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祺先生

    能體現文化特色的具有代表性、渲染力、傳承性的作品,畢竟翻譯是一道非常繁瑣的工作,要一一作釋文字,然後又逐一比對譯文,目的是能充分的體現出原著的真實內涵精髓,所以不是什麼作品都會譯成外文的。

  • 2 # 劉力

    我覺得,翻譯成外文應該是優秀的典籍和文學作品,中國文學作品譯成外文,道路有些曲折。目前,從四大名著被越來越多的外華人所熟知,到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擒獲世界科幻文壇最高榮譽雨果獎,2016年曹文軒捧得國際安徒生獎桂冠……一部又一部的中國優秀文學作品,一個又一個華人,在國際文壇上嶄露頭角,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而這些榮耀,也有那些在背後默默翻譯中國文化作品的翻譯們的一份力量。

    其實,中國從很早開始就有一些古代文學作品被翻譯成海外版本併發行。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各國經典名著中,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除了《聖經》,就是《道德經》。《道德經》是有史以來譯成外文版本最多,海外發行量最大的中國經典。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學作品被翻譯成各國語言向世界傳播。

    以德國為例,“整體上說,中國文學在德國的接受參差不齊,德國的文學界還沒有系統地接納中國文學。” 翻譯家林小發說,“不過,目前情況逐漸好轉,中國文學已被正規的德國文學出版社看重。”

    西歐的某些出版社在讀了一位翻譯者提供的中國作品中的細節後表示,人物間的對話和想法,讓他們覺得特別陌生,看不懂,也沒有辦法入戲,無法產生一種共鳴。

    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如果想讓其他國家的讀者同樣感受到它的魅力,那麼翻譯者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對在深入瞭解了中國文化的外國翻譯家而言,在翻譯、傳播的過程中,甚至能帶來新的感受,從而更好地傳達給讀者,如翻譯家傅雷、錢鍾書、楊絳、季羨林、許淵衝等……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動,越來越多的中國優秀譯作必將走出國門,展現中國文化的魅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edmi note7的價效比是否比oppo k1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