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甜樂姐妹花
-
2 # 羅桂田心理諮詢
當父母打孩子,孩子恨父母。。。。。。
從這個狀態可以看出問題的實質:孩子不是合格優秀的孩子,不是合格優秀的學生,有可能不能成為合格優秀的人。孩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是:爸爸媽媽不是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有可能事業很成功,有可能生意興隆,有可能是優秀幹部,有可能工作很優秀,有可能是合格優秀的丈夫和妻子 ,有可能做兒子女兒優秀,只是這些不能代替爸爸媽媽的合格優秀),爸爸媽媽不是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是孩子今天這個樣子的主要原因。
肯定會有其他的因素存在,只是爸爸媽媽的原因是最大的。要孩子成為合格優秀卓越的孩子、學生、人,爸爸媽媽首先要成為合格優秀卓越的爸爸媽媽。這是因果關係。孩子問題要徹底解決,首先要爸爸媽媽變成合格優秀卓越的爸爸媽媽。怎麼辦???
不要指望父母不改變,只改變孩子就可以解決問題。任何機構都做不到,如果有機構說可以做到,一定是“大妄語”。因為孩子問題是跟父母的問題聯絡在一起的,父母問題的解決跟孩子問題的解決一定是要同步進行的。擔心害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建議爸爸媽媽儘快尋求專業正規的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幫助,尋找水平高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指導,爸爸媽媽跟孩子一同參入進來,一同學習成長改變,提高各自的智慧水平,爸爸媽媽成長成為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孩子才能變成合格優秀的孩子、合格優秀的學生、合格優秀的人。
這是一個艱難的大工程 需要時間,需要爸爸媽媽跟心理諮詢師達成一致,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不要著急慢慢來。
-
3 # 瑤妹兒的VLOG
父母打孩子,如果原因站不住腳或者孩子不認可,孩子會害怕並且恨父母的話,跟打的次數頻率無關,孩子恨你你還認為是打的少,孩子會越來越恨你,孩子不是出氣筒,他是一個擁有獨立思維的個體,他對你的態度完全取決於父母給予他了多少愛,你打他他聽話不算你成功,只是暫時性屈服於你的暴力,這不是好現象建議還是言語教育比較好。
-
4 # 小刀起飛
父母打孩子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
1.我個人經歷來說,疏遠感,是會造成的第一個不良後果。我從小做錯了事,父親第一件事並不是教我怎麼樣去做對的事兒,而是先打你一頓,讓我通過肉體上的痛苦知道了這個事情是錯的。這種做法對我的影響便是我之後什麼事情都不願意跟父親去說,同時當父親舉起手時我會一時的去躲閃導致了我們之間的關係,並不可能像正常的父子一樣靠的很近,有說有笑。如果家人之間產生了這樣一種隔閡,對親情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2、我的暴力傾向。在高中之前我的心智尚未成熟,我覺得一個人做錯了事兒,我就應該對她實施肉體上的懲罰,一個耳光,打上幾拳,我從小便體現出了強烈的暴力傾向。對於我的一個個人成長和個人經歷都是很不利的,我從小就沒有很多的朋友,同時被親人們疏遠,被同學們疏遠。
因此過多的毆打孩子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不良後果,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很好的去教育孩子呢?
1、通過正確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父母打孩子多半是由於沒有耐心跟孩子進行道理上的溝通,而是通過簡單粗暴的肉體懲罰方式,讓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兒不對,但是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增加自己孩子溝通的頻率。讓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兒不對。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
2、以身作則。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導師。在遇到相同問題的時候,父母們應該體現出大人應有的擔當,在自己的行為上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潛移默化的知道自己在碰到這種事的時候該怎麼做,應該怎麼做,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毆打孩子並不能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影響,反而會造成重的後果,父母們更應該提升自己的耐心,以一個正確的方式去疏導孩子
-
5 # 小林哥生活vlog
不是哦,我個人經歷來說吧,我小時候媽媽打我比較多,也恨過她,
做錯事,不給解釋的機會。有次媽在外面幹活,讓我去下面大伯那裡拿餵雞的那個盒子,然後回來把晾在外面的玉米收了,我之後大伯說盒子他老婆放的他不知道,我就等了會,沒回來,就想著回去收了玉米再下去,結果回去就看見老媽回來了,拿著棍就打了我一頓,邊打還邊說讓你做為什麼沒做,打的痛的哪有時間說,都哭成狗了老是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比。孩子會以為在你這裡得不到肯定,潛移默化的會影響到孩子內心,誤以為你們不愛他,間接性造成怨恨心裡(我就是這樣,老是說你看看誰誰誰,尤其是在高中每個月拿生活費時,每次拿都會被說一通,就感覺不應該拿,在食堂吃飯是要自己拿錢充卡的,我每個月800,這裡麵包含了我的生活費,我學美術的費用,那時正在長身體,挺胖的140多斤,吃的也多,比如別人一天20就夠了,我可能要三十才吃的飽,和我比的那個人瘦的跟猴似的,又沒報別的興趣班,那時心裡會有些不平衡,我確實已經節約了,不過父母賺錢也確實不容易)不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家裡每次做什麼都不會問我,覺得我不懂,其實孩子在記事起就會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了,尤其十二到十八歲這個敏感期,是叛逆期,這個時候多多關心,多多聆聽下他們的內心的真實想法,當你要為他做些什麼的時候先問問他們,是否想要,或者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其實明星霍思燕和戚薇對孩子的教育都可以借鑑的,這些都是個人親身經歷後的觀點 -
6 # 堂而皇之3
這個提問有邏輯上的錯誤。
“……孩子恨父母,就是打的少了嗎”?這是什麼話!難道“打的多”就不恨了嗎?
-
7 # 倚天媽媽生活日誌
大家好,我是倚天媽媽。
父母打孩子,孩子產生了痛恨感,這說明有家庭暴力,而且打的程度也不輕,不然孩子不會有這麼強烈的感覺。
首先,打孩子,這個種法不對。不僅讓孩子肌膚受到傷害,而且心靈受到摧殘。小孩不理解大人的"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感受不到家庭溫暖。只是心理由害怕轉為恨,慢慢的,他會遠離家庭,到外面尋求安慰。打的越多,與父母關係越疏遠,長大變成不孝子。
再次,父母打孩子後,沒有人及時的去引導孩子,給他正確的疏導,告訴他為什麼父母會打你,是因為你做錯了事。父母希望你將來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如果你以後不犯錯誤,父母肯定不會再打你的。若這些道理有人給他講明白,孩子心裡肯定不會積怨,也不會再次犯錯了。孩子也不會恨父母了。
-
8 # 涵蘋平
孩子是不能用打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有位專家不是這樣說嗎?一等家長靠眼神,二等家長靠說三等家長靠打。孩子不會長時間恨父母的只是短時間的情緒變化而已。
-
9 # 小美枝子
分什麼事,錯了就是錯了,除非你對孩子不負責。不容孩子是因為第一次錯誤,你管了對孩子一生受益。作為父母你不管,社會管你的孩子就晚了。
-
10 # 愛沐天澤心理軻楠
不是打的少,是本就不該打。
為什麼? 因為除了讓孩子恨沒有其它作用。
打孩子,除了示範暴力解決問題,自己的束手無策無能無助,嚴重影響親子關係,傷害孩子心靈外,別無好處。
建議:1、預防大於治療,2、言傳身教榜樣的力量,3、處理問題時,先解決自己的情緒,在自己平和的狀態下,去溝通,去協商,4、給到孩子表達和解釋的機會,5、共同商議如何解決,共同面對結果,承擔責任。
回覆列表
你好,在這個問題中既然已經提出因為打孩子,孩子恨父母了,為什麼還要採用打的方式呢?關鍵是父母居然感覺是打的少所以孩子才敢與父母反抗,打多了就行,這是一個多麼可笑的邏輯。你的孩子是不是已經不是你的孩子了,而是一頭正在被等待馴化的動物,等把這頭動物馴化的聽話就行,多麼像馬戲團裡的獅子。
嚴厲教育不可取
流傳在民間的說法孩子“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都是家長對嚴厲教育進行合法化的藉口,當被人質疑的時候就會說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太可笑了,這只是民間流傳的說法,又有多少人能找出這句話出是哪個聖人說的?中國傳統文化講的是“上善若水”,提倡的做法就是“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即家人之間提意見應該和顏悅色地說。
進行嚴厲教育的父母是在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以及認識,為了使孩子達到自己的教育目的。這樣做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上看,這種嚴厲的教育方式會使孩子的心理產生自卑以及性格容易壓抑,同時也使孩子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嚴重地影響孩子健康人格的發展。另外從孩子的性格塑造上來說,這樣的教育方式同時可能使孩子變得像父母一樣粗魯、冷酷,使他們與社會格格不入。
兒童天性是善良的
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這也是人類有別於動物的地方。
每一個孩子在生命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多多少少的問題,但是他們的天性都是善良的,都是遇到問題想要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去故意搞破壞。但是有一部分家長看到孩子出現問題後,不是幫忙引導孩子解決問題,而是一味的指責孩子,對於家長來說應該如何做呢?
1、家長做到以身作則
為什麼這麼說呢?孩子很多的行為習慣都是從父母那裡學習來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在孩子教育上用心的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出現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從自身找到原因。父母的行為與思想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孩子的心裡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所以當父母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需要先從自身思考一下,自己是否能夠做到?只要家長做好帶頭作用,我相信孩子的很多不好的習慣自己也會慢慢去改正的。
2、教育孩子多表揚少批評
中國父母好像天生不喜歡錶揚,從來不善於發表自己的情感和心裡感受,當孩子表現的良好時要應當做到及時表揚,強化正作用。同樣當孩子出現錯誤時,不要當機立斷判斷就是孩子的責任,一定要明白事情的起因,進行正確引導,也可以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這樣孩子以後遇到同樣的問題就會自己去解決,也不用大人操心了。
在中國很多的家長把關心孩子的重點放在孩子的缺點和問題上,卻很少去關注與表揚孩子的優點。所以,我們應該在生活之中多發現孩子身上的長處,哪怕是一點點的小進步也要進行表揚,孩子自然就會表現的越來越棒。
最後我找出專家的話作為結語:專門研究兒童精神病的蒙臺梭利說過:我們常常在無意中阻礙了兒童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對他們的終身畸形負責。我們很難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生硬和粗暴,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儘可能溫和地對待兒童、避免粗暴。教育的真正準備是研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