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七畫畫

    泰戈爾,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家、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他憑藉抒情詩集《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他的一生涉足多個領域,創作50多部詩集、12部長篇小說、108篇短篇小說、20多個劇本以及大量的其他作品,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新月集》《最後的詩篇》等。

    他的詩歌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浪漫性。浪漫主義的精神實質是理想主義,泰戈爾自始至終都對人類抱有信心,懷有理想,是一位理想主義的大詩人。其詩歌的浪漫性還表現在其豐富的想象和美妙的幻想中。如詩人通過想象把愛情世界表現的無比耐人尋味。

    (2)哲理性。在詩中,詩人往往借客體物件作比,或因客體物件觸物起興,以抒情筆致寫下他對宇宙人生有哲學意味的思想,這樣就形成了豐富的哲理。

    (3)形象性。文學藝術是依靠形象進行思維的,泰戈爾詩中的形象不僅鮮明生動,而且豐富多彩,有時甚至能如聞其聲,如觸其形,如見其人。

    (4)韻律感(音樂性)。泰戈爾的詩多為散文詩,加之其又是音樂家,所以其詩歌具有優美而富於變化的韻律,這使得他的詩歌更加具有藝術魅力。

    泰戈爾,作為眾所周知的印度文學光輝代表,不僅詩歌成就輝煌,小說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他的一生中共創作過93部短篇小說作品,他本人更是被譽為印度短篇小說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曾經有人這樣評價泰戈爾: 他的作品完全可以和世界短篇小說大師莫夫的作品相媲美。 可見泰戈爾短篇小說的名氣之大、成就之高。

    泰戈爾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色:

    1.以偶然事件作為情節發展契機,常將情節發展的懸念性、傳奇性和細節的真實性結合起來。

    2.善於運用細節描寫、心理描寫、對比烘托抒情與議論相結合等手法。

    泰戈爾長篇小說藝術特色:

    1.人物對話富有論辯性。論辯性的對話有助於揭示人物性格,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思想傾向及內心世界。

    2.人物形象對比鮮明。.在層層對比中,勾勒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3.具有優美的抒情格調。

  • 2 # 小凱愛寫字

    在泰戈爾的創作中,他用清新自然的文筆,謳歌和抒發對整個大自然、整個人類,以及整個宇宙間的美好事物的讚頌,讓整個人生充滿歡樂與光明。這種愛的思想在作品中主要體現在歌頌愛情、讚美自然和描繪童真。

    除去泰戈爾清新自然的文筆,讀者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愛的思索。毫無疑問,泰戈爾的靈感來源於生活,但同時更高於生活;他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巧妙地隱去了一些苦難與黑暗,而將所剩的光明與微笑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讀者。

    他對愛的思索,更是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間純真的愛情、母親對孩子永存的母愛、人與自然間難以言喻的愛……尤其是對於愛情,泰戈爾毫不吝嗇地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辭來讚美愛情的美好與偉大。

    在泰戈爾眼中,世界需要愛,人生更需要愛,正如他在《飛鳥集》中所寫的一樣:“我相信你的愛,就讓這作為我最後的話吧。”

    在另一方面,泰戈爾捕捉了大量關於自然界的靈感。他說天空的黃昏像一盞燈,說微風中的樹葉像思緒的斷片,說鳥兒的鳴唱是晨曦來自大地的迴音;他將自然界的一切擬人化。他讓天空和大海對話,讓鳥兒和雲對話,讓花兒和太陽對話……

    總之,在泰戈爾的作品裡,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萬物都有它們自己的生長與思考;而他只是為它們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

  • 3 # 蕭鳳拙

    泰戈爾用心體驗人生,用精神的完美和理想主義指導自己的文藝創作,為世界人民提供了藝術精品。總體來看,他的詩歌和小說創作呈現瞭如下三個藝術特點:

    1、和諧美:將自然與自然、人與自然、人與人、神與人以及東方和西方、生與死等和諧地統一在一起

    2、自由美:充滿了追求精神自由的激情;

    3、自然美:將歡樂、豐富的大自然移注到人的生命之中。

    我將結合他的作品,從以上三個方面回答問題。

    01 和諧美:將自然與自然、人與自然、人與人、神與人以及東方和西方、生與死等和諧地統一在一起

    和諧,是泰戈爾追求的最高藝術目標,是泰戈爾文學藝術的核心和最高表現。泰戈爾認為,和諧為宇宙間萬事萬物的和諧。諸如將自然與自然、人與自然、人與人、神與人以及東方和西方、生與死等和諧地統一在一起。任何事物只有在和周圍事物和諧存在中才能呈現出美來。

    泰戈爾認為最能顯示和諧之美的是由人的感覺和情感所得的藝術世界,於是他借藝術的手段向人類展示出一幅完整的圖畫。

    比如,詩人筆下蕭蕭的樹葉與花悄悄地對話:

    “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地回答那暴風雨。但是,你是誰呢,那樣地沉默著?”

    風雨如晦,萬籟同聲之中,沉默者的回答是如此地平淡與質樸:

    “我不過只是一朵花。”

    這裡,他要表達的是一種大自然在美的基礎上的和諧,這是自然與自然物之間的和諧。這種和諧的美,用平淡、清新、質樸的語言和意境來表示,才達到了美的極致。單純空靈的意象和柔婉坦真的對話,傳達著大自然悄無聲息的啟示。

    再看另一種和諧:

    “你微微地笑著,不同我說話,而我覺得,為了這個,我已等了很久。”

    沒有言語而心領神會,這是感情的共鳴,心與心的交融。

    “海水呀,你說的是什麼?是永恆的微笑。天空呀,你回答的是什麼?是永恆的沉默。”

    水有意天有情,這又是怎樣一幅和諧的畫卷呢?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生與死交織成了一幅絢爛的圖畫,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

    但泰戈爾所追求的和諧只能存在於他支配下的大自然中和他所想象的神話裡。一觸及人生與現實,和諧的樂章中就奏出了不和諧的音符。

    比如,他的長篇小說《沉船》充滿著詩意又富於暗示性,他希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情人終成眷屬。小說中,哈梅西屈於長輩的意願離別了情人漢娜麗,他高尚的思想和優柔寡斷的性情使他不能接受因沉船而巧遇卡瑪娜的愛。出於良好的願望,卡瑪娜走上了尋找丈夫的道路。

    最後兩對有情人終於團圓。然而那個曾將卡瑪娜置於妻子地位,後又想方設法使她免罹罪孽的哈梅西真的在卡瑪娜心中沒有了影子?納里納克夏重見了自己的妻子,又真的能全身心地接受自己的妻子一度曾成為別人妻子的事實?憂鬱又絕望的漢娜麗又能使哈梅西獲得真正的幸福嗎?

    泰戈爾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在小說的結尾,他借哈梅西之口說:

    “現在除了我自己誰也不會需要我;讓我到茫茫的世界中去過我自己的生活吧。”

    哈梅西成了一個多餘的人,承受著第二次沉船——希望之船的打擊。

    另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長篇小說《戈拉》,也是被和諧的光輝照耀著。他希望東方和西方、印度教與非印度教,富人與窮人都和諧地站在一片廣大的真實之中。

    然而他借用的是偶然的巧合和“人”的說教來達到這一理想的境界。農村旅行使戈拉看到了宗教糾紛的危害,也看到了勞動人民打破宗教偏見一致反帝的事實,這都尚不能使他完全擺脫宗教偏見,只有當養父母揭開他出身的祕密,告訴他是愛爾蘭的後代時,他才完全拋棄了偏見,從狹隘的宗教觀念和習俗的嚴重束縛下徹底解放出來。

    而賓諾耶和洛麗塔則是記住了帕勒席的話,認識到自己是人,從而忘記了自己是印度教徒。如此偶然的巧合和蒼白的說教究竟有多大的可能性呢?真的能和諧地統一於“人”之中嗎?

    在詩篇中,泰戈爾一直對人與神合一的理想境界的有著執著追求,難以達到時他無限痛苦而又不妥協,經過努力後,詩人如同小孩一樣歡樂的表情。一旦結合,黑暗就變成了光明,鐐銬被打碎,詩人與他的國家就享受到了自由和幸福。

    人與神,偉大與平凡沒有了分界,緊緊地連在一起,世界變得無比地美麗。他肯定神的非人性格的同時,又認識到他是一個空洞。

    而且,泰戈爾認為無限只有和有限融合,才能表現出美來。於是泰戈爾的筆下神“在火中,亦在火中……在植物中,亦在樹中。”

    比如,《自然的報復》中的隱士力圖克服一切慾望,避開人世修行多年,自以為已超凡入聖。但當他回到塵世時,仍對美麗的女人產生了一股憐憫和愛戀,對姑娘的愛使他終於明白了無限正是在有限的人類感情之中,無限的喜悅正是從有限的生活中獲取。

    在《泰戈爾論文學》中他就坦誠地說:

    “《自然的報復》可看作是我以後全部文學作品中的序曲,或者更確切地說,這是我所有作品都詳述的一個主題—在有限之內獲得無限的喜悅。”

    不過,在強調和諧的同時,泰戈爾也承認對立與矛盾的存在,在《戈拉》中,他說:

    “要使好壞調和是一件最難的事情——可是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發現好與壞是在一起的,同樣,惡的地方也能看到善。”

    他為此舉例說,手如果不與手彈弦的弦相接觸,就不會產生音樂;河水不遇石頭,就不會發出潺潺的流水聲。

    真正的和諧存在於矛盾對立之中。然而他認為這種矛盾是暫時的,相對的,解決的辦法也不是對抗和鬥爭,而是用愛去調和。在愛的讚歌中,縱然生與死也不是絕然地對立,生命從整體上說並不把死看得很嚴重。他認為人在死的時候,眾多合而為一;在生的時候,這一又化而為眾多。上帝死了的時候,宗教將合而為一。

    在《兩個女人》中,詩人就展示了生與死神聖的結合。他認為死使他更懂得了世界的美,更懂得了對生命的珍惜,不應面對死亡和災難而沮喪。

    泰戈爾將宇宙萬物間的和諧稱為自然的韻律,而美就產生在其韻律之中。人類打破了這種韻律,於是就有了邪惡與醜陋,只有恢復宇宙萬物間固有的韻律,世界才重新顯現出它的美來。

    伴隨著這一藝術理想,他的作品呈現出兩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其一是清新、質樸。

    比如,在他的詩中經常出現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東西:印度婦女的提燈頂罐,枯地上勞動的農民,騎在牛背上吹著短笛的牧童,迷人的夏夜春天,優美的山水叢林,給人以質樸、平淡,但又細膩、清新的感覺,具有一種怡然自得的藝術情趣。

    而且,他的詩之所以能跨越語言、距離和文化不同所造成的障礙,除得益於感情和思想或詩歌和宗教之間的一種奇特的和諧之外,也得益於他在藝術上的樸實,自然、清新。正是這種清新和樸實,給人以巨大的歡樂,這樸實不是枯燥與乏味,而只有經過最高深複雜的訓練才能譜寫出最簡單樸實的曲調。

    其二是和諧與優美。泰戈爾對韻律是相當講究的,他的大部分詩都是有韻的格律詩,諸如《吉檀迎利》、《奉獻》、《渡口》等。他的詩吸收了韻律詩所特有的重複和音節相同的原則,結合了只有散文詩才有的千變萬化的特點,創造出自己富有內在節奏感的散文詩的韻律。

    泰戈爾認為優美的韻律能表現出一種妙不可言的意境和韻味,產生強大的藝術魅力。因此,他總是力求詩歌和散文都具有內在的韻律。

    《兩個女人》不僅在內容方面處於和諧之中,這和諧的韻律,也使藝術在這裡找到了真正的歸宿。在另一首題為《回聲》的平和優美的詩中,泰戈爾歌頌了使宇宙萬物和諧一致的韻律的作用。這一作用在文學創作中找到了最高的表現形式。

    02 自由美:充滿了追求精神自由的激情

    泰戈爾認為宇宙間的一切如果達到了自由, 也就達到了和諧。而且相比物質自由,泰戈爾更注重人的精神自由。在他的作品中,都充滿了追求精神自由的激情。

    所以,在泰戈爾的筆下,當王袍和珠寶項鍊加在孩子身上時,他再也沒有了遊戲的快樂,總有衣服絆著他的步履,使他不敢走進世界,甚至不敢挪動。因為他怕衣飾破裂與汙損。

    詩人對權力與財富也是沒有好感的,認為它束縛了心靈的自由。他將愛情和自由放在天平上衡量,而讓重心偏向於自由。

    嚮往自由的鳥兒不願因愛情失去自由,讓柵欄來限制自己的展翅。它不願意學傳授的歌曲而寧願唱林野之歌。而那失去自由的小鳥,不但沒有得到愛情,而且無力展翅,最終在悲慼的哀鳴中死去。

    在《我的童年》中,泰戈爾回憶他小時被僕人騙在畫的圓圈圈裡站著和關在陽臺上時的情景,望著池邊蓬頭的榕樹和挨著蘆葦遊蕩的鴨子,他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他想做風,吹過那蕭蕭的樹權,想做樹的影子,隨日光而俱長,投在水面上。還想做一隻自由而快樂的小鳥,棲息在榕樹的高枝上。同時,他還想做那河上的鴨子,在蘆葦與陰影中游來游去。

    自己失去了自由,因此更覺得自由的可貴。縱然失去了身體的自由,而心靈卻是自由的。詩人竭力描寫心靈的自由,幼小的兒童,他們同星星說話,同月亮捉迷藏,天空也在它面前羞怯地垂下了頭,用它傻傻的雲朵和彩虹來取悅他。孩子的心靈裡解脫了一切束縛,他們活潑的想象在自由的王國中馳騁。

    在心靈世界獲得自由的一瞬間,人與物件世界獲得了暫時的和諧與統一,忘卻了一己的憂患,而進入一種美的境界。

    心靈的自由必然首先是求得生存的自由,在異化的狀態下,心靈的自由是不切實際的,而現實的羅網是堅韌的,封閉了通往自由之路。人的心靈也披上了世俗的灰塵和死亡之衣。

    於是詩人向神呼喚自由,在他看來,唯有神能給人以自由,能解除人的束縛。所以,他在《吉檀迦利》裡充滿激情地寫道:

    “在那裡,心是無畏的,頭也是高昂的;在那裡,知識是自由的;在那裡,話是從真理的深處說出;在那裡,不懈的努力向著完美伸臂;在那裡,理智的清泉沒有沉沒在積習的荒漠之中;在那裡,心靈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放寬的思想與行為—進入那自由的天國,我的父啊,讓我的國家覺醒起來罷。”

    由此可見詩人對自由的渴望和求之不得的心情。

    03 自然美:將歡樂、豐富的大自然移注到人的生命之中

    泰戈爾認為自然是美的,要表現美,不可忽視自然美。詩人小時,是自然伴隨著他度過了無數寂寞時光,作家這種童年經驗對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自然成了他歌頌的物件。

    他筆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滿著靈性,體現著美。靜悄悄的黑夜具有母親的美麗,而吵鬧的白天具有孩子的美。黃鳥在樹上歡快地歌唱,小羊在樹蔭下愉快地吃草,流水在泥沙上跳舞,綠葉在簌簌微語,螢火蟲在小草叢中閃爍,星星在屋頂上眨眼,潤溼的東風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鳴著笛,波浪與陌生的岸做著離別的遊戲……

    詩人賦予極平凡的事物以意義和生命,發現其深藏的美。鄉村天空上快樂的碧雲,田野上輕柔的和風,透巡的小徑,濃郁的綠蔭,小河中文靜的流水,輕曳的扁舟,樹木掩映的農舍,炊煙裊裊,村女與孩子在戲水,漁民在織網……

    一切都是如此地靜謐與安逸、和諧、純真與美好,“象稚童臉上的笑,象村中盛開的花影,象脣上瓊漿般的熱吻。”

    自然美不僅僅是一種美的存在,而且為人類之愛與痛苦提供了一種合適、富有意義的背景,使人類從優美的具有廣大生命力的大自然中看到自身的偉大。

    在小說《素芭》中,失去了說話能力的啞女素芭幾乎與世隔絕,沒有人關心她,也沒有人理解她,然而大自然卻接納了她。兩頭牛是她不可分離的好友,棕棕的流水總是耐心地聽著她的傾訴,綠茸茸的草地如同母親般地擁抱她,啼鳴的百鳥,婆婆的樹木與她有著說不完的悄悄話。

    她從大自然的中間得到了安慰,找到了寄託,自然的寬容與人類的冷漠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在《泰戈爾傳》中,作者克里希那克里巴拉尼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泰戈爾在日本訪問期間,有人請他就兩個相互爭鬥的家族首領的暴力活動寫一首小詩。

    這兩個日本人在銀樹附近的群山間的一片草原上,從清晨一直廝打到黃昏,一個巨大的陰影落在他們格鬥的地方。太陽西沉時,兩位戰士倒下去死了,他們遍體鱗傷,鮮血灑滿了土地。

    帶他去那墳墓的人請他寫的詩儲存下對這個英雄業績的記憶。泰戈爾為他們的恐怖而激動不安,痛苦的表情閃現在他的臉龐上。詩人提筆寫道:

    “他們相互間仇恨殘殺,上帝害羞地用青草把血跡覆蓋。”

    在泰戈爾眼裡,生戰勝了死,所有的創傷都痊癒了,裂痕與分離在綠草中的歡笑和繁花的綻開之中淹沒,自然的美消除了人世的醜。他藉此希望自己,也希望全人類能融入大自然這個更大的淨化的生命之中。

    因此,他總是將歡樂、豐富的大自然移注到人的生命之中。他認為人類只有統一於這種和諧與永恆的大自然之中才是美麗。

    他在許多的詩篇中,都深情地描繪了人類與自然之愛。如他的名句“雨點與大地接吻”,“有一次,我們夢見大家都是不相識的,我們醒了,卻知道我們原是相親相愛的。”

    因為宇宙間充滿了愛,所以才有了“不是褪棒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善”的不朽詩句。

    在《新月集》中,詩人盡情地歌頌母愛,認為母愛是人間最美好、最純潔的愛。在《愛者之貽》、《遊思集》、《園丁集》中,他歌頌的純真情愛讓我們領略到了神祕的愛情是世界上最深沉、最痛苦、熱烈和焦躁的感情,也是詩人執著追求的理想生活。

    泰戈爾對母愛、情愛的歌頌實際上是在頌揚人類的一種最基本的感情和由此擴充套件的人道主義精神。

    他盡情地愛,為解決社會人生問題和自己心靈上的苦悶與矛盾,他企盼心中的那塊愛的綠洲永遠屬於自己,也屬於芸芸眾生。在民族遭受侵略,人民遭受蹂嗬的時候,詩人過分地執著於現實,用愛去感化屠夫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把愛當作風平浪靜的港灣。

    這種以個人道德的完善來求得宇宙間的寧靜與和諧的做法,無疑是一種良好的願望,但結果卻只能給他的祖國和人民帶來不良的影響。這種以善抗惡、以愛化仇的幻想也只能是一種“無望的希望”。

    上世紀三十年代,英國殖民者對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採取了高壓手段,一年之內逮捕了國大黨領導人和愛國者六萬餘人。國內外反動勢力虐殺無辜人民的種種罪行終於使詩人從愛的吃語中清醒過來,他一反以往的態度,對神發出疑問:

    “我的神,一次又一次,你曾派遣使者來到這無情的世界,他們教導我們‘饒恕’一切人,他們教導我們愛所有的人——從心底裡拔掉仇恨的毒根,然而,在強者橫衝直撞的侵略面前,正義的聲音被扼殺,獨自在暗中哭泣。”

    因此,詩人憤怒地問道:

    “那些毒汙了你的空氣的,那些撲滅了你的光明的,你能饒恕他們?你能愛他們?”。

    但這也不能說詩人不把愛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了。對敵人的恨,正是對人民的愛,而且是更深意義上的愛。正因為他追求愛,所以他對缺乏愛的現實發出了質間,對沒有履行愛的職責的神提出了疑問。

    總而言之,和諧美、自由美、自然美貫穿了泰戈爾文學藝術創作。泰戈爾用文字為人類找到了一個精神的避難所。在這裡, 人類超越了紛擾的現實世界而進入一種令人心醉神往的藝術世界。

    回答完畢。

  • 4 # 遼海醉仙

    泰戈爾是印度的著名詩人,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受印度這個民族文風影響,泰戈爾的詩句無韻,這是印度詩的特徵,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講究韻律詩的民族,其他民族的詩都有自己的韻味。譬如由英語構成的詩是從聲母做韻,無論美國詩還是英國及澳洲的詩,都有這個特徵,而且很美。中華民族的詩詞是韻母押韻,吟誦起來更美,為世界傑出詩詞代表,受到世界各民族讚揚崇拜。但是近些年來一些朦朧詩代表人物追求“詩詞與世界詩接軌”,受西方文化引誘,學著印度人寫無韻詩,拋棄中國優秀的傑出的韻味詩詞。以至於中國詩壇亂像紛紛。真乃是可忍,孰不可忍!這裡,我尊重欣賞泰戈爾詩篇,包括他寫的無韻詩。但我堅決反對中國詩壇出現無韻詩。

  • 5 # 咋了婕婕

    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在長達近70年的創作活動中,泰戈爾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12部中長篇小說,100餘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以及大量關於文學、哲學、政治方面的論著,還創作了1500餘幅畫和2000餘首歌曲,其中《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

    他的作品文、史、哲、藝、 政、經範疇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 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藝術價值,深受人民群眾喜愛。

  • 6 # 薛紅娟

    似乎不太瞭解中華文明本源,所以他的詩歌是一個時代產物,並不能統領世界之樹。李白用了兩句詩,用境界讀真,讀人性,讀人間。

  • 7 # 木之001

    泰戈爾是亞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的作品特點:

    詩歌清新自然,想象豐富,語言秀麗,輕柔雋逸,音樂性強。格調淳樸,具有民族風格。

    他的作品文、史、哲、藝、 政、經範疇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 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藝術價值,深受人民群眾喜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有一張49年的氵洪洞大槐樹老照片,有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