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ineteen小醫生
-
2 # 人言道語
夏天養陽,冬天養陰。
夏天萬物生長靠太陽,萬物在春夏積累陽氣(熱能),為過冬準備。
冬天萬物閉藏休息,如同睡覺,
睡眠不好,第二天就沒精神。同理,冬季養陰就是節省陽氣。
如同電池,
滿電時如夏天,可消耗。
缺電時如冬天,節約用。
充電=養陽
-
3 # 微言筆記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個概念最早是在《皇帝內經》中提出來的。老祖先早就給我們說了冬天該做什麼。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 ,養藏之道,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冬天,是個閉藏的季節,天氣非常冷,我們應該不要讓陽氣被擾動,就是保護好陽氣,早睡晚起,等太陽出來,使志向藏匿起來,遠離寒冷尋找溫暖。
可見冬天是一個屬陰的季節,人作為自然界的一員,就應該跟隨大自然的節奏走,反著來就會傷身體。所以又有言:“逆冬氣,則太陰不藏,腎氣獨沉”。“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按照自然的規律來,調養好自己的身體。
春應肝,夏應心,長夏應脾,秋應肺,冬應腎。冬氣按照五臟劃分,冬天又應腎。“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
這時候,注意不要劇烈運動,睡眠充足,常曬太陽,陰陽互根互用,可以食用一些滋養腎陰的東西,比如熟地,枸杞等等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這一理論出自《黃帝內經》,是根據春溫夏熱,人體陽氣長而陰氣消;秋涼冬寒,人體陰氣長而陽氣消這一自然規律提出的。屬於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之一“順應自然”。自然界為人類提供了各種生存的物質和條件,同時,四時氣候,地理環境等自然界的變化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人應順應自然界的變化,根據這種變化進行適當的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