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日的雨秋季的風
-
2 # 內蒙大叔在廣州
很明顯這是一個好問題,白酒已經成為奢侈品基本是一個社會的共同認識了,當然,根據18年的統計資料,這裡的“白酒”僅僅指茅臺和五糧液。兩家在單價800元以上白酒銷量佔比為80-85%。夢之藍,國窖1573都靠邊站了。
這是17年飛天茅臺的價格,刺不刺激?
如果單單價格還不能說明問題,這裡還有一個數據:2018年11月,國家統計局公佈,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不知道各位同學有沒有拖後腿,按統計局的資料一年收入可以買8.5瓶。
不過要完整的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寫一篇論文了,這裡我們化繁為簡,這個問題的核心還是需求,這裡只從象徵性消費角度試著回答下這個問題。
象徵性消費是指消費者不僅消費商品本身,而且消費這些商品所象徵的某種社會文化意義,具體到高階白酒這裡,其實主要是指身份或階層的象徵。當然消費時的心情、美感、氛圍、氣派和情調等等也許都不錯,核心當然還是身份和階層的象徵。
那麼我們再具體一點,茅臺和五糧液的的象徵性是什麼呢?這裡就不細展開了,我稱之為共和國長子般的感覺吧。哈哈哈。茅臺和五糧液為什麼會有今天的象徵性?這裡也不細展開了。哈哈哈。只能說在建國70多年的歷史中,其權力的象徵被不斷加強,在限制三公消費後仍然霸佔著消費者心智,同時品牌的稀缺性也促成了這種從權力到成功人士遷移。
最後,我要去上課了,沒時間了,直接出結論。
總之茅臺的奢侈品化,是商品經濟發展時間較短,權力主導社會發展過久,人情社會,身份認同,投機囤貨等多種因素造成的,是一場商家和消費者的合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套用那句廣告詞:“我買什麼則我是什麼。”
白酒從沒有成為奢侈品,白酒很簡單,因為人們的虛榮心把部分白酒變成了高價格的消費品。那些酒並沒有純糧釀造的散酒好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