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蟈蟈的文史原創

    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孝道,也是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美德。如百善孝為先,諸如臥冰求鯉,聞雷泣墓,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等等典故。也正是因為中國曆來注重孝道,才不斷推動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不斷深入發展,才讓華人民緊緊團結在一起。

    今天我要說的這位孝順的人是一位上將,他叫許世友。

    一、許世友的“不孝”。少年時代家貧給武術師傅打雜,後入少林寺習武,之後1928年許世友參加革命,他一直離家,在外征戰馳騁,指揮戰鬥,所以很少有時間回老家看望母親,因其年幼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由母親一個人帶大,所以,許世友因國家大義而不能照顧母親而心生愧意,1952年他任山東軍區司令員時,請假探親,見了母親長跪不起,眾人百般規勸他才起來。1959年他因工作再一次路過家門,看見74歲的母親還在打柴哦、餵豬,不禁淚流滿面。後母親病危因公務未能及時到母親身邊,成為他一生的憾事。

    許世友的母親

    二、許世友的盡孝

    許世友戎馬一生,從戰爭時代走過來的人,都一心撲在革命上和建設上,所以對獨自撫養自己長大的母親有很大的愧疚,不能及時盡孝。生前不能為母親盡孝,這是人生的一大撼事。許世友在安排自己後世的時候 ,特別交待:我死後不火化。這樣很多人意外,因為中央要求領導幹部要帶頭執行火葬政策,但許世友說,我沒有在上面簽字。也許有人認為許世友帶頭實行特殊待遇,而當他說出理由的時候,大家都沉默了。我從小離開家,沒有在母親身邊盡孝,所以死後我要和母親埋在一起好好儘儘孝。對許世友還鄉土葬一事,鄧小平的批示是:“下不為例。

    最終,許世友如願陪伴在母親的身邊,生前不能陪伴老母親於左右,死後常伴母親左右,做一個不離家的好兒子。

    在革命戰爭年代,有多少人離開父母奔赴戰場,最終長眠於異鄉他地。這些犧牲的革命烈士因國家大義而不顧自家小義,讓我們向他們致敬。他們永遠是我們的英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蓮藕黑心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