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點滴時間學攝影
-
2 # 朱海華
風骨原意是剛強正直的品質,是中國古代文論的基本概念和術語,實質是對文學作品內容和文辭的美學要求。
攝影作為一種記錄載體和藝術創作品,自然蘊含著攝影師的世界觀、價值觀和藝術創作方法論。作品乃至攝影師有無“風骨”,是能夠觀看鑑別出來的。有“風骨”的攝影作品,能夠讓受眾感染,觸發心底共鳴,去追求和呵護光明。
曬幾張自己拍攝的圖片。
-
3 # 見過朝九牧
所謂風骨,應是攝影師慣用選擇,恰當的時間,角度,光影標杆自己的慣性標籤。最為喜歡當下流行的子彈瞬間,歎絕妙想,貼首扶拜!
-
4 # 紅松攝影
所謂"風骨",我的理解是攝影師在長期的攝影創作中逐漸形成並被眾人認同的個性特徵。
我從幾位大師對魏德運攝影師的評價中加深了對"風骨"的理解:周汝昌先生評價魏德運是"用生命在拍攝,拍出了人物的精氣魂‘’。張岱年先生評價他的攝影‘’能做到傳神",用"氣韻生動,形象傳神"高度概括了魏德運先生的攝影"風骨"。
我從這幾句評價中悟到"風骨"的兩大要素:一是魏先生是用一生的心血培育了他作品的個性特徵;二是這個個性特徵被專家或眾人一致認同。
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在眾多的攝影人中,有的擅長用人物說話;有的擅長用風景表達;有的擅長見微知著,各領風騷!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各自的"風骨"。在當今社會,尤其需要提倡攝影人的這種"風骨"精神!
攝影本無“風骨”。
攝影是表達的手段,傳達的是觀念,俗話說“就事論事”,抑或說是“指桑罵槐”。
攝影師走心的照片越多,集合越大,越會讓觀者形成一定的看法。久而久之,攝影師就被貼上了不同的標籤。
所謂“風骨”,沒有一個字是作者自己說出來的,都是旁人的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