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好多相關的新聞,大部分都指責導師,指責現下的導師生關係,對這位博士報以同情。我認為持有這種觀點的人社會侷限性太小。
各行各業都有獨有的規則,只能怪這個博士情商不夠,或者自認為自己是博士就不想做這些“小事”,對導師的無理要求敢怒不敢言,繼而念念不忿。可能真把自己看的高人一等了,覺得受不了所謂的“委屈”。在看看其他行業,比如群演,被稱作什麼“會動的道具”。再說了,導師做的那些我個人看來完全是一個單身老年女性因為孤獨寂寞缺乏依靠安全感,缺乏社會認同感,缺乏陪伴進而自然而然想找個人做依靠。之所以對你這樣是因為看你平常老實靠譜所以對你格外信任。導師要求你做的這些事跟現在生活助理行業的人做的沒什麼差別。
如果博士順利的畢業,沒有這些事情,等進入職場,你的上級要求你做這做那的,我彷彿看到了你仍舊會自殺的結局。不懂得為人處事之道,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我認為這件事對導師的打擊也很大,看了曝光的對話,感覺拋開導師身份不談她完全是一個從小被寵愛著的小女生,缺乏關愛需要被關注。國內大部分單身女性在女導師這個年齡段內心都需要被關愛,雖然外表看不出來。
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這幾年來,博士自殺的和被殺的新聞屢屢見諸新聞,為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此處不分析個案,但就這一現象結合博士群體的現狀進行分析。
以往很多人認為博士後是最高學位,實際上在世界通行的普遍的學位授予體系當中,博士已經是最高學位,以人數計算,博士實際上所佔的比例是非常小的。以中國為例,現在每年招收的博士大約在10萬人左右,而畢業的博士則會更少一些。博士這個群體,人們所關注的是它的高學歷,但是往往忽視了博士群體即使學位再高,首先他們也是人,是人的話很多問題就難以避免,事實上因為博士很少出校園進入社會,因而博士群體當中心理存在問題的人不在少數。
一些博士之所以會走上極端,最後留下令人唏噓的遺憾,這背後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是博士這個高學歷群體的心理狀況長期是被忽視的,甚至連很多博士生自己本人也沒有注意到過自己的心理狀況存在問題,等到真的出現問題了,往往悲劇就會緊隨而來。博士群體一般年齡已經偏大,要麼接近三十,要麼已經超過三十了,但是除了學歷之外,其他幾乎一無所有,而同齡人基本上都已經小有成就。在巨大的落差之下,往往就會產生心理失衡,接著就會出現心理問題。
博士群體毫無疑問肯定是高智商群體,但是高智商之下掩蓋了這個群體的情商和逆商相對偏低的現狀。許多博士把精力都投入到了學術當中去了,根本沒有注意培養自己的抗壓能力,因而一旦出現問題,求解無門的時候就會走向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