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不好。動不動打人罵人,一點禮貌都沒有,平常也沒有對孩子很嚴格,也不是溺愛。為什麼孩子不聽話,反倒是自己的過錯呢!面對這個孩子真是沒法管。怎麼說都不聽。心累啊!朋友幫忙給我個主意吧!
回覆列表
-
1 # 如孝法師
-
2 # 隨遇而安9386887810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許多行為都是模仿家長的。作為家長,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對孩子做出的承諾實現了嗎?
別人在說話時,我們有沒有不認真聽或者插嘴的行為?
遇到熟人時我們有沒有主動打招呼?
在要求孩子多看書時,我們有沒有看書?
每個生命就像是一個房間,每個生命都是一個個體,不可能一模一樣,所以你和孩子的角度會有根本的不同。如果想要改變孩子,就要設身處地站在他的角度。
如果回到童年,你的父母也會有你同樣的困惑。因為你和孩子是兩個生命體,他的生命是他的,這是問題的根本原因。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大概要分兩步走。
第一步,首先是要靜下心來。靜下心來,在傳統文化當中叫作“父慈”。慈是一種心量,我們叫慈無量。因為你的角色,首先是父母親,第二個才是老師。而我們自己往往在做老師的時候,忘記了自己是父母;在做父親的時候,忘了自己要做老師。
所以要有兩種態度對孩子,首先就是慈的態度。如果你是一個有智慧的老師,就會懂得,教不教在我,學不學在他。為什麼?生命需要等待,人生需要實踐。
第二步,你在未來等著他,但並不是放任地等他。在這個當中,首先最佳化一些他的外緣,並給他建立一些內在的緣。陪伴就是外緣,你要多進入到他的生命裡。
你要尊重他,否則他會排斥你。說得多也不行,想得多也不行。默默地陪伴,這是一個老師的精神。很多父母不陪伴孩子,或逃避養育孩子的責任。只要結果,沒有陪伴,就好像一個農夫種地,每天都不到地裡去。
同時,你要去掉讓他產生邪知邪見的機會,多給他增加一些能夠讓智慧和善根綻放的機會。多給他連結一些智慧的資源,不要帶他去一些沒意義的地方。
最後,你不要刻意針對他。因為當一個人瞄準一個人的時候,由於磁場作用,馬上會產生排斥。所以,佛教講起心動念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