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城事洞察

    自這次馬大師被KO之後,我相信以後還會有很多類似的問題出現。例如:陳師行能代表武當派嗎?為什麼陳師行的輕功不是武當絕學梯雲縱?陳師行到底是不是假大師?

    馬大師此役的結果不能代表傳統武術對戰搏擊散打的結果,馬大師的嘴炮更不能代表。鄙人短淺,不知是否有真正硬橋硬馬的傳統武術。但拋開馬大師嘴硬吹牛的壞毛病。大師畢竟也是習武數十年,師承尚濟等武學前輩。也出過武術專著。對於他本身修行的傳統武術來說,他是可以代表的。

    之所以傳統武術遭受這麼多質疑,除了一些打著武術旗號故弄玄虛的撈金者敗壞了武術名聲之外,還有就是廣大群眾過度神話了中國武術的概念。

    抖音平臺武當山掌門陳師行陳道長展示輕功,被網友吐槽:這不就是跑酷嗎?6米多跳下來算什麼本事?輕功不都是飛上去的嗎?武當輕功絕技--梯雲縱呢?陳道長也解釋道,輕功只是 一種使自己身體變得更為輕盈的一種修煉,電視中是對功夫的藝術加工。但有些人就是入戲太深,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中中國人喜歡講臉面,講規矩。當年傳統武術強盛,搏擊散打還未廣泛推廣。傳統武術有資本講臉面、立規矩。可現如今,時代變了,大人。

    臉面和規矩也是要靠自己實力爭取來的,現在的傳統武術已經演化成了一種表演、健體的形式。一直吃老本遮遮掩掩早晚被人扯掉最後一塊遮羞布,那時候措手不及地出現在世人面前也為時已晚。倒不如以此次事件為契機,主動破圈,走近普羅大眾。

    傳統武術不止於套路花架,除強身健體外,更多是一種哲學思想。太極的陰陽思想,截拳道的“水”理論。

    同理,傳統武術實戰到底行不行?個人認為這種質疑更多隻是噱頭罷了。傳統武術相比於搏擊散打不注重訓練,武術更是一場修行。從武術中悟道,才是修煉武術的真正意義。

    Be water,My Friend.

  • 2 # OswaldCheung

    楊露禪(1799年—1872年),名福魁。直隸省廣平府人,楊氏太極拳創始人。10歲時到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德瑚家為僮,在陳氏師徒練拳時,在一旁觀看,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後被陳長興發現,見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大膽摒棄門戶之見和江湖禁忌,和陳德瑚商量,準其在業餘時間正式學習太極拳。楊露禪正式拜師後。十八年中三下陳家溝,深得陳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陳長興先生所傳精髓。藝成時,他已是四十歲左右的人了。1840年前後,楊露禪自河南溫縣陳家溝學拳藝成後返回家鄉永年縣設壇教拳,拳械運用高妙,所向無不披靡,鄉里高手盡皆懾服。後來因故又被薦往北京,歷任大戶醬園張家,京師旗營武術教師等。

    晚年時被延請至王府授拳,因眾多弟子大都出身高第,禮遇有加,使得太極拳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非同一般。舊社會武行規矩雖大,但爭鬥也極多,露禪公因每在擂臺上與別家武者比武較量,出手即見紅,一響必成功,遂被譽為打遍京城"楊無敵",名聲大噪。他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大臣,貝勒貴族,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自己所學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功架簡化,使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於健身。後經其子、孫修改,定型而成楊式太極拳,並發展成大小兩種套路。其特點是:柔和緩慢、舒展大方,速度緩勻,剛柔內含、深藏不露、輕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帶影響很大,學者日眾,而這時陳家的太極拳卻仍在陳姓內部傳遞,所以當時的武術傳人楊季子寫的詩中,有“誰料豫北陳家拳,卻賴冀南楊家傳”的句子。

    楊健侯(1839—1917),名鑑,字健侯,號鏡湖,人呼為三先生,晚年時被人呼為老先生,是楊露禪之三子。幼時即從父練功,當時之刻苦情形,一般人皆不能忍受。武功精絕,其拳剛柔並濟,實臻化境,刀、劍、槍、杆無一不精,性格溫和,不輕易與人較量。從遊者尤眾,一輕指點,多有成就。

    當時他派中有善用刀劍者,與健侯交手,健侯僅以拂塵挫敵,每每一搭手,其人則處於背勢,多被擒拿,使人不能近其身。又善用槍桿,任何勁力均可發於杆頭,他人槍桿遇人,無不連人帶杆同時跌出。當時,西安有名王大力者,號紅店客,兩手能舉五百斤,一日能行三百里,善用大刀,愛好大槍,在陝西名氣很大,授徒五百餘,聞健侯名,特赴京中見健侯,欲與較技,說:“太極拳則聞名久矣,太極槍尚未見識過,也有如此神異否?”健侯不得已,只好頷笑允之。二人取槍來到院中,王大力舉槍直刺其胸,健侯側身履之,王扣槍欲按乃落空,王抽槍回來,健侯乘其回勢用太極槍中扔槍法擲之,王連人帶槍仰面跌出六七步外,王起來後說:“今天才真正瞭解了先生的神技啊!”乃盡棄以前所學,拜健侯為師。《永年太極拳志》說他“性情溫和,德高望重。楊露禪逝世後,繼續在北京教拳為業,並將楊露禪‘大架’修訂為‘中架’,不猛不硬,順遂圓和,老幼強弱均可練習,傳播較廣”。健侯周身皆能發人,而發勁輒在一笑一哈之間,而且善於發彈,發無不中,三四彈在手中,往往能同時射擊三四隻飛鳥。尤其神異的是,能止燕雀於掌中,不能飛去。這是因為鳥類在將飛之前,兩足必先下沉,沉後得勢,方可聳身上飛。健侯能聽其兩爪下沉之勁,隨之往下鬆化,則燕雀無力可借,所以不能上飛,由此可知健侯太極聽勁與化勁之靈敏奇妙,絕非他人能夠望其項背。有一次在北京某戲院看戲,臺上武生失手將單刀飛出,健侯揮手返其刀,毫無稍偏,滿座驚奇。健侯為清朝神武營教練,時年已七十餘歲。一天從外歸來,有莽漢持棍出其不意,從後面偷襲,健侯忽轉身以手接棍略為一送,莽漢已跌出丈餘(約3.3米)。

    健侯於民國六年(1917年)無病而逝。在臨終前數小時,得一夢兆,即知將死,呼家人及門徒至前,一一叮囑,屆時沐浴更衣,含笑而終。

    楊澄甫(1883年7月11日—1936年3月3日)男,生於北京,與其祖父楊露禪、伯父楊班侯、父親楊健侯均為太極名家。

    澄甫公幼年隨父學拳。健侯公性情溫和,回憶早年練功之苦,對於愛子澄甫不忍管束過嚴。澄甫公每日到拳場練功,拳劍刀槍、

    推手散手,雖然均合乎楊家祖傳規矩,但並未真正痛下苦功。1912年,澄甫29歲,在北京中山公園設立拳場,公開傳授楊式太極拳劍刀槍,只教架式,欲學大捋散手、粘劍粘杆,必需到楊府拳場,健侯公在家中親自坐鎮。健侯公思慮周密,佈置得當,故澄甫公授拳一帆風順。

    1917年,健侯公臨終之前,老淚縱橫,痛責澄甫公日:“你大哥隨伯父練拳,刻苦異常,早已功成名就。你開門授徒,我在後面撐著。現在我要走了,如有高手前來比試,你萬一失手,楊家威名掃地。你不用功,楊家功夫失傳,真是不孝之極。我死不暝目!”澄甫公驚聞此言,痛徹心肺,垂淚叩首,發誓用功。

    健侯公逝世之後,澄甫公閉門謝客,日夜苦練。此時澄甫公已34歲。健侯公有一位家道殷實之門生,每月敬奉澄甫公束脩大洋30元,作為安家費用。澄甫公以每月6元大洋工資,僱用一名身強力壯大漢作為“樁子”。練拳者用木柱或石碑作為打擊目標,試驗勁力,稱為“打樁”。例如,練大捋之靠勁,楊家老輩要練靠打木樁(九宮樁)或樹樁;練白臘杆之粘勁,亦每日在樹樁上左右反覆刷勁。然而草木無情,唯有活人方能跳躍、躲閃、反擊。以人為目標試勁,乃打“活樁”。推手、散手之身法、步法,均合乎太極門內之規格。其他門派武師上門比試,決不會按太極門之規格出手。因此尚須打“活樁”,在各種不規範狀況下,以身軀之任意部位接勁,將人樁騰空放出。楊式太極之長勁,雖然將人彈放甚遠,但人樁決無內傷之虞。一根白臘杆、一個人樁,陪伴澄甫公閉門苦練6年,反覆悟健侯公所授之內功心法,終於內勁通靈,可以隨手將人樁發放至2丈外。澄甫公心中尚未踏實,因為人樁畢竟不是武師。當時吳鑑泉先生在北京天壇授拳,門徒眾多,乃德高望重之太極名家。澄甫公遂前往天壇找吳氏試手。吳氏得知澄甫公來方,趕緊出茶室招呼:“三爺多時不見,有何指教?”澄甫公日:“沒事。咱倆摩摩手。”兩人一搭手,澄甫公順勢進圈,手背帖在吳氏腹部,輕輕往上提了3下,吳順勢跳了3跳,楊吳本有同門之誼,又有眾多門徒在場,故澄甫公點到為止,並未發勁。吳氏柔化功夫極好,往年澄甫公與吳推手,總無法將吳粘住,更不能將其放出。如今一搭手即將吳粘住,澄甫公自知功夫長進,今非昔比,遂放心開門授徒,此時澄甫公已40歲矣(1923年)。

    北京練武行家極多,聽說楊三爺重開山門,上門討教者絡繹不絕。澄甫公來者不拒,對方莫不隨手跌出尋丈之外,甚至有人被澄甫公騰空擊出二、三丈遠,跌至楊府門外。路人、圍觀者嘖嘖稱奇。於是澄甫公名聲大噪。登門比武者只有兩人與澄甫公未分高下。其中之一河北香河縣人張策(1859-1935),字秀林,乃通臂拳名家,人稱“臂聖”,外號“張大辮子”。辛亥革命後,張仍保留辮,與人交手之時,他一搖頭,辮子飛到對手眼前。對方一眨眼,即被擊出。另一位是形意、八卦名家孫福全(1861-1932),字祿堂,河北完縣人。孫先生瘦小輕靈,有“活猴”之美譽。露禪公與董海川比武之後,義結金蘭。澄甫公亦在比武之後,與張秀林、孫祿堂結義,成為換帖兄弟。此三人乃當時北京武術界之魁首也。

    他們才是太極代表人物。

    傳承下來的,開宗立派的任何拳術都很厲害,都是打出來的。現今時代不同了,很多傳承都不是完整的,學拳者也缺乏相對應的時代背景,故有這一問。功夫,有功法,有練法,有用法,沒大量的實戰,沒人喂招拆招,練不出真功夫。

  • 3 # 庚辛會趙十一

    代表傳武倒是也行,看代表什麼水平唄。就和學生這個詞一樣,大學生固然可以代表學生,小學生也可以代表學生。一個30多歲的人可能是博士生,而一個60多歲的人可能小學都沒畢業。

  • 4 # 昇焱文化

    中國功夫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 不是馬保國能不能代表中國武術的問題,而是中國武術是否包括馬的那些套路,不是哪個自稱中國武術的人都能與中國武術相提並論

  • 5 # 賦政賦言

    武術,有武、術之分。

    武,功夫,真能耐,是一個質的、內的慨念。術,技巧,方法,是一個文的、外的概念。

    這樣,可分四類:有武有術者,有武無術者,有術無武者,無武無術者。

    所謂文質彬彬,就是強調文與質的統一,文質相得益彰。

    質大於文,那是內問,不益武術展示和發揚光大。

    文大於質,那是外向,有張狂之嫌。

    而最不可取是無文無質,那純是一個虛假的武者,那一定是有利益目的的騙局。

    所謂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真正的高人,不需要外界的證明。大凡自吹自擂之人,一定不是真人,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因此,個人判斷,馬某某是文過於質或有文無質之屬。他是穿著傳統武術外衣的商人,他更像是精於廣告和營銷的商人,只不過,他營銷推廣的是他自己而己,與傳統武術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 6 # 福州禪武

    馬保國能代表馬家混元太極拳,也是太極拳中一支流派。

    按當下的國家政策,馬保國類的武術都屬於群眾武術,是自由發展的政策,只要能為群眾接受,喜歡,有利於健身,社會的和諧就可以獨立發展,沒有限制。

    中國武術被納入競技體育中發展的只有,武術套路,武術散打,中國摔跤,這三專案被列入最高的學俯,體育院校的系統進行有效的訓練保護。

  • 7 # 東方瀟逸

    雖然我們沒有見過馬保國和閻芳之類的大師,常言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關於這兩位我就不好說什麼,不過閻大師徒弟們的誇張表演那就絕對違反了常規,我只能給她評價為表演,這兩位肯定代表不了太極和傳統武術,他們只是利用了傳統武術,中國傳統武術傑出人才中清末都有很多代表人物,比如太極宗師楊露禪,這些真大師的事蹟現在都還在流傳,就不是表演. 是實戰,傳統武術的霍元甲,這些都是實戰出來的傳統武術家,也因為如此,所以我們真不能武斷的評價傳統武術是花拳繡腿,更不能武斷的將一些花拳繡腿和靠炒作出來的人就可以代表傳統武術和太極,這只是我個人觀點,對不對請大家批評指正。

  • 8 # 拳擊小子航寶

    馬大溼那可就厲害啦,他能代表耍猴的,你看他不就是跟個猴似的麼,馬大溼三大功法,接,化,發,意思就是用臉接拳,在化膿,發炎,

  • 9 # 尋野少年

    無論在哪個行業裡面,都不能說某一個人可代表一個領域,況且中國武術門派較多,就算放在近代,也不能說霍元甲,李小龍就代表武術界。

  • 10 # 格鬥MAN

    馬保國不能代表中國傳統武術,也不能代表太極。

    1.馬保國渾元形意太極掌門人,習練太極多年,號稱張偉麗打法愚蠢,自稱贏了歐洲MMA選手皮特.歐文,從前幾天和搏擊愛好者王慶民的比賽中就可以看的出來,馬老師被“打臉”了。

    2.一個人在某一領域有所成就,就算知名度很高,成績突出,但是不能代表這一領域,只能代表ta自己的個人成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能給我溫暖的五個字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