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海聽濤164
-
2 # 我就是大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過一款暴雪的戰略遊戲 《魔獸爭霸》。
諸葛亮的決策背景是這樣的:
對手開了分礦,而我方無礦可開,雖然現在開戰很倉促,但是越拖下去,對方優勢越大,直到我方被對面養豬。
翻譯一下,諸葛亮的心路歷程是這樣的:
魏國比起蜀國,經濟更好,國土更富饒,自曹操實行屯田操作,魏國的國力一日強國一日,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猝,我們大漢不屑那些江東子弟,去偏安一方,既然立業,就要統一!曹家的兒郎們,拿起你們的武器,既然一戰再所難免,那就是現在!趁著我的有生之年,趁著我軍還有一戰之力,轟轟烈烈的,決一生死吧!
所以我認為諸葛亮的決策並沒有錯,無論是初衷還是結局。
諸葛亮北伐從結局上看不明智,但從戰略意圖上看卻是最佳的戰略方針。
在天下三分的大戰略裡曹魏佔天時、孫吳佔地利、劉備集團則占人和!劉備集團國力弱小、先天營養不良,南征東吳是劉備親征,以失敗告終,證明這是一條不歸路,因為東吳的最高戰略就是偏安一隅,沒有能力也沒有野心爭霸天下;曹魏國力雄厚、人口多、經濟發達、地域廣,有足夠的條件完成統一大業;聯吳抗曹是劉備集團的唯一出路,只有不斷的消耗曹魏的有生力量,以待時變,曹魏內部出現分裂、爭鬥,劉備集團才有機會取得戰略主動權,進而吃掉曹魏,然後攻取東吳完成統一!
諸葛亮北伐就是以攻代守,因為國力差距太大,耗的時間越久,曹魏的優勢越大;諸葛亮太聰明瞭,曹魏越忙越亂、蜀國機會越大;可人算不如天算,司馬懿正是看破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採取只守不攻的戰略反過來耗死了諸葛亮,蜀國的國力也消耗殆盡,最終的結局在諸葛亮身死之時已經註定!
雖然結局失敗了、可戰略意圖沒毛病!北伐是劉備集團唯一出路,這個決定沒問題。諸葛亮不愧是戰略大師,可惜生不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