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嫻妹談兵

    坦克最先由英華人發明並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上,隨著戰役的結束,各國首腦將軍事防備的重點投向了這種履帶式行走的龐大然物,其強悍的裝甲不僅防彈,還可以用車載機槍掃平眼前一切敵人並且毫不費力的帶著步兵衝入敵方戰壕。戴高樂在戰後提出了未來陸軍一定是機械化的天下,可惜當時人微言輕的他並沒有引起高層的重視。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用鋼鐵撕開了脆弱的歐洲防線,從波蘭到捷克,挪威到丹麥再到比利時,最後成功的繞過馬奇諾防線將法國撕的支離破碎,這一切戰役中少不了一個影子:坦克。裝甲叢集以其快速、高防護性、高殺傷力的優勢快速推進最終實現了閃電合圍,40天后高傲的法國宣佈投降。

    蘇聯從30年代末期開始推進坦克技術革新,以取代無法維持未來戰爭的T-32,在此基礎上提升了炮口的直徑,達到了76.2mm,這款坦克被命名為T34,至1943年一共生產了84000輛,是二戰中蘇聯的主要作戰坦克,隨後又根據戰場形勢提升了炮口的尺寸,升級為85mm,為了區分這兩種坦克,人們將它們分別成為T34/76和T34/85。與德軍的第一次交鋒是1941年的格羅斯諾,當時的德軍裝備是四號和三號坦克,正面交鋒是在一片寬闊地帶,強大的裝甲防護和大口徑的炮彈讓德軍現有的坦克無力招架,以76mm穿甲彈為例,在500米的直線距離上可以輕鬆擊穿70mm後的優質鋼板。

    同樣,火力上幾乎完美的T34坦克也有其自身弱點,當時處於戰爭狀態下的蘇聯將兵工廠全部轉移到烏拉山東側,運輸上的時間大大擠壓了生產所需要的時間,所以T34坦克平均每5輛才有一個通訊裝置,各坦克之間在戰場上無法協同作戰,經常會被德國的坦克分割包圍最終擊潰。炮塔也是其設計的缺陷之一,雙人炮塔的設計降低了T34的實戰射速,相比之下德華人的三人炮塔就更為人性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少女時代傑西卡的人氣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