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道酬勤好高騖遠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古代人們對天下大勢的領悟。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連年征戰,最後只留下三家獨大。曹魏據中原,孫權據江東,劉備據西川,三國鼎立,三分天下,然而最後卻被司馬家族一統天下,為何?因為長江後浪推前浪,三國鼎盛時期的那些蓋世英雄不是老去就是死去,雖然後生可畏,卻只有司馬懿的後代絕頂聰明,機智過人。

    有一次,劉備在獨自逃亡的路上,隔壁傳來的悄悄話,說是在某個地方,有一個絕世的定國安邦的人才,這被劉備聽到了,自然非常開心。後來劉備找到這個人,帶著他的結拜兄弟關羽張飛去求了兩次,都被這個人拒絕了。劉備的小老弟張飛本來就脾氣暴躁,接連來兩次都是看在自己大哥劉備的面子才肯過來,他還不買賬,氣的張飛當時就要放火燒了這個人的房子,不過還是被劉備攔了下來。

    直到他們第三次過來,他才肯跟劉備見面,此人年輕帥氣,英俊瀟灑,一看就不是尋常人,被劉備一眼相中,兩人便開始聊了起來,劉備看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個軍閥的老底摸得一清二楚,當下的局勢也分析的頭頭是道,不服不行啊!劉備當天就邀他入夥,共謀大業,人家肯定不幹啊,但是劉備是什麼人?治世之才沒多少但自己的專長就是識貨,硬是講了一大推以國家黎明百姓、天下蒼生為己任的冠冕堂皇的話,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跪在這個人面前死賴著不起來,這才感動了他。這個人姓諸葛,名亮。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意思就是說,什麼樣的父母生什麼樣的子女,什麼樣的家庭出什麼樣的人才。諸葛亮的才智,冠絕三國,但他的兒子諸葛瞻為什麼碌碌無為,不堪大用呢?難道是諸葛亮不肯教他?而反觀司馬懿,對後代們都是悉心教導,委以重任。想必大家都知道,劉備死後,蜀國的前途命運就全落在諸葛亮一個人身上了,如果諸葛亮稍微有點私心,騰出點時間教兒子也是可以的,但如果諸葛亮要是把諸葛瞻養好,恐怕要嚇死一群劉備留下來的忠臣,從而導致內部不和,產生內亂。從這點可以看出諸葛亮時時刻刻以蜀國為重,家事放在一旁。

    也有很多學者會說諸葛亮想統一天下後讓自己的兒子效仿曹丕謀朝篡位。先說一說司馬懿,他每次打仗都會帶著自己的兒子去,並且放任他兒子籠絡人心,逐漸掌握軍權。而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做,他每次打仗都是讓自己的兒子在後方做一個守城官,並沒有讓諸葛瞻跟這些朝中重臣接觸,誰都知道,如果想要推翻一個朝代,手中必先掌握軍權。當時諸葛亮已經是兩朝重臣,推翻劉嬋只是舉手之勞,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

    諸葛亮不僅將自己一生的才華奉獻給了蜀漢,更為此割捨了對兒子的愛。

  • 2 # Zh上善若水W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一直被後世人敬仰,對於當時的蜀國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蜀國的誕生,劉備在臨終前曾告訴諸葛亮說如若是劉嬋不行的話就讓諸葛亮取而代之;諸葛亮如果北伐成功了會不會統一天下?

      在諸葛亮死後不久,當代人並沒有將其視為事君以禮、謀國以忠的典範。在諸葛亮的下葬後,丞相參軍李邈即上書劉禪,說諸葛亮是“身仗強兵,狼顧虎視”,還將諸葛亮比作是曾經謀反的權臣——呂祿和霍禹。他表示,如果諸葛亮不死,必然會篡位。然而劉禪壓根不相信李邈的話,並以侮辱相父為由,將其處死。

      按理說,若諸葛亮是忠臣,應該直接回信斥責李嚴,並表示極大的憤慨。但是諸葛亮不僅沒有生氣,相反他的回答卻讓人大跌眼鏡:“我本是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如今已位極人臣,祿賜百億。而如今討賊未成,知己之恩未報答,卻妄稱王爵,妄自尊大,這不是義士所謂。若殲滅魏國,斬殺曹睿,讓皇帝返回舊都,我與諸位一同升官,別說受九錫,就算受十錫又如何?”

      漢魏之際,只有三人受過九錫,他們分別是曹操、劉備和孫權,他們在進位魏王、漢中王和吳王時,都受過九錫。請問諸葛亮未來北伐成功,欲受“十錫”到底意欲何為?難道諸葛亮想與這三人比肩?

      因此,諸葛亮對劉禪的嚴厲態度也是可以理解了。從《出師表》來看,諸葛亮對劉禪頤氣指使,總是說劉禪“宜”怎麼樣?“不宜”怎麼樣?就像是個嚴格的父親在訓斥兒子。此外,諸葛亮還將丞相府和皇宮合為一體,獨攬蜀漢全部軍政大權,劉禪不過只有祭祀的職能而已,形同傀儡。其實,劉禪和漢獻帝也沒什麼兩樣。

      曹操在自己權傾朝野,被全天下懷疑要篡位的時候曾經說過一句話,同時也點破了孔明的內心想法:"做忠臣但不放權"。顯然曹操說這話只是在給自己圓謊,他不是什麼忠臣,只是做到了沒有自己親自篡位而已,而他卻為兒子曹丕準備好了一切,最後的臨門一腳由曹丕來踢的而已。而諸葛亮是真實抱有這種想法的。

      諸葛亮不願放權是因為他不放心,他不想先主辛苦創下的基業輕易毀掉,所以他做事總是小心翼翼。李嚴雖有輔政之名,卻無輔政之德,不僅貪慕奢華,建造豪宅,還總是想分權, 所以諸葛亮無法容忍他。劉封年富力強,但他是養子,本來不姓劉,既然劉備根本沒有傳位與他的意思,留著他終究是禍患。牢牢把握軍政大權還是因為他不放心,劉禪資質平庸,繼位的時候還未成年,也沒接受過良好的帝王教育,他是真不放心過早地將蜀漢交付與他。

      諸葛亮為了先主的恩情,為了自己的理想,最後累死在了五丈原的落日餘暉下,他的心中只有匡扶漢室、還於舊都,至於後人會怎麼看他,他是不會在乎的。最後的他估計只恨自己時日太短,恨北伐大業不成,旁人的誹謗之言,對於他來說都是浮雲。

  • 3 # 真君解歷史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其實只要打敗司馬懿只有兩個結果,當時的北魏能不能擋得住蜀漢大軍,諸葛亮是否能夠活到那個時候。第一個結果如果實現了其實蜀漢的大軍其實很難成功,因為當時的實力懸殊太大,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開始到三國的鼎立這幾十年因為戰亂導致人口急劇減少,根據曹操的一首詩中是這樣描寫的“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中瞭解到大約一百個人中只有一個可以活下來,而且當時的北魏佔據最為有利的北方,蜀國和魏國的綜合實力相差很大,更別說經濟,農業那些,光比人口就比不過,所以說很難。

    第二點就是諸葛亮根本不可能活到那個時候,因為當時在五丈原跟司馬懿對峙時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了,就算僥倖打敗殺了司馬懿也只是同歸一盡,假如諸葛亮僥倖能夠活下來,當然北魏沒人能擋得住諸葛亮的腳步,但是諸葛亮一死,沒人能北伐成功,有一句話充分體現了當時的蜀國的現象,叫“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充分地體現了蜀國軍事上的窘境。再加上人口、經濟上的差距,根本不可能成功。

    只能說生活沒有如果,歷史也是一樣,諸葛亮為了實現自己當初跟劉備提出戰略步驟和理想,不顧綜合實力上的差距興兵北伐,結果可想而知,後世人認為如果諸葛亮能夠堅守發展蜀國等待機會,在合適的機會在進行北伐,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成功,但是他不能,一旦他堅守不出就違揹他當初制定的戰略,違揹他對劉備許下的諾言,不知道他是敗在對手司馬懿手上,還是敗在自己手上。

  • 4 # 沉睡的天堂

    是有這個可能的。因為蜀漢的巔峰時期,恰好是曹魏政權最虛弱的時候。

    蜀漢政權的劉備是一開始就有圖謀天下的志向,劉備奪取漢中之後,蜀漢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派出了關羽進攻襄陽和樊城,本來一切都很順利,曹魏軍隊的主力都被吸引到了了樊城。這個時候如果蜀漢再由諸葛亮帶兵,出祁山,必定讓曹魏政權首尾不能相顧。如果再得到了東吳的配合,幾路大軍一起進攻最虛弱的曹魏。滅掉曹魏是有可能的。

    而關羽的的進攻本來一切順利,曹操損兵折將,甚至不得不考慮遷都以避開關羽的鋒芒。這個時候令人奇怪的事情是,劉備政權居然坐觀關羽孤軍奮戰,既沒有派出援兵,也沒有從漢中出兵進攻曹魏配合關羽的軍事行動。

    而關羽久攻樊城不下。東吳的呂蒙,從關羽背後偷襲荊州,導致關羽敗走麥城。蜀漢政權從此從巔峰跌落。劉備集團讓關羽進攻襄陽和樊城,這個決策可謂是一著臭棋。他完全沒有給與關羽以任何配合,也沒有派人接替關羽守衛大本營荊州,完全是作壁上觀,結果導致關羽兵敗被殺。此後的夷陵之戰,更是讓蜀漢萬劫不復。自此喪失了統一天下的契機。

  • 5 # 凌煙閣論史

    假如諸葛亮北伐中原成功,消滅了曹魏,那麼蜀漢必然一統天下。

    這個不用論證了,把史實中曹魏消滅蜀漢之後的過程直接拿過來看就行。攜勝利之威,以中原加蜀地之力,大軍水陸並舉,一舉即可消滅東吳。

    或者是另一種可能:東吳看蜀漢統一了中原,主動投降了。

  • 6 # 愛妮品歷史

    先說諸葛亮北伐時雙方的軍隊實力對比。在諸葛亮北伐時期,曹魏大約有50萬的軍隊,但是別弄錯了,這五十萬兵馬並沒有全部用在對陣蜀漢上。

    曹魏雖然強大,但是坐擁中原之地,曹魏的敵人也是環顧四周,西邊有蜀漢諸葛亮的北伐大軍壓境,在東邊有孫吳陸遜伺機而動,在北方又有鮮卑柯比能虎視眈眈,甚至還要在青州防備公孫淵。

    在這種局勢下,曹魏兵馬優勢就蕩然無存了,攤子鋪得太大,分散了曹魏的軍事實力,在街亭之戰中,張郃有五萬兵馬,大司馬曹真統領的雍涼守軍大約也是數萬,也就是說諸葛亮直接面對的也不過十萬兵馬,雙方的軍事實力相差並不大。

  • 7 # 有道似無道

    諸葛亮若是北伐中原成功了,那麼會出現以下幾種

    諸葛亮成功了,那就不會死。就三國的局勢來看,那麼唯一可以跟諸葛亮抗衡的司馬懿肯定是死了,因為諸葛亮成功了。魏國剩下的人打肯定是打不贏了,但是人可以跑啊,曹丕可並非袁紹那等昏庸無能,曹丕深得曹操真傳,是以即使諸葛亮北伐成功了,還有個扶不起的阿斗在當皇帝。阿斗跟曹丕比起來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加上魏國實力本身就強大,除了司馬懿之外,還有不上武將都在。再加上魏延本就有點不忠,是以諸葛亮無論成功與否,蜀國都別想一統天下,即使沒了司馬懿,曹丕也不可能被滅。這樣算下來,即使北伐成功,諸葛亮死後,蜀國依然會被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親戚打工是種什麼感覺,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