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茗史館
-
2 # 臭嬋影視時光
楊耐梅是一個在演技上天賦異稟的人,再加上她的外形美顏,性感嫵媚,擅長交際,穿戴獨特,所以在當時紅極一時。晚期淪為乞丐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1.主觀原因:她仗著自己天生美顏性感,演技精湛,在那個年代家喻戶曉。於是放任自流,驕奢淫逸,風流放蕩,抽菸,賭博,毫無節制的揮霍,最後敗光家產。一個沒有長遠目光、沒有自控力、不追求進步、不尊重他人、不自愛自重、沒有感恩之心的人又怎麼能永久的站在演藝界頂端呢?
2.客觀原因:她生活在一個經濟條件優渥的家庭,備受家裡人的寵愛,然而父母沒有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在這樣的情況下導致其性格囂張任性,脾氣暴躁,不尊重他人,自私自利,最後自食其果。
3.客觀原因:社會在不斷進步,隨著時代的發展,當時的無聲電影逐漸被有聲電影取代,因為她的本音是廣東粵語,難以適應銀幕的需求,她自己也沒有努力為復出銀幕做出努力,再加上年華老去,新一代小花的激烈競爭,使她復出無望。
總之,一代紅極一時的豔星淪為乞丐背後我們要引以為鑑,痛定思痛,努力提升自己,切不可重蹈覆轍。
-
3 # 林間微語
楊耐梅1904年出生於上海,父親是一位大商人,楊耐梅算是富家千金。 中學畢業後正式進入電影界, 出演的電影十分賣座,楊耐梅紅了,私生活上不羈,染上了賭博,吸大煙的惡習,很快錢財被揮霍一空,她的國語不好,多次被電影公司拒絕,從此之後便失去了演藝機會。 就在楊耐梅萬念俱灰時,父親世交之子陳君景突然向她求婚,經歷過打擊後的楊耐梅,也很想過上平靜的日子,然而婚後不久,由於戰爭的爆發,陳君景破產,兩人的生活頓時陷入困境。 隨後,楊耐梅和陳君景移居到了香港,生活更加艱辛,楊耐梅甚至一度淪落到街頭乞討。誰都不會想到,民國第一豔星,原來的富家千金,竟然會淪落到乞丐的地步。 楊耐梅在香港的遭遇,被身在臺灣的女兒得知,楊耐梅被接到了臺灣生活,1960年,民國第一豔星楊耐梅病死家中。
-
4 # 小郭同學
楊耐梅原名楊麗珠,民國時期影星,生於1904年上海。從小家境優渥,在讀女中的時候,對舞臺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1923年,由當時的著名編劇鄭正秋介紹,主演了明星影片公司投拍的《玉梨魂》而涉足影視界。影片公映後,很賣座,她將片中那位放蕩風流的交際花演得淋漓盡致,絲毫沒有做作造捏之感。不久,她又主演了《茶花女》,接著又拍攝了《誘婚》。這三部影片似乎將她定位在扮演放蕩型女性角色上,因此遭到家人的反對,父親是當時上海有名的富商,在他看來作為千金小姐的女兒去拍戲,這簡直就是辱沒門弟,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楊耐梅堅持走自己的道路。此後,她的演藝事業如日中天,一連主演了《空谷蘭》、《美人關》、《好哥哥》等多部影片。
她的演技精湛,聲形並貌,她愛好交際,穿戴奇特,成為當時的焦點人物,而她嬌縱跋扈的性格,引來了明星公司老闆張石川的不滿,最終導致楊耐梅離開明星公司自立門戶。當時傳聞她開電影公司的資金。是找大軍閥張宗昌要來的。公司成立後,楊耐梅投拍並出任公司第一部影片《奇女子(1928)》的女主角,該片上映後反響不錯。
但楊耐梅卻染上賭博和吸毒的惡習,而此時,家產被揮霍一空,這時的上海電影界己是人才濟濟,蝴蝶、阮玲玉、王人美,徐來等一批明星佔據了觀眾們的心。在上海電影界已經沒有楊耐梅的位置了……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楊耐梅通過相親認識了留美博士陳君景。陳君景家境殷實,他本是楊耐梅的影迷,他並不計較楊耐梅的過去。楊耐梅面對著殘酷的現實,答應了陳君景的求婚。不久後生了一個女兒。後與丈夫離婚,關於離婚原因無人知曉,楊耐梅與丈夫離婚後,獨自一人待在上海,女兒隨父親去了臺灣,音訊全無。而她則坐吃山空,一無所有!大上海的馬路上出現了一個乞討婆……
後來女兒在報紙上無意看到母親的情況,急忙和丈夫趕到上海接走了楊耐梅。1960年楊耐梅離世。臨終留下一段話—— “餘衷想前世,如春夢一場,甚思同業後輩,以餘為借鑑,得意財切要留做後步,為老年時作計算。”
回覆列表
在那個封建社會剛剛被推翻,外來思想和事物快速湧入的年代,對於楊耐梅這樣的女子來說既是幸運,又是不幸。幸運的是她們不必再像封建時期的婦女那般被牢牢束縛,而不幸的則是在接受各種新興事物的同時,她們又極容易喪失自我。楊耐梅,從豪門之女到社交名媛,從電影明星到自主創業,從創業失敗再到淪為乞丐,正如楊耐梅臨死之前所說,她的一生真的如“春夢一場”。
△民國豔星楊耐梅
從豪門之女到社交名媛楊耐梅於1904年出生於廣東的一個富裕家庭,其父乃是廣東商界巨擘。出生於這樣一個家庭,楊耐梅從小便吃穿不愁,再加上父母的寵愛,使其從小便養成了倨傲奢華、恣意任性的性格,這種性格可以說影響了她的一生。
△上世紀30年代的楊耐梅
後來,楊父將生意做到了上海,並很快揚名上海灘,而為了讓女兒未來能夠光耀門楣,楊父將其送入了以教學嚴格著稱的務本女中。然而,身處上海這座當時中國獨一無二的國際大都市,在各種新興事物的衝擊下,楊耐梅的心思根本不在學習上,反而很快便因長相漂亮、性格活潑而成為了社交圈裡的“名媛”,在務本女中也算是一號風雲人物。
從女中畢業之後,沒有了小鬼和老師的約束,楊耐梅開始放飛自我,熱衷交際、愛出風頭的她開始頻頻出入歌舞廳,請同學們吃飯、看外國電影,再加上打扮的極為新奇時髦,倒也的確風光了一段日子。
一天,上海明星公司的《孤兒救祖記》上映,楊耐梅深深的被女主演王漢倫吸引,楊耐梅在電影一散場便坐上汽車來到了電影明星,她要上演一出“毛遂自薦”。或許是內心愛出風頭的因子作祟,一直夢想成為電影明星的楊耐梅,就此開啟了自己電影明星的歲月。
從電影明星到自主創業當楊耐梅來到明星公司時,鄭正秋和王漢倫剛剛簽訂了下一步影片《玉梨魂》的合同,然而這部電影雖然有了主演,但當時公司卻苦於找不到合適人員來扮演女配角小姑筠倩。劇本中的筠倩本就是富家之女,美豔而略帶驕縱,這簡直就是為楊耐梅量身定做的角色,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1923年,《玉梨魂》上映之後反響熱烈,楊耐梅也因此而在電影界嶄露頭角,這使其在交際場所更加引人注目,這種改變自然令楊耐梅萬分欣喜。然而,還沒等楊耐梅高興多久,電影公司交給她的第二個角色,竟然是在《苦兒弱女》中扮演惡毒醜陋的地主婆,楊耐梅雖然不喜,但為了成為大明星,她還是勉強答應了。
似乎是看出了楊耐梅的不喜,於是電影公司又為她量身打造了一部《誘婚》,並讓其出演女主角。這個身邊圍繞著大量追求者的摩登女郎角色,幾乎令楊耐梅欣喜若狂,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她不僅變著花樣的穿衣打扮,甚至還學者國外明星施展挑逗妖媚的眼神,這在當時無疑是個極為大膽的舉措。
《誘婚》上映之後,果然因為楊耐梅的大膽演出而引發轟動,楊耐梅也就此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以風流放蕩著稱的女明星。然而,楊父卻因為女兒“墮落為戲子”而大為惱火,下令其不許再演戲,剛剛品嚐到大明星滋味的楊耐梅怎肯罷手,負氣之下離家出走。
離家出走後的楊耐梅更加放飛自我,此後陸續拍攝了《好哥哥》、《新人的家庭》、《空谷蘭》、《良心復活》等影片,而除了拍電影,她更是長期混跡於各種交際場所。與此同時,楊耐梅的私生活也開始變得混亂了起來,早在拍攝《誘婚》時,她便結識了王吉亭,離家之後甚至住在了對方在法租界的一套洋房中,並出雙入對。然而在拍攝《空谷蘭》時,她又開始和風流倜儻的男主角朱飛過從甚密。再加上楊耐梅不願消失在大眾視野的可疑炒作,各種流言蜚語、風流韻事開始廣泛流傳,這導致剛剛搬回家的楊耐梅又一次被父親逐出家門。
△《空谷蘭》中的朱飛(中)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楊耐梅頗有些飄飄然,再加上朱飛的挑撥,楊耐梅和明星公司的關係開始日益緊張,而她則在此時動了自己開辦公司拍電影的念頭。
從創業失敗到淪為乞丐創辦公司可不是件簡單的事,雖然楊耐梅作為明星收入不菲,但從小養成的習慣使得她根本沒有金錢概念,簡直就是賺多少花多少,此時為了錢才開始發愁。為了快速“致富”,楊耐梅於是應山東軍閥張宗昌之請北上濟南,而張宗昌為了博美人一笑當然是要什麼給什麼,於是在濟南盤桓十多天後,楊耐梅便荷包鼓鼓的返回了上海。
△楊耐梅和朱飛主演的《奇女子》
資金到位,“耐梅影片公司”便熱熱鬧鬧的開張了,而公司拍攝的一部作品,便是由朱飛和楊耐梅主演的《奇女子》。然而,由於兩人揮霍無度,再加上一心想做“奇女子”的楊耐梅又染上了抽鴉片、賭博的惡習,結果影片還沒拍完,錢便已經花光了,不但將房產抵押給了銀行,甚至還欠了大筆高利貸。就在楊耐梅萬念俱灰之際,還是楊父站了出來,為女兒還清了所有債務,並資助其完成了影片拍攝。
經歷了這場遭遇,楊耐梅這才幡然醒悟,她終於結束了放蕩不羈的生活,返回了家中。不過,楊耐梅雖然收斂了心性,但卻並沒有放棄女明星的夢想,然而就當她打算東山再起之時,一方面由於她的聲名狼藉,無人再敢請其出演;另一方面有聲電影已經開始取代無聲電影,而楊耐梅充斥著方言的國語顯然已經無法適應潮流。
不過,事業遭受打擊的楊耐梅卻迎來了感情的轉機,楊家的世交之子、留美博士陳君景,不僅不在乎楊耐梅的過往,反而被她的藝術天分所折服,於是向楊耐梅發起了敢情攻勢。楊耐梅在爭演《啼笑因緣》失敗之後,也動了結婚息影之念,於是在一場簡單的婚禮之後,楊耐梅徹底與過去說了再見,居家當起普通的主婦,並生了一個女兒。
雖然不再是耀眼的明星,但一切歸於平淡未免不是幸福,然而現實又跟她開了一個玩笑。先是父親被奸人所害,財產被洗劫一空,丈夫陳君景也因連年戰爭而事業每況愈下,到了最後,夫妻二人甚至不得不依靠變賣家產度日,窮困潦倒的兩人最終移居香港。
△晚年楊耐梅
這還不算結局,1956年,不知是何原因,相處了二十多年的夫妻竟然最終離婚。離婚後的陳君景和女兒移居臺灣,而留在香港的楊耐梅則無依無靠,最終淪落為了乞丐……
當時香港有來自內地的不少影人,常有人說起在九龍街頭碰上乞討的楊耐梅,她這才被聞訊趕來的女兒接回家中。
1960年,楊耐梅病逝於臺灣。死前,她留了這樣一段話:“餘衷想前世,如春夢一場,甚思同業後輩,以餘為借鑑,得意時切要留做後步,為老年時作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