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熊和茄子
-
2 # 寶爸要成長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管的家長”——這句話本身的重點在於後半句,即家長應該採取怎樣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天性貪玩、不順從的孩子得到系統性學習,進而逐漸感受和認知這個世界,逐漸成長起來。
“頑劣”一詞在中文中常常是頑皮不順從的意思,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但我要說的是,“頑劣”的孩子才是正常的孩子,才能毫不顧忌的感知這個世界。作為成年人的我們,當然知道頑劣是孩子的天性,但卻真的很難認同這種天性。孩子淘氣不服管、吃飯不正經、學習不專心等都被認為是不聽話的表現,此時的我們往往就忽略了這種孩子本身的天性,其實是不妥當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成年人往往是以上帝視角觀察他們,並未給予他們平等的角色關係。也就是說,當孩子淘氣的時候、吃飯不順暢的時候、學習不專心的時候,我們就會站在高處批評他們,而我們犯了某些錯誤被孩子指出時,卻總狡辯不承認,此時孩子心中難免會有不平衡。其實我們的做法大錯特錯,正確的做法就是主動承認錯誤,以平等的視角真誠與孩子交流,讓他們感知作為父母的我們首先是他們的朋友、其次才是他們的家長。
孩子在家頑劣常常只被認為不聽話、不懂事,但在親朋好友、鄰里長輩間的不聽話往往就被認定為沒規矩、沒教養,作為父母往往會感到臉上無光,於是張口就罵、動手就打。其實這樣的父母本身才是沒規矩、沒教養的。我的觀點是,孩子如果在親朋好友、鄰里長輩間的確有過激行為,給予一定的教訓是應當的,但父母動口也好、動手也罷,一定要將孩子帶到沒有旁人的地方,給孩子留足“面子”。因為未成年的孩子自尊心並不健全,從心理學上講是不完全人格的人,留足“面子”即是照顧孩子的自尊心、培養孩子的健全型人格。
會管孩子的家長本身不把自己當做家長,而是通過閱讀、交流、觀察、實驗等方式與孩子一同學習、不斷成長。在與孩子一同成長的過程中,這樣的家長會不斷改正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種種不恰當行為,孩子也跟隨家長一同改正自身頑劣的毛病,家長與孩子相互成就。一位大學教授曾說過:家長與孩子首先應該是至交、然後才能是血親。
結語:陪伴孩子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最幸運的一件事,孩子的成長過程漫長而充滿未知,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深感榮幸參與他們的成長,所以真的“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管的家長”。
-
3 # 李七月的時光
我曾經在許多年前聽過一位教育專家的一個講座,那次講座讓我終身銘記的一句號就是:孩子十歲之前,所有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所以,家長才是最重要的角色,而非孩子不行。
孩子出生後,他是一張白紙,您給他什麼,他就在上面畫什麼。您和愛人恩愛,相敬如賓,孩子自然不會和朋友、同學大打出手;您若在餐食時間只用心地品嚐食物,誇愛人的手藝,而不會拿著手機刷視訊,那麼孩子也就不會在吃飯的時候不用心,並很少會挑剔飯菜不合口;如果您做事細心,細緻,那麼孩子就不會丟三落四。這是習慣方面,也是家長的表率。
第二,是引導。
您若希望孩子觀察能力強,表達能力棒,那就需要家長的引導。在日常生活中,在馬路上,在小區內,想想那個小朋友為什麼會哭?看那位阿姨每天都笑容滿面,今天卻愁眉苦臉?春來了,你和孩子去看花苞的美了嗎?看桃花綻放的姿態了嗎?問路的時候,您告訴孩子怎麼禮貌地與陌生人打招呼再說出自己的請求了嗎?這都需要您的引導。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您自有缺點,看見自己的缺點,與孩子共同成長,不但教會孩子如果克服自己的缺點還指給了孩子正確的方向。您不愛讀書,可以讓孩子監督您每天進行讀書,您愛吃甜食,卻又怕胖,您可以進行減少甜食的計劃,仍然讓孩子進行監督。這樣即告訴了孩子什麼是自律,又讓孩子在監督您的同時有了價值感。
無論什麼方面,從行為習慣到思維模式,哪一樣,您沒有起作用呢?或者您找到孩子的毛病,再對照您自己的行為,一定會配對成功的,如果您夠誠肯的話。
-
4 # 清和月的雲川
其實很多父母都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理想型成長,但是怎麼可能呢?很多人說當父母不容易,但是當孩子就一定容易麼?家庭關係處理的好,那麼家裡的氛圍就會很好;家裡的關係如果處理的不好,那麼家裡絲毫沒有溫馨的感覺。
父母的愛沒有錯,錯的是她們的表達方式。絕大多數的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想要把自己能給的最好的給自己的孩子,但是卻沒有問過他們想不想要。由於現在社會的壓力,再加上教育商品化,很多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或許也想讓他們長大以後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對待自己的孩子十分苛刻,孩子也十分的不解,為什麼自己要這麼累。很多父母會給自己的孩子報很多的補習班,每天上完課就要去補習班,孩子覺得父母不在乎他們的感覺,當他們處在青春期的時候,她們就會發洩他們的不滿,開始做各種自己喜歡的事情。父母對此感覺是孩子不聽話了,為什麼成了這個樣子。
其實父母和孩子一定要多溝通,最好以平等的身份對話,而不是以父母的姿態高高在上對孩子們進行說教。要做她們的朋友,而不是一直對她們說教。尊重她們的想法,支援她們喜歡的事情,這樣他們才會更加的喜歡你。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管教的父母是對的,給他們足夠的愛、包容與鼓勵,他們怎麼會那麼叛逆呢?
-
5 # 笑朵姐
我個人覺得說得很對哦!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呢,對孩子的啟蒙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呢!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至於畫風如何?筆法如何?最後呈現在人們眼前是怎樣的畫面效果,就看家長這個“畫家”如何勾勒啦!
孩子不聽話,跟家長平時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第一,是不是家長疏於管教,孩子為了博得你對他的注意,而故意不聽話來引起你對他的注意呢!
第二,是不是家長管教方法不得當或者平時寵溺的過多,覺得自己即使犯錯家長也不會把自己怎麼樣。
建議家長們以後可以這樣:
1、對孩子多一些關心,多一些愛護,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孩子就不會特意不聽話了。
2、孩子不聽話,就要及時告訴他後果。如果孩子執意不聽,那麼他只能自己承擔後果。例如:吃飯時不好好吃飯,在一邊玩,家長催促無果,可以告訴他現在不吃一會兒就得餓肚子。適當的讓孩子承擔後果,下次吃飯他就會聽話的吃了。
3、孩子不聽話,不要老是覺得孩子小無所謂,過分的寵溺,寬容也是縱容他不聽話。
4、不聽話時可以適當的“體罰”一下,例如:掃地、刷碗、收拾房間等等。
只要我們家長正確引導和教育,我們每個孩子都很棒,不會不聽話的。家長一定要學會如何管教孩子。相信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成長,我們都是最棒的!
-
6 # 奶爸煮夫大浩哥
您好,您說的這個情況比較常見,孩子“叛逆”很長見,家長對“孩子不聽話”也很困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幾個叛逆期,這是孩子在心智成熟過程中必將經歷的過程,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應對孩子“不聽話”?到底怎麼樣才算會“管孩子”呢?
家長在溝通過程中很多都比較強勢,喜歡說教,各種問題機關槍似的沒完沒了,然後自己痛快了,抬頭一看,孩子可能沒當回事,或者很憤怒的看著你,為什麼呢?
家長說的,都是家長自己認為的,孩子認同嗎?
其實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我們的溝通沒溝通到點子上。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讓他說出了,或者我們引導他說出來。
他那段時間經常煩躁,不愛說話,發小脾氣,還各種求愛護,最重要的是不想去幼兒園了。奶奶就總說,一個小夥子怎麼總像個女孩子!一批評他就會引發他的反抗,比如說摔東西,打人,爭吵。
我們也發現了不對,就想問他怎麼了,為啥不去幼兒園,你以前最願意去幼兒園了,有小朋友陪你玩,阿姨做的東西也好吃啊,起初他沉默,也不說。後來幾天,我們每天晚上都會做一件事,就是一起聊幼兒園發生的事,開心的和不開心的都說。
聊了幾次,他給我講了他在幼兒園和小朋友爭搶東西的事,他覺得是他先拿到了玩具,小朋友搶了他的,但是他推了小朋友,幼兒園阿姨為此批評了他,他覺得很委屈,所以出現了前面說到的情緒。
後來我們向老師求證了這件事,孩子也沒有說謊話,老師當時之所以批評他,主要是我們家小朋友這段時間接連發生幾次推打別人的情況,我們也和老師溝通我家孩子的狀態,協商後,我們承諾管理好孩子的習慣,老師也在幼兒園做好孩子的安撫。
設想我們不讓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我們可能永遠找不到真相,也不可能真正找到幫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
家長在遇到孩子的問題時首先要放鬆心態,不要過分緊張,先搞清楚原因再發表看法,“搞清楚”就是讓孩子自己把事情或者他的想法說出來,家長再提意見。
也不要過分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問題很正常,但是過分關注,孩子身上有點什麼事就好像天塌了,會給人造成很大的壓力。
以同理心看待孩子的問題,如果是我們遇到了他們的問題,我們怎麼做,會不會做的更好,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想明白了,也就知道怎麼做了。
所以,多聽聽孩子的心裡話,懂他了才知道如何能幫助他。別讓成年人自己心裡的那個“小孩”變得更重。
關注大浩哥,分享更多親自相處的故事。
-
7 # 雪域說情感
這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孩子本就是一張白紙,家長在上面塗成什麼,孩子將來就會是什麼。所以,祖宗留下來的那句“子不教父之過”還是沒有過時的!
當今社會,有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的教育責任推給社會或者學校老師,這是不對的。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最重要的老師,如果這個老師缺席,你自己完全可以用想象,就能定義出孩子的未來會是個什麼樣!
俗話說:種什麼因就出什麼果。這是不用去懷疑的。我曾親眼見證過我的鄰居就遭遇了現世報,鄰居在孩子面前對自己的父母萬般不孝!孩子長大後對他們的態度只比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並且還把當年他們所做的不孝之事,整天掛在嘴上來羞辱他們……!
對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為孩子用心就是為自己用心。至於孩子成人之後會是個什麼樣,那就不是父母能左右的了!但是如果你想省略這個教育過程,那就是坑了自己的孩子!
-
8 # 糯糯媽咪
個人覺得這句話說的挺有道理的。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尤其三歲以前,是性格培養,個性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如果家長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教育孩子,和孩子相處的模式那於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孩子小,不聽話不懂事是正常的,普遍的。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自身也要多多的學習,講究方式方法,有的人平心靜氣的就把道理講通了,孩子安撫好了,而有的人,氣的臉紅脖子粗但孩子依舊我行我素。有的人會說沒辦法我家孩子就這樣,那就只能說明在第一次出現這種狀況的時候就用錯了方法,教育孩子不僅需要愛心耐心,也需要適當的狠心。家長也是不容易一方面要面對生活瑣事的壓力,一方面又想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吧。
-
9 # MAMEI
其實,這話原話應該是說,孩子開始都是一張白紙,至於畫上什麼的顏色,就需要家長一起的努力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第一位朋友。家長就是亦師亦友的存在,亦師時,給予孩子們適當的引導,特別是在犯錯而不自知時,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實時告訴孩子,什麼是對錯,怎麼分辨對錯。亦友時,就是當孩子遇到生活問題及學習問題時,我們可以一起學習改進,一起交流。
-
10 # 孟霞媽媽的育兒經
這句話就印證了父母管教需要方法,是否能掌握到有效的方法是解決孩子聽話問題的關鍵。
拒絕溺愛。父母不要對寶寶的需求一味滿足,要明確孩子的需求要合理,不合理的需求是不允許存在的。父母不要因為對孩子的陪伴少就拿物質填補。爸爸媽媽不要圍著寶寶轉,一個家庭中除了孩子還有彼此,兩個人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會讓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孩子不聽話可能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需做到多關心孩子。我的文章中可能有你要的解決方式,如果有幫助就點個關注吧。
回覆列表
關於“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管的家長,你怎麼看?”這個問題,接下來我會結合自己的育兒經驗來分享一下個人見解。
首先,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我個人認為是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贊同。
1.家長對孩子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但家長並不是唯一一個影響因素。
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確實,我也認為這兩個觀點是對的,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重大的,甚至會有決定性的作用。
但題主說到的一個觀點“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管的家長”,在我角度看來,這句話對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層面上起到了一個警醒的作用,但因為現在社會發展與孩子教育這方面緊緊相連,所以裡面包含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所以孩子聽不聽話,孩子做得好不好,並不能完全依賴家長單方面。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對父母產生了依戀態度,而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作風態度,心態價值觀建立,都會對自己的孩子起到直接的影響作用,這就是為什麼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因為從孩子們的身上,我們是可以看到其父母的影子。
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在父母身邊待著的時間也隨之遞減,而是趨向於學校、同伴、社會方面,所以父母在孩子早期的階段,尤其是在培養孩子價值觀念的黃金時期10歲之前,父母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但與此同時,學校的老師、身邊的長輩、社會的灌輸也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作用,而這個作用是包括的正面和負面的。
所以說,孩子聽不聽話,並不是單純由家長會不會管一個角度來評定的。
2.孩子不聽話,家長應該要對自身作出審視。
我們經常都會聽到,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這個我是比較贊同的。舉個真例項子:在我其中一個班上,就曾經有過一位學生的家長向我請教,孩子在家裡的時候,一有什麼不愉快就會發脾氣,什麼大喊大叫,於是家長就苦惱著應該怎麼教育這孩子才好。
後來在我跟這位家長詳細探討的過程中發現,原來在這個家庭中,父母在孩子面前也是有經常出現大聲批評苛責,發洩情緒的行為表現。
其實很明顯,一個正常的孩子是不會天生就懂得大喊大叫發脾氣的,而這一切都是來源於孩子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氛圍,換言之,與孩子朝夕共處的父母就是最有關聯的物件,父母怎麼做,孩子只是在潛移默化地吸收並且進行模仿。
因此,如果父母還在為孩子不聽話而苦惱著,那就應該儘早審視一下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是否已經出現了異常,如果是的話,越早改變和挽救,越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