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月奴

    袁崇煥的生死與明朝的國運不存在直接的因果關係,明朝到了崇禎帝時期,整個王朝已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可以說袁崇煥不死也許可以延緩明朝的滅亡的時間,但是不會改變明朝滅亡的結果,具體原因我認為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明朝末年正好遇上氣候週期,連年乾旱水災客觀上加劇了社會矛盾同時萬曆年間的三大徵耗費了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無暇顧及遼東,給了遼東崛起的時機。

    第二、明朝末年的行政效率低下,吏治腐敗,已經不是區域性的問題。萬曆二十年不上朝,懶政怠政,上有所行下必甚焉。內閣保證了行政系統的執行,可是皇帝本人才是內閣的裁決者,懶政怠政有必須做出批示,這中間就不得不依賴宦官。馮寶寶的地位即使如張居正這樣的權臣強臣也得與其聯手。

    第三、黨爭遺禍朝政。明朝末年宦官專政,士人飽受打擊。逐漸形成閹黨與東林黨,過時荒廢而以爭權為務。

    第四、明朝的內部的問題不是一代人的而是幾代人積累的。制度上皇帝獨攬大權,避免了大權旁落,但是也造成了所有的事情皆決與一人的局面,皇帝勤政有善於政事尚可,一旦惰於政務,大事小情皆不得決,積累的矛盾可想而知。皇帝懶惰日日在皇帝近旁的人就是宦官,宦官專權也是皇帝懶政怠政的顯照。

    第五、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地方自治權力進一步削弱,雖然地方權力回損害中央權威但是也有一個好處就是不至於整個王朝都爛掉。

    第六,遼東事務只是大明王朝的區域性事務,袁崇煥在遼東事務上也許具有決定意義,但是當時國內流民四起,國庫空虛,官官相衛。

    今天我們的理解總是從結果推定當時的決策,選擇,但是當時的歷史狀況,決策機制也是有其合理性的。遼東事務如此重要是因為滿清入關入主了中原,袁崇煥這個遼東事務的關鍵人物就顯得尤為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與喜歡的人保持新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