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畫中人
-
2 # 一葉小舟168521774
李世民和李淵至所以能形成那樣的結局,一是李淵對親情的券戀,給了李世民反擊的機會。二是玄武門之變的突然性超出了他的意料。前者李淵不願做,後者李淵不知道該怎麼做。雖然,李世民當時手中並無兵權,還是取得了勝利。
如果,李淵願意取李世民性命,易如反掌。武德八夏末,突厥又一次入侵大唐。不過這一次,他們變換了方式,改重點進攻為全面開花。西起涼州東至幽州數千裡戰線都成了戰場。一時間,唐政權受到很大壓力,唐軍疲於奔命。
李淵派往前線的將領是右
衛大將軍張瑾,安州大都督李靖等。李世民駐守蒲州,任務是防守關中門戶。
李淵這樣安排名顯是對李世民的抑制,不讓他再出風頭。即便是張瑾在太谷和突厥人作戰時全軍覆沒,李世民也沒有被派往前線。
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一直打到武德九年,也就是,玄武門之變發生的這一年。李世民這尊大唐的戰神始終沒有出現在正面戰場上。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李世民在東宮舉行的夜宴上中毒,吐血數升。李淵去秦王府探視,對李世民說:我想讓你重撐陝東道大行臺,居住洛陽,並准許你建天孑旌旗。
對於李淵的安排,李世民是求之不得。可惜,由於,李建成從中作梗,此計劃沒有成行。
曾經,李元吉就很露骨地建議李淵殺掉李世民,當時,李淵嘆了口氣,說:秦王平定天下有功,你有什麼埋由殺他。
由此,可以出,李淵有除掉李世民的念頭,而且,也能除掉他。至所以下不了這個決心,一是當時李淵己經六十多了,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權力,江山固然重要,但是,讓一個老人除掉自已的兒子,終究下不去這個手。
李世民在絕境中,放棄了親情。李建成和李元吉從來就沒有放棄過除掉李世民的念頭。
如果說,李元吉建議李淵除掉李世民,李世民毫不知情,李建成讓Mustang給李世民想摔死他,是小兒科手法,那麼,李建成設計的昆明池之變,卻讓李世民不得不作絕地反擊了。
李建成的計劃是,借突厥人來襲的機會,讓李元吉領兵出征,並借調秦王府一眾將領,如尉遲敬德,程知節,秦諒等,並藉機全部除掉他們,同時,在昆明池舉行的餞行酒宴上,除掉李世民。
如果,這個計劃能成功,也就沒有什麼玄武門之變了。可惜,東宮出現了叛徒,計劃洩密了。於是,有了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兵力有限,沒有辦法發動大的戰鬥來奪取權力,只好設計了一個精巧的斬首行動,控制李淵,殺掉李建成,李元吉。
其實,玄武門之變是一場冒險,李世民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取勝,這一點,包括李靖,李勣都不看好。李世民卻幹了,併成功了。
從李世民下決心發動政變那一刻起,他就把親情拋棄了。這一點,恰恰是做為父親的李淵做不到的。這一點,也可以從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非常快地交出權力上看出來。
-
3 # 隨豫而安2020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已經空手無權,但是他卻成功的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他的兄弟,逼迫他的父親禪位,當上了大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為什麼他能成功呢?
首先,也就是因為當時的他空手無權,這才使他對自己所處的境地有了清醒的認識,他和他的兄弟已經是不死不休必須得有一方倒下才能了結,明白自己已經別無退路,想擁有一線生機就必須置之死地而後生,從而激發了他孤注一擲,放手一搏的勇氣,最終去下定決心去發動事變。
而且他雖然空手無權,但是他為大唐開疆拓土征戰多年積累的人脈尚在,在追隨他多年將士心目中的影響力尚在,這使得他一旦下定決心舉事,就立刻能有行動起來的實力,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將士去甘願赴死,這種軟實力比位高權重更重要。
當然他之所以能斗的贏他老爹,是因為他老爹李淵從來沒有想過他這個兒子會去和他鬥,他總認為一切還在他的控制之中,沒想到局勢會突然惡化,他的兒子會孤注一擲去發動事變,殺死他的兄弟,向他逼宮,否則的話,任憑李世民再行事機密,單憑他那點實力還是不可能成功的。
-
4 # 槐蔭樹下的老曹
什麼叫空手?什麼叫無權?
如果李世民真的是空手,那些支援他進行玄武門之變的策士、武將們,都是李淵臨時加派給他的嗎?
如果李世民真的是無權,他怎麼能夠發動玄武門之變?那些在玄武門之變中向李建成和李元吉發動進攻的將士們,又是在執行誰的命令?
李淵之所以沒有鬥贏李世民,從策略的層面來說,是他沒有了解李世民和他手下的那班人馬,沒有進行充分的防備,被李世民搞了一個突然襲擊。
從機制和歷史背景來說,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胡人漢化與漢人胡化,使整個大唐王朝,忘記了中國過去的歷史,忘記了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意義,忘記了劉邦大殺功臣,晁錯削藩,漢武帝實行推恩令的意義。
秦始皇的中央集權,最主要就是吸取前朝各國諸侯,軍權政權一把抓,從而與帝王之家形成實力對抗的教訓,將地方上的軍政分開,分別由中央管控。
劉邦大殺功臣,晁錯削藩,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也都是這個目的。
可是,魏晉南北朝的長期動亂,加上北方遊牧民族強勢入主中原,將胡人文化也帶入中原,使得隋唐貴族,在很大程度上被胡化,類似於春秋戰國時代的那種諸侯制度,也就在胡化的影響下死灰復燃。
這是李世民之所以能夠突襲成功的歷史原因。
後來的安史之亂,也是由於這個原因,也是由於唐朝大量設定節度使,將一個地方的軍權政權委託於一人,從而形成一些有能力與中央對抗的地方實力派。
-
5 # 國史春秋
從表面上看,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同大哥李建成與兄弟李元吉在鬥,而實際上最後歪打正著實現了自己的“一步登位”。所以,事變過程倒像是李世民同父親李淵的較量,而死去的兄弟二人不過是他通向皇位的兩塊絆腳石。
(李世民劇照)
玄武門之變的成功在於出奇制勝,這也是古代歷史上所有政變成功的一個關鍵點,即在對方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發動攻擊。而對方正是由於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不能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於是措手不及,被對手一舉擊潰,如同獵手捕捉獵物是一道理。顯然出其不意的進攻,遠比大張旗鼓地追逐更容易成功,並且還省時省力。
縱觀唐朝歷史,也有許多政變失敗的案例,比如李承乾、李重俊。當然,也有不乏成功者。李承乾之所以失敗,原因就是李世民早有預料,事先做了充足的應對之策。所以,李承乾自認為萬事大吉,而實際上一直在父親眼皮底下“裸奔”。如此一來,他若行動其實是自投羅網,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李淵劇照)
再比如唐中宗太子李重俊誅“韋武集團”案,同樣以失敗告終,而他失敗的原因與計劃不周、倉促起兵有很大關係。反觀李隆基為除韋皇后及姑姑太平公主,先後發動兩次政變,均大獲全勝。原因就是事先周密佈署,然後突然襲擊,一招制敵。
如果說與太平公主的較量是李隆基手中的權力佔據了優勢,因為畢竟當時他已經登基稱帝,可以行使皇權,那麼在“誅韋”的過程中完全是憑藉智慧和膽識。因為當時的韋皇后權傾朝野,黨羽遍天下,簡直就是女皇武則天的一個翻版,而當時的李隆基不過是一個暫居京城的小小藩王(臨淄王)。
所以,在李世民同李淵的較量過程中,權力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東西。更何況李世民並非沒有權力,相反權力很大。第一,李淵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這個官職是李淵首創,地位同皇太子並駕齊驅。什麼概念呢?就是李建成有自己的東宮班底,而李世民同樣可以“開府納僚”。也就是說,李世民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小朝廷”,要不然他怎麼可能集結了那麼多諸如尉遲敬德、侯君集、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一幫文臣武將。
第二,李淵封李世民為“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所謂“陝東道”,就是掌控以洛陽為中心關東地區的軍政、財政、民政大權,形同一個諸侯王。而關東自古就是富庶之地,“山東多豪強”就源自於此。特別是李淵還曾有過讓李建成佔據長安,讓李世民“建國”洛陽的想法。因此不難看出,整個關東地區實際是李世民的一個根據地。
縱上所述:玄武門之變之前的李世民並不是空手無權,而且是一個繼李淵坐鎮的朝廷、李建成執掌的東宮之後,又一個完全可以左右朝堂命運的政治團體。
如何讓自己的團隊發揮最大的能量,李世民分三步走:1.先向父親告狀說:李建成與李元吉不僅淫亂您的後宮,而且想置兒子我於死地。前幾日李淵親眼所見李世民因與李建成、李元吉飲酒後而“吐血數升”,所以“淫亂後宮”之事務必查個水落石出。於是命李建成同李元吉第二天一早朝堂對質。如此一來,李世民不動聲色佈下“引蛇出洞”之計。
2.玄武門設伏,突然襲擊。由於之前李世民已經將視線轉移到後宮妃嬪身上,而李建成、李元吉為澄清事實或辯白自己必然放鬆對李世民的警惕。最重要的是,父親下達的命令他們不敢不聽,所以最終玄武門成了兄弟二人的“鬼門關”。
3.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劫持李淵,逼迫李淵交權。殺死李建成與李元吉之後,李世民馬上派尉遲敬德去武力“保護”李淵。而李淵還對整個事件一無所知,當得知兩個兒子已經命喪黃泉之後,他不僅感到心灰意冷,而且明白大勢已去,只能順勢交權。
此時,如果李淵再同李世民撕破臉皮,已經毫無意義。反之那樣去做,無論是於國,還是於家,都是一種不可估量的摧殘。因此,李淵採取了最明智的做法,把家國的損失降到了最低。總之,玄武門之變之所以是那樣一個結果,其中必然包含了李淵妥協的影子。而李世民要的無非就是這樣的一個結果。
-
6 # 吳越黃河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1.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是否真的無權?2.玄武門之變前,李淵和李世民是不是鬥爭的雙方?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封號秦王,職位有天策上將、太尉、司徒、中書令、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等。在長安開天策府,實力還在太子之上;若去洛陽就職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影響遍及關東,若果真得到關東世家支援,有分裂天下之險。所以李建成雖貴為太子,仍焦躁難安。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真的空手無權嗎?
1.至少沒有史實證明,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被正式剝奪權位。
2.皇帝敕令李世民上朝辯解,可能是李世民空手無權的誤讀;或可理解為暫時停職。
3.即便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被剝奪所有職位,哪怕連秦王封號也被剝奪,只要他不死不殘,沒有被圈禁,也不能說他空手無權。如果說提問者說的公權是的話,這裡的“權”就超出了提問者設定的含義。
稍微解釋一下:
道分王霸,權有公私。在階級社會,君臣、父子、師生、貴賤、富貧、老少、夫妻、強弱等,都構成權力關係。其中一些,即便在當代,也是實際社會關係的組成部分。
李世民作為李淵的嫡次子,血脈天然賦予他皇子的身份和權力;起兵後多次領兵,且勝多敗少,讓他在將士面前有權威;身份高貴,卻能平易近人,深得軍心民心和國士之心。這些優勢足以成其大勢,抗衡太子,讓皇帝李淵都不得不慎重考慮。
所以,不能說李世民在玄武門政變之前就空手無權了。
但是,玄武門政變之前的確是李世民手中實力最小的時候。在唐高祖李淵默許之下,太子李建成多次以各種理由調走天策府的將士,以至於玄武門政變之時,李世民手下赫赫有名的,也就是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等人,原本李世民麾下的“房謀杜斷”、大唐軍神李靖、秦瓊、徐世績、程知節等,都不在場。
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和李元吉是一方,是為太子陣營,李世民的天策府是一方,這是秦王陣營。雙方既合作又對抗,互有攻守,也互有勝負。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不是作為太子的李建成過於優秀,甚至因急於上位掌權而威脅到李淵,李淵也不會扶持李世民。說李建成無能的人可以休矣!
可以說,在玄武門政變之前,唐高祖李淵一直在玩著腳踩兩隻船的遊戲,並且玩的痛並快樂著。
後學者也多有論述,無論李建成賢與不肖,都少有人歸罪於太宗。更沒有人認為玄武門之變前,李淵與李世民是鬥爭的雙方。
所以說玄武門政變之前,李淵和李世民不是鬥爭的雙方。
即便在玄武門政變之後,李淵和李世民也不是鬥爭的雙方,而是合作善後。
要知道,李唐的李家雖然在立國之前並不被隴西李家認可,但作為關隴集團的一份子,也是世家大族。作為貴族,父子三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貴族風度是刻在骨子裡的,知進退,既是少小之時就受過的教育,也是大勢已成之後必然的選擇。
玄武門之變既然已經發生,最親的父子二人再為了皇位而相互爭鬥,就沒有了意義。遊戲玩脫了的李淵,在喪子喪孫的打擊之下,恐怕早就心灰意冷了。在李世民掌控長安局勢的情況下,唐高祖李淵雖然還有戀棧之意,但是皇帝大位就如同雞肋,不如歸去,及時行樂。
所以,與其說玄武門政變之後,二者處於鬥爭的雙方,不如說二者合作善後。
-
7 # 131368635281
李淵是唐朝開國皇帝,手握皇權,想收拾誰都是很容易的。關鍵他是父親啊,他真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們因為爭奪皇位而骨肉相殘,在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一次刺殺李世民失敗後,李淵欲立李世民為太子,封李建成為蜀王打發到蜀中。並對李世民說,希望只要李建成不威脅李世民,就讓李建成在蜀中安度一生。只不過李淵耳朵軟,讓後宮寵妃們一頓耳邊風,就把這件事吹散了。加之李淵認為李建成是嫡長子且立太子久已,不忍更換。但李世民又功勞巨大,聲望很高,名聲在外。李淵一直都是搖擺不定。這為太子黨和秦王府間的政治鬥爭進一步加深埋下伏筆。
這件事後,李建成和李元吉更是頻頻對李世民出手。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處境達到最為危險的境地。
那我們看看此時雙方力量對比吧。李世民身邊只剩下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高士廉等心腹(李建成為打擊李世民,利用李淵把李世民身邊的謀士和猛將一一調走),府中只有800家兵。而李建成府中有兩千長林軍和從幽州調來的三百突騎兵,加之齊王府力量,處於絕對優勢。
起因是突厥來犯,李建成促使李元吉領兵出戰,藉機要呼叫尉遲恭、長孫無忌、侯君集等人,徹底架空李世民。並利用出兵之際誘殺李世民,不想被李世民收買的人洩密給李世民。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紛紛苦勸李世民擊殺李建成,奪取政權。李世民默許,連夜召回一眾謀士、猛將(軍隊就不用想了,按唐製出兵必須由皇帝首肯)
然後李世民進宮告御狀,陳述李建成、李元吉的陰謀,李淵震怒,下令調查。因為李世民從未對李建成動過手,這使李淵疏於防範。
李世民率領尉遲恭、長孫無忌等眾人,祕密埋伏於玄武門。玄武門守將常和本是太子親信,不料早被李世民收買,這又打太子一個措手不及,加之力量對比的優勢,李建成、李元吉有些驕狅,而李世民一眾就是背水一戰。當李建成、李元吉入宮察覺不對,想要逃跑時,李世民果斷射出一箭,射殺李建成,尉遲恭擊殺李元吉。
李世民取得玄武門之變勝利。這一年是626年,李世民稱帝,是為唐太宗,唐朝開始步入盛世。
-
8 # 唐島漁夫
這個題設首先是不對的。
李世民就算是空手無權,但他手下依然積累了大量的幕僚,這裡面,有文有武。
畢竟,三個兒子中間,只有李世民曾經單獨開府,這個人才儲備的過程,是獨一無二的。
簡單說下李世民的人才儲備梯隊建設,如下,
唐太宗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用到了不同的人才。他的核心人才梯隊按照時間順序以及李世民的政治生涯發展,大概可以分成四大類。
① 天策府創業盤
三王會戰結束,李世民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特被恩准單獨在洛陽開府。李世民就以洛陽為基地,以天策府為核心,把自己麾下這些年收羅的能人異士進行整合。無論出身關隴舊臣,還是地方割據勢力,乃至於各路農民軍,全部都彙集到李世民帳下,最終形成了聽命於李世民的官僚集團雛形。
唐高祖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在於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明爭暗鬥中,李世民決定不能坐以待斃,所以提前在玄武門下手,發動政變殺死太子和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從一開始就註定要殺人沾血的,而且要搞的人也都是皇帝的兒子。李世民特地挑選了九名心腹中的心腹參與政變,當然,前提必須是能打的主兒,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再怎麼是心腹也肯定不行。這九個人,後來就被稱為“玄武九將”。
李世民心裡門清,幫助老爹把江山打下來了,又從同胞骨肉手中把江山搶到了自己懷裡,但是革命容易建設難。要是接下來改善國計民生,搞轟轟烈烈的經濟建設和社會變革,單單是依靠當年的各路軍頭,以及在玄武門門前的豪俠之士,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早在“天策府”開府的同一年,李世民就在都城長安設定了“文學館”,吸納各路英才,組建了一個專門幫助皇帝討論和參謀軍國大事的組織,因為成員有十八人,所以被稱為“十八學士”。十八學士,後來就成為唐太宗的御用智囊團。唐太宗後來命當時的大畫家閻立本為十八人畫像,有《十八學士寫真圖》傳世。
二十四功臣,是在唐太宗晚年的時候,帝國以國家名義確立的,多年以來追隨李世民鬧革命和搞建設的功臣名錄。後來李世民命閻立本作畫,為二十四為功臣繪出了真人大小的肖像畫,名為《二十四功臣圖》,陳列在帝國皇宮內的凌煙閣裡面,因此被稱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所有以上提到的,就是貨真價實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嫡系。
這樣的嫡系人才梯隊建設,別說李建成和李元吉,就算李淵也畢不了。
連想都不敢想。
-
9 # 家裡有礦666
李淵玩平衡術給玩砸了,他扶持了兩個集團,太子集團和秦王集團,有意讓這兩個集團互相爭鬥,互相牽制,他就當一個裁判者居中調解,從而掌握大權。在唐王朝的統一戰爭中秦王集團的勢力變的越來越大,李淵就有意向太子集團傾斜,打壓、抑制秦王集團,但在這個過程中秦王集團的追隨者們並不甘心就這樣束手就擒,他們攛掇李世民賭把大的,不按李淵的遊戲規則出牌,來次斬首行動——玄武門之變,直接把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給滅了。這樣權力的天平立刻失衡了,李淵這個裁判者也就沒用了,失去制約的秦王集團用武力做後盾逼迫李淵交出了大權。
-
10 # 宋順生552
能走到那一步的人沒有善良的人,李世民的成功顯示了他的手毒心黑,李世民封秦王,天策上將,手下人才濟濟,房謀杜斷,長孫無忌,秦瓊,尉遲恭,程知節,候君集等。有心算無心之下的突然性,李洲四個兒子李玄霸早死,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殺,李洲能怎麼為,殺李世民嗎,殺的話無後了,打的江山為誰辛苦為誰忙?再說不一定能殺的了,再來一場爭鬥就便宜了外人,只好挰著鼻子認了。自己示弱一點,兒子總不會殺老子吧!只是沒有權力而已,該享受的還是一樣,再說李洲也老了,心善了不少,也當不了幾年皇帝
回覆列表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不是鬥不過李世民,而是沒想到李世民敢孤注一擲地發動政變,從正常的鬥爭手段來說,李世民是無法和李淵,以及李建成爭鬥的,李淵以為一切盡在掌握。
李淵是唐朝的頭牌,掌握著所有的權力,包括對李世民任免的權力,他可以一言而定李世民的生死和榮辱。
而李淵支援的李建成是眾望所歸的皇位繼承人,身為太子擁有參政權不說,在長安掌握的兵權也遠遠比李世民多。
玄武門之變的成功在於出奇制勝,這也是古代歷史上所有政變成功的一個關鍵點,即在對方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發動攻擊。而對方正是由於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不能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於是措手不及,被對手一舉擊潰,如同獵手捕捉獵物是一道理。
顯然出其不意的進攻,遠比大張旗鼓地追逐更容易成功,並且還省時省力。
縱觀唐朝歷史,也有許多政變失敗的案例,比如李承乾、李重俊。當然,也有不乏成功者。
李承乾之所以失敗,原因就是李世民早有預料,事先做了充足的應對之策。所以,李承乾自認為萬事大吉,而實際上一直在父親眼皮底下“裸奔”。如此一來,他若行動其實是自投羅網,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再比如唐中宗太子李重俊誅“韋武集團”案,同樣以失敗告終,而他失敗的原因與計劃不周、倉促起兵有很大關係。反觀李隆基為除韋皇后及姑姑太平公主,先後發動兩次政變,均大獲全勝。
原因就是事先周密佈署,然後突然襲擊,一招制敵。
如果說與太平公主的較量是李隆基手中的權力佔據了優勢,因為畢竟當時他已經登基稱帝,可以行使皇權,那麼在“誅韋”的過程中完全是憑藉智慧和膽識。
因為當時的韋皇后權傾朝野,黨羽遍天下,簡直就是女皇武則天的一個翻版,而當時的李隆基不過是一個暫居京城的小小藩王(臨淄王)。
所以,在李世民同李淵的較量過程中,權力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東西。更何況李世民並非沒有權力,相反權力很大。
第一,李淵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這個官職是李淵首創,地位同皇太子並駕齊驅。李建成有自己的東宮班底,而李世民同樣可以“開府納僚”。也就是說,李世民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小朝廷”,要不然他怎麼可能集結了那麼多諸如尉遲敬德、侯君集、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一幫文臣武將。
第二,李淵封李世民為“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
所謂“陝東道”,就是掌控以洛陽為中心關東地區的軍政、財政、民政大權,形同一個諸侯王。而關東自古就是富庶之地,“山東多豪強”就源自於此。
因此,李淵採取了最明智的做法,把家國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總之,玄武門之變之所以是那樣一個結果,其中必然包含了李淵妥協的影子。而李世民要的無非就是這樣的一個結果。
李淵還曾有過讓李建成佔據長安,讓李世民“建國”洛陽的想法。因此不難看出,整個關東地區實際是李世民的一個根據地。如何讓自己的團隊發揮最大的能量,李世民分三步走:
1.先向父親告狀說:李建成與李元吉不僅淫亂您的後宮,而且想置兒子我於死地。
前幾日李淵親眼所見李世民因與李建成、李元吉飲酒後而“吐血數升”,所以“淫亂後宮”之事務必查個水落石出。於是命李建成同李元吉第二天一早朝堂對質。如此一來,李世民不動聲色佈下“引蛇出洞”之計。
2.玄武門設伏,突然襲擊。
由於之前李世民已經將視線轉移到後宮妃嬪身上,而李建成、李元吉為澄清事實或辯白自己必然放鬆對李世民的警惕。最重要的是,父親下達的命令他們不敢不聽,所以最終玄武門成了兄弟二人的“鬼門關”。
殺死李建成與李元吉之後,李世民馬上派尉遲敬德去武力“保護”李淵。而李淵還對整個事件一無所知,當得知兩個兒子已經命喪黃泉之後,他不僅感到心灰意冷,而且明白大勢已去,只能順勢交權。
總結:李淵之所以在 “玄武門之變”中束手無策,是因為在長安,李淵沒想到有人能威脅到他的地位,即便有,也應該是手握太子六率兵權的李建成,而不應該是毫無兵權的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