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
2 # 海之聲華西聽力中心
鼓室作用是將聲音傳入內耳,放大聲音,調節聲音大小,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 鼓室是中耳最主要的部分,由顳骨巖部、鱗部、鼓部和鼓膜圍成,與矢狀面近於平行的扁平腔隙。向前藉助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通,向後藉助鼓竇入口與鼓竇及乳突氣房相通,內側借鼓岬、前庭窗和蝸窗與內耳相鄰,外側借鼓膜與外耳道相隔。 鼓室分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後鼓室,鼓室上下徑約15mm,前後徑與上下徑相近,橫徑(內、外寬度)在上鼓室約6mm、下鼓室約4mm,中鼓室最窄,在鼓臍處僅為2mm。
-
3 # 海之聲西門旗艦中心
鼓室(tympanic cavity)是中耳最主要的部分,由顳骨巖部、鱗部、鼓部和鼓膜圍成,與矢狀面近於平行的扁平腔隙。向前藉助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通,向後藉助鼓竇入口與鼓竇及乳突氣房相通,內側借鼓岬、前庭窗和蝸窗與內耳相鄰,外側借鼓膜與外耳道相隔。鼓室分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後鼓室,鼓室上下徑約15mm,前後徑與上下徑相近,橫徑(內、外寬度)在上鼓室約6mm、下鼓室約4mm,中鼓室最窄,在鼓臍處僅為2mm。鼓室的容積1~2ml,鼓室內面襯有黏膜,腔內含有聽骨、韌帶、黏膜皺襞、肌及神經等結構。
鼓室是中耳的一部分,中耳還包括咽鼓管、鼓竇和乳突。
鼓室的外側主要由鼓膜與外耳道相隔。
鼓室的內壁經兩個小窗(卵圓窗和圓窗)和內耳相通。
在鼓室的前壁有一個開口,是咽鼓管在鼓室的開口,此管離開鼓室向前下方走行,另一端開口於鼻咽部的側壁,是鼓室與外界相通的惟一通道。
正常的鼓室是存在壓力的,數值在±50daPa之間。鼓室內外的壓力是靠咽鼓管來平衡的。
鼓室內有三塊聽小骨:錘骨、砧骨和鐙骨,被韌帶懸掛在鼓室壁上,由外向內互相連線構成聽骨鏈。錘骨柄鑲嵌在鼓膜內,錘骨頭和砧骨體相連線,砧骨的長突和鐙骨頭相連線,鐙骨足板坐在卵圓窗上。
中耳的聽力功能,是靠鼓膜和聽骨鏈的振動。鼓膜的振動會傳導給鐙骨,鐙骨又把聲音傳導至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