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魚忘筌
【解釋】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後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出處】《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
【示例】故目的既達,~,其手腕之峭緊敏捷又如此。 ◎清·梁啟超《外交失敗之原因及今後國民之覺悟》
【近義詞】卸磨殺驢、過河拆橋
原文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出處
魏晉時期 嵇康 《贈秀才入軍》
註釋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典故出自《莊子》。莊子釣於濮水,得到了魚,卻忘記了捕魚的竹籠。魏晉玄學發揮莊子的理論,崇尚領會事物本質的同時,忽略其外在的形式,這裡是指深得自然萬物奧妙的精神境界。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典故出自《莊子》。郢人死後,匠石再也找不到可以為他做模特的人了。莊子用這則寓言來說明自己在惠施死後“無與言之”,失去了可以交流的好友。嵇康借來說由於分離,自己和兄長不能在一起談論得道的體會了。
譯文
在長滿蘭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長著花草的地方餵馬。在平坦的草澤地上射飛鳥,在長川垂釣。
一邊用手彈奏五絃的琴,一邊眼睛看著天邊的鴻雁。一舉一動都是自在滿足的,讓心靈在“太玄” 的境界中遨遊。
稱讚莊子釣於濮水,得到了魚,卻忘記了捕魚的竹籠。(兄長參軍就像)郢人逝世,再也不能一起談論得道的體會了。
【反義詞】飲水思源
得魚忘筌
【解釋】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後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出處】《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
【示例】故目的既達,~,其手腕之峭緊敏捷又如此。 ◎清·梁啟超《外交失敗之原因及今後國民之覺悟》
【近義詞】卸磨殺驢、過河拆橋
原文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出處
魏晉時期 嵇康 《贈秀才入軍》
註釋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典故出自《莊子》。莊子釣於濮水,得到了魚,卻忘記了捕魚的竹籠。魏晉玄學發揮莊子的理論,崇尚領會事物本質的同時,忽略其外在的形式,這裡是指深得自然萬物奧妙的精神境界。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典故出自《莊子》。郢人死後,匠石再也找不到可以為他做模特的人了。莊子用這則寓言來說明自己在惠施死後“無與言之”,失去了可以交流的好友。嵇康借來說由於分離,自己和兄長不能在一起談論得道的體會了。
譯文
在長滿蘭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長著花草的地方餵馬。在平坦的草澤地上射飛鳥,在長川垂釣。
一邊用手彈奏五絃的琴,一邊眼睛看著天邊的鴻雁。一舉一動都是自在滿足的,讓心靈在“太玄” 的境界中遨遊。
稱讚莊子釣於濮水,得到了魚,卻忘記了捕魚的竹籠。(兄長參軍就像)郢人逝世,再也不能一起談論得道的體會了。
【反義詞】飲水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