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霞人文
-
2 # 維暄暄
♡習慣性的“攢棺材本”錢——
我小時候常聽老人們這樣說。
其實、“攢棺材本”並非只停留在字面上的意義;
我的父母和很多老人一樣、
經歷過1950年7月10日至1958年志願軍抗美援朝;
經歷過1958年至1960年大躍進時代;
經歷過1960年7月16日至1960年9月1日、蘇聯撤走在華專家1390名,帶走全部圖紙和資料。給中國經濟建設造成了重大損失,加重了中國的經濟困難;
經歷過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
經歷過1966年5月29日開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
老人們見證參與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國家艱苦卓絕的創業、收腹和基礎建設;
因此,經歷讓老人們習慣性為未知的明天、省吃儉用,“攢棺材本”錢。
♡磨難和歷練——
讓老人們倍加珍惜來自不易的好日子——
老人們揮灑青春的汗水、和共和國共同成長;他們比我們更能深刻體會和懂得,
如歌的歲月、
光陰的滄桑鉅變、
時代的日新月異;
他們節省自律、不會亂花錢,秉承勤儉樸實的好作風;
他們習慣性的養成了、
為未知的征途積攢能量和能力,
儲存“過河錢”!
♡但老人們為兒女花錢卻出奇的大方——
老人們在兒女學習輔導、升學入職、買房買車、結婚生子上從未含糊過……。
……………………
和大家分享幾張紀實抓拍,
老人們雖然退休了、
也不肯只享清閒!
-
3 # 高山老竹
什麼叫老年人不消費或少消費?這是一個偽命題。老年人有的退休金高,有的退休金低,但是都按的收入水平進行消費,不可會進行支出大於收入的過度消費。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老年人與中年人、青年人的消費觀念是不同的,不會把自己變成“月光族",也不可能把自己變成“半月光族”,更不可能借債消費。除非萬不得已,每個月總會節省下多少不一的錢存起來,一年下少則存幾千元,多則一萬或二三萬元。這是我們中國平時生活的好習慣,即有了時總要想到沒有時,這樣一旦發生突然事件,就有備無患了。還有一個問題,人老了,吃的穿的比較簡單,粗茶淡飯,青草蘿蔔與鹹菜,麵條、麵包和大米飯,一日三餐就滿足,一個星期吃上三次肉,一次魚,一次雞與鴨,一天一個雞蛋,營養就夠了。對於大魚大肉,什麼山珍海味,老年人沒多大興趣,對於穿金戴銀,西裝革履之類的穿著,老年人很少去趕什麼時尚。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等老年人顧慮頗多,有的還暈車暈飛機,走遠了又怕途中生病,所以多數老年人都願居家生活。俗話說得好,千好萬好不如自己家好。這樣一來花費就自然比中青年人少了。這是我的一點看法。
-
4 # 菁菁35053843
謝邀請:從兒時到今天65個春秋己走到,年青時想打扮但那個時期不充許,穿著簡單樸實就為美,結個婚即使想穿紅點也得藏在裡面,外面還是要穿灰駝色參加婚禮,隨著改革開放,國家一部分人也富了起來,這些有錢人帶動了社會發展,人們穿戴才有了變化,我們年青時該穿的時代己過去,現如今我們己步入老年了,看著年青人穿戴我們十分羨慕,也想穿一下時尚衣服,帶些手飾,再去各地遊玩,想歸想,事實是我們的身體不如從前了,有了老年病還得需要治療,經濟上緊張了,退休金只有不到三千,錢只有自已用都不夠,所以想想應節儉些了,不該買的不能買了,不再想去旅遊了,住回院醫保後還得一個月工資,你想有錢還敢亂花嗎?尤其這次疫情我得了房顫本應入院治療,怕有意外沒住成,但每天往返醫院輸液吃中西藥就把全年能報的七幹五門診費在上月己用完,這大半年只靠自費來醫病,要不就去住院也得幾千,這就是我親身體會,我為什麼有點錢不敢亂花,吃撐不著餓不死,穿大方得體,做為一個老人己知足了,現社會國家盡力出臺各種政策來提高老年人生活,不管兒女有沒有能力管我們,但有個國家的社保,保我們到死我們就很感動,雖不能為國家盡力了,但也絕不拉國家後腿,錢多多花,錢少少花,不攀比,快樂一天是一天,願老年朋友們和我心態一樣,把晚年過好!
-
5 # 曾榕沂
這個問題,我從三方面來分析:
一、老年人的童年是中國解放後最貧窮的年代,他們真得窮怕了。
窮到怎樣呢?吃不飽穿不暖。這不是一家兩戶的事,是大家都過一樣的生活。我大姐現在六十多歲,村裡與她同年的本來有好幾個,就因為吃不飽,再加上醫療條件差,除了我大姐,全死了。我大姐年輕時經常說,她是“死淨種”,說的救是這件事。那時每家最少都有五六個孩子,吃都沒了,哪裡還顧得上穿啊。再說,做衣服也要布啊,布是要布票才能買的。怎麼辦呢?大的孩子衣服不合穿,就讓給小的,一個一個傳下去,破了就補好。當時有一句最流行的話:“衣服補了一年又一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你看,老年人就是從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走過來的。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人民的日子漸漸好轉了,但“勤儉節約”是他們慢慢形成的生活習慣。
二,他們的養老金不多。農村的就不說了,現在的一兩百元根本不算錢。就說企業退休工人吧,大多兩千多,有的甚至一千多。如果只是吃,還是可以的,但到了這個年紀,是多病之秋,不是那個地方痛,就是這個地方不舒服,他們就算平時省下點錢,也不敢亂用,以防不測。
三,大多老年人都用自己的養老金補貼晚輩的生活。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都工資不高,又受社會影響,說什麼提前消費,就算不欠下債務,也是月光族。他們結婚成家時,買房買車都成了父母的責任。有的成家了,兩夫妻每人兩三千元一個月,如果父母不“贊助”,孩子都不敢生。我知道有一個老師,她已經八十多歲了,她的退休金有八千多,但要照顧兩個兒子的家庭。唉,可憐的老人,一生都在為孩子操勞。
這就是大多老年人不敢亂花錢的原因。他們認為,以前一年到頭都沒有幾塊肉吃,現在天天不是魚就是蝦,這麼好的生活已經很滿足了。他們只想一家人和和美美,沒災沒難,有點錢也存下來為家人和自己留個安全感。
-
6 # 96844488
目前很多老人的消費比年青人大,現在這一代老人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兒女都長大了,沒有負擔!退休了,每個月都有養老金,又有醫保。在大城市裡餐館酒家每天從早上到中午大部分都是老人。在餐飲業,旅遊業是最大的消費群體,年青人會捨得去消費嗎?房貸車貸已經把他們壓誇了,還欠銀行一屁股債!一般打工的年青人有能力消費嗎?真正高收入的年青人不多,他們也只能是節假日才能出去消費!
-
7 # 滄海一粟172978748
1、當今所謂老年人一般是指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甚至九十歲,他們是辛苦的一代。有的生活在舊社會動盪年代,有的經歷過困難時期,有好多都生活在低薪的年月。他們苦慣了窮怕了,沒有多少積蓄,家底不厚實,日子過得捉襟見肘,有錢也不敢大手大腳。
2、大部分是中小企業或者大集體家屬工五七工,這十幾年雖然漲了些養老金,但還是比較低,有幾個錢捨不得花攢著以備急用。
3、有一些是因為子女不太寬裕,攢錢留給他們補貼。有的自己身體不好經常有病,須吃藥打針住院,多消費了怕到時候拿不出錢來,都知道求借的日子不好過。
4、還有一種就是為了攢錢,錢是他們的命。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捨不得玩,就這樣粗茶淡飯,苦度春秋,結果把身體搞垮,造成錢沒花了,人卻完了。這真是得不賞失,有不少這樣的教訓理應記取。
-
8 # 董姨8
不是老人不消費,2千多一點點的養老金,要吃飯要吃藥,還要提防住院支付自費部分,有多餘的錢消費嗎?如果我每月七八千,乃至上萬,我敢滿世界竄,也敢每天消費幾百,可惜我們大多數老人每月只有區區二三千,不夠格消費,只能維持溫飽,對不起拖國家後腿了
-
9 # 肥狗陳學攝影
老人節儉慣了,畢竟是度過了艱苦的歲月的,缺衣少食,因此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好生活,並不會大手大腳,習慣節約了一輩子了。再者就是老人總會想著後代,想為後人多留點積蓄,這是中國這麼多年的傳承。
-
10 # 李奇越
因為老年人的需求越來越少了,他們不是不消費,而是覺得沒有什麼可消費的東西,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蔬菜水果,吃的東西分高中低檔,住房如果沒有貸款就沒有負擔,每個月的物業費水電煤,如果出行的話可能就是偶爾旅遊或者朋友吃飯聚會,穿衣服的話一般中老年衣服也不是高檔,而且買的也不多這些消費日常需要,如果一個5000退休工資還能存點,存多少要看個人的生活習慣。老年人消費群體應該更加務實理性。不會浪費而已。
回覆列表
哪有不消費的?老年人也是要消費的,只不過老年人的消費不像年輕人那樣了!
但是,城鎮的老年人怎麼會不消費呢?說他們少消費,這倒是符合老年人消費的特點,因為他們老了。有能力消費也消費不了多少了,老年人衣食住行的消費也是個定數,只有減少,沒有增加。因為已經消費不動了。
在城鎮生活的老年人一般的消費其實是有限的。一是他們是過來人,經歷過苦日子,節儉已成習慣,不會大把花錢的。手裡有錢,心中踏實,你要他花,也不願多花,消費願望低。
二是,他們消費的方式有限。買房買車是不可能了,買家用電器又用不壞,能不更換就不會更換了。吃穿花費有限,去遊山玩水大多年老多病,當然也不方便。娛樂花費也用不著了。你說,城鎮的退休老年人,花錢處其實不多。
三是,老年人的積攢很大一部分是補貼了兒女。兒女買房、買車,孫子輩的花費,老年人是樂意不樂意總是要拿出一部分的。小編的鄰居,老教師退休了,過去退休金七八千,現在可能更高。老兩口花不了多少,一部分養老,其餘幾乎都是給三個女兒買房和幾個外孫讀書花費了。
四是,老年人最大的擔心,就是看病花錢,所以,攢錢預備看病,這個錢一般不會動。如果生病,自己有錢,買藥、請陪護都好使。
所以,刺激消費,不要指望老年人,他們的消費習慣是保守的。去超市看看,排隊買便宜雞蛋都是老年人。他們自己也說,上了年紀,是貪財怕死不瞌睡。
最後要說,當你還不太老的時候,要積極消費;等你太老了,想花錢也不容易了。當然,被保健養生堂忽悠的不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