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截至2012年,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曆法、醫藥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2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註、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 可以說,甲骨文是一種成熟的文字。但是,為什麼沒有找見媽、娘二字呢?無論遠古社會還是當代生活,媽(娘)都是不可缺少的主角。這兩個字難道真的沒創制出來嗎?
3
回覆列表
  • 1 # 私奔的世界

    甲骨文據研究確定是殷商時期的文字,據信當時王朝有一個重要機構一一主要負責卜巫,同時進行記錄、保管,他們把一些占卜的情況刻在經磨製加工的龜腹甲等動物骨片上。因為當時朝庭(後來貴族也加入進來)許多大事都要透過占卜,因此一些重大史實被記載下來。這種文字現在發現了有15萬件以上(有一些在清朝及民初被當做中藥材煎了),單字約5000個,經專家比對辨認識別出的有2000多個,據以得出了一些新的歷史成果。

    甲骨文符合象形、會意、指事、形聲、假借、轉註等“六書”造字法則,有的刻寫者功力不凡,筆法嫻熟,已兼有書法之美。

    這種文字估計只是在很小範圍內沿襲應用,並沒有行世通用。

  • 2 # 熊貓老師教識字

    甲骨文裡面沒有“媽”和“娘(表示母親義)”正證明了現代文字學研究的方法非常科學,沒有什麼問題。

    為什麼沒有?因為表示“母親”義的“媽”和“娘”是後起的啊,中古人創造的東西怎麼可能跑到甲骨文裡面去?!

    中古字書《玉篇》“媽,母也。”可見中古時期這種用法已經見於書面語,而上古是沒有的,不過從語源學上來看“媽”和“母”都是同源詞,也就是同一個詞用不同字表示。

    而“娘”這個字稍微複雜,《玉篇》“娘,少女之號。”無論從中古字書還是文獻(傳世和出土)來看,“娘”本來指“少女”(甲骨文中有一個左邊寫作“良”,右邊寫作“女”的字,但是用為人名,並不是這裡說的“娘”),而“孃”才是指“母親”。“娘”和“孃”的用法原本嚴格區別,大概到了晚唐五代,“孃”可以寫成同音的“娘”,兩字的用法慢慢開始混淆,所以後來“娘”也用為了“母親”的意思。

    如果想知道“娘”這個詞的詳細來歷,可以看張湧泉教授最新的研究文章《說“爺”道“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煮毛蛋用啥佐料不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