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記錄者藍大頭
-
2 # 佛係女紙
心境,環境都不同了。兒時的粗茶淡飯承載著父母對孩子的愛。也許做的食物不是那麼美味,也不是最好的食材,但在那個時候,那樣的年代,確已經是我們能吃到,體會到最好的了。而現在,雖然條件好了,也能吃到很多小時候想吃又吃不到的東西,真的不再是那種味道了。因為長大了,心境不一樣了,還有就是現在的食材很多用了催化劑,加速成長的藥,或者是染色劑,包括很多以前用人工做的,現在換成冰冷的機器,味道肯定不一樣啦。比如小時候臨近年邊,最喜歡打餈粑的時候了,左鄰右舍都會過來幫忙,看著一顆顆蒸熟的糯米在鄰家哥哥和父親的手下砸成軟糯軟糯的米糊狀,再捏成團,壓成餅狀,印上花,再點個紅點,等到晾乾以後,放煤球火上,架著鐵鉗烤著吃,或者是放油鍋裡油炸,看著喜氣,吃到嘴裡都是快樂和美味。然後現在,基本上都是機器壓出來的,少了很多工序,同樣也少了很多快樂
-
3 # 追覓真諦
首先經濟學上有個規律叫邊際效益遞減。小時候一般物質資源不豐富,好吃的東西少,比如某一種果糖,一顆糖會讓你對美味的享受度可以從1升到5,而現在你各種好吃的,對甜味的享受度可能已經到了10,而同樣的一顆糖,吃下去只能讓你的對甜味的享受度從10增加到11,而不會像最初一下子增加5個單位,這就是為什麼你感覺現在的東西不好吃了。
另外從生理上講,現在的人大多數營養過剩的,各種美味吃多了,其他美味刺激作用就很小了。就如同人總對初戀難以忘懷,後面的戀愛也就沒那麼刻骨銘心了一個道理。
因為生活物質的改變,因為現在的東西多了所以東西就不稀奇,因為現在東西很多想吃什麼馬上就有,不是和小時候一樣想要吃什麼就有,在那物質缺少的時代只要有東西吃那就是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