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呂俊山馬克思主義
-
2 # 小小漁夫2
根據自己需求和適用性來決定購不購買,現在家庭一般都買得起,很多人買個車是覺得回家有面子
就單純,一個車一年基本需要多5000-10000元開支,不算折舊
出門在外打工的親戚朋友很多買車就是過年開十天半個月,平常就是放在家裡!
確實回來家用代步和走親戚串門都舒服些,具體還是根據自己情況和實用性來決定
-
3 # 峰哥聊車
謝謝邀請,要是沒有什麼非必要的就不要買了,車不但是消耗品,而且目前在那停車都困難,出去辦事找不到停車位更佔用時間,有時還要小心刮蹭,最近幾年大家的購車熱情很是高漲,但大部分人買車就過年那幾天開一下,其它時間都不開,完全是浪費,隨著各地公共交通的改善,未來出行將會很方便,大家也更加理性購車。不會想現在這麼衝動。
-
4 # 眾校keji
現如今,汽車品牌越來越多,買車的人也越來越多。各種品牌的汽車多種多樣,同一價位的汽車,你可以有很多選擇,不管是中國產車、合資車、進口車,還是緊湊型車、中型車、中大型車,亦或者SUV、MPV……燒油的、混合動力的、純電動的,真的能讓你選的眼花繚亂,可以說選車是個比較糾結的問題。
現在買車的多是為了出門代步,方便出行,也有的是為了面子。不同群體對車的需求不同,各自的需求主導著買車的定位,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經濟因素在作用著。
對我來說,由於公司裡家10來公里,坐公交車的話,由於經常繞路,一般得半個多小時才能到公司。
當然這只是買車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主要是有輛車也方便啊,想去哪就去哪,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走哪條路就走哪條路。週末抽空還可以多回幾趟老家。坐車總歸來說是不方便的,侷限性太多。
個人的生活習慣和活動半徑決定了交通需求,經濟條件決定交通實際需求。交通環境是交通供給的重要因素。個人綜合考慮供需平衡點,就會決定是否買車及買什麼價位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