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媽媽納的千層底早已穿破不能要了,可是我還是記得我媽媽給我和弟弟及家人納千層底的樣子,白天媽媽要去地裡幹活,晚上等我們都睡覺了,才做鞋子,有時一覺醒來發現媽媽還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納鞋底,那時感覺她就像個鐵人似的,從來不在我們面前表現出她的累。 一雙布鞋的做成是一次瑣碎的勞作過程,是一種歲月沉澱的過程,也是一份看不見汗水的體力活。
媽媽做布鞋是有一定程式的。農閒時分,她便找一個晴朗的日子“打殼子”。(殼子分為三種,棕殼子,布殼子和筍殼子,棕殼子和筍殼子是做鞋底用的,而布殼子是做鞋幫用的)。一般媽媽會用收藏已久的舊床單,舊衣服撕成一塊一塊的布,用粘稠的米麵漿糊一層層的粘起來,鋪平在門板上晾乾。等布殼子徹底硬挺後,再用平日裡修剪的紙鞋樣照著剪出鞋幫的模型,貼上條絨布鞋面,鞋口處安上兩塊鬆緊布。棕殼子的打法是和布殼子是相似的,只是材料是山上割來的野棕和魔芋漿糊粘起來的,而筍殼子是在山上竹林裡面去撿的,這個只有一種竹子的筍殼可以用,我不記得是什麼竹子了,用掃帚把把靠筍尖上面的那一層黑色的絨毛掃去,這兩種便是做鞋底用的。照著紙鞋底樣把它剪出模型,棕殼放最下面,筍殼放中間,我猜測是防水的作用吧,沿著邊縫上七層白洋布條,填上層層碎布,用棉線一針一針的納鞋底,直至整個鞋底的四周都被納過,成為所謂的千層底後,就開始上已經加工好的鞋幫了,等兩者合二為一後,一雙真正的千層底布鞋就算大功告成了。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奶奶又給我做了一雙千層底,我一直捨不得穿,放到現在就經常拿出來曬曬,我奶奶己經過世十幾年了,每次看到這雙鞋子就回想起奶奶對我的好,我奶奶不光鞋子做得好,繡花也繡得好,她都是用廢紙,自己用剪刀剪出各種花鳥,在貼到需要的地方用鉛筆畫下,配上各色的絲線,繡出的花鳥,栩栩如生。她們的手藝都那麼好,我怎麼就沒有遺傳那麼一點點呢。
下面展示一雙我婆婆給我做的千層底,這是結婚後婆婆給我做的,我就試穿了一下,大小合適,非常舒服,我也捨不得穿。
兒時媽媽納的千層底早已穿破不能要了,可是我還是記得我媽媽給我和弟弟及家人納千層底的樣子,白天媽媽要去地裡幹活,晚上等我們都睡覺了,才做鞋子,有時一覺醒來發現媽媽還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納鞋底,那時感覺她就像個鐵人似的,從來不在我們面前表現出她的累。 一雙布鞋的做成是一次瑣碎的勞作過程,是一種歲月沉澱的過程,也是一份看不見汗水的體力活。
媽媽做布鞋是有一定程式的。農閒時分,她便找一個晴朗的日子“打殼子”。(殼子分為三種,棕殼子,布殼子和筍殼子,棕殼子和筍殼子是做鞋底用的,而布殼子是做鞋幫用的)。一般媽媽會用收藏已久的舊床單,舊衣服撕成一塊一塊的布,用粘稠的米麵漿糊一層層的粘起來,鋪平在門板上晾乾。等布殼子徹底硬挺後,再用平日裡修剪的紙鞋樣照著剪出鞋幫的模型,貼上條絨布鞋面,鞋口處安上兩塊鬆緊布。棕殼子的打法是和布殼子是相似的,只是材料是山上割來的野棕和魔芋漿糊粘起來的,而筍殼子是在山上竹林裡面去撿的,這個只有一種竹子的筍殼可以用,我不記得是什麼竹子了,用掃帚把把靠筍尖上面的那一層黑色的絨毛掃去,這兩種便是做鞋底用的。照著紙鞋底樣把它剪出模型,棕殼放最下面,筍殼放中間,我猜測是防水的作用吧,沿著邊縫上七層白洋布條,填上層層碎布,用棉線一針一針的納鞋底,直至整個鞋底的四周都被納過,成為所謂的千層底後,就開始上已經加工好的鞋幫了,等兩者合二為一後,一雙真正的千層底布鞋就算大功告成了。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奶奶又給我做了一雙千層底,我一直捨不得穿,放到現在就經常拿出來曬曬,我奶奶己經過世十幾年了,每次看到這雙鞋子就回想起奶奶對我的好,我奶奶不光鞋子做得好,繡花也繡得好,她都是用廢紙,自己用剪刀剪出各種花鳥,在貼到需要的地方用鉛筆畫下,配上各色的絲線,繡出的花鳥,栩栩如生。她們的手藝都那麼好,我怎麼就沒有遺傳那麼一點點呢。
下面展示一雙我婆婆給我做的千層底,這是結婚後婆婆給我做的,我就試穿了一下,大小合適,非常舒服,我也捨不得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