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太極大師馬保國約戰散打選手比賽,最後4秒被ko,不知道是來比賽還是來碰瓷?難道太極只適合健身嗎?不能真正的參與實戰嗎?

16

太極

回覆列表
  • 1 # 小鑫愛體育

    最近由於太極大師馬保國參與比武,結果被KO,而把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孰強孰弱的爭論推上了高峰。更被網友翻出許多之前的新聞和視訊,網路上掀起了一片質疑和指責,甚至是嘲笑聲。

    對於傳統武術應該如何看待?是否已經落伍?是否還有價值?面對現代搏擊是否真的不堪一擊?

    要我說,傳統武術作為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需要大力繼承和發展的國粹。它的特點和現狀已經從冷兵器時代的防身為主,甚至是保家衛國,發展為強身健體,修身養性。

    而與此同時,更為當代人所熟悉的現代搏擊,其實也是從傳統武術中發展和提煉出來的,只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加入了相應的規則和一些禁止的動作,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參與的選手,更好的進行評判,以及更方便大家觀賞,從而使之成為了現在更富於觀賞性的競技運動。

    在這點上,我相信,應該是沒有什麼可爭論的。

    具體來說,傳統武術的習練週期比較長,提高比較慢,而在逐步的發展過程中,用於實戰的內容越來越少了,現在更多的是用於表演和運動會比賽。而現代搏擊的主要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用於實戰。

    其實,如果換個角度,如果傳統武術改掉一些套路式的動作,花些時間,按照實戰的要求去訓練的話,應該和搏擊的差距不會太大的,起碼不會像這次擂臺上表現的那樣大。

    畢竟取決定因素的還是人,而不是你採用哪種武功?

    大家覺得呢?

  • 2 # 撒丁島體育

    中國傳統武術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出現,而武術在過去並不單單只是戰鬥所用,也作為一項體育運動,用來強身健體,古代扁鵲就發明了五禽戲,用運動來讓身體變得強健,而經過多個朝代的演變,加上民間的塑造,尤其是清朝嘉慶年間的經典武俠小說《三俠五義》,開闢了武俠文化的先河,到了現代,由於金庸和古龍等武俠小說奇才的湧現,讓武俠魅力徹底進入高潮,一直延續至今,也讓人們對武術充滿了好奇與嚮往,在國外也是如此,很多外中國人都對中國功夫推崇備至,加上一些華人在國外開設武館,中國武術逐漸走向世界。

    近些年,隨著國際交流日益加深,武術的實用性探討逐漸有了熱度,因為中國武術很多時候都是以小說和電影方式呈現的,不像美國拳擊和泰拳,以真實擂臺對決作為參照物,而某些過於繁雜花哨的動作,讓武術成為一項較難掌握的技巧,由於普及性不高和缺乏職業化運作,武術也偏離了日漸火熱的搏擊市場,這也讓一些人逐漸有了用武術搏關注的想法。

    這些人打著弘揚中國武術之名,卻行收割流量和金錢之實,這偏離了武術防身健體的本意,也曲解了一些武術的本源,以修身養性的太極拳為例,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無論國家層面還是基層都提倡普及太極,一方面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另一方面確實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由於活動量不大,深受一些中老年人的喜愛,也成為了中國傳統武術的標籤。

    馬保國和雷雷之流,為了個人利益和曝光度,肆意誇大太極拳的實戰效果,而在本人從未參與真實對戰的情況下,編造鼓吹個人對戰經歷,把傳統武術的榮辱和自己的自私捆綁在一起,以自己被打的醜態讓中國傳統武術蒙羞,聲譽盡毀,以實際行動毀滅中國傳統武術的根基。

    那中國傳統武術是不是真的花拳繡腿,其實這只是誤解,散打就是中國武術中頗具實戰效果的搏擊手段,早期散打發源於戰國時期,主要就是為了應對戰爭中的短兵相接,所以對人攻擊性極強,也可以說是完全為戰鬥而生,在力量,速度和傷害方面的要求,遠高於一些以健身為主的中國傳統武術。

    國外的武術也分為鍛鍊和實戰兩種體系,日本空手道,南韓跆拳道等比較注重競技性,適用於比賽和鍛鍊,而泰拳,拳擊,柔道等,都是以壓倒戰勝對手為目的開發出的格鬥技巧,無論比賽還是實戰,都有不錯的效果,但從根本出發,並不是武術本身的問題,而是習武之人的差異,同樣練拳擊,刻苦修習之人的出拳遠重於一般人,躲閃也更及時,馬保國等人只習得太極皮毛卻妄稱大師,招搖過市,高談闊論,也註定躲不過實戰的重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活一世,你要選擇明白活還是糊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