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非言數字情感
-
2 # 師太萬歲
你的問題我深有體會,從心理學角度有一種可能叫做補償。
比如說小時候家裡不算太富裕,有很多東西買不了,長大後就會拼命補償自己,其實有些東西並不需要了,卻喜歡買來屯著。這叫做補償機制,補償幼年沒受到的愛。當然,從另一個角度,這也可能是自我安慰的部分,也是自我成長。
-
3 # 頌禮師
首先,你選擇的是用得到的東西,只是使用時機不同;下次購物的時候先思考家中是否有可替代的物品,如果有就不要買了。比如,家裡已經有吸塵器了,就不要再需要買掃帚了。
如果沒有可替代物品,但暫時用不到,可以先暫時記下來。等需要的時候再買。
-
4 # 學一點心理
1.消費心理:看到促銷活動,或者大減價等等,我們就容易有購買的衝動,覺得自己撿到便宜了,然後就會買回來放著,又還沒得用上,也捨不得扔。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心理活動上,我們買的時候會很開心,就是為了有個良好購物體驗,情感的宣洩等等。
2.可能是有囤積心理、有收藏的癖好。我有時候也會這樣,習慣買回來放著備用,儘管我很少用,可能也就用上一兩次,但我還是會買回來放著,總覺得有比沒有好。隨著人們消費水平和購買力的提高,很多時候大家買一樣東西,並不是真的需要它、會去使用它,而是渴望擁有和獲得。從側面也反映出了缺乏安全感吧。
1.最近重新看了拖累症的書,拖累症,就是沉溺於某物,某種行為。原因是童年時期所受到的教育。
2.過於喜歡購物也是其中一種表現。當然,還有時代因素,就是各大購物平臺和消費平臺,對商品及服務的不斷促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