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
拓展資料
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後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於長安太極殿,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於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
唐太宗末年的遼東戰役使“貞觀之治”出現危機,李治登基後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帶就爆發了陳碩真領導的農民起義,階級矛盾再次尖銳。
李治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時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政。即位之後,重用太宗舊臣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君臣上下蕭規曹隨,照太宗時法令執行,頗有貞觀之治之遺風。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佔百姓田宅還給百姓。
李治有知人之明,他身邊諸多賢臣如:辛茂將、盧承慶、許圉師、杜正倫、薛元超、韋思謙、戴至、張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親自提拔,其中韋思謙曾受褚遂良打擊,杜正倫被唐太宗冷落。
參考資料: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
拓展資料
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後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於長安太極殿,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於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
唐太宗末年的遼東戰役使“貞觀之治”出現危機,李治登基後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帶就爆發了陳碩真領導的農民起義,階級矛盾再次尖銳。
李治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時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政。即位之後,重用太宗舊臣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君臣上下蕭規曹隨,照太宗時法令執行,頗有貞觀之治之遺風。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佔百姓田宅還給百姓。
李治有知人之明,他身邊諸多賢臣如:辛茂將、盧承慶、許圉師、杜正倫、薛元超、韋思謙、戴至、張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親自提拔,其中韋思謙曾受褚遂良打擊,杜正倫被唐太宗冷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