個五六十歲的皇帝,朝中既無皇后,又無太子,也沒有哪個皇子被明顯青睞,有被立儲的跡象,朝野上下不免人心浮動。許多臣民嘴上不敢言,心中腹誹乾隆是貪戀權勢富貴,才不肯再立皇后和太子,來分自己的權柄。
由此,對於乾隆來說,選擇在自己在位六十年的時候退位當太上皇。除了這個原因,筆者認為乾隆的退位,可能也和自己的年齡存在一定的關係。公元1795年時,愛新覺羅·弘曆已經84歲左右了。眾所周知,人到七十古來稀,對於已經80多歲的乾隆,可謂年事較高了。在此基礎上,乾隆皇帝的身體已經不能像年輕時一樣處理那麼多的朝廷事務了。
民間屢有不怕死的狂生上書,求立皇后和太子,欲以此投機得一朝富貴,乾隆雖然鐵腕鎮壓,然而富貴之心驅人,累禁不止。就這麼僵持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已經68歲了,他去清朝龍興之地盛京(瀋陽)祭祖時,又一個秀才金從善上書,請立皇后和太子,並說清朝若不立太子,便是根本沒把自己看成正統王朝。
按乾隆的如意算盤,康熙八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也不過是活到自己這個年歲就死了。而自己是二十五歲即位,真能活到乾隆六十年,八十五歲,當然完全夠本。要知道從秦始皇起歷朝歷代所有皇帝,活過八十歲的不超過五個人,梁武帝蕭衍、武則天、宋高宗趙構、元世祖忽必烈,還沒有一個人能活到八十五歲呢。
因此,等真到了乾隆六十年,他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也不得不履行承諾,下令傳位於皇十五子永琰,令其改名顒琰,即嘉慶皇帝。
然而,一生集權專制的乾隆非常清楚,君不可一日無權,歷史上幾十位太上皇,如果不自己掌握權柄,便是生殺予奪皆由嗣皇帝掌握,嗣皇帝真心孝順,如宋孝宗,那日子還過得好些;否則的話,深居宮中不能過問朝政、交接朝臣,那和囚徒也沒什麼不同,每日只能苦巴巴盼著皇帝有良心,能來探望老人家。
至於唐玄宗李隆基,自己還沒退位,兒子就先即位了。由此,作為一個沒有權力的太上皇,李隆基的晚年同樣非常淒涼,可謂鬱鬱而終。正是歷史上的那麼多先例,促使乾隆在成為太上皇后,不願意交出權力。
在此基礎上,嘉慶皇帝在前幾年完全沒有掌握實權。直到乾隆病逝後,掌握大權的嘉慶立即懲治了和珅等人,開啟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歷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