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丙哥
-
2 # 戍疆文史
項羽真正帶兵跟秦軍對決,是從鉅鹿之戰說起。此戰不僅消滅了王離的20萬長城兵團,還迫降了章邯的20萬驪山刑徒,同時摧毀了大秦帝國的基業。
趙軍被打敗後,趙王歇及部下都躲進鉅鹿城。章邯命令王離、涉間領軍包圍了鉅鹿城,自己帶部隊於南邊駐紮,對鉅鹿形成夾擊之勢。趙王危急之中派使臣向楚懷王及各國諸侯求援。
公元前208年後九月(閏月),楚懷王任宋義為上將軍,率數萬楚軍北上解救鉅鹿之圍。楚軍到達安陽後,宋義命令部隊原地駐紮,46天停止不前。項羽為叔父項梁報仇心切,數次向宋義請戰不得令,一怒之下殺了宋義,並向楚懷王自請掛帥。
破釜沉舟
公元前208年十月,楚軍北上到達鉅鹿南面的黃河,畢竟第一次領兵打仗,面對的可是大秦主力軍。項羽命英布先帥兩萬人馬試探性攻打秦軍的甬道,初戰告捷。項羽看到秦軍不是不可戰勝,於是帥全軍渡過黃河。在黃河邊命令全軍將士毀掉船隻、砸爛鍋灶、燒燬帳篷,每個士兵只帶三天口糧。
項羽此舉就是斷了後路,不給自己留有餘地,激發全軍視死如歸的鬥志。沒有了退路,將士只有全力以赴,殺死敵人,自己才有生還的希望。所以每個戰士抱定必死之心,加之楚人對秦軍恨之入骨,項羽充分利用了環境、人和的因素,相當於帶領著一支敢死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向鉅鹿。
項羽帥軍先擊敗保護甬道的秦軍,斷絕了王離部的糧道,把王離的20萬長城兵團圍在了鉅鹿城。此時楚軍將士看到了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個個勇往直前,不顧生死,以一擋十,奮力殺敵。
此戰王離率領20萬秦軍,而對手楚軍只有幾萬,從兵力數量上,秦軍具有壓倒性優勢。然而在面對士氣高昂,殺紅眼的楚軍,秦軍士氣一度被打壓了下去。經過九場的廝殺,秦軍主力被滅,主將王離被擒。楚軍最終以少勝多,大或全勝,項羽一戰成名。
兩軍對決
章邯的秦軍駐紮在荊原,項羽的楚軍駐紮在漳河難岸,兩軍對峙,相持未戰。
鉅鹿之戰後,秦軍多戰失利,章邯派司馬欣回朝廷稟告戰事。此時身在朝廷裡的宦官趙高,把持朝政,因妒忌章邯在前線的戰功,又因害怕自己隱瞞前線戰況被秦二世知道,故意阻攔不讓司馬欣進宮。司馬欣無奈只得原路返回,途中遭遇趙高派人暗殺。回到章邯大營後,司馬欣向章邯陳述此行遭遇和利害關係。
就在此時,趙國陳餘給章邯寫了信,勸說章邯跟項羽談和。章邯權衡利弊後,祕密派人到項羽軍營,想要定立和約,然而和約沒有談成。項羽再次帥楚軍在汙水攻擊秦軍,秦軍大敗。
章邯第二次派人求見項羽,項羽因糧草不濟答應了章邯和談,於是兩人於洹水南岸會唔。盟約定立後,章邯所帥的二十餘萬秦軍全部歸降項羽。至此,秦軍主力消亡殆盡,秦楚之戰落下帷幕。
蒙恬被趙高害死後,秦二世把長城兵團交由秦國名將王翦之孫王離指揮,就是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所滅的20萬秦軍,加上迫降章邯率領的20萬刑徒,之後秦國再無軍力,所以說項羽打敗是正規秦軍。
-
3 # 雲荒的糰子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我是糰子,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項羽在鉅鹿之戰打敗的是秦精銳的九原邊軍(長城兵團),然後章邯的邢徒軍投降,20萬被坑殺於新安。都是秦朝的正規軍,這裡面主要是刑徒軍的構成值得討論一下。
王離的邊軍很好理解,就是蒙恬的那隻驅逐匈奴700餘里的北方軍團,秦二世賜死扶蘇和蒙恬之後由王離統帥,秦末各地烽煙四起,王離帥軍南下平叛,結果在鉅鹿被戰神項羽徹底擊敗,“殺蘇角,虜王離 ,涉間不降楚,自燒殺”《史記》。
章邯的刑徒軍被大家理解為驪山刑徒組成的的軍隊,其實其構成是一直在變化的,一開始是咸陽的守備部隊加驪山刑徒,到鉅鹿之戰的時候大部分都是老秦人組成的秦最後的精銳部隊了。
一開始是張楚政權的周章攻入關中,在戲水被咸陽守衛軍阻止。秦二世這才知道大秦烽煙四起了,來不及調集各地邊軍和郡兵,章邯提議赦免驪山邢徒組成軍隊。秦二世同意,於是才有了這支邢徒軍,驪山刑徒本來就是六國遺民和罪犯組成,現在組成軍隊了,秦庭也怕他們臨陣倒戈。打敗周章之後,秦庭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開始發揮作用,徵關中老秦人,調北地隴西邊軍補充進去這支隊伍。所以刑徒比例是不斷被稀釋下降的,後面是老秦人組成的百戰老兵為主了,所以該軍的戰鬥力越來越強。
東出很快剿滅陳勝吳廣的張楚,定陶之戰殺項梁。不過因為秦庭內部勾心鬥角,最終鉅鹿之戰投降項羽,被坑於新安。
從後面章邯,司馬欣、董翳的情況也可以推斷出這支軍隊的人員構成情況,項羽分封諸王的時候,他們三人被封在了關中地區,按理說老秦人應該支援他們的,自己人嘛,結果卻是被劉邦很快擊敗,為什麼呢,因為害死20萬老秦人,還想老秦人支援他們嗎,肯定是恨之入骨才對嘛!
-
4 # 君鎮
項羽打敗的是章邯組成的囚徒軍隊和蒙恬留給王離的北方戍邊軍隊。應該算是正規秦軍。不過還有一支正規秦軍沒有參加秦末戰爭。那就是趙佗的抵禦南越的秦軍,可能古代交通不便,通訊不暢,山高路遠。根本不知道中原發生了什麼事情,等知道秦朝己經滅亡了。
-
5 # 香茗史館
鉅鹿之戰,可以說是秦國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然而三十萬秦軍卻被項羽六萬軍隊一舉擊潰,最終王離兵敗、章邯投降,如此懸殊的一場勝利,我們不禁要問,項羽面對的,真的是正規秦軍嗎?鉅鹿之戰中,秦軍主要由王離軍團和章邯軍團組成,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這兩支秦軍的組成,從而便可得知項羽面對的,到底是不是秦國正規軍。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秦末天下大亂,六國貴族後裔紛紛自立,就在章邯率領驪山刑徒鎮壓楚地叛亂之際,秦始皇下令召回王離率領的上郡邊軍,命其平定趙代叛亂。王離於是率領上郡邊軍,自井陘關攻入趙地(存疑),擊敗趙軍,趙王趙歇兵敗逃亡,被王離困於鉅鹿城中。
那麼,王離率領的十萬秦軍,是秦國的正規軍隊嗎?其實,關於上郡邊軍的數量,歷史上是存在爭議的,其中有三十萬之說,也有十萬之說。雖然《史記·蒙恬列傳》中明確提到了“三十萬”這個數字,但《史記·匈奴列傳》中卻記載,“秦始皇滅六國之後,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悉收河南地。因河為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適戍邊者以充之”。
而《史記·匈奴列傳》同樣記載,“十餘年而蒙恬死,諸侯畔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這句是說,蒙恬去世之後,由於天下大亂,原本的“適戍邊者”便都逃散了,從而導致原本的三十萬上郡邊軍,重新變為了十萬,而這十萬便是曾經跟隨蒙恬攻打匈奴,如今跟隨王離平定叛亂的秦軍精銳。
章邯軍團:二十萬百戰精兵,不輸於正規軍章邯軍團是爭議比較大的一支軍團,原因在於《史記》明確記載,這乃是一支由驪山刑徒臨時組成的軍隊,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支軍隊其實經歷過多次補充,到鉅鹿之戰時,其實已經是一支戰鬥力不輸於秦國正規軍的部隊。
例如《史記·秦始皇本紀》有載,“二世益遣長史司馬欣、董翳佐章邯擊盜”,即胡亥派遣長史司馬欣、董翳支援章邯。又如丞相李斯之子李由率領的三川郡守軍,負責駐守三川郡的這支軍隊,卻在後來出現在了雍丘戰場,可見也被調歸章邯統率。
因此,在鉅鹿之戰爆發時,通過不斷的補充和替換,原本以驪山刑徒組成的章邯軍團,其實已經基本被正規秦軍所取代,即使這支軍隊中仍然存在部分驪山刑徒,在歷經多次大戰之後,這些死裡逃生的士兵也已經被錘鍊成了百戰精兵。
綜上所述,項羽在鉅鹿戰場擊敗的,不僅是秦國的正規軍,甚至可以說是秦國正規軍中的精銳,且是秦國的最後精銳,鉅鹿戰場的慘敗,也等於毀滅了秦國最後力挽狂瀾的希望。
-
6 # 一人獨釣一江湖
秦軍的主力70%去了南越征戰了,直至秦滅也沒回來。30%由公子扶蘇和蒙恬領著防匈奴。扶蘇和蒙恬被二世弄死後,這隻軍隊也鳥獸散了,只剩王離領了一丁點參加了鉅鹿之戰。被項羽消滅的都是修驪山陵的民工。
最後時刻看到的主力軍二十多萬章邯軍不過是一些由修建皇陵的苦力和囚犯構成的,再加上十幾萬的長城軍的,這幾十萬人最後還是被項羽打敗了,當年強悍的秦軍哪裡去了。其實確實是存在這樣一支百萬的部隊,不過都沒有使上勁,這裡大致列舉一下,秦軍的真正實力,項羽估計都想不到。
驪山軍,也就是章邯軍,軍隊構成魚龍混雜,不是真正的軍隊,本來也只是應對起義臨時建起來的,但是後來主將章邯是帶著這二十萬人投了項羽,項羽眼都沒眨,直接全部坑殺。
嶺南軍。嶺南軍是一直比較弱的軍隊的了,而且都是六國之人組成的。當年秦始皇是派人帶著五十萬的大軍攻打南方的百越之地,但是敗了,秦始皇不甘心,有拉起一支奴隸賤民組成的部隊,到底還是打贏了,但是後來的戰爭中似乎沒有見到這群人的身影。
長城軍。蒙恬在的是時候它才真正算的上長城軍,曾經是打的匈奴敗退七百餘里,這支部隊戰力可見一斑,但是一支隊伍的靈魂不在了,三十萬的人出現在鉅鹿之戰中只有十萬而已。
關中軍。這個真的是秦國最後的一道屏障了,但是常年也只是被利用在宮廷爭鬥當中,最後的時候都沒有人想起用這支部隊再抵抗下,後來還是被劉邦給收了。
如果大將未死,嬴政尚在,憑著這些兵力,不知道歷史還會有什麼變化。
-
7 # 溫明昊
秦朝末年,趙高篡改遺詔,將本來屬於公子扶蘇的太子之位改成了公子胡亥。隨後,更是開始支配胡亥,屠殺秦國皇室,誅殺蒙恬蒙毅等忠臣猛將。
這樣的後果就是,當起義軍來臨之時,秦朝居然找不出一個有名望的將軍帶兵出征,以至於只能讓章邯這個本來只是掌管皇室物品的少府來擔任抗擊起義軍的重任。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
而在鉅鹿之戰中,趙高和胡亥的無端指責,更是使得章邯心生退意,也讓秦朝失去了最後一絲翻盤的機會。
秦朝末年,章邯軍和王離軍軍隊組成成分項羽打敗的秦軍部隊主要是鉅鹿之戰。鉅鹿之戰中,有兩支隊伍,一支隊伍是王離軍,一共二十萬,另一支是章邯軍,也是二十萬。
按照史書上的記載,王離率領的軍隊是蒙恬原本駐守在邊疆抵禦匈奴的軍隊。本來是三十萬,到了鉅鹿之戰中只剩下二十萬。有兩種可能,一種就是章邯的軍隊中有一部分蒙恬軍,另一種可能就是在防禦匈奴或者起義軍的時候損耗了十萬。
史書上明確記載的秦朝軍隊有兩支,一支就是蒙恬軍三十萬,另一支就是南平百越的軍隊,一共五十萬。但是除了這兩支部隊外,秦朝內部肯定還有駐紮的軍隊,而章邯的軍隊組成很可能就來自於此。
當然了,也許有人會說是驪山囚徒。但是我本人認為希望不大。
首先,驪山囚徒當初的作用,本來就是為了拖延起義軍,為秦朝正規軍隊的到來提供機會。因此,當起義軍退卻以後,這支囚徒再次啟用的機會並不大。
再者,囚徒再凶狠,那也是新兵蛋子,紀律性太差,和正規軍有著天壤之別。而當時的秦朝其實並不缺正規軍,只是缺少時間罷了。沒必要繼續用囚徒。
說完了章邯軍和王離軍的組成,就能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了。
鉅鹿之戰,項羽擊敗秦軍鉅鹿之戰中,項羽採用破釜沉舟之計,提高了楚軍的作戰能力,隨後更是切斷了王離軍的糧道,將其擊敗。
王離軍被項羽擊敗以後,章邯和項羽急促對峙。此時,胡亥因不滿章邯一直戰敗,所以派出使者責備他。
被責備後的章邯已經心生退意,畢竟在當時,胡亥對待朝廷重臣是毫不手軟的,諸如蒙恬蒙毅這樣的忠臣都被殺了,說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章邯稟著忠心的原則,還是派出使者前去咸陽詢問。結果趙高害怕章邯等人接觸胡亥,不僅不讓章邯使者見胡亥,還派人追殺章邯的使者。
章邯害怕之下,率兵投降項羽。
章邯在投降項羽以後,害怕二十萬秦軍發生譁變,就將他們就地坑殺了。
因此,項羽不僅正面打敗過秦朝正規軍,還是以少勝多。霸王之名,名不虛傳。
-
8 # 霜鬥寒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首先起義後,秦朝各地許多起義軍紛紛起來響應。劉邦的起義軍就是其中的一支,項羽和他叔叔項梁的隊伍也是其中的一支。後來,項梁聽從一個謀士的建議,擁立楚懷王的孫子為新的楚懷王,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時,秦朝的多數軍隊在外地征戰和駐守,為了應對各地起義軍,秦二世就把正在驪山修建秦始皇陵的20萬左右刑徒武裝了起來,讓秦朝名將章邯帶領,去鎮壓起義軍。
關鍵時刻,秦朝的宰相趙高因為擔心章邯地位日益提高威脅到自己的相位,就不斷在秦二世那裡說章邯的壞話,鼓動秦二世殺掉章邯。章邯知道後非常生氣。項羽也聽從謀士的建議,趁機派人去離間章邯。最終,章邯帶領隊伍投降了項羽。這樣,項羽才算消滅了秦軍的主力。需要提一下的是,因為擔心這些投降的秦軍謀反,項羽命令手下將這投降的20多萬秦軍全部活埋了。章邯的隊伍一敗,項羽這一路就沒再遇到像樣的抵抗了。而與此同時,劉邦帶領的另一支起義軍已經一路打進了咸陽。劉邦所遇到的秦軍,戰鬥力其實不如章邯的隊伍。
由此可見,章邯帶領的秦軍是能夠代表秦國的主力軍的。如果不是秦朝奸臣為禍,內部自亂,項羽能否打敗章邯還不一定。
-
9 # 有擔當
項羽對秦軍最大勝仗是鉅鹿之戰,我猜題主問的應該就是鉅鹿之戰的秦軍是不是正軌秦軍。所以回答問題的重點就是參加鉅鹿之戰的秦軍是不是正軌秦軍了。
鉅鹿之戰跟專案對戰的秦軍有兩支隊伍:章邯軍跟王離軍。
一、章邯軍
章邯是秦國最後一位名將,秦二世唯一不會後悔的將軍任命。
章邯軍組成一開始還是比較不那麼正軌的。當時陳勝起義,自封楚王,派遣周文帶領楚軍已經進攻到戲水一帶,秦二世大驚,章邯臨危受命。由於調集各處軍隊回救為時已晚,章邯建議赦免驪山刑徒,發給兵器,讓他們出擊楚軍。秦二世大赦天下,派章邯為將領。結果章邯大敗周文,再破齊楚之聯軍,先敗後勝,擊破楚軍統帥項梁,殺之定陶。雖然是臨時由囚犯組成的軍隊,但戰鬥力是出奇的強。秦人彪悍,即使沒當上兵,也具備當兵的實力。之後章邯帶兵渡過黃河,匯合前來增援的王離軍20萬一起攻打趙國,大敗趙軍。再往後就是跟項羽在鉅鹿的對峙了。
章邯軍從組建到跟項羽決戰,歷時約一年,數量約20萬。一開始的驪山的囚徒不可能有20萬,征戰過程會有損耗,中間必定經過了兵力補充。但對軍隊組成必定是以秦人為主,否則容易生變。而補充的軍人,則估計大部分來自沿途各地分散的秦軍。所以章邯軍從組成上來分析,應該是屬於秦軍,其戰功出色,可以說是秦國最後的支柱,因此必定可以算是秦軍主力。
二、王離軍
王離軍原本是秦國駐紮在北方,用於抵抗匈奴的邊防軍。在章邯擊敗項梁之後,南下與其會師,一同攻打趙軍。而王離帶的這支軍隊,推測原來是由蒙恬統領,蒙恬被刺死後,由王離接手。這支軍隊在7年前,由大將軍蒙恬率領北擊匈奴,鞏固了秦朝時期北方的邊防,抵禦了匈奴的入侵。邊防部隊,作戰能力必然很強,作為秦軍主力自然也沒問題。
所以,項羽打敗的是秦國正規軍。
-
10 # 說古道今之九門提督
不是,秦始皇的正規軍都去守邊關了!而且秦王有令,不管國內發生什麼大事,駐守邊關的將領都不可以帶兵勤王!
秦始皇是對我華夏民族有大貢獻之人!
可以說沒秦始皇就沒我華夏繁榮!
回覆列表
根據以往的常識,我們都知道,秦王朝的滅亡就是因為項羽摧毀了秦帝國的主力,後來崛起的秦王子嬰,由於沒有的軍隊,所以才被迫投降劉邦,這也成為秦國滅亡的一個主要原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於這個觀點開始有一些疑惑,很多人認為當年項羽打的並不是秦國的主力,而且秦國的主力部隊自始至終都沒有回來,這也使得項羽能夠輕鬆滅秦。
當看到這裡,也是開始有些迷糊,假若秦國的主力部隊沒有回來,那麼項羽打敗的又是誰呢?似乎當年的那一場滅秦戰爭又開始變得有些撲朔迷離,裡面好像還隱藏著一些其他的祕密。
我們再一次回到當年的歷史場景,根據歷史記載,和我們所受到的教育,當年秦國的主力部隊在章邯的手中,項羽憑藉著少量軍隊打了一場鉅鹿之戰,所以最終打垮了章邯的主力部隊,這才使得秦朝滅亡,而且根據我們所知道的歷史事實,章邯手中有著20多萬人的部隊,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這是秦朝的主力。但是,有很多歷史學家提出意見,當年秦朝的主力部隊其實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前往北邊鎮壓匈奴的30萬蒙家軍,另外還有30萬左右是鎮壓在南越地區的南方軍團,這一南一北加起來將近60萬的主力部隊,就是秦國的真正精銳,他們由於地理位置的關鍵性,所以從頭到尾都沒有回來幫秦國。
看到這裡小編的疑惑更加加深了,既然主力部隊根本沒有動,那麼當年項羽打的到底是什麼呢?史記中的記載是章邯召集的死刑犯,但是這裡又有一個問題,當年項羽的部隊也算是精銳部隊,而且也有4萬人,以項羽那麼勇猛的人物,以精銳的部隊弱勢對抗一群沒有紀律的死囚,那肯定不需要破釜沉舟這一招,而且也不會打得那麼困難,當年項羽面對的真的不是秦國的主力嗎?
秦軍騎兵
關於這個問題,網上也進行過很激烈的討論,一方面有的人認為秦國的主力部隊沒回來,項羽鑽了的秦國的漏洞,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秦國的主力部隊其實早就已經回來了,結果被項羽消滅了,那麼這兩種說法到底誰是對的呢?小編仔細查閱了一下史記中的細節記載,突然發現,原來我們也產生了一種歷史的錯覺,當年章邯雖然搞了一大批的死刑犯部隊,但其實在打鉅鹿之戰前,他的部隊已經換了血,史記裡面有明確的記載,朝廷扔掉了北方的長城軍團,共計20萬人由王離統率者,也正是這個王離最終和項羽打了鉅鹿之戰。
這樣答案就很明顯的,當年項羽的確是面對著秦朝的主力部隊,而且這支部隊正是北方最精銳的長城兵團,但可惜的是項羽來了一招不怕死的打法,所以最終還是贏得了勝利,而秦王朝雖然還有一支主力部隊,但由於地方太遠,根本沒有來得及回援,所以秦朝滅亡。因此小編也可以給大家一個答案,當時項羽他的確是面對著秦國的主力部隊,而且是非常能打的長城軍團,並且打贏了,但是我們也不能直接說項羽滅了秦國的所有精銳,因為秦國至少還有30萬人的部隊在南邊沒有回來,這是一股能夠扭轉乾坤的力量,因此我們也不好怎麼假設。
所以說當年秦王朝的毀滅,一方面,有著一些讓人惋惜的現象,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項羽的確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他正面打法的秦國的主力軍團,我們應該認可他的能力,但是秦朝在當時也有避免被毀滅的可能,因為它在南邊還有實力,所以這一段的歷史我們應該科學的來看待,並沒有誰一定能夠滅掉誰,其實還有很多的可能性。