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otQueen

    百善孝為先,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在古代,忠孝被看作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而且這個標準一直被沿用到今天,不過有些人就不是很能理解,為什麼會有守孝三年這個規定呢,人死了入土為安,就算心中難過守孝一年,兩年不好嗎?為什麼非得是三年呢?

    其實孔子說過: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從這句話裡就可以解釋出我們守孝三年的原因,你是三年才從父母的懷中離開的,那父母離去,讓你守孝三年,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古禮,

    關於守孝期間的規定,依照古禮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因孝治天下,不管做官的人,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喪,如果不馬上請假還鄉,那就是有罪,就不配為官(君主允許的不算,例如對武將來說,他正在前方作戰,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請假還鄉,皇帝可以下詔書,著他移孝作忠,可以不還鄉)

    在古代連君主也要守喪三年。喪期中是不準結婚的,年輕君主登位前若要結婚,由皇太后下命令才可以。可以看到在很多的年代都有這樣的事,如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都有,老君一死,新君沒有就位以前,先辦婚事,第二天再發喪,否則就違犯禮制。這種古禮連皇帝都要遵守,這是我們古代對於孝道的精神。對於那時候的人來說,父母死了,不但是你自己自主的悲痛,朝廷人倫都要在要求你悲痛,這也是古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人讓你至今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