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歸何處
-
2 # 藝凡說
在我們身邊,厭學的孩子越來越多。導致孩子厭學的緣由可謂五花八門,主要原因有:學習無用型、受挫型、恐懼型、牴觸老師型、對立、要挾父母型、賭氣型、聽課、練習困難型、早戀型、生理缺陷自卑型、同窗關係緊張型、適應環境困難型、某些心理障礙型等等!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這是一種讓家長苦惱、老師糾結現象。為什麼會有意志性厭學,學生會不情願學習?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常常有家長這樣說:“只需他好好學習,讓我們做什麼都行,為了讓他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我們倆........”。面對如此苦楚的父母,我只能在心裡暗暗慨嘆“可憐天下父母心”。相比於意志性厭學來說,非意志性厭學的家長,才是欲哭無淚。由於意志性厭學還是因可尋的,雖然父母無能為力,但至多厭學的緣由是明明白白。孩子想學好,就是學不好,孩子想聽課,總是在走神,孩子想考好,考試總緊張。鬱悶吧?道理明明白白,到時難以自控。這種狀況才是讓令孩子和家長抓狂的。厭學情緒一旦構成,孩子就會“拿起書來心煩、聽著講課犯困、對著練習發愣、看到試卷蒙圈”。既然學習是一件如此苦楚的事情,接下來自然就是設法逃離課堂和學校。厭學的危害不用細說,眾說周知。關鍵是怎樣處理厭學?藝凡結合諸多成功案例的領會,談談如何應用元認知智慧和技術來處理這一頑疾。
怎麼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調整認知。無論意志性厭學還是非意志性厭學,共同點都存在認知的錯誤或偏向。認知呈現錯誤的緣由與家教、社會等有關。胸無大志,深謀遠慮是他們的共同點。讀書為了任務,任務為了掙錢,好好學習,同等好好掙錢。如此,知識屈服於金錢,學習不如經商。從家庭到社會,這種教育之風極盛。因而,幫先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是邪道。一句話,搞不清為什麼學習,自然就學著沒勁,學習沒有遠大志向,即便走在學習的路上,也會渾身乏力,渾渾噩噩。
-
3 # 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
太多學生,為什麼厭學呢?
個人認為,現在很多學生厭學,拋開主觀因素,我說一下針對客觀因素的幾個方面:
1、社會大環境因素
離婚率太高,單親家庭孩子太多,當孩子失去溫暖的家庭時,只有負面情緒,自私的父母會選擇自己的所謂的幸福,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導致孩子厭學、消極,甚至墮落。
現在的直播以及快手,對學生的片面影響很大,以為不管成績好壞、學歷高低,只要能賺錢就行,有錢就有一切,使得很多學生過多追求物質生活,偏離正確人生軌道,尤其追星太多,而且越演越烈,只有在疫情期間,只有李蘭娟才敢說希望國家給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2、教育方式不對
物質生活重於精神世界,有些家長即使不離異的,很多打工族,都把孩子讓老人帶,認為月月給生活費,給錢就行了,用錢就能解決問題,還有的家長,孩子都很大了,還一味的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孩子就覺得理所應當,變本加厲,不會的知識就知道找一對一家教或者輔導班,不從孩子自身找原因,嬌生慣養,要啥買啥,形成攀比。
3、凡事有兩面性
網路時代,手機帶給人們生活便利的同時,也讓那些自控力差的孩子偏離人生軌道,放不下手機,沉迷遊戲不能自拔,只求眼前的苟且,越玩越厭學,越玩心走的越遠,心收不回來。
4、家長、老師都不敢管,不敢深說
現在很多家長,甚至老師面對孩子的各種毛病,不敢說,不敢管,怕跳樓、怕離家出走,沒人管教的孩子不可能去積極向上地追求成績,以及更高更遠的目標。
家長管了,即使有事,對家長沒有什麼利害,但老師如果打學生,或者嚴厲一些,碰到通情達理的學生或者家長還好,如果因為管教學生出事,丟了飯碗比比皆是,有時老師也愛莫能助。
-
4 # 竹畔青蕪
現在的教育制度,雖然說是實行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因為評價體系在那擺著,學生上十幾年學,最終還是要邁高考這個坎兒,所以,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家長、學生,最終還是要將關注的重點回到學生的學習成績上來。這種單一的評價標準,必然讓一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第二,學生課業負擔沉重。
現在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喜歡不喜歡,很多家長就一廂情願的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上了學,又給孩子報各種補課班。
無論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因為升學率的壓力,老師也是各種留作業,學生常常不堪重負。
第三,學生學習沒有成就感。
作為老師,我不得不說,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是適合學習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這些理論科目的,有些學生無論怎樣學習,都取得不了好成績,因為他的天賦不在於此,但是迫於現實的壓力,學校、家長又強迫他們去學習,他們也只能頂著後進生的帽子去堅持,可想而知他們內心的感受,又怎能不產生厭學心理呢?
結束語: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個人認為,中國的教育評價標準還是有點單一,導致學生課業負擔嚴重,遏制了學生個體天性的發揮,不利於培養多樣化的人才。我希望,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評價標準能夠加以改革,釋放學生們的天性,激發學生們探求世界的熱情,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
5 # 有識介
個人覺得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
主觀原因的話,主要是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而且感覺沒啥用,也有可能是比較喜歡玩,比如沉迷電子遊戲啊 例如王者榮耀,吃雞等,還有就是悟性不一樣,學習能力參差不齊,這導致有一些學生根本學不進去,這很可能是他們認知發展階段還未達到學齡要求所造成的。還有一種就是學的比較慢,這是學生智慧發育的一種不平衡性,就此容易被別人說笨,接著會感到自卑,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客觀原因的話,與當前的應試教育的體制有很大關係,因為高考的競爭很激烈,給學生造成壓力很大,而且其中還有貧富差距,學生所獲得的學習資源也很不一樣,學校老師佈置作業很多,家長又還要安排各種補習班,這樣導致更多的學生沒有太多玩的時間,慢慢的就厭學了。
想想為啥幼兒園裡大部分學生都活潑可愛開朗,因為他們是邊玩邊學習的,然後上小學情況就不一樣了,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學生產生不適應的表現,上課難以注意力集中,這就會導致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再者一些課堂還吵吵鬧鬧的,老是根本管不住情況,這些都會影響學生的情緒。
另外一些學生不善交朋友,然後沒有啥學習交流,比較孤單,有時還會被同學欺負,從而造成厭學。
總之,現在學生普遍存在厭學的現象,我們需要正視它,必須要有耐心的去引導,科學的去管理學生的學習情緒。
-
6 # 李東鋒
孩子厭學是當下社會上的普遍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我們目前學校教育的弊端。
弊端一:教育評價的單一
從學校教育來看,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非常單一,基本上是以學業成績論成敗。所謂“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兒”說的就是這種評價方式。單一的評價直接導致整個教育教學的核心變為以提升學業成績(升學率)為單一目標,而對於學生學習來講,除了學業成績以外,其思想道德品質、價值取向、情感態度、實踐能力等等都是極其重要的方面。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需要在學業成績榜上佔據前列,其他方面也一樣是學生成長所需要的。所以,單一的評價方式抹殺了學生其他方面的努力和成績,使得學生心生厭惡。
弊端二:教學模式的陳舊
現在學校的教學模式依然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大部分老師採用的還是滿堂灌、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壓制了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使得學習變成被動了接受的過程。被動,是學習的最大敵人。當學生不是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學過程中時,其教學效果將會大打折扣,也很難讓學生學的明白、學的快樂。這樣的方式,學生如何不厭惡?
弊端三:教學內容的陳舊
這一點在大學教育中特別明顯。雖然大學是先進文化、思想、科學技術的誕生之地,但是依然有許多學科的教學內容極其陳舊。有的甚至還在用著二十世紀中期的教材。殊不知,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變化,已經使得政治文化教育等產生了巨大變化,許多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早就成為人們的共識。而有些老師不能夠根據新時代的變化和新學生的需求,提供更有價值的教學內容,被學生厭惡自是合理不過了。
-
7 # 畫畫的金龍魚
首先我要確認一下你是在老師還是家長的角度來問的這個問題?
如果是老師角度提問,學生厭學不是很正常嘛?多玩一會難道不香嗎(畫重點,本文核心思想)?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跟家長做好溝通,然後十八般武藝上場給孩子做思想工作(畫重點:本文核心解決方法),比如威逼(打、罰作業、請家長),比如利誘(給獎勵、講未來),或者有空帶著一起玩玩,學生的體育課儘量一起參加,玩熟了你讓他學基本不會牴觸你的,各種懲罰也能落實。方法很多,只要你用心去想辦法,你還怕你玩心機玩不過小屁孩?
如果是家長角度提問,同樣的,多玩一會難道不香嗎?那麼你就要做好榜樣,少玩遊戲,少刷抖音,多在孩子面前看書學習,然後帶著他一起學習,你能做到的再去要求別人才能硬氣,別人才會服你。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要相信榜樣的力量,然後老師角度的方法同樣的也是家長角度的方法,而且更加理直氣壯。
分享一下個人的經驗和方法。我是做美術高考集訓的,我有很多學生都是因為覺得畫畫好玩不用在教室學文化才學的美術,後來認識到了現實的殘酷變得厭學了,我就問他如果你不好好學,學牛逼,你在你三十歲的時候找得到優秀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嗎?買得起婚房嗎?養的起孩子嗎?想想你現在花的錢,你不好好學你以後拿的出這麼多錢給你孩子花嗎?大部分學生都表示能理解並且“想”要認真學的。個別學生說家裡有一條街或者一個礦的,不擔心那些問題,我就問他擔不擔心直接回去學文化?學生想想被作業支配的恐懼,在學文化和學美術之間都會選後者。
在學生送到我手上的時候我會立馬跟學生和家長做管理上的溝通,首先是保證現階段不管有沒有繪畫基礎一視同仁,然後是保證學習成績好的學習態度好的會優待,保證學習成績差的和學習態度差的會收到肉體上(打)和精神上(罵)的懲罰。跟學生和家長第一次見面我至少會溝通這些,第一次見面,學生和家長絕對不會反對的。
打人罵人很簡單,但是打人罵人過後還不會被記恨還越來越聽話才是難點。打罵不是目的,明白對錯才是目的。打罵之前要讓學生明白錯在哪裡,打也可以有很多玩法,因為右手要畫畫所以我只打左手,為了打得響儘量用扁平的東西打,因為打得響會讓其他學生覺得會很痛,當事人不管痛不痛都會做出很痛的樣子(手動滑稽)。
罵學生不能用重髒話去罵,帶親人的千萬不能用,罵學生要帶點轉折降低嚴肅感,既要嚴肅,也要輕鬆。比如說一直說的普通話,突然說方言,然後笑笑場之類的。
我上課會帶一個本子記錄每個學生的犯錯情況,以便總結。不是每一次犯錯都要打或者罵,帶個本子可以給他記下來,之後犯錯了可以問他沒打的那次錯誤是什麼,記得就不用打,可以繼續累計,連續三次答得上來就可以抵消掉,記不得了就好好打,學生很服氣的,打了也沒事。這樣可以讓學生重視犯過的錯誤,也可以讓他們養成記錯的習慣。
學生在教室裡面不管是被打還是被罵,總歸是一種丟臉的表現,所以學生不自覺的都會去做筆記,不管是記對的還是錯的。
懶惰是人類的天性,貪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師要用盡心思把孩子引到學習的道路上來,還要做到讓學生不牴觸、不逆反,然後學生嘴巴上再厭學都沒事,身體在學就對了。
-
8 # 守常師話
當下中國,中小學生厭惡上學的現象確實很普遍,這個現象也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深刻憂慮。對此現象進行分析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也是教育界人士的當然職責。我觀察、思考、學習後的結論是:多數學生厭學的關鍵原因不在學生本身的學業問題,而在於人際關係問題。
很多老師和家長看到的是問題的表象:學生學業成績差,導致學生缺乏成就感,於是惡性迴圈,越來越厭惡學習。說到厭學,我們首先要分辨厭惡學習和厭惡上學這兩種情況。學生是天生愛好學習的,因為人對世界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探索興趣的,小孩子心裡總有著數不清的“十萬個為什麼”,而解決這些為什麼當然要依靠學習。
但是,在當今的學校教育制度下,盛行的是分數至上的淘汰機制,學生的好學之性只能日益萎縮,因為分數總是靠著反覆練習來提升的,而對於不喜歡機械重複的學生,我們的教育制度是不友好的。他們也許不那麼聽話,有時候也不太守規矩,於是被老師定義為“刺頭”,劃入壞孩子之列,漸漸的他們的分數也就不好看,越來越證明著“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科學性。
而在我們的日常教學觀察中,經常看到那些坐在教室角落裡,上課時伏案而睡,下課後特別活躍,課本不愛看,自己找些老師認為不該看的課外書來看的學生,他們實際非常聰明,活動力強,在班級、年級很有些影響力,音樂舞蹈等方面有天才。你能說這些孩子厭惡學習嗎?他看課外書不是學習嗎,他的人際交往力不要學習得來的嗎,他的舞蹈、音樂才華不是通過學習訓練提高的嗎?所以,他們只是不喜歡上學,不是厭惡學習。
不排除少數學生因為智商或者學得比別人慢一些的原因,導致分數比同學暫時低一些。老師應該深入分析造成學業困難的原因,力求能夠幫助學生。
包括同學友誼和異性情感過密問題。在處於青春期前後的學生心中,同學友誼和對異性的好感等造成的情感困惑,是天大的問題。這些問題處理不好,會導致他們無心學習,進而不想上學,採取逃避、出走等過激辦法來應對。
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情感問題要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開導他們,真誠幫助他們,為他們提供善意而科學的建議和意見。絕不能用輕慢嘲笑的態度去打壓,讓他們關上與老師交流的心靈之門。
這裡必須提示一句,學生中確實有少數有同性愛傾向的人,老師要用在專家指導下科學對待,切不可歧視和大驚小怪。
第二是離異家庭的問題。
隨著中國離婚率的上升,現在學生中單親家庭的情況也不少。我們要特別提醒各位家長,要把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絕對不能把孩子作為你們對付對方的武器,更不能在孩子心中播撒仇恨的種子。處理不好的離婚,會對孩子的學習乃至今後的人格心理造成創傷。
相反,如果離婚問題處理得好,讓孩子覺得父母雖然分開了,但是他們對孩子的愛絲毫沒有削弱,這樣孩子就能儘快從父母婚姻破碎的痛苦中擺脫出來,這樣對孩子的學業影響也就要可以降到最低。孩子也就不那麼可能厭學了。
第三是師生關係問題。
作為基本的職業道德,老師必須公平仁慈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但是,在現實中,因為性別、年齡、個性、學科和外貌等因素的作用,師生關係出現問題也不在少數。
我們當然也堅決打擊教師中的個別害群之馬,對於利用老師身份侵害學生的人,要堅決繩之依法。家長也要提醒自己的孩子,對於老師對他或者她超出正常師生關係的過分親暱,要堅決拒絕,義正詞嚴給以警告,如果對方不聽,要堅決舉報。
現實中更多的則是以愛的名義造成的師源性傷害。比如某些老師對學生的嘲諷辱罵,因為家長對老師的送禮等導致的老師對學生的不公平對待,也會造成學生的嚴重心理問題,進而厭惡上學。
對以上三方面的人際關係困局,包括校園暴力、校園霸凌等問題,家長和有良知的老師,不可以粗心大意,要用深入細緻的工作,為學生排憂解難,讓他們厭惡上學的因素有可能化解。如此,則學生喜歡上學,在Sunny下健康成長的大好局面就可以期待了。
-
9 # 三一書法教育
厭學並不代表不學,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學,在什麼情況下不學,這是一個關鍵點。首先要搞清楚孩子厭學的原因,孩子厭學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學習沒有激情,沒有學習的興趣,興趣從小沒有培養出來;(二)是學習目的不明確,不知道學習會給今後的人生帶來什麼影響;(三)是學習方法不對,上課不認真聽講,不做筆記,導致在完成作業時,一籌莫展,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四)是有學習障礙,導致孩子心理上,思想上有壓力,反映到課堂上就是心不在焉,根本不清楚老師在講些什麼;其次是家庭的問題,大多數孩子厭學跟家庭有直接的關係,如父母不和睦,學習環境不好等,都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直接導致孩子厭學;其三是家長缺乏與老師的溝通交流,特別是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在孩子自認為成功的時候,沒有對孩子及時進行鼓勵和欣賞,而只是一味地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作業是否按時完成等,最終導致孩子從思想上認為學習沒什麼意思,從而慢慢喪失學習的興趣。以上只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大家!
-
10 # 教育人小石頭
第一,家庭經濟條件好了,知識改變命運的願望就弱了,沒有讀書的內在動力。
我來自農村,記得上初中的時候,還要自己帶米到學校,一週也吃不上一頓葷菜。
那時就聽老師說:將來努力讀書就能夠天天吃肉,就能夠穿上皮鞋,就帶著知識改變命運的強烈願望,努力奮鬥,希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當然很戲劇的是沒努力讀書的,一樣吃上肉,穿上了皮鞋。
第二,學生沉迷於手機網路,不能自拔,是新時代的鴉片煙。
手機氾濫網際網路的普及,網路世界遠比讀書有趣精彩,提到QQ飛車,王者榮耀,吃雞遊戲,學生精神抖擻,兩眼發光,恐怕是學生最喜愛的幾個遊戲。
提到學習,萎靡不振,不想背單詞,不想寫作業,只想看書,只想幹不動腦筋的事。
第三,小學太看重成績,把學生逼得太緊,學習全部是逼出來的,缺乏主動學習的願望。
所以城裡面的老師都把學生逼得非常的緊,害怕點名批評。而且學生的成績是靠老師逼出來的,而不是主動學習出來的。學生被逼慣了,產生了一定的厭學情緒。
第四,中學難度太大,學校也逼得緊,學生也產生了厭學情緒。
中學知識難度偏大,以前的高中知識降到初中來學習。最典型的就是英語,很多高中英語單詞將到初中來學習,中考題型也向高考題型接軌。但是學生卻一屆不如一屆!
數學也是如此,原來高中才學習的排列組合,三檢視等等,現在降到了初中學習。
作息時間非常緊,比如我們學校初一年級開始早上7:30開始上早自習,上午4節課,要上到12點才放學,然後1:20又要進教室,兩點上課。
下午四節課,一直要上到下午5:40才放學,然後6:20又進入教室上晚自習,一直要上到8:50才下課。中途兩個小時休息時間。
2014年,一個鄰居的女兒考上了省重點高中,但是志願是填的縣一中,一種是國家級重點中學,但沒有上一中線,最後讓他女兒外出打工,沒有讀書。
鄰居聽說,罵他,勸說他女兒讀書之後,今後的前途大不一樣,暑假快要結束的時候,才把女兒叫回來,通過各方面的努力,最終才在縣二中讀高中。
-
11 # 不正經英語老師老楊
明面上是因為興趣,實際上是因為沒有成就感。
因為沒有足夠的成就感,學習了很久但是還是考不出分數,先不考慮知識是否掌握的問題,慢慢會讓自信心受挫。所以在看起來比較漫長的學習中逐漸失去了鬥志,慢慢變得厭學了。
覺得學到了東西、覺得學到的東西能用上,在考試中能夠讓自己拿分,那樣自信心就回來了,就越來越願意學習。
一般來說,產生厭學心理的孩子都是成績在中等或者中偏下的孩子。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或者作為學生本人,就不應該去挑戰比較難的知識。雖然說學校的進度一直在往前趕,但產生厭學心理之後,再繼續跟著學校的學習進度,也是事倍功半。
因此,這個時候合適的解決方式是【學習相對簡單但又很重要的知識】或者乾脆學習比較簡單的知識,然後慢慢得跟上學校的知識體系。注意,這裡跟上知識體系並不是說跟上進度,而是學慢一點兒,多花一些時間。做對的數量越來越多,學生就越來越有信心,進而越來越喜歡學習,就步入正軌了。
不過這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厭學心理的產生絕對不會是一兩週,至少是一個月。緩解這種狀態所花的時間至少也是一兩個月才能慢慢好轉。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千萬不能過於急躁,因為家長越沒有耐心,孩子就更加沒有耐心。要和孩子溝通,聊一下具體的難處。父母雙方總有一個能夠和孩子交心的,如果孩子都不願意交流,那麼就不是厭學的問題,而是缺少父母的關懷,這是另外一個維度的問題。
同時,該找培訓機構就去找,挑選老師的時候挑選一些27-30左右的老師。性格比較積極向上,年齡也不會超過孩子太多,會有一些共同語言,在輔導學習的過程中更有幫助。
回覆列表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他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是在學校度過的,有的孩子在這裡收穫了夢想,有的孩子在這裡實現了人生的跨越,有的孩子在這裡碌碌無為,虛度年華。學習是一件需要我們全力以赴,認真對待的事,你付出多少,就會收穫多少。我們專注於一件事,是因為熱愛,喜歡,那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視學習為最大的樂趣,相反,厭學的 孩子,視學習為危途 ,這類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高中都有。多年的從教生涯,教過的學生不計其數,其中也有厭學的孩子,他們不愛學習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
1,家長的期望值過高或者放任自流。孩子上了小學,家長的壓力就隨之而來,每天要為孩子的學習操心。早送晚接,回到家還要輔導作業,給孩子聽寫生字,詞語,單詞,有的還要給孩子批閱家庭作業。對孩子期望值高,要求高的家長,雙休日,節假日還要陪孩子上各種輔導班,特長班,補習班,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放在孩子身上 ,犧牲了自己的生活 , 自己的愛好,只希望孩子能考一個優異的成績,在班裡名列前茅。如果孩子的成績不盡如人意,他們就會給孩子施壓,不停的抱怨,讓孩子產生巨大的壓力和深深的負罪感,覺得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期望,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很緊張,尤其考試的時候,怕考不好被父母埋怨,因此心理負擔加重,導致發揮失常,越想考好,成績越不理想,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對學習產生厭惡感。
還有個別家長,每天忙於自己的事務,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對考試成績不聞不問,孩子學習上有困難 ,不幫助孩子解決,甚至不參加孩子的家長會,有的家長,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上幾年級。家長的這種態度,影響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他們會認為父母把自己的學習不當回事,學不學無所謂,因此也就慢慢的不喜歡學習,甚至厭學。
2,老師的教學水平和對孩子的態度。隨著年級段的逐漸升高,孩子學習的科目也在增加,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喜歡學習的科目,自己擅長的學科,也有不感興趣的科目。教學經驗豐富,能力強的老師 ,能充分調動每一個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躍 ,教學效果顯著。
那些教學能力欠缺的老師,組織和駕馭課堂的方式單一,課堂枯燥無味,學生學的乏力,如果老師再對學生過於嚴厲,刻板,學生就會反感老師的課堂,學生越不好好學習 ,老師對他們越嚴厲,如此的惡性迴圈,使部分學生會討厭學習。
3,單一的評價方式。應試教育階段,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以學習成績為主,只要考試成績優秀,每次的評優選先都是優先考慮的,即使這些學生在其他方面表現的不夠好, 甚至犯了錯誤,老師也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原諒他們,這樣做,對那些學習不夠好的學生來說不公平,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覺得老師不喜歡他們,也就對學習失去了信心,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綜上所述,孩子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做老師和家長的,不但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 更要關心孩子的心理變化,心理需求,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給他們更多的愛和幫助,讓他們愉快的度過這一段對他們的一生來說彌足珍貴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