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奇子週週

    我的童年都是在農村,我們男孩子,每次出去玩都是一大幫,釣魚也一樣,我們釣魚的場景,不侷限於小河,小溪,小水潭,膽子大點,可以去爺爺餵養的魚塘挑戰一下。

    每到夏天,就是小夥伴們釣魚興趣高漲的時候,在農村,沒有專業的釣魚工具,小夥伴們都是自制工具,一根合適的竹竿,魚線就是家裡的縫衣線,把縫衣針燒紅掰彎就是魚鉤了,因為要做浮漂家裡雞鴨的尾羽總是不齊的,大鵝的不敢拔那玩意咬人還記仇,每次做完後,小夥伴們還要互相比較誰的魚竿做得好,回想當時的場景,仍覺得自己做的是最好的。

    魚竿做好後,開始尋找釣魚的餌——蚯蚓,鄉下肥沃的地裡總是很容易挖到蚯蚓,我們也不嫌棄蚯蚓噁心,挖到的蚯蚓,就隨手摘下路邊的野香芋的大葉子包著,挖夠了,就可以帶上魚竿去釣魚了。

    就這樣,一群小夥伴雄赳赳氣昂昂地出發去釣魚了。每個人都扛著自己的釣魚竿,提著一個小水桶,往山澗間的小水潭或者爺爺的小魚塘走,到了地方後,各自找了位置坐著,先往水桶裡提前裝點清水,穿上蚯蚓,拋入水中,小夥伴就互相做手勢“噓”,大家一起靜待等小魚上鉤,連身邊的蚯蚓從包裹的葉子裡爬出來都不管著了,現在回想一下,那竟是除了捉迷藏外,難得的讓大家安靜下來的遊戲。

    釣魚的過程是無聊的,也許都是興趣所向,全程自己參與制作的,釣魚的時候,大家都變得有耐心,幸運的是每次都能上些魚,魚很小有的甚至都不知道叫什名字,但至少小夥伴們都是開心的。

    短暫的夏天裡,在樹蔭下的池塘邊,山澗的水潭邊,總會時不時出現我們垂釣的身影,回想這一切的時候,童年裡的釣魚趣事,彷彿就發生在昨天,彷彿還能聽到流水的嘩嘩聲,樹葉偶爾搖晃的簌簌聲,還有印象裡最深刻的童年的聲音。

    釣魚,對於現代家庭的小朋友來說,已經是一件奢求的事情,平時爸爸媽媽要上班,小傢伙作業繁重,如果說到了假期,天氣好的話,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體驗垂釣的樂趣,在這過程中,父母難得有了休閒時光,小朋友難得有了親近大自然的機會,釣魚,的確兩全其美了。

    所以我是同意自己的孩子去釣魚的,喜不喜歡另外說至少他有一個體驗和接觸的機會,讓他的童年也擁有這麼一段充滿樂趣的回憶何樂而不為呢!

  • 2 # 殘血三井壽

    願意 非常願意……前提是得先有老婆和孩子,哈哈!

    釣魚,是一個過程,從準備:竿、線、鉤、窩料、餌料。計劃:垂釣魚類、垂釣時間、其他如同 傘、水、吃的、椅子、地點。達到後選擇:位置、沒口是等待或放棄或轉變,轉變的依據……

    整個過程都是一個考驗,野外能放鬆而安靜下來喧囂裡的那份躁動,所以也是放鬆自我與調節壓力和換了一個不同的狀態去思考面對一個過程。

    也是一個增進感情的過程,只有在不斷的互動參與交流,才能夠更多瞭解彼此。現在工作進度大,孩子陪伴也少,孩子大部分都是與什麼興趣班打交道!說實在的,課外拓展好,但是再好的課外拓展不如父母陪伴之下親傳身導……我和我父親關係特別緊張,難以溝通……我再怎麼樣努力,溝通不來,我能理解的他,他不會理解你,所以雞同鴨講……

    支援帶小孩一起,但是需要注意安全!我會教他或她,這個過程中有哪些危險,後果是什麼,怎麼去做,就看他或她自己了……成長,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沒有人能夠護一輩子誰……

  • 3 # 爆釣天下

    如今的都市生活,別說孩子與孩子,就連同幢的大人之間,也沒幾個真正的“鄰居”。同一樓道門對門生活數年,開門扔垃圾之際的撞臉,如有相視一笑的打招呼,已經是很難得。不得不說,這樣的成長環境,對小孩是極為不利的。

    遛之一詞,本是寵物專用,貌似現在也用到了孩子身上,吃過晚飯去遛個娃,是不是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這真的是一種悲哀。孩子們一放學,家長的手機微信一連串的資訊,不用看,那是老師們下達的“作戰任務”,佔據了孩子晚飯後到睡前80%的時間,還有20%的時間,要麼面對電視,要麼是平板電腦,難得難得極個別的小孩能有開發自己興趣的機會。於是,孩子們擁有了一系列的“意外”表現:厭學、不聽話、生活自理能力差、除了學習沒有別的愛好……。好不容易盼來了週末,本是放飛的時間,卻又迎來了一堆的輔導班,永無出頭之日可能是好多孩子內心深處的呼聲。

    有些家長可能說了,別人家都在學習,都在上輔導班,我們帶孩子去玩?那不肯定要輸給別的孩子了嗎?現在哪家孩子不是天天在家學習?我們怎麼能鬆懈?

    學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點,但不是唯一,更不是全部。高壓下的童年生活,可能會成就一些高能的人才,可更多的是怪異的性格,孤僻的性情以及一些令家長們束手無策的低能。所以,現在出現了很多如何引導孩子、關注孩子成長的專家。其實,這不是根本,多數時候也解決不了問題。

    孩子們的童年生活已經被大人駕馭,這是大環境,無可改變,但大人可以對孩子們的童年進行調配,調配勞與逸、調配學與玩、調配緊張與放鬆。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確實沒了玩泥巴的條件,且不說找不找得到泥巴,即便是找到好,好像還真沒法子去玩。一些精明的家長,會選擇週末或長假帶孩子去旅遊,會帶著孩子做手工,約上同齡的孩子家長一起聚會等等。細數一下,除此之外,還真沒多少能夠施展的活動。

    其實,有一項戶外活動被很多的家長忽略,那就是垂釣。佔用時間不長,條件限制相對小,花費也很少,實為一個玩泥巴的最佳替代。當然,這是一項男孩較適合的活動,而且不是一個人人都會感興趣的興趣,但可以一試。如果有條件,恰恰孩子又有興趣,那當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讓孩子接觸或愛上垂釣的好處有可能遠超你的想象,很有可能大人們的期望會在不知不覺中達到。

    難得的靜

    垂釣之何以被賦予修身養性的最佳頭銜,源自於它的靜。喧囂不止於都市,已浸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孩子們的童年,說不定孩子需求的正是那一份屬於自己的安靜。不需要繁瑣的準備,只用備上一竿一線,初次的時候,大人輔助一下誘魚,示範一下方法,有可能接下來孩子的表現超出你的預期。他的多動症哪去了?他的煩躁哪去了?為什麼在家裡一刻不停地他,能夠端根竿子久久地凝視水面?或許是因為他心中有期待,或許是他的新鮮,或許這正是對他味口的一道菜……,管他呢,這就是目的,不是嗎?

    獨立處事

    有多少家長能夠放心地讓孩子獨自去完成一項除了學習之外的事情?你讓他煮過飯?讓他獨自過馬路?讓他洗過衣?好像都沒有,處處都充斥著不放心,甚至十幾歲了,澡還不會自己洗。領他到河邊,你所要做的只有一項,那就是保證他別落水,心大一點,那就保證落水了能第一時間拉上來。然後所有的事就交給他自己吧,甚至你可以設定獎勵,如果他能釣到一條魚,滿足他一個近期最大的願望。當然,有可能對於他不能獨立而專心去垂釣的擔心是多餘的,他融入角色的速度令你咋舌,他對於打窩、上食、拋竿這些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超出你的想象,因為他知道,此時此刻,他就是主角。

    體驗成功的喜悅

    垂釣之所以有樂可娛,是因為它有著能釣到魚這樣的獎賞機制,這也是垂釣愛好者愛之甚深的根本。“這一題老師不是講過了嗎?你怎麼還不會?”,“昨天學的又忘了?”,相比這些失敗,如果條件允許(這是家長的任務),釣一條魚要容易得多。不要小瞧他釣上的一條魚,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條魚,而是他成功地做成一件“大事”,從他的表情中,你就可以看到他有多大的成就感,可能這種表情是你第一次從他臉上看到。

    領悟道理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讓他自己去體驗,磨破嘴皮的說道,往往不如一件親身經歷的事刻骨銘心。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對熱水壺特別感興趣,每次燒開水開始冒熱氣的時候,就會饒有興趣地盯著看,這讓我莫名的擔心,萬一哪天不注意他去打翻了怎麼辦。於是有一次,剛燒好的開水,提著水壺到他面前,告訴他想摸你就摸一下。原來他真的很好奇,他真的伸手來摸了一下,孩子他媽正準備張口制止,領悟了我的一個眼神忍住了。當他的手觸碰到水壺的一瞬間,也就是他縮回去的一瞬間,哭倒是沒哭,只是一個嚇到的表情。示意他再摸一次,死活不幹了,以後,對水壺也沒興趣了。

    讓孩子去體驗垂釣,是孩子親歷親為的一件事,至於他能從中領悟出什麼樣的道理,甚至人生哲理,那是他的事。會不會有?不得而知,主要的是,大人給了他這樣一個機會。

    寫在最後

    寫本文絕沒有說要所有父母都要求孩子去垂釣之意,事實上也不是所有的小孩都會接受,只是建議,對於缺少“放飛”的小孩,可以一試,說不定這藥恰對了症,可以一試,或許他收穫了魚,你收穫了狂喜。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不是簡單地搜尋拷貝而來,內容也絕非是單純的理論,都是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對於處於臺釣摸索階段的人來說,不敢說是上乘補品,多少會有點幫助。覺得本文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以後會有更多精彩內容。當然,有不同意見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探討交流。

  • 4 # 胡人913

    1.好事!垂釣本來就是一項健康的修身養性運動,能起到調節心情、緩解壓力的效果。

    2.壞事。

    (1)消耗時間。有的時候釣半天,有的時候可能是一天或是更久的時間。

    (2)消耗金錢。其實如果只是野釣,那麼也不算費錢。但是如果是黑坑,那麼相對來說就是一項需要大量金錢支撐了,隨便一根竿子一千多,隨便一個抄網幾百……隨便釣一場幾百或是上千……

    (3)忽略家庭。因為垂釣少則半天、多則一個周或是更多,所以就沒有時間去陪伴家人,往往會造成家庭的不和諧。

    當然,每件事情都有兩面性,我們要發現好的一面並且加於利用,發展不好的一年儘量迴避。綜合我自身的垂釣經驗,我個人還是願意帶我的孩子釣魚,原因有;

    1.磨練心境。垂釣是一項磨練人意志及忍耐力的運動,因為有的時候可能你會收穫頗豐,有的時候可能一無所獲,有的時候可能一天都不會有一口。這些都要求垂釣者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你要耐得住寂寞、能克服困難、永不放棄、充滿希望。

    2.健康高雅。現在隨著網路以及電子產品的普及,很多孩子現在不願意出門,他們都喜歡宅在家裡。長時間跟電子產品接觸,既有害健康有摧毀人的意志,可以說是弊大於利。帶孩子去戶外走走,不僅能拓展孩子的見識、同時能讓孩子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良好品性。

    3.增進感情。其實現在的家長孩子比較缺少交流,特別是孩子到初中以後基本不喜歡跟家長外出活動,但是如果一起經常去釣魚那麼相互之間就能增進交流、促進感情,何樂而不為?

  • 5 # 家在瀋陽的小鬼

    1,釣魚處空氣清新,有得健康。

    2,可以鍛鍊孩子的耐心。

    3,魚兒上鉤時的興奮,可以使孩子有一個好心情。

    4,享受新鮮的美味。

    學生學業也都有壓力,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得釋放出來,釣魚便是一種釋放方式。

    釣魚時,身心的那種放鬆感是平時體會不到的。學習壓力、生活上的煩惱都拋於腦後。釣友們常常早上3點多鐘就出發了,一釣一整天。這種“癮頭”背後,一是因為釣到了魚很有成就感;二是不知道漁線的那頭釣著的是什麼,是這種未知感讓釣魚的人們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裝餌、拋竿……怎麼今天釣的魚比昨天少了?為什麼這種魚他釣得到而我卻不行?許多的疑惑“引誘”著釣友們。

    有經驗的釣友認為,要想讓魚咬鉤,首先就得弄明白水下哪兒有魚群。而要了解魚群的活動情況,首先要懂得水文、氣象對魚群的影響。調配好魚餌,線和鉤要搭配好等等,都是從實踐中悟出的學問。

    釣魚有助於提高生活情趣,改善生理機能,是保持心理健康,防止抑鬱症、精神沮喪及焦急、暴躁等不良情緒的好方法。釣魚使人心情舒暢,情緒穩定,精神飽滿。再說野外空氣清新,Sunny充足,噪音小,對養身保健大有益處。河邊、池塘等場所的空氣中氧氣充足,經常呼吸新鮮空氣,可引起人體良好的生理反應。日光可使人獲得健美的面板,紅潤健康的面容。人體經日光中紫外線照射後,可以增強面板和內臟器官的血液迴圈,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城市噪音已構成環境的嚴重汙染,經常到空曠恬靜的水域釣魚,幽靜的環境能消除兩耳的疲勞,有助於保持良好的聽覺功能。

    所以我願意

  • 6 # 愛釣魚的小樹

    我建議不帶,如有專人看管而且釣點所處的位置寬場又平躺,可考慮帶。

    其次,我這個問題先要看是帶多大的小孩了,因為太小了在水邊畢竟不安全,需要又專人看護,因為釣魚本身又是需要我們專注,帶小孩也同樣不能大意,所以些這兩者勢必就有衝突了。

    另外,釣魚一般耗時比較長,少則半天,多則一天。對小孩來說,很難又這個耐心,釣一會就可能嚷嚷叫你回家了。

    我回偶爾帶上老婆和小孩一起釣魚,分享週末,也是一種快樂。但是,小孩必須有大人照看,才可以放心釣魚。

    所以說,有快樂,但還需安全第一!

  • 7 # 恩惠小白

    本人作為一個釣魚人,釣魚還是會給如此快的生活節奏,緩解生活壓力。

    我們應該讓孩子,儘量發揮出來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是作為一個家長,該做的事情,不能盲目的扼殺每個人的興趣愛好!

    我們的責任就是充分的 引導興趣愛好的利端與弊端,比如 孩子釣魚時充分指出安全,冷暖防護,希望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管大人或小孩 同樣受到尊重……

  • 8 # 遊釣老文

    如果我有孩子,我會帶孩子一起去釣魚。從中孩子會學到很多,不光是釣魚,還有其他很多,比如保護環境,動手能力,安全意識!等等!!!是很好的鍛鍊孩子的機會!!!

  • 9 # 飛熊釣小魚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我家娃娃三歲半號稱五歲了,我已經帶去釣過兩次魚了。 從本人的成長經歷來看,釣魚這件事幫我躲過了一些可能遇到的壞事,避免了迷戀電玩,吸菸喝酒等壞習慣。但也因喜歡釣魚消磨了許多時間。 所以本人認為,釣魚是不錯的戶外運動,能陪養一定的耐心,細心,觀察力,注意力,但也不能讓孩子過於迷戀釣魚。 如果要教需從頭就認真的從理論到實踐教好。這樣能培養孩子做事認真耐心。養成做事瞭解透徹的好習慣。 個人愚見。

  • 10 # 野釣小石頭

    記得我小時候父親要說帶我去釣魚。那簡直比過生日吃蛋糕更高興了。也許我從那個時候就愛上釣魚了。

    興趣這個東西必須從小培養。所以說市場上有這麼多針對小孩的興趣班就是這個道理.學習固然重要,但小孩的情感需求在幼兒階段卻顯得更加重要。像我平時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能有空帶孩子一起釣魚,是最好的培養父子感情的橋樑。

    魚不咬鉤要等待,天氣炎熱要忍耐

    我曾教育我的小孩.釣魚就像人生。做任何事都要懂得忍耐和等待。

    空軍就像別人的臉色,不是沒次都會有理想的結果。不好意思扯遠了,我很支援帶小孩,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家庭不和睦的獨生子女性格卻是很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