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塔尼亞特點

    鴨瘟又名鴨病毒性腸炎,是由鴨瘟病毒引起的鴨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部分發病鴨頭頸部腫大,故群眾把它稱為“大頭瘟”。鴨瘟發病迅速、傳染性強、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嚴重威脅著養鴨業的發展。

    不同日齡、不同品種的鴨均可感染,但在不同品種中,以番鴨和麻鴨最易感,北京鴨次之。在自然感染條件下,成年鴨發病率與死亡率較高,30日齡內的雛鴨較少發病。在其他禽類中,與鴨混養的鵝或與病鴨有直接或間接接觸的鵝也能感染鴨瘟,但很少造成廣泛流行。野鴨、野鵝(加拿大鵝)、大雁等,透過人工接種均易感,而在自然界中,常為病毒攜帶者,無明顯發病。雞對鴨瘟病毒有較強抵抗力,即使鴨瘟流行時,雞群絕不會發病。

    鴨瘟的傳染源主要是病鴨和帶毒鴨以及潛伏期感染鴨,其次是其他攜帶病毒的水禽、飛鳥之類。這些帶毒的禽類,特別是病鴨,很容易透過排出的糞便及其分泌物汙染飼料、飲水、飼養工具等散播病毒。當健康鴨群與病鴨混群放牧,或間接食入汙染的飼料時,均可感染髮病,從而造成該病的流行。消化道感染是主要的傳染方式,某些吸血昆蟲也有可能是本病的傳播媒介。

    當鴨瘟傳入一個易感鴨群后,一般3~7天開始出現零星病例,再經3~5天陸續出現大批的病鴨,疾病進入流行發展期和流行盛期。整個流行過程一般為2~6周。如果鴨群中有免疫鴨或耐過鴨時,流行過程較為緩慢,流行期可達2~3個月或更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積分號∫怎麼讀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